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国赛福大代表队经验
一、充分理解规则是前提这次国赛的规则较往年变化比较大,整体上各个数据扩大了10倍,厂房增加到四个,也多了租赁线。做方案前我们认真地看了几遍规则,把一些细节看到位,包括利息的算法、扣税的算法、竞单的算法、最后的评分等。今年的规则利息扣税采用四舍五入,于是贷款的尾数就可以加上去了,比如短贷209,229,尾数9是刚好不用利息的;长贷204,304,尾数4是不用利息的。今年的成绩最终评定是看分数的,于是在做方案前我们编好了一个算分Excel,以备做方案的时候预估分数用。做方案前期熟读规则是很有必要的,做到把规则记于心中,这样在做方案时就会考虑得比较周全,比赛过程中也会比较灵活。对规则的充分理解让我们收获很多:例如比赛到了第五年第四季度时遇到是否撤掉租赁线的问题,前期做方案时,我们就有计算过,考虑到加分,撤掉租赁线是很合算的。二、透彻分析市场是基础
一份市场预测表到手,有很多可以研究的东西,阅读市场预测表就显得十分重要。计算好每种产品每年的均单数量,有利于把握好市场的大致走向。国赛前期,做方案之前,我详细的分析好了市场,包括每年每种产品的均单量,平均每组理论上可以拿到的产品数量,利润走势图等。于是,一些数据显示了今年国赛市场的均单量是很大的,那自然就需要线多,计算方案时我们计算了正常线起,正常线+租赁线起,租赁线起三种情况,最后计算结果显示租赁线起的前景是最好的,线上得容易,退得也容易,权益升的也快。
接下来就是选择什么产品起步了,专科组的数据出来了,很多人会去研究,P2P3P4,15租赁线起的成绩都不错。于是我们开始觉得大家都会上租赁线,这就必然造成每种产品都会挤,但是P1P2这两种产品的数量又比较多,考虑到想做的方案是15租赁线起,那三种产品会比较稳一些,所以早期我们一直觉得P1P2P4起步是第一选择,15租赁线可以,20租赁线也可以。选P1是因为市场利润走势图上显示第四年有个利润下降期,而且后面P1的均单量很大,再考虑到交货期的因素,后期进P1必然要考虑比较多的线,而那时其他产品的生产线分布结构基本已经成熟,反而不好进,除非放掉本来做的产品,不进的话,后期P1的高性价比没利用又显得可惜,于是我们得出了结论:P1要进就要第一年进,越到后面越没优势,而且P1将会是最可能空的产品,因为前期利润不高。接下来就是P4,高利润谁也不想放过,我们更是一定要做,P2P3只是觉得P2量多,但后来在P2P3纠结过一段时间后,考虑到P3的前景,多种方案做下来后,觉得P1P3P4起步还是最理想的,15线可以,20线也可以,而第一年的订单则按照20租赁线来下。
果然,比赛时第一年看盘,P2P3P4都很挤,P1空了,只有7组做。我们的策略算是成功的,经过分析后定位15租赁线起,初定为8条P1,3条P3,4条P4。结果第二年失误了,庆幸的是有惊无险,下面将会分析。
实际上当比完赛回过头来考虑,我们觉得当时最优的考虑应该是20线起,按13条P1,3条P3,4条P4来投广告,第二年末可以直接退租5条线,换正常线。这样的话,估计早早就可以确定领先优势,把别人甩在后面了,可见当时我们临场应变能力还是不够的。但比赛后得到了进一步加强。
三、深度准确的计算与临场应变能力是条件
比赛前确定方案都得通过财务计算来决定,不同的方案用同一种尺度去做那方案的利弊很容易就可以看得出来,确定P1P3P4后,我们开始做相对准确的预算。考虑库存,考虑最多可以多少条线,产品可以怎么分布等,经过充分验算之后就可以对自己的方案了如指掌,驾驭自如了。
比赛时,由于废单数很多,没有选到理想中的15条线的产品,而只选到13条,租了三个厂房剩下两个空位,空着很可惜。还好预算做过,果断地加了两条正常线,1条柔性+1条自动,现金完全过得去,可见临场应变能力在沙盘比赛中是很重要的
四、深入研究广告费是抓手
印象深刻的是第二年,也就是前面所提到的失误,P4本地市场只投了15,导致了没有选到单,总觉得产品分布定位好后,P4的目标是拿一张单,投15应该可以拿到,没想到因为废单等原因与本地市场P4“擦肩而过”。导致第二年权益位于第三,错失了一次可以遥遥领先的机会。
有了第二年的这个打击,接下来大家的想法比较一致了,对广告费不再那么小气,一个字概括:狠。激烈的竞争必然要有高广告作为依托。校赛,省赛时,由于队伍比较少,可以分析清楚每支队伍,分析哪些人想拿大单,哪些人想拿小单,广告做到能省则省。这次国赛不一样了,队伍太多分析不过来,首要任务是做好自己。这次我们对于广告的研究多是利用心理,换位思考,再凭感觉,我们觉得一般人投广告会根据自己的目标来投广告,比如想拿1张单的投10加个尾数,想拿两张单的可能投个30或50加个尾数,因为每加20可以多选一张单,这样大部分人考虑的只是去加尾数,也就是十位数奇数加上个位数上的尾数。我们的理念则是十位数偶数再去加尾数,比如65,85,105。果然收益颇多。特别记得的是第五年,P3的广告本来想定为52,95,55,后来投到了62,105,65。结果65的那个市场比投55多压了9组,提前9位选单,当时我们都很开心。
五、统观全局是命门
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但国赛比较特殊,队伍繁多,所以知己是首要的,剩下的主要在于对大局的分析,细细分析到每个小组基本不可能,还可能顾此失彼。记得第三年末,关于是否撤P1的租赁线,队员之间有了争执,撤的理由有:(1)P1比较空,多数人第三年会加线,进P1的组可能会比较多;(2)P1第四年的利润太低了,撤掉做其它产品更合算;不撤的理由有:(1)第四年P1的利润下降了,均单量也大了,大家的生产线构成基本成熟,大多数人不会愿意放弃本来的产品,进P1的估计不会多;(2)如果撤P1,当时的情况是P3P4非常挤,那撤了P1只能加租赁线做P2,少了一个产品不说,P2的竞争也比P1激烈,利润又高不了多少。综上分析我们最终认为从大局来看不撤是合算的。
还有一次是在第四年,有面临着是否研发P2的问题,第五年是否做一些P2,因为第五年P1利润高了很多人会来做P1,担心P1单不好拿。我们根据市场的趋势,发现均单量的加大去多做产品是很不好的,首先得拿好几条线去做,不然拿单不好拿,交货不好交,那这个产品线的增多就必然导致其它产品的一些问题,正如前面说过的大家进P1不好进一个道理。正是从这样的大局来考虑问题,使得我们屡屡抓住了比赛运行的关键“命门”。
六、团队合作是核心
团队是五个人的,结合五个人的所有想法取其中的最优一点,相信一个团队的力量可以发挥到最大。
这次国赛的各个决策基本都是五个人一起讨论来定的,结果大家互相取长补短,最后很多决策都是正确的,做得也比较好。特别是操盘时,我们注意到其它队伍基本都是两个人在操盘,而我们团队一到操盘时都是五个人一起围在电脑面前,大家一起观察,深怕操作失误,每个人的注意力集中在了14寸不算大的电脑屏幕上,那种专注的表情甚至吸引了现场的摄影师,夸我们表情好,忍不住多拍了几张。
此次国赛让我们体会到很多:沙盘比赛前,有很多东西需要计算,很多东西需要去规划,长远规划近处着手,做好今年才有可能明年做得更好。正如生活中,我们要过好每个今天,明天预测不了,意外时刻存在,做好今天,把握好今天,相信明天会更好!比赛中的失误有时候在所难免,意外时有发生,我们应该要有良好的心态,相信保持良好的心态是成功的激素。这次比赛同样让我们知道了换位思考的重要性,生活中更是如此,退一步海阔天空,设身处地得为别人着想相信在与人相处中我们会做的更好,自己的品质也会不断提升,也自然得会多一些朋友。沙盘比赛中,需要高度的注意力,每个人应该要争取做最好的自己,团队中的每个人都争取做到最好,那么相信这样的一个团队会是一个强大的团队,对于任何事都是这样,认真得对待,表现出最好的自己。
只要方向对,就不怕路远!!
来源:#沙盘交流会#2010国赛福大代表队经验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