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5考研政治难度分析
考研政治已经结束,带着自己强烈的主观情绪来分析一下25考研政治的难度。一、选择题
选择题变化:
1.真题考查更加注重理解
今年的考研政治题目考查更加注重理解,帽子题的考查占比下降。
比如,马原政治经济学的多选题,往年常考的“234原则”(多选固定搭配),今年考查对政治经济学概念的理解。
2.出题角度发生改变
比如,史纲以前侧重考查历史事件的内容,现在侧重考查历史事件的背景。
3.真题重复考查
比如,今年的真题的第4题、第29题都是之前考查过的。
我的反思:
在选择题课程的讲解过程中,我总结了一下往年真题的出题规律,也调研了一下同行老师的课程。
除了“马哲部分”,好像大家比较喜欢讲大家帽子题、固定搭配的总结,我也就跟着做了,没有带大家把知识点理解透彻。
所以,明年我打算从这两个方面进行改进:
1.课程上,我会更加侧重于带着大家去理解、吃透知识点。
即使是记忆型的知识点,我也会带着大家搞清楚它的背景、意义,不让大家死记硬背。
2.持续更新《思维导图》《提分手册》等产品的内容。
比如,我会根据真题新的出题趋势,给大家重新拎一下考试重点。
二、分析题
分析题的变化:
今年分析题,出题趋势反押题特点异常明显,考的不是行业内老师认为的重点和热点。
可以说考研政治变难了,但我觉得更应该说考研政治回归正常了。
站在国家选拔人才角度,豁然开朗,国家想要的是有学习能力,并且愿意踏实积累的人。
背两套押题卷就能上考场,考出漂亮分数的时代,或许一去不复返了。
我的反思:
先给自己点个小赞,今年我在分析题的授课过程已经注重了反押题,尝试拓宽大家的解题思路。
不过也要给自己一耳光,当我在坚持这样讲解的过程中,我发现大流量的内容不是这么弄的。
所以,我也动摇了,没有把它贯彻执行到底,该那啥!
话赶话说到这里,脑海里面蹦出来一段«乌合之众»的话:
观念只有足够简单才能易于被群体接受,观念能否影响人与其对错、崇高无关。
今天立马打印出来贴在床头,明年备课、授课过程当中不受外界干扰,以学生提分为自己的终极追求。
兄弟姊妹们,希望今天这篇文章能给大家带来启发,老苏率先示范。
我们不要轻易放过这段经历,一定要认真总结和思考,一定能学到东西。
之后,带着这些经验和教训继续咱上路。
考研复试小海老师15144968016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