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NEW】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打印本页]

作者: ynqjzhsyfysfg    时间: 2013-7-10 21:21
标题: 【NEW】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各位数论专家、学者大家好!
/ v: B# c7 g* e/ s       弄斧必到班门,播种才有收获,鲜花才会铺满大地,只有人民才是历史的唯一推动者,我国的抗日战争就是当权者的失败,人民战争的胜利。歌猜创始人是一个业余数学爱好者,它的证明者恰巧也是一个业余数学爱好者。歌猜的发表也只有走人民战争的路。各位数论专家、学者权威人士请不要顾全自己的已有荣誉,勇敢站出来指正真理和错误。让我国的数论事业继续走在世界的前列,你也将成为数论历史的推动者,成为感动中国,震撼世界数论历史的推动者。 . p3 e' V5 N( B% Y- }. I

  l& g8 x$ o5 S8 S% h* C% p, F8 \: ]+ a& t0 N% B5 Y$ O
       该论文从有冲动到成型,两年多一点,从 2007 年至 2008 年期间,从 2009 年开始投稿至今四年多了,投稿发表都失败了,我认为并不是我的论文内容质量问题,据我网上了解,几十年来在我国仅发表过这方面的论文几篇,且有的还是到外国期刊上发表的,北京的许多科研所、数学编缉部收到这方面的论文数不胜数,打扰了他们的正常工作,所以他们内部有规定见歌就当垃圾处理。另一个原因,歌猜感兴趣的知名专家据网上说全世界仅不超过二十人,投稿后编辑部两三年内等不到有资格的权威人仕愿意审稿。我国最强的三家我都投了,首先投数学学报,同时交审稿费 50 元后 2 个月退回。然后投中国科学.A 辑,数学,可仅投稿数小时后,就退稿了。接着投应用数学学报,还是没有太多回音,虽在收稿状态挂了一两年,但无任何交流,于 2011 年头确认退稿,仅投稿半年,2011 年末终于退稿了。因无人愿意审这方面的稿件,要投稿人先找两位以上数学专家(正教授级)推荐,或者明确要求改投其它家期刊。 2 Z2 H2 ?+ y- R

$ T: t& ^/ A; T, m$ y- c& [" E
       我投稿我国最权威的数学期刊,本应数学期刊编辑部审稿,可他们要求我们投稿人先找数学专家出据审稿意见,对此循环要求。普通的我无法做到。
& K3 y  |# j1 Q4 p/ @" m! n- t/ F" s, e! k
       在此我跟你们谈一谈,我对我的稿件的看法。如果歌猜是普通智慧就能证明的话,哪不会等到现在,如果象宣传报导哪样陈景润用了多少麻袋的纸张来演算,才获得了歌猜的世界领先,哪也不正确,没有一定的理论基础,他也不会轻易得手。我想我既然叫嚣完全的证明了它,哪我的证明方法虽然仅用初等数论,应该充满着许多简单而又高深的非凡智慧,论文应该是高质量的,才有可能成功。对论文的审核和验证,并不需要高深的数学知识。我委托各位数论专家、学者帮我认认真真审审稿,与我交流交流。如果没有价值尽请直言。如果有价值,请帮我的论文推荐到专业数学核心期刊发表。如果需要费用,请你们支付,以后会重谢。 # K6 }1 n1 f6 J& ^0 W+ O

0 G  P" a0 }7 E: L% k* q9 j1 x, c& |% D! K1 R) m0 c- a
       论文正文仅有十页,加序言一页、加论文产生的背景、产生过程和创新性、被证之后的意义、作者建议审稿人等二页,共十三页,其它页是我跟友人的交流,对审稿有用,我把它放到了论文的后面。论文在投稿期间的四年里,基本构架没有改变,局部更改还是不少,扩展了内容,把偶数部分猜想从加法扩展到减法,把素数均布定理扩展到连续素数定理,实质上是把歌猜偶数部分猜想加大了难度,把它的证明向前推进了一步,把连续素数定理扩展到孪生素数猜想的证明,在这期间我也对所证明的定理用手工、计算机做了相当巨大量的典型抽样验证工作。形成了比较完整的系统,能自圆其说。 7 V6 h' R1 B6 D, m. b/ ?) W8 g

7 k+ `% f5 |6 `( R' u4 }
5 n7 v% ~1 t) C0 V1 L       科学不等于圣洁。科学家不等于道德高尚。这样的教训古今都有。公元前 500 年,古希腊毕达哥拉斯(Pyt hagora s )学派的弟子希帕索斯(Hippasus)发现无理数,却被处死。我要对付的不仅仅是我的论文的质量问题,而且是投稿发表的机制问题。就象我国的足球腐败问题,是整个机制的问题。许多歌迷正规入门受阻,仅仅为了自己的论文能够发表,有的亲自登门拜访数学家,有的冲上讲台不请自讲,还有的作广告等过激行为。有的丢了工作,有的甚至失去了家庭,有的被社会认为是个疯子。主流社会是这么认为的,只要你搞歌猜,你一定是钻牛角尖,如果你又疯狂,你一定被社会所抛弃。本来是光明正大的1事,却只能偷偷摸摸。我也不敢在同事、朋友、亲人面前承认自己在搞。歌猜的证明不是那么容易的,被人们接受还有一个过程,要想把证明论文经权威机构出版发表更是不容易。曾经有出版社重金悬赏证明者都无人领走。
, {) d- t' ^8 M& ~# s2 A- e" O4 q5 A" f5 y% l" F
6 W. V" |% U: L; O
2序言
8 h, |$ B9 M) G) M; N2 _       数论是整数、不连续问题,许多人都认为只有相当高深的的数学知识才能解决,我却认为就象整数范围的事不能用高深的小数来解决,只能用整数来解决一样,歌猜不能用高深的数学来解决,只能用初等数论来解决。只有初等数论的思想才是最本源、最核心、最有价值、最有希望的思想方法。 . l% m! o: Y, l' _% W
, q. Z( [: }  p% Q5 B

6 T+ _9 B! @3 V/ `, k5 D# F8 D( A8 o       论文产生经过三次突变过程,其实质就是对质数的三次再认识,下面谈一谈我对数论中质数认识的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想用公式把质数完整、或者部分表达出来,结果失败收场。当然也有收获,只有放弃用精准的数学公式来表达才有出路,只能用普遍性公式来表达,不能用具体的特殊性公式来表达。 . U" l& i5 J( X6 p, P5 H
/ [/ `2 _  Z* P) [6 _8 n5 {. W* ^

- `- w' n5 l  v; I  U       第二个阶段,想用数列公式证明,没有一个公式能把质数、合数分开,其间用到了等比数列,等差数列。目的是产生质合数不可分公式,从而证明数列通向公式中一定有质数,结果当然只有收场,即便有了这样的公式,同样无意义,因不知数列的多少个数内一定有质数。当然也从中学到一些知识,不能用等比数列,只能用等差数列,只有用质数作一把标尺,才能用标尺来衡量整数。
. g0 o6 M1 n8 P9 K- g1 \7 A2 ]# H8 N! A5 ~
7 g' c0 Z1 b1 l7 f# H% U
       第三个阶段,不能把质数与整数孤立起来对待质数问题,而应把质数跟整数一样对待,然后建立起质数的标准,用质数的标准来衡量整数。因整数是均匀,所以质数也应该是均布的,因此建立起素数均布定理作证。从 1 开始的连续整数,再连续扩大 1 倍,必有新质数产主,产生了假素数一定存在定理一作证。从 1 开始的连续整数,再连续扩大 1 倍,用乘加构成的扩展数列能不能有新质数(假素数),回答是肯定的,有假素数一定存在定理二作证。那么连续质数构成的扩展数列,是不是能产生新质数(假素数)?,要扩展数量多少倍?产生了素数均布扩展定理一(素数不封闭定理),素数均布扩展定理二(3 为首的连续素数定理),素数均布扩展定理三(连续素数定理)作证。
2 f) h! t2 P4 p# X9 K4 ^& F9 D: Z+ V' R* f# W" E
) o4 q5 B* c4 _! I
       论文也包刮我跟北京友人的交流、数解说明,把它们放到了论文的最后,对审稿有用。当然经过了三次大的改进,更多次的局部改进。历经近五年了,投稿三年了,投稿后也没有人愿意跟我交流,只有我孤独的自改也是好多回。
  K+ J( o! b5 d* u, [4 S* k: b: i: i. b5 H/ i
1.jpg & D9 L  x& T6 ^: R# K# E2 X
2.jpg
3 {' N% Q. D. t& _# F# _- n, {& _3 G 3.jpg 6 ?4 c# A/ l5 z1 {8 S
4.jpg ! ?) S/ h1 z) L9 l, u* v
5.jpg
" _0 D( _, Y& u# d; o, p 6.jpg 2 e( r) c  O7 \$ {' j
7.jpg
/ ^$ V2 g7 S! x/ J: c6 z 8.jpg + L9 M5 S* \, h! M* F! r# b
9.jpg # m3 o' A, w8 F1 D! m( R0 n2 t$ y# [- x
10.jpg
+ y! A/ y$ j; N4 [  _( v 11.jpg
  z* e8 ]( ]' T) }6 c3 q 12.jpg # s+ X5 ~) P5 f# q/ _; }
14.jpg
' A0 V* B/ k1 m. h 15.jpg
, l/ w9 {5 E( U9 w4 [& m 16.jpg - w9 z/ z# E' z2 T. l( b! W
17.jpg
) \6 Y' o( B2 V* X; S 18.jpg " d: L' A, x9 |4 ?7 G

( M/ U  g( k+ _7 |% Z- y【正文详情见附件】8 b( ]: e& H+ d9 ?# a

zhengshuyun.pdf

271.89 KB, 下载次数: 56,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作者: 厚积薄发    时间: 2013-7-11 09:18
赞一个
作者: (!)    时间: 2013-7-11 10:48
好,顶一个
作者: justfor    时间: 2013-7-11 16:56

作者: 优雅男孩    时间: 2013-7-11 17:46
作者那位?
作者: 王青松172    时间: 2013-7-11 17:51
赞一个!很好,很好!
作者: w785485068    时间: 2013-7-12 08:51
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1
作者: 竹竹    时间: 2013-7-13 09:36
看不太懂,不过还是很佩服作者!
作者: なつ    时间: 2013-7-13 15:20
我是路过的~
作者: 罗章2012    时间: 2013-7-14 16:43
有意思啊啊啊啊啊
作者: LOVEWZ    时间: 2013-7-15 19:30
感脚很牛的样子。。。。
作者: xuhong157    时间: 2013-7-18 16:42
很好很好,不论结论对与否
作者: studyzfr    时间: 2013-8-19 14:56
好像很牛逼的样子、
作者: 建模的孩子    时间: 2013-8-20 11:31
必须赞   鼓掌。
作者: ynqjzhsyfysfg    时间: 2013-9-17 19:52
作者要么是狂人,要么是疯子,要么是当代最杰出的数学家,仅用中学的数学知识就敢证明此猜想。
作者: sleepstealer    时间: 2013-11-24 09:57
楼主自己写的?    好牛啊
作者: 谢芝灵    时间: 2013-12-15 19:22
对你的假素数定义不懂:当该数小于或等于比n大的最近的一个素数p的平方减1,即:pp-1,该假素数为素数.
: b+ a2 Q/ d9 c3 |) x0 b0 h& [, E) j
6 o0 O! A% S" ^1 \2 w/ cp为素数,得pp-1为偶数.即一个合数,还存在与一个素数相等吗?- O7 C0 W* ^+ J, o

作者: ynqjzhsyfysfg    时间: 2014-1-20 19:55
既完整证明了偶数强哥德巴赫猜想,还扩展证明了偶数强哥德巴赫猜想到减法领域,又证明了孪生素数无穷的猜想,也证明了孪生质数对的最大间隔为多少个连续质数。相当于四个命题都完整、彻底的证明了,且论文公开给你审核。由于作者不精通英文,无法把它翻译成英文投稿,国内几乎没有人对该方面内容感兴趣,更不用说找人翻译成英文了。
作者: 同乐秋阳    时间: 2014-3-14 19:24
"笔者认为..."之类的话不算是证明啊
作者: 同乐秋阳    时间: 2014-3-19 09:27
楼主好,对你的计算提点看法:必须面对如下问题,  Y/ _# t6 r( z  y  r
从3到15的这13个数中被2,3整除的数的个数各是多少,要用一个合适的表达才行。余类推。否则,我认为证明不了哥猜。
作者: ynqjzhsyfysfg    时间: 2014-7-6 21:10
新中国已建国快七十年了,可我们的科技,我们的中国数学,一样的苦难中国,一样的血泪史,跟清政府一样,没有建树,一样的奴跟性,媚洋从外。这么样一个初等数论证明,没有权威人士人敢来审核。共和国呀我还仅仅是一个隐姓埋名的摆摊谋生的摊主,合法的共和国公民。脚踏美丽中国,胸怀中国梦。
作者: 麦咭    时间: 2014-8-3 17:12
赞赞,赞一个!!!
作者: 麦咭    时间: 2014-8-3 17:12
赞赞,赞一个!!!
作者: 麦咭    时间: 2014-8-3 17:12
赞赞,赞一个!!!
作者: 流雨星月    时间: 2014-8-26 16:14
这需要非一般的理解能力,我只能说这是。。。。。
作者: Agent-Zero    时间: 2014-9-1 10:00
不明觉厉啊!!!
作者: 1605569345    时间: 2014-9-2 20:41
向作者致敬!
作者: 乘风破浪wujing    时间: 2014-10-16 10:20

作者: 1300611016    时间: 2014-10-17 08:25
在没有认识真素数之前,先认识假素数也未尝不可
作者: 宇仲    时间: 2015-1-22 13:16
楼主辛苦了,继续加油啊!
, X1 P! z* `& l8 H$ n  A
作者: 苍穹不老    时间: 2015-1-22 16:47
看不太懂,不过希望能有专家来鉴定一下
; {4 I) t4 g( ?( t% f" ~3 w/ h
作者: 宇仲    时间: 2015-1-22 17:35
楼主辛苦了,继续加油哈!
  i5 d2 b4 L% ^% V- E) t
作者: ynqjzhsyfysfg    时间: 2015-4-28 22:49
中国人应该自信,在认识世界中,中国人很了不起。在认识自己中,中国人很自卑。什么地大物博,人口众多,自豪感哪去了。为什么要等西方国家来判定,自己国家为什么不敢作决断。为什么思想要跟在西方国家后面,为什么勤劳、勇敢、善良、聪明的中国人,就不能在数学领域作引领者。难道我们的国家还没有站起来?现在就自信吧!
2 x  G' f( J0 Y7 j) u7 \8 o2 E' q这么样一个初等证明,没有权威人士敢来指正。真理要得到认可,还很遥远。从2009年至今等待发表,已经六、七年了,很漫长。还要过多少个六、七年。隐姓埋名的楼主在有生之年恐怕都不能得到社会的认可。/ N+ i4 q4 E3 i# B1 u, y$ k

. K+ l/ G8 Y9 {. I; P
作者: 任在申    时间: 2017-2-15 14:46
第n个素数单位的数学函数结构式如下:
- m" y" U$ x5 C+ z. N: ]+ x* [1 Y$ e% z& Q! m) c/ Q4 v* l$ t5 P
                     (1)   Pn=[(NpAp+48)^1/2-6]^2-------------第n个素数单位数学函数结构式,
* h7 [, i( K. y% a+ V- f( f                     (2)   Np=[Pn+12(√Pn-1)]/An-----------------第n个素数单位位数函数结构式,% d0 @+ h5 ^1 g; i0 [: s* x6 h3 i
                     (3)   Ap=[Pn+12(√Pn-1)]/Np-----------------第n个素数单位位数系数结构式。; F) Z9 i2 k8 Q) R6 j
把(2)式代入(1)式得:% E/ A0 I9 i5 y: I
                    
, n3 h4 a. J& k  |' E4 I. |                   (4) Pn={[(Pn+12(√Pn-1)]/Ap}xAp+48}^1/2-6}^2
5 ~# o, I+ s0 d/ B' ^2 w: r                             ={[Pn+12√Pn-12+48]^1/2-6}^2+ t  u8 r- o& |
                            ={[(√Pn+6)^2]^1/2-6}^2! N8 X9 B* c# X2 V6 j# Z
                            =(√Pn+6-6)^2+ B+ e$ a+ ^0 ]4 B& j
                            =(√Pn)^20 L1 u, r3 O/ A
/ t! ~' z; a9 i) S& E8 b
您看还是真的素数函数结构式好吧?
, m3 g2 E+ ^$ _5 \1 t, u4 y$ k7 h* Y
作者: purposetour    时间: 2017-7-21 10:03
假素数的定义有矛盾,N除以N能除尽。
; }  P# E# ^3 J6 x
作者: showe    时间: 2017-12-8 16:04
赞一个!很好,很好!
& B% A9 R1 c" Q8 _4 u- I/ h9 k4 g
作者: 756967634    时间: 2021-2-27 21:46
作者有一定的思想,只是定义一个假素数把大家搞悶了。提啥子假素数,实际上是变相的筛法。: W- M) X' p# Z  X# u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