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层次分析法---模型、应用与计算 [打印本页]

作者: 081270053    时间: 2011-2-17 14:33
标题: 层次分析法---模型、应用与计算
本帖最后由 081270053 于 2011-2-17 14:34 编辑
8 J; ]4 n% n) _7 f! \, U" l! a9 n* z. i- m# b
层次分析法---模型、应用与计算
- [* k, z: J: o; c# a
                                                                                                                 -----层次分析版主081270053
引言:
层次分析方法是一种系统化、定量化的决策方法,应用范围广泛,深受建模爱好者的喜爱。层次分析法可以根据决策者主观的评价或者已有的数据,进行建模定量分析得到各个决策的权重(或)各个底层因素的权值。
优点和缺点:优点是把很模糊的概念定量化,在缺少数据的问题里,可以考虑使用;缺点也很明显,因为数据是你自己生成的,主观就是它的缺点。
模型建立:
有以下两种:
一是由很多底层要素构成的风险评估式的模型,可以通过对目标风险的分层和分要素,得到每一个底层风险的权重。再通过对每一个底层风险的评估(评分),就可以得到最终的中风险分值。
一.png
0 b% f5 P* |( s' W
二是做决策。在每一中间要素中对每一个备选方案做出评价(相互比较)。左后得到每一个备选方案的权重,即它的好坏程度或者适合程度。根据最后的大小进行决策。

0 H7 q+ I3 L. h% M* h& [* _ 二.png
计算求解:
通常的步骤是构建判断矩阵求解,单层权重,在求解下一层的权重,最后通过权重的汇总得到单个因素或者决策相对总目标的权重,当然,在计算权重前要检验模型的正确性,即一致性检验。通俗地讲,一致性检验是判断矩阵出现A大于BB大于CC大于A出现的频率和强度是否足够小。大家可以很容易的通过文献来得到具体运算步骤,这里不进行介绍。大家可以参考上届版主的帖子:
http://www.madio.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92996
必备工具:
下面主要介绍成型工具的使用方法:
l
- j4 o: K& F6 [( I6 u- U3 x
模型绘图:这里推荐Smartdraw,这个软件已经亲测。它可以绘制多种很专业的图形,在国赛和美赛中我都有使用它绘制算法流程图,逻辑关系等,很好用,也很易上手。这里的模型图也可以通过它绘制,而且它与word兼容性很好,占用物理内存小;下载链接:
http://www.madio.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5684&extra
Visio也是很不错的,大家都有使用不详细介绍;
由于图形结构比较简单,大家也可以利用word直接绘制。
l( x+ g2 D* @6 g) `% u+ N; K
模型运算:在层次分析板块有很多成型的层次分析法的程序。
利用Excel参考“层次分析法及excel求解”:
http://www.madio.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9518
Matlab:有关程序及说明书参考:
http://www.madio.net/thread-105682-1-1.html
l* H9 o5 l( D0 C! W! \" e# N
最后的是重头戏,完全面向初学者的层次分析软件:
Yaahp:包括模型建立,模型正确性检验,判断矩阵生成,一致性检验,权重生成。操作简单实用。参考:http://www.jeffzhang.cn/
网页里有下载地址。如果无法使用,也可以参考:
http://www.madio.net/forum.php?mod=viewthread&tid=105685&extra
层次分析版主081270053祝大家新的一年建模愉快!!
层次分析法---模型、应用与计算.doc (84 KB, 下载次数: 698)

yaahpSetup_0.5.0.rar

15.87 MB, 下载次数: 2998,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作者: lwxmath    时间: 2011-2-17 15:02
如果没通过一致性检验怎么调整的程序以及对层次分析法的灵敏度分析有吗?
作者: 081270053    时间: 2011-2-17 16:54
本帖最后由 081270053 于 2011-2-17 16:57 编辑 , o9 g# Y1 O4 t  l6 n1 A" I

# L" V  |  h' I" R( Y( A回复 lwxmath 的帖子
* O% V$ x- G1 C9 ^$ k
0 V6 W; w; W% _& M4 `8 }
作者: lwxmath    时间: 2011-2-17 17:50
回复 081270053 的帖子+ j' a7 P& I5 J6 i+ U- J

# y6 v, i3 a/ n8 l+ t& \$ x( t这是回复的毛啊,神人~~
作者: 葉_浅浅    时间: 2011-2-17 18:01
其实我一直觉得楼主的品味不错!呵呵!
) ?/ ?4 S4 S: s- j数学中国社区 一切皆有可能
3 H+ p: a2 [% Q/ h( a0 w; Z2 _- r* n
作者: liwenhui    时间: 2011-2-17 18:38
回复 lwxmath 的帖子
1 t6 x: K' h5 T. x' Z
- ^. n& g3 p( I4 H2 a) a# d我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是:不对每个评定因素打分,而是将它们排序。比如评定5个因素,A,B,C,D,E,就将他们按重要性排好序,比如是B,C,E,A,D,然后B就得5分,C得4分,E得3分,A得2分,D得1分。这样作下来得到的比较矩阵肯定是一致的。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但是会印象评定的精确度,特别是某个因素比相邻因素“好”很多得到时候。
9 a. A* c+ D/ r: H4 R1 a" w3 Y9 m( N& R* I! P
我一致想证明这个结论:层次分析等价于BP神经网络
作者: lwxmath    时间: 2011-2-17 18:50
回复 liwenhui 的帖子4 t- u9 Q/ F; B' O, M9 @

8 L1 ^4 _4 x  l  J- u; P你是给完分之后再进行两两比较吗?恩,这种方法方便一点。。。  [4 b* }5 N5 J4 x/ G
姜艳萍、樊治平编著的《基于判别矩阵的决策理论与方法》给出的调整一致性的算法也是比较好用的~~而且给出了灵敏度分析。。。。
$ V2 r( n) }5 n9 t! Q: E- `# Y你那样给分给出的比较矩阵一定一致吗?不是很理解。
" ^# X2 h- ?2 H* l% ?9 n. D* K对于那个层次分析法和BP神经网络的,有空研究研究
作者: liwenhui    时间: 2011-2-17 18:59
回复 lwxmath 的帖子
, |2 h2 L6 _7 m. [' e9 N1 f; Y; I0 U5 m: D8 d6 d# W/ p3 N
不一致是如下原因造成的:
: u! Z$ c: E; s1 y4 z比如比较ABCD四个因素,A相对于B得2分,B相对于C得4分,那么理论上A相对于C就应该的8分,可如果给出的判定矩阵中A相对于C只得了7分,那么后来比较出的结果就不是很一致的。我先把他们排序,再算判定矩阵就回避了这个问题。
) i# l8 k+ x- E+ q) P5 K
1 \4 [( T4 t  F  v# f! H* M; n! s. W你提到的论文我没看过,但是他们的方法应该是有理论依据的,呵呵,相比之下,我的方法只是投机取巧而已,不能和他们的相提并论,不值得学习。
" k6 k1 y$ ]; t& a; Q学了神经网络后,不太相信层次分析,很少碰它,呵呵。
作者: lwxmath    时间: 2011-2-17 19:03
回复 liwenhui 的帖子) N) R5 p' P( Q" v1 {1 Q$ m
9 }8 K) v" w4 j5 ^- }) w3 T. H
太牛了~~还有好多有趣的学问需要学习啊
作者: csa19900801    时间: 2011-2-17 22:46
回复 liwenhui 的帖子4 |) \! ?) \8 _; b2 }

/ _6 r6 Z+ z$ E& ?使用优序图做是不是更好点
作者: 葉_浅浅    时间: 2011-2-18 02:59
其实我一直觉得楼主的品味不错!呵呵!! j* N: |2 F5 b1 f! V4 a6 p* ^0 Z4 j
数学中国社区越来越好!
, n. F# m$ [7 C+ m" E
作者: 默骨這    时间: 2011-2-18 18:20
顶群主及楼主!!!
作者: zhangdongxu0    时间: 2011-2-23 20:22
很好的资料
作者: jxgzhjy    时间: 2011-2-24 23:29
层次分析就是要分层次的去分析,分析不同层次不同因素的权重,看到底倾向谁
作者: lgh8323    时间: 2011-4-1 18:04
学习中!@!@@@
作者: lgh8323    时间: 2011-4-2 09:24
好贴!!!!!!!!
作者: tayzan2011    时间: 2011-4-6 17:36
不支持都不行!
作者: vivi-an    时间: 2011-4-18 14:22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vivi-an    时间: 2011-4-18 14:22
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gc121478217    时间: 2011-4-28 13:14
感谢感谢.....
作者: gc121478217    时间: 2011-4-28 13:14
感谢感谢.....
作者: gc121478217    时间: 2011-4-28 13:15
感谢感谢.....
作者: gc121478217    时间: 2011-4-28 13:15
下面回复的比较不错
作者: gc121478217    时间: 2011-4-28 13:15
感谢感谢.....
作者: jiayong    时间: 2011-4-30 00:08
好东西,值得借鉴啊
作者: 茶绿    时间: 2011-4-30 11:20
牛人啊真是!
作者: jue199069    时间: 2011-4-30 14:10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aiwell    时间: 2011-4-30 16:34
挺好~谢谢了~
作者: c1370186144q8    时间: 2011-5-1 15:24
其实我一直觉得楼主的品味不错!呵呵!
% U, L( c4 Z; O$ N0 S$ H数学中国社区 一切皆有可能
: h- b+ A( A* ]6 p2 w" W
作者: c1370186144q8    时间: 2011-5-1 15:26
既然你诚信诚意的推荐了,那我就勉为其难的听听吧!* P. G, A/ q; E& {: T) u  G) q
数学中国社区太棒了!3 @- Z! N8 R( g# Q+ |

作者: 随风追梦zcx    时间: 2011-5-13 17:12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
作者: 随风追梦zcx    时间: 2011-5-13 17:12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看2 u6 D* j' d9 ~  d3 i$ e& W  ~

作者: 随风追梦zcx    时间: 2011-5-13 17:13
看看看看看看看看7 K' b! n2 N3 u+ O" f0 r* I

作者: 随风追梦zcx    时间: 2011-5-13 17:13
看看看看看看看
作者: 330174033    时间: 2011-6-17 21:43
下载个学习下
作者: 330174033    时间: 2011-6-17 21:43
我再下一次,可不可以啊
作者: 330174033    时间: 2011-6-17 21:48
我咋下不下来呢9 b6 L4 e$ ~" |6 U7 W9 N

作者: 蓝色琉璃    时间: 2011-6-18 21:55
打酱油的路过~~~
作者: 》曙光。。。    时间: 2011-6-27 13:05
学习学习     
作者: cissybright    时间: 2011-7-8 16:40

作者: 數學建模    时间: 2011-7-9 17:01
很不错。。
作者: 夕月25    时间: 2011-7-9 19:47
没体力了,顶顶顶顶顶顶顶顶顶
作者: 夕月25    时间: 2011-7-9 19:47
顶群主。。。。。。。。。。。
作者: 夕月25    时间: 2011-7-9 19:48
体力怎么还是不够,继续顶
作者: 夕月25    时间: 2011-7-10 13:29
很好的东西,太感谢了
作者: 夕月25    时间: 2011-7-10 13:30
没体力了,踩踩
作者: Z_.R._要奋斗    时间: 2011-7-11 10:54
好棒好棒
作者: I_know__!!!!    时间: 2011-7-27 11:16
学问好多,还是有些不理解的,那么是bp神经网络模型优于层次模型咯?只是因为层次模型的一致性不确定吧?
作者: I_know__!!!!    时间: 2011-7-27 11:17

作者: 数学......嘉    时间: 2011-8-6 20:46
学习了。谢谢楼主了
作者: yahsu    时间: 2011-8-6 22:37
我比较喜欢的一种方式是:不对每个评定因素打分,而是将它们排序。比如评定5个因素,A,B,C,D,E,就将他们按重要性排好序,比如是B,C,E,A,D,然后B就得5分,C得4分,E得3分,A得2分,D得1分。这样作下来得到的比较矩阵肯定是一致的。这种方法有它的好处,但是会印象评定的精确度,特别是某个因素比相邻因素“好”很多得到时候。% C9 A2 N6 }1 z$ b! M& Y
) t) G* m% k* ~: O
我一致想证明这个结论:层次分析等价于BP神经网络
作者: viye    时间: 2011-8-7 08:53
牛b。。。。。。。。。。。。。
作者: kinserx    时间: 2011-8-9 18:30

作者: w136519    时间: 2011-8-9 19:09
            
作者: 一直在前行    时间: 2011-8-10 11:19
呵呵,谢谢楼主的贡献了!
作者: Kevin_Hsu    时间: 2011-8-11 20:22
ascasc
作者: Kevin_Hsu    时间: 2011-8-11 20:22
ascascas
作者: 天堂来客    时间: 2011-8-13 14:14
好东西啊好东西呢
作者: crystal9    时间: 2011-8-17 11:26
灰常感谢版主啦嘿嘿
作者: 无言123    时间: 2011-8-17 14:25

作者: leix101    时间: 2011-8-19 15:56
看评论才知道自己知道得太少了
作者: 蓝色琉璃    时间: 2011-8-21 15:16
不错。。。。。。。。。。。。。
作者: 锋云天下    时间: 2011-8-22 10:35
学习了
作者: xiaocongfei    时间: 2011-8-22 23:42
虽然是有主观陈分,可是很实用

基于贝叶斯方法的NCD系统.pdf

206.32 KB, 下载次数: 1,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作者: 点水蜻蜓    时间: 2011-8-24 15:41
每次来看一看怎么收获都不大呢……
作者: w136519    时间: 2011-8-25 09:19
层次分析法应该算是简单的吧
作者: carl77783    时间: 2011-8-25 11:45
顶楼主
作者: lmobile    时间: 2011-8-27 14:40
确实是很不错的资源; y9 w3 I) i+ _8 c0 L8 I1 |

作者: fengyeyoujiaoyi    时间: 2011-8-28 13:46
budongaaaaaa
作者: bdhzxcaoliang    时间: 2011-8-28 14:11
层次分析法的话,我也是刚学习,想请教一下层次分析法的前面都挺简单的,就是权向量的那块难以理解?我到现在还是不懂
作者: jmedwardliu1205    时间: 2011-8-30 17:06

作者: hjie    时间: 2011-8-31 14:33
好东西,获益匪浅啊,昨天还在为这个纠结的
作者: xiaohei001100    时间: 2011-8-31 21:46
很好啊 啊 啊  啊啊
作者: feijiangjun    时间: 2011-9-4 19:38
LZ那个YAAHP软件过赛的时候可不可以用啊!它的精确度不是很高怎么办啊
作者: feijiangjun    时间: 2011-9-4 19:48
LZ那个YAAHP软件过赛的时候可不可以用啊!它的精确度不是很高怎么办啊
作者: shuxuezaozhuang    时间: 2011-9-7 09:14
xie xie le!!
作者: ds15195986248    时间: 2011-9-8 21:16
好好好
作者: 破竹    时间: 2011-9-10 17:26
不太懂额  不过正在努力啊~~~
作者: yita1008    时间: 2011-9-27 07:35
正用着,谢谢楼主
作者: yita1008    时间: 2011-9-27 07:50
不错不错,有图有**。谢谢楼主
作者: yita1008    时间: 2011-9-27 07:52
非常受用,谢谢楼主。
作者: lhlwy    时间: 2011-10-26 02:53
号啊  但是还是 想用BP了
作者: hahayousb    时间: 2011-11-4 00:17
好吧,我想我需要层次这方面的理论
作者: sunkanry    时间: 2011-11-5 10:47
好资料,共享
作者: 猫小乐    时间: 2011-11-24 20:11
好东西,收藏了~~~~~~~~~~~~
作者: 无__没    时间: 2011-12-11 19:10

作者: 无__没    时间: 2011-12-11 19:11
都是专业人士
作者: javer002    时间: 2011-12-16 19:10
谢谢分享
作者: 逐风    时间: 2011-12-19 02:19
各有各的优点
作者: ZJUBOY    时间: 2011-12-26 15:42
多多学习是好啊
作者: memory198    时间: 2012-1-9 14:17
请问都有什么方法可同时考虑好几个条件 做出选择或者给出方案
作者: memory198    时间: 2012-1-9 14:57
支持一下哈~~~~~~~~~~hoho
作者: siyuan_xing    时间: 2012-1-9 21:15
谢谢!!!
作者: yablue    时间: 2012-1-17 15:43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only_hui    时间: 2012-1-20 12:24
好东西啊
作者: moyang602    时间: 2012-1-20 22:35
不太清楚,下下来瞧一瞧
作者: 丽丽卡卡    时间: 2012-1-28 08:11

作者: 乖乖1503155    时间: 2012-1-28 18:14
其实我一直觉得楼主的品味不错!呵呵! 数学中国社区 一切皆有可能
作者: 乖乖1503155    时间: 2012-1-28 18:15
喜欢噢噢噢噢
作者: 乖乖1503155    时间: 2012-1-28 18:15
我不会呀呀呀呀( _$ o" e' S7 L! ?* T; O# p) w7 q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