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游憩机会谱的崂山太清景区动态 游赏规划 及优化设计研究
基于游憩机会谱的崂山太清景区动态游赏规划及优化设计研究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生活方式与旅游方式也随之发生
变化,我国已步入大众旅游时代。风景名胜区因其独特的环境特征和丰富的景观
资源成为游客的最佳选择。由于风景名胜区中固有的传统游赏模式以及景区建设
已不能满足游客的高质量的游赏体验和感受,在此形势的背景下,以有效保护自然
风景区为发展前提,合理地利用风景区现有的资源,满足广大游客多元的个性化游
赏服务需求,提供丰富高质量的个性化游赏服务和体验,成为风景名胜区实现可持
续发展的必然选择。
本文以青岛崂山太清风景区为例进行研究,借助游憩机会谱的构建方法,选
取景区中有价值的环境因子,调整相关评价参数,建立适合的游憩机会谱(ROS),
量化环境类型的划分,制定游憩活动清单,从而寻求景区在环境、活动、管理、
设施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建立动态游赏体系,并对不同环境类型提出相应的优
化设计对策,科学指导景区的综合性发展。
首先,对研究样地的自然环境现状、风景资源现状以及游赏道路现状进行实
地调研,明确研究对象、研究目的以及研究的方法。展开对太清景区游赏特征的
研究分析,主要以自然环境特征、游客活动特征以及在时空特征下游客的游赏活
动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通过分析得到游客游赏活动在流量分布、活动时间变
化、空间变化以及活动类型均出现有规律的动态变化,这与景区中所提供的生态
环境资源、景区游赏活动事件以及游赏机会有直接关系,运用景区游赏活动特征
及规律为后续构建游憩机会谱的研究打下基础。
其次,构建太清景区游憩机会谱系,通过利用调查问卷和主成分分析的方法
筛选出物理环境因子、社会因子、管理因子,并进行指标体系的建立与命名,利
用数学模型计算获得各个因子以及各指标层的权重,将景区划分成生态游憩型、
景观游憩型、设施游憩型以及商业生活型四种类型,并分析不同环境类型的评价
指标在景区的特征体现,包括游憩机会、游憩活动体验、活动场地要求以及游憩
机会谱序列,构建太清景区的游憩机会谱,为之后的动态游赏规划系统和设计优
化提供理论依据。
再次,基于构建的游憩机会谱和对景区游赏特征的研究,总结景区环境、游青 岛 理 工 大 学 工 学 硕 士 学 位 论 文
赏行为以及与景区管理之间的动态变化规律,形成包括动态管理模式、空间游赏
路径、游赏景区游赏主题以及游憩机会选择的动态游赏体系。该体系需要收集处
理海量游赏信息数据,完成对游憩活动的指引、反馈和定制的个性服务,同时对
环境的适应性进行监测。能够实现为游憩者提供科学的游赏指引和高品质的游赏
感受,给管理者提供高效管理并配置游赏资源分配的方案;为规划者及时提供使
用评价,及时的修正并对游赏环境设计进行优化,利用该体系的内容可直接指导
景区的优化设计。
最后,以游憩机会谱以及建立的动态游赏规划体系为基础,形成以保护为主
的生态游憩型,以景观美感为主的景观游憩型,以活动参与为主的设施游憩型和
以品质体验为主的商业生活型的环境类型优化设计策略,运用此设计要点,选取
景区中四种环境类型的局部地块进行设计优化运用,并为其他类似景区在游赏规
划方法上提供可以借鉴的办法。
本论文的研究从定性分析到定量分析,借助构建的太清景区游憩机会谱,研
究风景名胜区的动态游赏规划能够对景区的建设实践以及发展方向起到重要的指
导作用。在游赏规划的基础上引入“动态”的观点,可以分析风景区资源特征、
空间分布、游赏主次关系及利用可行性,依据游客的动态游赏行为、游赏内容选
择、游赏路线选择将游赏信息及时传达给游憩者。动态游赏规划通过游赏特征的
潜在规律进行优化设计指导和管理措施协调,可以全面展示风景区景观形象、呈
现景源价值、提升游览体验。依据研究成果构思景区、景线、景群及主要景点的
游赏主题与形象,解决景区可持续发展与游憩者活动体验之间的矛盾关系,平衡
游憩机会与景区可持续发展和景源保护的关系,在保护环境的前提下充分满足游
客的游赏需求并激活景区中潜在的游赏活力,提高游赏质量;通过划分环境类型
合理规划布局景区的动态游赏内容,针对以上景区发展中的问题提出优化和发展
措施,所得到的研究成果为后续的景区建设提供指导,并为其他景区建设和发展
提供思路和方法。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