研究方法与框架
研究方法与框架研究方法本文采用了归纳与演绎相结合的方法。演泽的方法是从己知的定理或者假设的前提出发去推导结论,而归纳的方法是运用实例证明结论。这两种方法是逻辑证明的主要方法。演择的方法所得的结论具有必然性,只要前提是真命题,其结论必然是真命题。归纳的方法可以从各种案例材料中归纳出系统的、一般的结论,是获得新的一般性知识的重要工具。但这两种方法各具有其局限性。演泽的方法有可能出现假设的错误,而一旦出现假设的错误,整个论证都不可能成立。归纳也有可能因为概率的原因而导致结论的错误。这些方法的局限性可以通过结合运用来加以互补。因此本文将这两种方法结合运用,以期得出比较科学的结论。本文在研究金融不良贷款的定价问题时,首先采用演择的方法,从普通金融资产的定价问题出发,结合不良贷款处置的实际,从金融不良贷款存在的信用风险入手,建立了适用于金融不良贷款的定价模型。然后,采用归纳的方法,以我国金融不良贷款的实际数据建立数据库,运用数理统计方法综合归纳出了我国金融不良贷款违约损失率的影响因素模型。在归纳研究中进一步采取了案例研究的方法。案例研究方法是战略管理学中常用的定性研究方法之一,但这种方法要求使用者掌握翔实的案例研究资料,能够从中辨识各种因素之间的逻辑关系,以确保研究的深度和准确性,因此在运用中有一定难度。作者在实践工作中从事金融不良贷款的管理处置工作,多年的工作中,领导相关项目人员积累了大量的金融不良贷款数据,并建立了金融不良贷款的数据库,为案例研究奠定了扎实的数据基础。本文在总结国内外不良贷款处置定价的理论和实践的基础上,系统研究归纳了建设我国大规模不良贷款违约损失数据库的基本方法和逻辑过程,同时分析了我国金融机构的不良贷款数据现状、国外数据库设计思路及数据利用的主流模式。此外,文章借助大量的我国金融不良贷款数据挖掘成果,实证总结了影响我国不良贷款的基本特征和影响回收率的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符合我国数据特征和国情的回收率计量模型开发模式。文章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我国不良贷款回收率数据库的设计、影响我国不良贷款回收率的主要因素及回收率模型幵发框架,进行了定价模型在中国的实证研究,设计了一条适合我国国情,能满足金融机构管理决策需要的不良贷款处置管理的基本框架。由于不良贷款回收率和信用风险的关联性,本文还结合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要求扩展了相关的研究内容。希望本论文的研究内容不仅能提升我国资产管理公司处置和管理金融不良贷款的科学化流程,而且能为包括银行在内的金融机构的信用风险管理提供研究基础。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