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 首 建 模5 ^7 p, Z+ d s3 e6 j+ L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张胜利' `/ Y5 ]* O( I/ M& S
走过的路总要有串脚印,拼搏之后总要有些感慨。两年来的建模生活给我留下的,有坎坷,有曲折,有鲜花,也有掌声。今天想来,我有很多的东西想说给那些建过模的,正在建模的,准备建模而没有参加的“模友”。( l+ o. `5 K) w+ x3 b) V. w
体会一:建模是数学的第二课堂。我是数学专业的,学了很多抽象的数学知识,然而却不知怎样应用到具体实践中。大二时期,我便参加了数学建模竞赛。这是一个全新的课堂,所有的题目没有固定的答案,尽管自由的发挥。在准备竞赛过程中,我学会了使用Matlab和Mathematic 等数学软件,这些软件巧妙地将公式和定理以函数和命令的形式溶于计算机中。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求解,我更加理解了数学特别是数学理论的重要性。一个定理的发现可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做出划时代的变革,从而,我更加热爱数学理论的学习。可以说,数学建模给我提供了一个接触实践的舞台。
体会二: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只有将个人的力量溶入到集体中,才能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这句话我开始体会不够,好强的个性使得我一向独来独往,什么事都喜欢自己干,建模开始,我更把主观能动性发挥得淋淋尽致,什么事我都自己来,而且总觉得队友做得不好,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好几次,模拟演练,最后都交不了卷。我们几个队友之间也开始相互指责,关系很僵。后来,在指导老师的调节下,我们最终还是同舟共济,走到了一起。按我的想法,理想的分工是这样的。数学建模竞赛小组中的每一个人,都能胜任其它人的工作,就算小组只剩下她(他)一个人,也照样能够搞定数学建模竞赛。在竞赛中的分工,只是为了提高工作的效率,做出更好的结果,并不是由于能力不适合做别的工作。
体会三:一生能有几回搏,此时不搏何时搏。我常觉得参加竞赛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获得全国一等奖,既然投入了,那就是全身心地投入,两年的光阴不能白费,既然做了就要有一个结果,有一个明确的目标,不能说仅仅是为了简单提高一下自己而已。
数学建模用的知识很多,《运筹学》,《数理统计》,《微分方程》以及许多工程领域中出现的新亮点《神径网络》,《模糊数学》等等产,太多太多的新知识让我们眼花缭,做为数学专业的本科生,三年多来接触不少数学,但对于这么金的数学及工程中的新名词都束手无策,更何况别人呢?在知识爆炸风云际会的年代里,谁又能捕捉到时代脉搏,与时俱进昵?我们只能以较短的时间,以最快的速度接受新知识,迎接新挑战。在一个星期内,我读完了《模糊数学》,对模糊集合有了较初步的了解。% k& U5 H4 c- ^# C+ X6 N+ n
在三天三夜里,每个小时都刷刷地过去了,我们对着时间也是焦急…… ,第一天,我睡了两个小时,第二天一个小时,第三天,两个小时,建模结束了,我们一下子睡了一天一夜,只有敖过夜的人才知道睡眠的重要。这一点也是我在建模的两年内才体会到的。
总之,在紧张而以快乐的建模时光中,我学会了知识,学会了技能,学会了如何面对困难,而这都得益于我的指导老师,他们以宽广的胸襟,广博的知识,丰富的经验,为我们耐心地指导,我要向他们说声谢谢,还有我的队友,他们在我最需要帮助的时候,给予我莫大的安慰,最后,忠心地感谢所有所有支持过关心过帮助过我们的人。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 Powered by Discuz! X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