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参加美赛经验 [打印本页]

作者: liyan1259    时间: 2015-11-16 16:29
标题: 参加美赛经验
选题速度很快,两个队友都是物理系的,而且专业课成绩都很高。
对于我们来说,这道题理解起来很简单,通过专业知识基本就可以解决,但是,在我看来,按部就班的论文是没有竞争力的,我们需要寻找新的突破口。换句话说,前两天,我们一直按照处理B题的角度处理A题,不断寻找新的突破口和发挥的空间。
直到第二天晚上,找到了不少前沿的论文,H.Brody,Rod Cross,Adair 等人的文章也看了不少,处理的方式和角度惊人的相似。
于是,我开始反思,是不是我们的思路出问题了,翻看前年A题的评委评论。评论中明确的指出,评委首先明确并统一问题的切入点,没有多少争论, 评委很快就切入点的方向问题达成一致,第一轮的评审中,凡是切入点相差很大的,全部被淘汰。选准切入点以后,submissions也就随之确定,根据submission的选择及其处理方式,进行后续的评审。
根据这个认识,我很快调整了做题的方向,选择了一个具体而又最能说明问题的切入点。首先理解现有的研究成果并利用已有的理论解释问题,然后试图在处理的过程中,进行一些优化和局部的创新。
最早的时候,大家都关注棒的动力学性质和弹性力学的性质,主要是COP的位置和振动问题。
中期,不少人更多的关注棒的振动问题,这个很难,而且难住了不少人。也有不少人开始关注COR的计算问题。也有人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构建一个大的模型来粗略的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
第三天中午,突然意识到COR对碰撞过程中能量传递的重要影响,而且,现有的实验数据毫无异议的指出了这一点。同时,我也开始意识到,sweetspot的位置与cop并无直接的决定关系,而是由fundamentalmode和secondarymode的node决定。但是,对于特定的棒,一旦sweetspot位置确定,振动造成的能量损耗很小很小。而本题研究的应该是,同样都是sweetspot,如何把最大的能量传递给球。也就是说,COP、棒的振动问题,不应该是本题的考虑重点,由棒造成的能量损失很小很小。碰撞过程中,球的形变引起的能量损失才是巨大。在现有的论文中,COR对于这部分能量损失最有帮助。
今年的美赛A题,研究的重点应该是球的形变,而不是棒。
我试图以此为突破点改进我们的模型,但是队友并不是很认同,现在才开始建立新的模型,什么时间写文章?
于是,我独自建模,队友根据前三天的工作写文章。我的工作作为模型的修正或者检验,附加到文章中。
文章写得很仓促,效果很一般。重要的想法并未在文章中得以体现
经验与教训
1、参考文献很重要,特别是A题。比赛结束后,翻看其他参赛队的文章,我首先看的是参考文献,通过参考文献就可以粗略知道文章的档次了。
2、如何快速阅读文章,并抓住文献的重点。
在这方面我很欠缺,需要加强。
查阅到了很多的文献,只有认真的阅读才能知道文章做了什么,有多少价值,这样读一篇8页文章大约需要2个小时的时间。

) `4 }6 Z/ @6 Y3 k$ ~' [% j, Y+ C
; ~" v3 R3 P( w3 H# x0 P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7
hao!!!!!!!!!!!!!!!!!!!!!!
2 q- @# b+ j/ i5 B2 V0 G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7
hao!!!!!!!!!!!!!!!!!!!!!!8 e. E* m5 \7 e7 U$ a- P! ]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7
0 R- [3 d6 X9 q2 z7 Q! ?# J5 Z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8
* e% Z- D' W* `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8
8 N/ A2 j, i. T% t& {4 z; `" W: q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8

. U0 ]6 l6 \  s+ u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8

9 T) I5 @& b) ], S; O7 r6 x: e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8
! L% l$ O0 v' L- x4 r- X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8

9 B5 w( Z( {$ V2 h: w  z
作者: 赵彧    时间: 2016-1-28 16:08
0 p5 C4 {/ H$ ^% c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