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 [打印本页]

作者: madio    时间: 2014-8-30 19:00
标题: 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研究
摘 要:* n  d! Y, l* t+ [6 I
居民收入分配关系到人民幸福和国家安定,其中中等收入人口比重是反映收9 I: t3 I  R. r# E4 L
入分配格局的重要指标。我国正处于经济转型期和收入分配格局的重要调整期,8 R# M/ n% l9 p0 c
监控收入分配格局的变化具有重大意义。本文针对中等收入定位与人口度量模型2 l, D- j0 e' r* y8 F
研究,对于不同的问题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求解。8 p9 C9 k. t3 e
对于问题一,构建新的洛伦兹模型L( p)[1(1 p) e p ][1(1 p) e p ],
& L2 m5 X/ I% G0 J( D; S与现有的经典洛伦兹模型做比较,拟合精度最优,MSE、MAE 的值均在同类模型
- `0 w  S( }3 R3 h5 b' O: v中最小,说明所构建的新模型性质优良。
/ U+ S4 d/ [6 N/ ^: v对于问题二,对 “收入空间法”和“人口空间法”分别提出了不同的改进
( a. ]  w9 C( i& U: Q1 [6 E# {策略。针对“收入空间法”中等收入上下限选取的随意性缺陷,本文在收入均值' @* M$ q0 M8 w& I
左右一个方差内考虑税收因素确定中等收入,并且建立衡量两极分化程度指标
4 F) w7 |" |% g2 o 来比较不同地域不同年份的两极分化程度 。对于“人口空间法”,通过人口
& p  l; w+ a3 y7 K5 q分组排序的方法确定各个分组的收入状态,针对收入结构的不同情况,定位不同5 z# B9 A8 o) x2 I! n8 d4 Z
的中等收入,使得对于中等收入的定位和人口度量的研究更具有实用性。
# X2 Z6 ?. Q& L' h+ a对于问题三,运用改进的收入空间法和人口空间法对A、B 两个地区不同年
# _& s) X8 y" m7 L份数据进行研究。改进的收入空间法得到 A 地区两年份的中等收入范围分别是
& h9 L+ H& p' A) k7 g: C8 C, P[3500,9188.4]和[4803.1,12977],中等收入人口比例分别为55.45%和55.60%,1 G( p5 p8 G6 R! l7 S3 `
25 X: b/ V# B: |4 H0 Z
基尼系数分别为0.3113、0.3153,收入不平等程度稍有加重;B地区两年份的中等收入范围分别是[10708,23169]和[14088,30369],中等收入人口比例分别为59.87%和58.09%,基尼系数分别为0.2553、0.2371,收入两极分化情况有所缓解。横向比较发现,A地区中等收入人口比例低于B地区,收入不平等程度较高,两极分化相对较重。改进的人口空间法得到A地区两年份的中等收入状态分别为0.6264、0.6281, B地区两年份的中等收入人口状态分别为0.6083、0.6326。 对于问题四,分析中等收入人群的特征,提出中等收入人群的定义,在此基础上构建了中等人口收入效用指数模型,通过界定效用指数区间来界定中等收入人口,在充分考虑时空差异的基础上,克服了传统方法研究中等收入人口的缺陷。 最后,对全文进行总结,得出中等收入定位和人口度量模型的结论,并提出相关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等收入 洛伦兹曲线 收入空间法 人口空间法
9 y$ G" c$ m' x( j1 o) `
+ d1 s  z0 U3 n7 y  v  g

E题山东财经大学10456002队.pdf

1.06 MB, 下载次数: 182, 下载积分: 体力 -2 点


作者: caiyuhao007    时间: 2014-9-3 09:26
谢谢楼主分享了
作者: bxguoqi001    时间: 2014-9-7 10:29
试试!!!!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bxguoqi001    时间: 2014-9-7 10:30
回复一次积分不够下载啊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