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社论大数据 [打印本页]

作者: 迷途    时间: 2014-4-27 16:44
标题: 社论大数据

  “立足北京而怀远,彰显法制和人文,积极稳健有见地”,是新京报评论的理念。新京报每日评论4个版以上,为评论版面最多的报纸;最早创办《评论周刊》;首个推出微博栏目“微博大义”;也是被门户网站转载评论最多的媒体。我们分析3600余条社论,梳理出新京报10年社论大数据。


  10年社论高频词


  1


  政府 9195次


  十年中有六年“政府”高居年度高频词榜首。新京报既解读政府政策,为政府决策提供建设性意见,也监督政府权力的运行。


  2


  社会 7867次


  “千年老二”,尴尬又重要。有一种不好的传统是有政府没社会,不过,新京报社论始终关注社会、建设社会,在我们的眼中,社会重若千钧。


  3


  问题 7323次


  “问题多”说明转型期社会的特点。“问题”多多,并不奇怪,要具有“问题意识”,才能正视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


  4


  中国 6420次


  “中国”在社论中频繁出现,因为,“影响中国”正是新京报志向所在。


  5


  我们 6108次


  “我们”有时是表达本报立场,有时则是倡导一种共识。十年6108次“我们”表明,新京报是份有强烈“立场感”的报纸。


  6


  部门 5931次


  政府的所属机构,“有关部门”、“部门利益”是经常出现的形态。这或许是因为随着信息公开、预算公开等改革,让更多部门冲上了新闻的一线。


  7


  国家 5000次


  历史排名一直比较稳定,“国家”多用于内外分别的语境。近年来,“国家”排名有所降低,与此同时“民众”、“公众”、“改革”等词排名上升。


  8


  制度 4716次


  新京报社论是“制度控”。我们经常使用这样的标题,“从制度层面怎样怎样”,“制度”是一些问题的根源,也是解决问题的出口。


  9


  发展 4456次


  发展和经济几乎是孪生词汇,这些年的排名总是不离不弃。2008年之后,这两个词逐渐偏冷。2013年,“经济”只排到44位,“发展”则排名47位。


  10


  经济 3911次


  发展和经济这两个词的“失宠”,并非仅仅因为我们的偏好,而是,发展经济并不能完全解决中国的问题,中国开始和“唯经济发展论”告别。


  十年,新京报社论,呼吁了3500多次“改革”,接近每天一次。2003年,在所有高频词中,“改革”排名191位,然而,到了2005年排名突然上升到38位。究其原因,或许与当年开始的“改革大讨论”有关。此后,“改革”一路走红,2008年,总排名到了11位。2012年,“改革”跻身前十,排名第5位,全年提到576次,而今年已经排到了第6位。
  由“改革”排名的变化,可以看到,上一轮改革红利已在2005年前后基本释放完毕,此后,改革进入深水区,继续改革已成社会共识,然而,利益格局固化趋势明显,近年来,问题不断累积,愈发呈现了深层次改革的急迫。
  何以解忧,唯有改革——新京报不吝为改革鼓与呼。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