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真的有用吗?
数学建模粉转路人,非黑,免鉴定先自我介绍,普通本科出身,在一个211非985学校读研,读大学的时候学校不好想增加点个人竞争力,正好学的是计算机,也对数学感兴趣,就参加了不少建模比赛。拿过网络挑战赛一等奖、省一、国二、美赛M奖。或许这些成绩对大神是小菜一碟,但是在我们学校算是相当不错的了,大四因为数模跟过老师的几个项目,甚至考研复试(本来可以保研,但不能保到现在的学校,所以选择从头开始考研)联系导师的时候,都或多或少借过建模的光。但是越到后来,我就越疑惑,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真的有用吗?之前听到过的建模竞赛有用论大概有这么几个论点:一、现在数据分析岗位严重缺人,有很多名企着急招揽人才。二、数模竞赛获奖可以保研、考研、加学分、拿奖学金等等。三、可以培养数学建模能力,下面将分别用我的亲身经历对这几条做出回应。1读研之后投过很多简历,有500强,也有普通的大中型快消企业,数据分析或者相关岗位的数量本来就少,比计算机或网络工程师招聘数少好几倍。进面几率只能说还行,大部分石沉大海,而且越是好企业就要求越高,211的硕士基本也就刚过及格线,他们会要求有出国留学经历优先,有XX等级证明优先,相关行业工作经验2年以上优先等等。数学建模奖项再多,经历再好,达不到入行的基础要求,简历都通不过有什么用呢?我进过面试的那些,前两轮面试的基本都是专门的HR,走的都是结构化面试,很少涉及到专业知识,数据分析和数学建模能力有多强远远没有他们眼里的情商智商重要。上个月有个数据分析比赛的决赛在钓鱼台。我也去了,地方很高大上,现场企业也很牛X,但是招聘要求也很牛X,估摸着没几个人能达到。“名企”或许是有的,但是一是很少看见招人,二是招人条件太高,奉劝本科生们就不要想着靠数学建模出类拔萃一飞冲天了,没可能的。2对于保研和奖学金之类,还得看不同学校的政策,我本科学校认这个,拿哪个数学建模奖都算学分和综测,国家级还给奖金,一等奖一万,但是硕士学校就不认,研赛拿一等奖也没什么用。唯一算安慰的是导师还算重视,平时做项目涉及到数学模型都会叫我参加,这个可能也跟导师需求有关吧。当初考研的时候,专业招8个人,笔试我排14,面试的时候聊到数学建模,老师当时就很有兴趣,估计过线一多半靠这段经历。但是这改变不了数学建模本身的适用度不强的问题,如果它的作用只能取决于导师的偏好程度,而不是通行的加分或能力证明,那么参加数学建模能对学生起到多少作用,非常有待考量。3你的数学建模能力提高了多少,要取决于在参加比赛的时候划了多少水。数学建模比赛拿了几等奖,只能说明整个队伍取得了什么成绩,但是队伍中的每个人都有分开或者混合的分工模式,做不同的工作,获得的能力是不一样的。我之前去top10的互联网公司三面,面试官应该参加过或者懂数学建模,真的跟我聊了聊现在通行的算法,看到我简历上的竞赛经验,又问我参加国赛在队伍里主要负责什么,我说负责模型检验和论文写作,然后就没有然后了。国赛是我第二次参加建模比赛,当时也刚学习建模不久,所以就承担了相对好做的写作内容,但是这件事在或许懂数学建模的面试官眼里就成了能力不够。况且现在的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和实际问题也没多少相关联性,数模的命题规则之一就是要求选取“已经有一定研究成果”的问题,竞赛做多了就知道,要想取得好成绩,一半靠查文献,另一半靠作图,到底有多少拿得出手的,能在关键时刻作为话题的数学建模能力,可能只有天知地知了。 奉劝各位一句,凭着兴趣或爱好参与数学建模竞赛,也算是陶冶情操做喜欢的事情,但是如果把它当做什么来追求,还不如多做做大创,考考将来用得着的证,否则一定会得不偿失。数学建模本身就需要爱好才去加入。那些为了得奖的人是永远不会理解数模本身的思想。我曾经和你一样困惑,但是也拿过国一。我亲自问过数学建模组委会的教授。数学建模到底有什么用,几天时间做出来的东西根本没有见人的。他们告诉我别忘了,做学术最难的不是那些什么智能算法,最基础的东西才是最难了,所以强调你们要自己解决问题,不要去抄别人的东西。我也看过美国西点军校的数学系的教授出的一本关于数学建模竞赛的书,里面这样写到:数学建模竞赛的初衷是为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增强学生思考问题的能力,而不是论文里面有多少牛逼的东西。只是一个数学思维与思路。参加过数学建模竞赛的人解决问题的思路和别人是有所不同的。而不是做出了什么牛逼的算法什么牛逼的模型。真正的懂了数学模型。我也认识一位在证劵质询公司上班的人,他说数学建模对他们很有用。在各种问题的分析上面。数学建模起源于军校,在军校里面起源。为什么呢,一个指挥官必须做到的就是在短时间内,形成一套系统性的思路战法。并不是有很复杂的算法就是数学建模,我是电力专业的,在电力系统中,复杂的分析方法不一定好过简单的分析方法,因为系统的安全性最重要,所以对于工程上的应用也极为广泛。再说一个,你是写作的吧,估计。所以你永远体会不到建立模型的艺术性。整个模型的调理性和完整性。数学建模的初衷不是数学抄模,也不是数学套模。是真正的数学建模的人是不会这样说的。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认真的回答,简直比在知乎看到的还让我激动!作为数学中国的工作人员,我真的很激动,有很多的话想和楼主探讨!数学中国在数学建模领域摸爬滚打已经13年多了,从数学建模不为常人所知到如今的大家开始越来越关注数学建模,我们知道这么多年我们的努力没有白费!就在昨天我原来的一个同事王姐还联系说要学习数学建模,她是做会计的,如今在一个大型的保险公司已经做到财务经理的职位,我想王姐的需求也恰恰是对我们工作的最大认可!
楼主也承认在本科的时候沾了很多数学建模还有数学建模比赛成绩的光,我想这对于很多年轻的大学生来讲已经是很大的收获了,因为他把你带到了新的领域新的平台,我为你感到骄傲!同时,我也感受到你现在受到的挫败感!这让我想到在知乎上关注的一个问题:努力了七年却依旧被中产阶级家庭子女完爆,我该如何调整心态?楼主的困惑或许和这个问题关系不大,但是当我看到你在今年SAS数据分析大赛颁奖礼上的感受时,对,就是在钓鱼台国宾馆,我觉得你是希望能在众多名企中崭露头角的!你没有错,我想,也许不是现在,我能看到不久的将来,你今天艳羡的东西都会成为现实!
作为一个工作7年之久的职场人,我明白你所谓的HR眼中的情商,甚至家庭背景这些东西的作用要远甚于专业技能,我想任何一个精明的HR都会做出这样的选择,当几个专业水平相当的人摆在我面前,那个情商高,或者家庭背景很棒,或者会喝酒,长的帅都会是左右他们是否录用的筹码!但是回过头来,你有没有想过,如果没有数学建模的经历,你连和他们站在一起的机会都是没有的。
还记得《了不起的盖茨比》么?我有时也在想,为什么没有国民老公王思聪的背景。但是这终究没有任何意义,生活还在继续,而我们该做的,就是调整心态,继续上路!
生活中,我们只看到了第一,看不到第二或者第三,接受不了失败,也失去信心继续学习,继续努力。人生很长,路也很长,选择却是很多,你可以选择艰难的一直往前,也可以选择其他轻松的路。越往前越往上,你可能发现你之前的所学简直不够用,你需要学习的东西还有太多,一辈子都学不完。甚至到了一定高度,你发现天赋这个东西,运气这个东西,其他的什么东西比努力还要有用。
然后呢,没有然后了
fox 发表于 2016-12-1 2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认真的回答,简直比在知乎看到的还让我激动!作为数学中国的工作人员,我真的很激动,有很 ...
前辈说的真好,我是做数据库管理的虽然不是数模出身但在执行优化方面还是隐约的看到了数据库或者说这些数学模型之后的样子感觉那个就是上帝给的提示。我虽然没有参赛的同学那么聪明相比之下是属于傻瓜一击,但还是愿意从零开始学习。
fox 发表于 2016-12-1 2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认真的回答,简直比在知乎看到的还让我激动!作为数学中国的工作人员,我真的很激动,有很 ...
前辈说的真好,我是做数据库管理的虽然不是数模出身但在执行优化方面还是隐约的看到了数据库或者说这些数学模型之后的样子感觉那个就是上帝给的提示。我虽然没有参赛的同学那么聪明相比之下是属于傻瓜一击,但还是愿意从零开始学习。
楼主加油,我是先入职场后回头再学习的人,也许如果可以接受的话您可以先尝试的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这样压力也不会太大。只要自己真心喜欢找不到这方面的工作又何妨?
楼主加油,我是先入职场后回头再学习的人,也许如果可以接受的话您可以先尝试的找一份可以养活自己的工作这样压力也不会太大。只要自己真心喜欢找不到这方面的工作又何妨?
数模小白路过....我是应用数学专业的。初入建模是五一联赛时,我自己一个人参赛的,那次我根本不知怎么去解决问题,选的A题却只用到了勾股定理,人生第一篇数模论文我写的跟应用题差不多 -_-||,后来我就爱上了这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崇拜向往、虚心学习并想努力超越之,看的论文也越来越多,再后来校赛,暑假培训,国赛成绩也一般般,学到的东西也越来越多,但是纵观整个数模学习过程,我真的不后悔,无论是人生际遇,性格养成还是软件知识,专业知识层面上真的都收获很大。说实话,在数模的学习道路上我狂妄过,气馁过,但这都是次要的,也都通过不断反省想开了,成绩不能代表全部,也许数模论文的成绩真的就只取决于阅卷老师那片面的想法,谁说阅卷老师就一定是最客观真实的呢。不管他给好给坏,我还真就不一定服他,能让我服的老师少之又少。总之,数模带给我的最大的收获不是证书,荣誉和奖金,更不是阅卷老师的表扬!而是使我学会了分析问题的能力以及运用数学的能力,假如再让我自己做一道跟五一联赛A题类似的题目,我能甩我第一次论文十条街,一百条街。再例如模糊数学学完让我对评价更深一层,可以更好的用精确的数学去描述生活中各种模糊的概念;即将快学完的运筹学让我懂得了对不同情况下的优化问题分析和求解,运筹学是一种智慧,生活中不正是处处存在着优化吗?无论你是学生时代还是在工作岗位上,请仔细想想!诚然,书本上的知识不会直接应用于实际,数模的问题也不会正好和实际问题相对应,但是我感觉数模就是一个平台吧,一个从书本理论向现实问题过渡的桥梁,“书本--数模--生活”,可以让我更好的去学会‘应用数学’。综上所述,成绩不重要,过程更重要!我英语不太好,可我依旧准备参加美赛...不管成绩如何,我都不会后悔这一次寒假的美赛之旅,也许这会是本科数模竞赛的最巅峰水准了吧?也许这也会是我本科数模竞赛的最后一战了吧?毕竟美赛过后就要全力奋战考研了...。记得去年一位师兄参加完美赛发了一条说说“一次参赛,终生受益”。就这8个字,也许迄今我都没理解透,没关系,等我交上美赛论文那一刻,再来重新从头,好好体会一下。。。(我发的只是我对我的数模学习之路的感慨啊,欢迎提出批评! 也不知使我坚持走下去的数模信念是否正确,也罢!我的主张就是:重过程,轻结果;重能力,轻荣耀!)
广工大学城数模 发表于 2016-12-1 19:41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数学建模本身就需要爱好才去加入。那些为了得奖的人是永远不会理解数模本身的思想。我曾经和你一样困惑 ...
我承认数学建模的初衷可能是好的。可是所有竞赛或者制度的初衷大都是好的,奥数在初创的时候不也是打着拓展学生思维的旗号吗。可是数学建模光国赛就办了十多年,从开始的小众发展到现在的普遍化,关于应试的套路越来越多,有通用的模型,有常规的写作模板,有编程的工具包,说句不好听的话,现在参加数学建模的人,只要能拼拼凑凑,会套文献,能写出一篇比较漂亮的论文,拿奖都不在话下,区别就是运气好的拿到高一点等级的奖,运气差的拿到普通奖项而已。
我建模和写作都做过,刚开始不懂的时候负责的是写作,后来参加到第三次开始就主要负责建模了。你说数模本身的思想,我很认同,但是在现代对于数学建模的追捧潮流中完全看不到这些……包括就业之后,思想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很难去衡量,但实质上能真正用在行业内的,太少太少了。
fox 发表于 2016-12-1 20:03 static/image/common/back.gif
很久没有看到这么认真的回答,简直比在知乎看到的还让我激动!作为数学中国的工作人员,我真的很激动,有很 ...
谢谢管理的解释。
我在数据分析大赛上看到过你们的工作人员,数学中国应该也是主办方吧?恕我直言,我看到的在场的学生,大部分都是本科生或者研究生在读,离毕业还有几年,但是到场挂着招聘旗号的企业呢?要求名校硕博专业项目工作经验,恐怕是没几个人符合的吧?如果这个比赛打得是引导入行的说法,那么到场的企业光知名是没用的,还不如选一些普通的大中型企业,最起码他们真的想招人,也真的适合现场的那些学生。
我是想被名企看重,我也认为既然还没有努力到极限,那就还没有到拼天赋的阶段。但是现在的问题是,我为数学建模拼搏努力过,我想它或许是加分项,也或许能凭它开启新的可能,无论是成为数据分析师,还是数据挖掘专员等等,它或许是会成为开门的钥匙。可是我错了。
页: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