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东三省二等奖论文 [打印本页] 作者: 刘李 时间: 2013-1-23 20:18 标题: 东三省二等奖论文 深圳市人口与医疗需求预测# m' u: L1 v. i+ B d7 W* n
摘要 $ @0 E0 H/ U3 \- t, h, W本文是一个如何准确预测深圳市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构,并结合深圳市疾病别的患病情况,来预测深圳市未来十年医疗床位需求的问题。以概率论和数理统计为基础,我们建立了基于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的组合模型并结合人口动力发展方程来做出比较精确的预测。 1 M- T4 l# V6 y针对问题(1),即深圳市未来十年的总人口预测,我们从《深圳市统计年鉴》上搜集的部分数据,利用灰色预测建模所需信息少、方案简单的特点和神经网络具有较强的非线性映射能力的特征,提出一种基于灰色预测和神经网络的人口预测方案。首先对人口规模的灰色预测GM(1,1)等维新息模型预测,然后再用优化的BP神经网络对GM(1,1)模型的预测值进行组合预测以作为其最终的预测值,以获得更高的预测精度。( ]% W* V+ I- v7 C% E, R
针对问题(2),即深圳市全市的医疗床位需求预测,我们根据历年的出生率、死亡率、总和生育率等指标,提出了人口动力发展方程,来预测深圳市未来的人口年龄结构。 - C# _( p( M- V# V针对问题(3),即不同疾病在不同机构的床位需求,我们选取了高血压和分娩这两种具有代表性的疾病,按卫生部推荐的卫生服务需求量法进行卫生资源配置标准的测算,我们倾向于从提高和促进人群健康水平的高度和卫生资源公平与效率的角度,确定区域卫生资源的数量、质量、结构、层次、布局以及发展速度与规模,并结合了深圳市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产业结构的调整所带来的影响以及居民对不同医疗机构的选取指标来作出预测,而不是仅仅站在卫生机构生存和发展的立场上加以考虑。: I, C% n0 s' a
关键词:GM(1,1)灰色预测 人工神经网络 遗传模拟退火算法(GASA) 卫生服务需求法 $ {+ I D' y0 p) w! Q. H4 P- B* W* s( w# l. F
, p! X$ l4 j6 k
. m% d* B. X% [% a8 |% |( I$ a 4 g4 P$ {; M; R% j2 a. l" C( R* c! T& T3 J6 C% \7 T5 W& r
0 P& i; q9 Q8 x8 }2 X) G
' n( _7 U5 U/ A" f* F1 S. ? ' H* r/ L2 y/ V ' l$ `. X; A. ^- o K V# g' m; q" c ( e) a8 G. \" w- D& F9 u& A ! g/ H* |* {5 Q& m r! J2 q ) b0 e, K' V+ _# ^$ S3 _- j+ `+ m* q( M1 M& w) a
! N6 A9 p- D( V1 R& k5 R; Y2 [' D& _, J1 }1 c
$ C: _- M0 U2 s5 S, E3 Q# B/ ?8 `8 x U; V9 G4 ?
1. 问题的重述1 V9 N$ C; h, j* x- F/ S$ [ c
1.1 问题背景 # ?' Y0 d% }' y5 P深圳是我国经济发展最快的城市之一,30多年来,卫生事业取得了长足发展,形成了市、区及社区医疗服务系统,较好地解决了现有人口的就医问题。0 u6 ^ ^9 n! F2 Z5 F" f7 C% m
根据深圳市第六次人口普查的数据,“深圳常住人口十年来年均增长3.98%,低于上一个十年(1990-2000)6.34%的增长,但仍快于全国(0.57%)、全省(1.90%)的平均水平。” u" P1 K2 B2 L& _5 n% y& i过去十年,深圳人口仍增长较快,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人口流入量较大。十年来,深圳经济保持较高增速,提供了较多的就业岗位,吸引了大量市外人员到深圳工作和生活。深圳常住人口中,约有798万人是非户籍人口,占常住总人口的77%;二是户籍人口增长较快。十年间,深圳采取多项措施,降低了入户门槛,加快了户籍人口增长步伐。普查登记的户籍人口达251.03万人(未剔除流出市外半年以上人口),与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121.48万人相比,10年共增加了130万人,增长1.1倍,年平均增加13万人,年平均增长7.53%。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比例呈正增长趋势。因为深圳市是我国改革开放以后首批开始发展的新型城市,建市至今将近30年,人口逐渐凸显老龄化趋势。人口的增长,尤其是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必然导致现有的医疗资源的不足。国内外有关研究表明,人均医疗资源的需求与不同年龄的人群有关,一般情况下,60岁以上年龄组的医疗需求是60岁以下人群的3~5倍。由于老年人口是发病率和患病率最高的人群,所以老年人口的增加,意味着医疗卫生需求大幅增加。未来的医疗需求与人口结构、数量和经济发展等因素相关,合理预测能使医疗设施建设正确匹配未来人口健康保障需求,是保证深圳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条件。人口预测是否科学准确,直接关系到其总体规划方案是否合理和实用。 8 z" m" \& H% d& S7 s对深圳市未来人口的准确预测,能够为深圳市医疗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提供科学依据,这对加速推进深圳市的经济发展和全市消费有效需求的利用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根据已有数据,运用数学建模的方法,对深圳市人口数量和结构做出分析和预测,进而分析深圳市的医疗资源(主要是床位)的需求是一个重要问题。 ) e- s n2 l; }1.2 问题提出1 R, `2 ^" s' R5 y
过去十年,深圳市的人口发展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例如:老龄化进程加速,出生人口性别比持续升高,具体表现为男多女少,家庭规模偏小以及乡村人口城镇化等因素,这些都影响着深圳市人口的增长。 ) L% T5 B. s. [ l: P# V关于人口问题已有多方面的研究,并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现在得到了《深圳市人口统计年鉴》上收集到的部分数据,其中包含1979至2010年的全市常住人口的数量、死亡率、生育率、男女出生比例、育龄妇女生育率的千分比( ‰) ;以及从国家卫生部公开信息网站、深圳市卫生和人口计划生育委员会网站与深圳市统计局官网上查询的其他相关数据。 8 ^: ~' c/ L3 ], [根据已知数据或搜索相关文献和补充新的数据,解决以下的问题:从深圳市的实际情况和人口增长的上述特点出发,建立深圳人口增长的数学模型,并由此对深圳市未来十年人口增长的短期做出预测,并以此为依据预测深圳市不同医疗机构的资源(主要是床位数)的合理配置。 ' ^) G3 f/ W: S+ I. u2 a预测深圳市某一种疾病在不同类型医疗机构的床位需求就要预测该种疾病总的床位需求,而决定床位需求的就是该种疾病的患病人口,也就是深圳市该种疾病的患病率。而患病率又和人口结构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每一种疾病都会有一个高发人群年龄段,例如,心脏病、高血压等疾病多发生在老年人中,而小儿麻痹发生在少年儿童中,因此改年龄段人口的比例严重影响着该种疾病患病率。因此,通过分析深圳市历年该种疾病患病率与人口结构的关系,回归出患病率函数,预测未来几年深圳市某种疾病患病率,并且通过预测人口求出患病人数,进而求出该种疾病的总床位需求。 & B s5 k) ~" P% i [( X8 T同时根据高血压在老年人中的发病率较高这一现象,我们在已知高血压这一疾病的两周患病率和慢性病患病率的数据的前提下,对该疾病的床位需求进行预测是很有必要的。 * v( t; u: E6 l4 x2. 模型的假设" e! g6 ~& N; s% h
( 1) 考虑所研究的人口为常住人口; ! t* [: }) J3 U+ V9 e6 c/ k
( 2) 深圳市各区人口体质相同,即同一年度各区患病率相同,且各区相对封闭,本区人口不会外出跨区就医。) f) C, d8 W" X; |' w3 R
( 3) 人口数随时间变化是连续的,而且充分光滑。" ^% \( M! n+ @- u' h
( 4) 农村人口一旦迁入城镇或者城镇化, 其人口行为和特征即与城镇人口相同, 即忽略城镇人口与迁入城镇人口或城镇化人口的差别. 2 I5 ^* M8 c& k( q. l
( 5) 人口数据质量高,无误报和漏报等。7 C( ?' `& U7 W W+ C
( 6) 在分析老年人口问题时,是以65岁作为老年人口的起点年龄;# C( n# q7 t) R( ]( t4 H
( 7) 病床使用率不变,即未来的病床使用率沿用现在的标准病床使用率的数据,并且对现在病床使用率进行评价。4 M/ ^5 k% @: y8 D# i$ q8 s; D
3.相关名词解释; [ G* C/ L) N+ A$ e
人口数 指一定时点,一定地区范围内有生命的个人总和。. t; y6 ^2 e2 D' T- H1 k6 e1 H
出生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一定地区的出生人数与同期内平均人数( 或期中人数) 之比,用千分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I: Z" Z6 U8 K0 r! ~% f7 Y, V
( [* q E# q0 V: l4 R
死亡率 指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一定地区的死亡人数与同期内平均人数( 或期中人数) 之比,用千分率表示。其计算公式为: 3 J1 g6 V# ~5 M! o- Q, j+ b % n$ _! Q4 `0 _
婴儿死亡率 指年内一定地区未满1岁婴儿死亡人数与同年出生的活产数之比,一般用‰表示。3 u2 z3 s ~) H# i! ?
人口自然增长率 是指在一定时期内( 通常为一年) 人口自然增加数( 出生人数减死亡人数) 与该时期内平均人数( 或期中人数) 之比,用千分率表示。计算公式为: ' _) O \ P' ]3 y ) P1 K( F) U" U
预测时期 短期( <10年),中期( 10-25年),长期( >25年) ; " F* } P2 V) }出生人口性别比 是活产男婴数与活产女婴数的比值,通常用女婴数量为100时所对应的男婴数来表示。正常情况下,出生性别比是由生物学规律决定的,保持在103~107之间。 $ I1 N6 f/ n$ D# m" n% k2 S" h人口抚养比 指人口总体中处于供养年龄( 一般指15岁以下和64岁以上) 的人口与处于“经济活动”年龄( 15-64岁) 人口的比率。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5 F' }/ g$ J" M7 w0 \+ ?) I # h3 ]& |1 }) c: U, U6 [- B总和生育率:一定时期( 如某一年) 各年龄组妇女生育率的合计数,说明每名妇女按照某一年的各年龄组生育率度过育龄期,平均可能生育的子女数,是衡量生育水平最常用的指标之一。' J/ t6 L% q1 f3 D! M0 F( D; u
总诊疗人次数: 所有诊疗工作的总人次数。诊疗人次数按挂号数统计,包括:①病人来院就诊的门诊、急诊人次;②出诊人次数;③单项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指导人次;④未挂号就诊、本单位职工就诊及外出诊疗不收取挂号费的,按实际诊疗人次统计。 患者一次就诊多次挂号,按实际诊疗次数进行统计,不包括根据医嘱进行的各项检查、治疗、处置工作量。0 h/ F6 o) Z+ K. L
床位数:年底固定实有床位(非编制床位),包括正规床、简易床、监护床、正在消毒和修理床位、因扩建或大修而停用的床位,不包括产科新生儿床、接产室待产床、库存床、观察床、临时加床和病人家属陪侍床。% z0 d6 B% C. |4 `, u
出院人数:所有住院后出院的人数,包括治愈、好转、未愈、死亡及其他人数。其他人数指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 , E& H8 q1 z3 N# Z' E, }实际占用总床日数:医院各科每日夜晚12点实际占用病床数(即每日夜晚12点住院人数)总和。包括实际占用的临时加床在内。病人入院后于当晚12点前死亡或因故出院的病人, 作为实际占用床位1天进行统计,同时亦应统计“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1天,入院及出院人数各1人。; J: M9 b+ J x
出院者占用总床日数:出院者(包括正常分娩、未产出院、住院经检查无病出院、未治出院及健康人进行人工流产或绝育手术后正常出院者)住院日数的总和。 1 h q# ~7 ?) t, Z. N* F" _ w # @% u7 i3 R3 O! j0 |5 r潜在需求增长率:由于居民收入增长而导致的对医疗需求的增长,用百分比表示,计算公式为:* ] Y* J/ v: y0 }! R) F
" V, `, J# d" ~, y" n# Q, C: _$ K
医院病床配置推荐标准:: j: I- W( p0 P2 @4 \
9 w+ D; P( v( |0 ?3 N- M) B
病床使用率: . y; {+ ^8 j4 \* n8 m& Q: e! H ' U! ~, i6 c) |+ m6 G4 ^病床周转次数:! E; U C7 j4 Y! f
V; G9 U2 w4 ~7 i+ W& L
病床工作日: F$ Z3 ^& g2 X ' G$ S$ L2 T# }0 t+ L6 O出院者平均住院日: 9 v" C, s: d, o) D# t. } 8 `7 x' E0 e+ t5 R- @
居民年实际住院率: Q4 ^' N1 ~, a # O+ X# C8 v/ p9 g2 M' G; {
居民两周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居民因病或身体不适到医疗机构就诊的人次数与调查人口数之比。& |. t0 d. h: |( R
居民两周未就诊率:调查前两周内居民患病而未就诊的人次数与两周患病人次数之比。 " B9 x+ T6 X& I) {居民两周患病率:& t9 C; a' U$ I8 F) d( {$ ^
8 I: P' a% r' x/ T3 X9 u. t
年平均床开放日数: K. |! O9 n! p% Z- ?* w
& l7 A; @/ z( r年净流入住院人数:6 x" H0 _2 @. G5 m
; u) l- y" B! U% X6 x3 G
期望寿命 又称平均期望寿命。指0岁时的预期寿命。一般用“岁”表示。即在某一死亡水平下,已经活到 岁年龄的人们平均还有可能继续存活的年岁数。9 H4 j; a5 q' i. I. S# ~
高、低限计算依据:《标准》中配置的低限为实际需求的计算结果,高限是按实际需求加上可能转化的潜在需求计算结果。" f4 U2 L. {, o0 N5 _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家庭总收入扣除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各项社会保障支出后的收入,等于工资性收入、经营净收入、财产性收入、转移性收入之和,再减去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和个人交纳的社会保障支出。目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中只包括城镇居民以现金形式获得的收入。5 ~5 `! z4 i, l' R* T3 D+ Z) X" R
人均可支配收入:居民可支配收入的算术平均数,即样本家庭可支配收入总额除以其家庭人口总数计算得出。 ' A4 [# v X& a4 k6 h, ]) b4. 模型的建立与求解 ' L- }* J+ ]8 A& v/ b' p: G4.1 预用模型介绍 ; H: @1 u- m) _. R传统的人口预测方法主要有逻辑方法、常微分方程方法和动态预测方法等。这些方法在人口预测领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采用这些方法时都要对数据进行模型假设。由于真实模型往往是非线性的,如果在一些简单的模型假设下就进行数据模拟,常常不能达到较好的模拟效果。灰色系统理论中的灰色预测GM(1,1)模型因其所需信息少、运算方便、建模精度较高而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预测领域。近年来该模型已应用于人口规模预测,但其精度不高。人工神经网络具有高度的非线性映射能力,它能以任意精度逼近任意非线性函数,因此,它比较适合于一些复杂问题的建模。: E7 j5 x- e& t* k( l" l5 Y
4.1.1 GM(1,1)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2 L4 y+ `0 a6 w9 _, a x! nGM(1,1)灰色系统 6 p3 l1 r1 \$ P; B7 ?, h. ?5 z所谓灰色系统是指既含有已知信息,又含有未知信息的系统,是由邓聚龙教授在1986年提出的。灰色理论自诞生以来,发展很快,由于它所需因素少,模型简单,特别是对于因素空间难以穷尽,运行机制尚不明确,又缺乏建立确定关系的信息系统,灰色系统理论及方法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有益的尝试。 * h( ^6 K8 s! ?! L- h4 F! k$ k灰色预测方法是根据过去及现在已知的或非确知的信息,建立一个从过去引申到将来的GM模型,从而确定系统在未来发展变化的趋势,为规划决策提供依据。在灰色预测模型中,对时间序列进行数量大小的预测,随机性被弱化了,确定性增强了。此时在生成层次上求解得到生成函数,据此建立被求序列的数列预测,其预测模型为一阶微分方程,即只有一个变量的灰色模型,记为GM(1,1)模型。 ?0 ]6 `( A$ K8 o" ]# h# x/ o
(2) GM(1,1)预测模型的基本原理 % i; z i6 L. w5 GGM(1,1)模型是灰色预测的核心,它是一个单个变量预测的一阶微分方程模型,其离散时间响应函数近似呈指数规律。建立GM(1,1)模型的方法是: 7 h6 B6 s" o+ ~& |设 为原始非负时间序列, 为累加生成序列,即, o: e$ e; L- h
(4-1) : b$ T. L% K7 tGM(1,1)模型的白化微分方程为:3 `9 L( r' ~/ p% t" Z6 R a
(4-2) 8 I1 W3 R# g! _- k4 Q式(2) 中, 为待辨识参数, 亦称发展系数; 为待辨识内生变量,亦称灰作用量。设待辨识向量 ,按最小二乘法求得 式中 9 ]- O' h, C7 }/ g9 T 4 q/ Z0 K' J: }- U# 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