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置方式特征
处置方式特征资产理公司对不良贷款的处置方式主要有为两大类:单户处置和打包处置。所谓单户处置,是指对违约企业(债务人)的所有违约债项进行专项专户的清收。在许多的情况下,出于减小处置成本、加快处置进度、平衡现金流、投资者偏好等多方面方面因素的考虑,资产管理公司通常会将满足一定条件的若干企业的不良债权打包,作为一个整体出售给受让方,即所谓的打包处置。为使研究结论更清晰,本文对全部单户处置终结户(全部清收完毕的或已经实现最大清收的债权户)的回收进行了独立的统计分析。不同处置方式下不良贷款的回收率统计分析显示,采用债权追偿中破产清偿方式的回收率均值最低,这反映了采用破产清偿企业追讨不良债权的资产特征都很差,再加上如果债权人的清偿次序没有优先级,那么回收的金额就会更少,回收率会更低;而采用诉讼(仲裁)追偿方式的回收率最高,这说明金融资产管理公司运用法律手段,通过依法诉讼或仲裁并按照判决或仲裁结果强制执行或通过调解方式向债务人追索已到期债务,具有强制执行债务人财产的特点,法律程序性较强,对回收能产生积极有利的作用,这是其他处置方式无法比拟的。以上结论对银行以及金融资产管理公司处置不良贷款都具有借鉴意义,结果说明在金融不良贷款处置定价决策过程中应该高度关注不同处置方式对回收率水平的影响。其次,在实际处置清收工作中,金融机构应根据资产质量和债务企业特性,有选择性地区分不同性质资产的处置先后顺序及针对不同资产采取适宜处置方式,可以科学地提高不良贷款回收效益。地域特征在我国,地区经济环境和条件对回收率有着明显的干扰,区域因素在不良贷款形成和处置回收中有重要影响。借鉴一些学者对地区经济发达程度的研究成果,本文选用了人均、中介组织发存和法律环境指数、要素市场发育程度指数、地方政府对企业的干预程度指数、私有经济发育程度指数这些指数来自的中国各地区的市场化进程报告作为衡量地区发展程度的主要指标。在此基础上,选取了我国各地区的回收率数据进行了综合统计分析.实证结果表明,各省的人均水平、要素市场发育程度、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环境、政府干预企业的程度、非国有经济的发展程度等指标与各省的回收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也就是说地方的经济发展水平与市场化程度越高,则地方的回收率水平也会越高。统计结果说明区域因素对回收率的实际影响,这些指标的提出对不良贷款定价决策和风险管理具有重要意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