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靡全球 发表于 2015-9-8 17:47

清算过程模型

清算过程模型在前文讲到的首越边界模型中,违约发生在资产价值等于或低于某一的特定的门槛值,即违约事件发生后,企业就会立即清算。模型认为违约事件发生并不能立即导致企业清算,只是表示一个清算过程的开始。当过程结束后或者导致清算,或者并不导致清算过程。认为当且仅当超过给定时间期时,低于违约门槛值时,企业才会被清算。此模型在理论上非常完美,但是清算过程模型很难进行经验和实证检验,因此在实践中的应用较为困难。结构模型的进步拓展由于标准结构模型在相关假设方面与现实情况相差较大,在世纪年代以来,一些学者就在其假设条件的放宽做了大量的工作。主要工作基于一下两方面的拓展:一是引入更符合现实的假设,放宽标准结构模型的相关假设;二是试图解决结构模型中一直存在的违约可预测性的问题。并在一下两方面获得突破性的进展:一是随机利率的引入,对复杂的破产程序进行了定义;二是从内生性的违约门槛值角度考虑。对结构模型的评价结构模型的贡献主要基于两点:一是有助于了解违约事件发生的经济背景,并对违约事件有一个清晰的定义;二是以标准的期权定价方法作为分析的基础,简化了定价模型的框架,并利用期权关系将股权持有人和债券持有人的价值关系联系起来。结构模型的缺点主要在与:第一,这些模型仍然需要估计企业资产价值的参数,而这些参数是不可预测的,与和对股票价格的股权期权定价公式原理不同的是,企业的市场资产价值是很难被观测的;第二,过多的假设使模型的结果同现实情况存在差距,因此简化假设使得模型更加接近现实成为一项重要工作第三,结构模型未能考虑违约风险企业债务经常发生的信用评级的变化,由于大多企业债务都会经历真实违约前的信用评级调低的情况。因此信用风险模型应该纳入与信用评级相联系的不确定和与违约的不确定性到模型之中;第五,大多结构模型假设企业价值的时间是连续的,但结果是,违约时间仅仅是在违约发生在前才能被预测的;第六,结构模型的拓展采用了随机利率、内生性违约以及跳跃等接近现实的假设,但这样的结果导致模型更为复杂,很难估计和校正。因此一直以来结构模型都没能作为实践中的基本定价模型。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清算过程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