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行测稳过75分大关呢?
终于知道自己为什么行测不能稳过75了。平时做题啥知识都知道,还能给别的小伙伴讲的头头是道,时间分配自认为还可以,唯独很难稳定突破75分。平时刷再多题也没有明显提升,一直找不到方向。直到刷到一位大神的视频才知道症结所在:对基础的掌握要求太低。懒人学任何东西一直都是及格够用就行,特别是在资料和数量这块儿,保持着自己作为理科生的自傲。感觉能比较快的做出来就满足,从来没有很用心的夯实基础。总结也是只关注解题思路,一直将运算这个基础功忽略。就拿资料分析来讲,懒人在刷题最多,做题状态最好的时候也就能保证在25分钟稳定做对16道题。一直认为网上说25分钟将资料做对18道是夸张的说法,懒人再怎么快的整理出做题思路,在25分钟之内还是很难做对18道。也就是说25分钟和18道两者懒人只能达到一个。根据小海惯用的思维,也是查理芒格经常提到的思维:反过来想,总是反过来想。假如你能在25分钟做对18到,那就是你比一般人不就多对了两道,还省出5分钟,那你行测怎么着都能突破70分吧?那如何让资料分析提高到25分钟正确18道?在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分享一个小故事:懒人在大学做家教的时候就发现了一个现象:好多同学上初中数学拉下的原因不是老师讲的听不懂,而是他不会计算。有的学生小学时候思维发育很慢,小学计算掌握不熟练。当到初中的时候,很多同学理解能力跟上来了,但是数学还是学好。为什么?问题出在计算上。一道题,老师讲的时候能听懂,自己动手发现做不出来。这是因为在做题的过程中本应该根据本能做出的计算(比如化简、通分之类的),结果因为自己不熟练或者不会,过多的将思绪放在计算本身上。就将整道题的思路给打断掉了,不知道我做这一步是为啥(高中做求导那块儿的题应该深有感触,好多学生拿到最后一道大题首先求导,求完导就茫然了,我求导是为了啥?)?这样的次数多了之后,学生会自己怀疑自己,就认为自己是数学低能。有这样孩子的家长,辅导功课时别关注什么应用题的理解,而应该是帮孩子把小学的计算重新过一遍,你初中的学生去学小学的内容简直不要太简单。就像我三叔说的,他初中把小学的内容才理解,高中把初中的内容搞明白。题外话结束,这里提到了一个计算,当你把所有知识点都掌握之后,影响你成绩的最重要的部分反而是最基础的计算——准确的讲是速算能力。资料分析和数量关系,很多题一看解析,就知道自己思维盲点,会主动关注并消除思维盲点。但对计算速度,很少有对应的总结和复盘。特别是放在最后板块做的数量关系,懒人更只是关注结果的对错,从来没有思考过计算速度。另一个很难发现计算问题的原因是:随着你刷题量的上升,计算能力也在稳步隐形的增长。这个增长也会让你忽略速算提升的必要性(这是懒人作为理科生所忽视的,并不代表全部,小伙伴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专项训练(刻意练习)才是短时间提升最高效的方法。靠刷题来提升计算速度是比较缓慢的,而且提升的天花板很低。当你已经关注到速算这个短板后,就会去寻找相关信息。懒人因为速算很烂,最近开始关注这块儿。通过群里小伙伴讨论和刷视频掌握了两个很牛的速算方法,但还很不熟练。明天出一期具体的速算方法,正好在整理过程中加深理解。接下来讨论一点懒人自己个性的问题,在写的过程整理一下自己的思路,小伙伴可以略读。首先,资料分析部分计算养成心算的习惯,多位数加减乘除争取在20秒内算出。训练过程可以借助相关的微信小程序。其次,数量关系部分养成少写字的习惯,原来每次拿笔写的式子来追求安全感。其实很多式子没必要列出来,而且为了追求整道题思维的连贯性,在运算上不分配心力,很少用心算。后面对同类型题总结最少的式子和计算。一件事你达到60分是很容易的,只需要你动起来就可以;一件事你要达到80分,就需要完善每一个细节。趁着最近没有什么考试,就从细节上提升自己。正所谓闲时织网,忙时打渔。希望有更多的小伙伴和懒人一样,燕子衔泥般一点点将基础夯实。- END -
想了解更多大神的公考经验?想了解考生自己总结的知识点?请关注乐考无忧小海老师
.15144968016【微信同步】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