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参加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 [打印本页]

作者: zhshsh    时间: 2012-9-13 09:55
标题: 参加数学建模的心得体会
  数学建模的暑期培训第一阶段告一段落了,经过这一阶段的培训,我终于对数学建模有了全面而深入的认识,而不像以前只是肤浅的了解。我们暑期的数模培训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期中考试刚一考完到现在,是个人赛阶段,当然比赛并不是全部,平时还穿插有各方面的讲座。每天的生活起居在炎炎烈日下变得非常规律,虽然放假了每天早上还是不能贪睡,每天8点前老老实实的起床奔向东九B303,抢占前面的位置好看清PPT;中午下课了顶着炎炎烈日通常都胃口不佳,强忍着烦躁的心情在东园随便扒几口饭,回寝室速速上床午睡,然后直到晚上自习结束,期间除了去法拉盛吃晚饭,就都呆在东九蹭空调了。日子流水一样过去,扪心自问,我到底长进了多少呢?9 i  d& z) G. \' S) B# x
     我想,收获的是多方面的。在知识方面,我在已经过去的半个月中,已经从四五位老师那里学到了从人口模型、捕食者模型到装箱问题、延迟问题等等各式各样新奇、却又紧贴生活实际的模型和建立方法。并且还有具有丰富数模竞赛审阅经验的老师来为我们讲解数模论文写作时应注意的问题,以及告诉我们通常评分的原则,好让我们在写论文是有的放矢,抓住得分点。每个老师都会主动把课件留在电脑上,让我们自行参考,特别是一些具体的程序,是没办法在上课时看几眼就自己领会的,需要下来自己的不断实践。因此,我很喜欢这样教学相长的氛围,老师和学生并没有不可逾越的隔阂,而是互相敞开心扉,尽情交流、探讨学习中的问题。4 a6 k5 U$ R; |+ o; p6 Q
     以上说的知识是在课堂老师归纳总结以后,做成系统的课件给我们讲述的。实际上,我认为这只是起到投石问路、抛砖引玉的作用,它们更多的是教会我们数学模型建立的思路。比如人口模型,从最开始的指数增长,到随着西方世界人口趋向饱和以后增长放缓,模型的严重偏离实际引发人们修改模型,引入一个限制因子,再到进来因为认识到人的出生到成熟、交结异性、繁衍后代以及妊娠期不可避免的会延迟人口的增长,所以又在微分方程组中加入了延迟的因素……人口模型的发展仍没有结束,或许在可见的将来也都不会结束,但它有最初等的指数增长一路走过来,凝聚的是一代代人理性思维的光辉。而我们正是踏着这条道路,在仅仅一两堂课的时间内,走过这些崎岖的思想之路,无形中让我们了解到数学建模的精髓,那就是提出模型——验证模型——修改模型——再验证——再修改,真正的复杂问题是不可能只靠空想就能出结果的,否则也不叫复杂问题了。只有通过不懈的思考与尝试,发现有问题以后及时修改、琢磨新的思路和先前的瑕疵,才能完善模型。因此,在以后的建模过程中,我学到了这种一步一步、不断修改的踏实的研究方法,而不再像以前只是懵懵懂懂的绞尽脑汁想个方案,然后就凑合了事,虽然明知有缺陷也不知该从何下手。; L& {( f+ c  b7 g6 z. @3 j; S
     除了建模本身的无数宝贵经验,在这段学习和比赛过程中,我还渐渐积累了涉及各方面、玲琅满目的知识。它们几乎全部不是我的专业知识,甚至可以说几乎全部是我在学校的专业课上不可能学到的知识。我的专业是通信,而在平时看数模的有关书籍、例题、赛题时,我接触到了来自经济学、社会学、管理学、生物学、建筑学、热学、光学、数学等等专业的知识,它们有的浅显易懂,让我这个门外汉如今也对它们有了一些简单的认识,有的则甚至在其学科自身都是极其前沿的未解难题。诚然,这些知识对我的专业发展并没有什么太多帮助,但是它们却极大的风度了我的阅历,让我的眼界不再局限于本专业的象牙塔,而是朝着通才、全识教育的方向发展,我相信这会让我在日后的道路上更好的前进。
1 D2 a8 |3 J* y$ U9 X% g     以上说的更多的是知识本身,然而,我认为更重要的是数模让我了解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意义和种种挑战。数学建模的考试是3个人组队参加,因此,如何找到合适的队友,亲密无间的进行交流、工作就是一个重要的课题。在我看来,只是凭着兴趣、并非职业建模的我们,在队友方面不可能有太多要求,毕竟不是企业员工,不可能有经验丰富、追求效益的老板仔细研究,把员工安排到各自适合的岗位上。我们的队友更多的是来自平时的交流,甚至只是误打误撞。然而,正是这样的机缘巧合让我们得以结交形形色色的、来自不同学科、专业的朋友,互相磨合,互相学习,互相借鉴。+ D$ G* |+ p/ s4 p' R' L  [; k
     数学建模的比赛是艰苦的,三个比赛日,不允许一丝的倦怠,必须全力以赴的投入进去,而更难的是与自己的队友拧成一股绳。三个人单打独斗是出不了好成绩的,毕竟这么多年的国赛、美赛,还没听说有不依靠三人组队而得奖的先例。一人建模,一人编程,一人写论文,这样的安排方式看起来简单高效,实际上真正执行起来会碰到许多问题。麻烦从一开始的选题就接踵而来,A、B两题究竟选哪一题?很可能队内出现不同的想法,这时,一个有力的leader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他必须根据本队的实际能力、成员擅长领域,作出合理的选择,而一旦作出选择,所有人都应该无条件服从,在没有其他杂念。这一点我在五一放假的那次试刀性质的比赛中体会很深,当时直到第二天晚上,我们小组的模型都已经建立好了,却还有人在为选哪题的事而纠缠,虽然大家都是朋友,并没有任何的不愉快,但是左右徘徊、不断怀疑显然严重影响了我们的效率和最终模型质量。
" @" Y( v6 I' t% b8 A     除开最开始的选题,其后的模型建立方式,则会牵扯到更多的异议与讨论,这是充分考验交际沟通能力的时刻,是三个人集中智慧、互相指教,还是各自为营、相互泼冷水,这是胜败的关键,其间也只有微妙的区别,稍不留神就会后悔莫及。即使事先分工明确,现场也还是需要更多的互相理解、支持,需要各位选手平日里在各个领域都做足准备。例如,负责写论文的人如果真的只是负责写论文,那么相当于他在前两天几乎都是闲着,而第三天下午可能手敲断了也写不完。这时,就需要大家的相互配合、帮助。因此,一想到这紧张激烈的比赛和弥漫其中的友谊之情,虽然团队赛还没有开始,但我期待已久。" P1 y3 E4 U) \- {! B, u  f
     以上就是我在这个炎炎夏日的中间做的一个小小的总结。说是总结,其实不如说是整理好思路,为自己的下一段征程做好准备。数模,教会了我很多很多,而我要做的,就是在即将到来的下一阶段培训更努力地去迎接它带来的知识与挑战!
作者: pzw123cn    时间: 2012-9-13 10:16
通篇的废话,毫无借鉴价值。给学校领导的总结吧?
作者: 愿影森林    时间: 2012-9-13 12:53
挺好的  很认真
作者: 刘星星    时间: 2012-9-13 13:19
O(∩_∩)O~
作者: sjl920929    时间: 2012-9-13 13:21

作者: !天才WSSXTC!    时间: 2012-9-13 14:02
满满的回忆啊~~~~~
作者: wangluzhu    时间: 2012-9-13 18:22
你好,一看东九就知道应该是同一个学校滴!
作者: 子均    时间: 2012-9-13 21:28
总结的不错
作者: 瀡偑奔軳    时间: 2012-9-13 22:58
挺真实的经历啊
作者: zhshsh    时间: 2012-9-18 19:46
pzw123cn 发表于 2012-9-13 10:16 * m( f" I7 p+ T! P7 L+ ^
通篇的废话,毫无借鉴价值。给学校领导的总结吧?
1 a: u& m( d% J- B) T5 F
那是当然了,
作者: ljc611    时间: 2013-1-19 13:55

作者: ljc611    时间: 2013-1-19 13:57

作者: 夏丹丹    时间: 2013-7-16 10:35
看了很有感触
作者: wangkai2013    时间: 2013-7-17 17:40
O(∩_∩)O~
作者: 池鱼    时间: 2013-8-31 15:37
很好的经验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