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一朝建模,终身受益——谭明,赵菁,盛小钢 [打印本页]

作者: huashi3483    时间: 2007-11-8 14:34
标题: 一朝建模,终身受益——谭明,赵菁,盛小钢

一朝建模,终身受益

解放军信息工程大学电子技术学院 谭明,赵菁,盛小钢

光阴荏苒,距我们参加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已两年多了,快乐的建模岁月依然清晰可见,成为我生命中最宝贵的回忆。如今我在计算机专业读研也已近两年,研究生学习的经历让我更深刻地认识到数学建模竞赛的价值,她不仅助我掌握了大量的数学知识和方法,令我了解了什么是拼搏,品尝到团结协作同甘共苦中的幸福,幸运地结识了几位终身的师长和朋友,还在潜移默化中植下了更多能力的种籽,这些能力足以令我终生受益。

数学建模竞赛的题目涉及广泛的科学领域和数学知识,要求参赛者具有很强的应变能力,所以平时的训练就要求我们在最短的时间内独立查找大量相关资料、阅读、消化,再应用到具体题目中,也要能够迅速找到适合的数学方法,掌握规律,制定解决方案。这些正是一个科研人员,尤其是面对日新月异的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科研人员必须具备的基本功。

M. F. Atiyah曾在《数学与计算机革命》一文中说:“计算机正在数学家工作的所有阶段,特别是在探索和实验阶段提供着实际和有效的帮助”。如今,计算机科学技术的研究工作也已与数学密不可分,数学成为计算机发展最主要的动力来源和基础支柱。在具体的学习研究中,我发现数学建模重实际、重创新的特点令我形成了一种科学的思维方法,培养了我的分析、推理和综合能力,我时常能以数学的眼光严谨的考察某个具体问题,运用数学知识更容易找到已有方案的缺陷,发现新的突破口。数学建模中就实际问题进行数学模型的抽象提炼还直接用到了我目前的课题研究中,不仅增加了课题论文的理论深度,还能用来对实际结果进行预测与仿真。

在数学建模的实践中,我还深刻地体会到,没有良好的团队合作,不讲究团队精神,就决不可能取得成功。而这也正是我目前的学习和科研所要求必备的能力。每个项目从开题到结束包括了项目的开题论证、需求分析、模块划分、模块间的分工协调、成果验收、项目总结等多项工作,还要面临各种不期而至的困难。如果没有项目成员间和谐的团队配合、良好的沟通和为共同的目标齐心奋斗的团队精神,整个项目就可能不时搁浅。此外,怎样进行项目管理也是值得深入研究的学问,而数学建模正是一个微型合作项目,她在项目管理方面也起到了启蒙教育的作用。

以上几点是我在研究生阶段最突出的感受。我确信数学建模的那段经历将会在不同的人生阶段以不同的方式助我成长,助我成功!也衷心祝愿越来越多的学子能够在数学建模的滋养下茁壮成长!

(注:作者为2001年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一等奖获得者)


作者: msx0425    时间: 2011-5-7 14:17
好啊,非常好,谢谢分享
作者: 洛桑曲旦    时间: 2015-10-4 16:59
写的太有感,谢谢分享!+ Z# {+ {* R. K. h+ k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