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十大秘诀 [打印本页]

作者: shengFei    时间: 2009-6-3 08:51
标题: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十大秘诀
1 诚信是最重要的
, u5 E/ h8 b# y
. f- n3 I3 i- v* g3 X2 C
     数学建模竞赛是考查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场综合性比赛,有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考查,但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诚信。我感到中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远远不够,我知道有很多同学写论文并不是实事求是地去做,而是编造数据、修改结论,明明自己没法编程实现却硬说自己做出来了,还编了一些数据。这些行为也许能够骗过评委,也许可以因“此”而获奖,但是这对他们将来是很不利的,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注意。
* o5 Z* q% D; \  d5 [+ Z4 ^' }$ W' F  g. x# d$ u
2 团队合作是能否获奖的关键 3 n* B0 d9 Z2 h
  [9 p: ]' |5 p! g) r: G6 C1 k
     在三天的比赛中,团队交流所占用的时间可能会超过一半。在一个小组中,出现意见不一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一个队意见完全一致,我想他们肯定不会拿奖。出现分歧的时候应当如何解决是很关键的,甚至直接决定你是否可以获奖,我的建议是“妥协”,这似乎是个贬义词,但我的意思是说不要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多听听别人的观点,在两者之间谋求共同点。如果三个人都是自傲类型的人,也许每个人都非常强,但一旦合作,分歧就无法解决,做出来的就是一团糟,也就是说“三个诸葛亮顶不上一个臭皮匠”。我奉劝这样的话最好别组成一队了。合作在竞赛前就应当培养,比如一块儿做模拟题什么的,充分利用每个人的优点,也可以张三准备图论,李四准备最优化方法,然后几天后大家一块交流,这些都是可以磨合团队之间的关系的。通常在比赛时,三个人的分工是明确的,一个是领军人物,主要是构建整个问题的框架并提出有创意的idea,自然其他部分比如论文写比如程序设计比如计算他也能参加,应该算是一名全能型的人物;第二个是算手,顾名思义,主司计算方面的问题,比如编程计算一个微积分或者手工计算一条最优路径等。优秀的团队算手一般会精通(是精通不是入门)一个软件的应用,比如C比如MATLAB比如LINGO;最后一个是写手,主要工作在于论文的写作和润色上。好的论文要让人一眼就明了其中的意思,所以写手的工作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三个队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同心协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0 S3 L8 I' p2 S8 L) ?

3 l% o: `7 j' i: D8 [
3 时间和体力的问题 . Y4 u5 z1 P5 k3 {& V. \1 ^

* z6 T; W( `9 J8 Y% E+ u
      竞赛中时间分配也很重要,分配不好可能完不成论文,所以开始时要大致做一下安排。不必分的太细,比如第一天做第一小题,第二天做第二小题,这样反而会有压力,一切顺其自然。开始阶段不忙写作,可以将一些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不要太工整,随便写一下,到第三天再开始写论文也不迟的。也不要到第三天晚上才开始。另外要说的就是体力要跟上,三天一般睡眠只有不到10 个小时,所以没有体力是不行的,建议是赛前熬夜编程几次,既训练了自己的建模能力,也达到了训练体力的目的,赛前锻炼身体我觉得没什么用处,多熬夜就行了,但比赛前一天可不许熬。
) {$ \3 [+ k6 v! Z  a! A. G" l& z" c& E( Z2 \+ Z& V/ ]2 e# o
4 重视摘要 + e4 X* L3 A. _5 M+ w  D

, b  f4 x0 T# I3 R. U
     摘要是论文的门面,摘要写的不好评委后面就不会去看了,自然只能给个成功参赛奖。摘要首先不要写废话,也不要照抄题目的一些话,直奔主题,要写明自己怎样分析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结论是什么要说清楚,在中国的竞赛中结论如果正确一般得奖是必然的,如果不正确的话评委可能会继续往下看,也可能会扔在一边,但不写结论的话就一定不会得奖了,这一点不比美国竞赛,所以要认真写。摘要至少需要琢磨两个小时,不要轻视了它的重要性。很有必要多看看优秀论文的摘要是如何写的,并要作为赛前准备的内容之一。! m1 i6 u3 N& o+ H4 c7 Z

7 N, G, E* q; e# J) u. c4 y0 I
5 论文写作要正规 ( g+ m# h$ \4 `9 S" W! d; \

3 e: }1 O, t# ~" K4 w4 O6 T  E
      论文一定要大致按照摘要、问题重述、模型假设、符号说明、问题分析、(建立、分析、求解模型)、模型检验、参考文献、附录等等的方式来写。一篇论文结构上如果失败的话,比赛也一定不会成功,一般初评会先淘汰一些结构失败的文章,如果论文没有好的结构,内容再好也没有用。论文前面的结构一般都不会变,后面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安排,省略的部分可以有结果说明、灵敏度分析、其他模型、模型扩展、优缺点分析等等,多看些优秀论文就知道还有哪些形式了。附录可以贴一些算法流程图或比较大的结果或图表等等。
/ ~# X' H8 l7 u# R  [
6 y: o: R4 \) S9 n# R
6 分析问题要认真 * q* m; t5 v" o' R/ A
! ?! Q3 d/ S$ @$ B
      一般竞赛题目自己肯定没有见过,而且我发现近些年来的赛题都不是书上哪个模型可以直接套成功的,很多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模型可以参考,所以分析问题不是一个去找书本的过程,依赖书本就意味着自己的思想被束缚起来。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分析去完成,平时练习的时候学习的是一种方法,通过以前学到的方法来解决,不是套用书本来解决,没有模型套怎么办,只有靠自己去实际分析。我估计在前面说的五点也许会有三分之一的队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的很好,但是这一点上就需要真本事了,平时多努力,比赛发挥正常,这一点做好是没有问题的。
. g' ~7 _- H, _% M& s( r. p: v0 Y3 n7 b9 G) R) p
7 编程求解是重要手段 + I3 @% [/ {9 x- e& z8 d: @: P

3 }+ a5 k+ A3 c5 C9 b) C8 P
     美国竞赛时,美国学生中的论文很多是编程数据的说明,比如99 年A 题行星撞地球那题,他们也能够模拟出撞击后果,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美国学生实践能力较强,而中国学生擅长理论分析,所以我把编程放在了分析的后面是有中国特色的。数学建模竞赛特别强调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近几年尤其强调,编程方面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需要长期刻苦的训练,常用的工具有MATLAB、Mathematica、C/C++ 等等,一个人只需要会一门语言就行了,但需要精通它。比如要画柱状图该怎么做,要用Floyd 算法怎么办,赛前不准备是没有办法在比赛中很好运用的,因此每个常用的算法都自己去编程实现一下。
$ q  d, A; M+ N, |
% L$ _: f  Y/ U, {# p
8 模型的假设与模型的建立 ; M( h" p! M% F

/ B+ }9 r; d7 @$ K" P  \! d
     评委看完摘要后紧接着就是看模型假设了,有一个万能的方法就是可以抄题目中可以作为假设的几句话,这样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毕竟说明你审题了。但不能全抄,要加上自己的一些假设。一般假设用文字描述就行了,最好不要太具体了,一些重要参数不要被定死只能取某些值,否则会让人感觉论文的局限性较强。模型的建立是根据你对问题分析而来的,提出的数学符号和建立模型最好要比较接近,在同一页最好,以便评委可以对照符号来看,数学公式要严谨,推导要严密,这些都反映了参赛者的数学素质和能力,即使你推导不对,别人看到你的阵势也首先会误以为你是对的。那么多的试卷,评委不可能顺着你的公式一直推下去,但你要写得显得有数学修养才行。/ H, R- V5 o4 F2 b) X* E
1 H) J" M4 t- f) o) T* A
9 图文表并貌可以增色
, P3 `. L. l- g3 v! x$ m0 |- q; T" v& ?  v2 N2 F! S' ]
      我听说一个不确切的信息是评委老师喜欢用MATLAB 编程的论文,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但这说明了老师需要看一个具有图或表在其中的论文,一篇如果像政治书那样写的论文估计没有人会对它感兴趣的,尤其是科技论文。MATLAB 编程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MATLAB 提供的图形处理能力很强大。图表的说明性特别强,如果结论有很多数据的话,最好做成图表的形式加以说明,会令你的论文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受到评委的好评。! A4 o3 W+ r% D9 g; J. a
+ q3 \3 k3 N4 X
10 其他 ! p8 d7 ^1 E1 O$ B; }5 `

' y  S  ?- i: {6 k     其他内容还是有很多的,说也说不完,挑几个重要的讲。比如不要上网讨论,网上的人水平参差不齐,你不知道谁是对的,而且很多人想得奖,不会告诉你正确的,反而骗你说相反的,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还有就是论文写作中灵敏度分析不要写太多,大致说明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喧宾夺主。最后想到的就是要使用数学公式编辑器来写论文,不要用什么上下标来表示,论文字体用小四,分标题用四号黑体等等。

作者: dlu_edu_madio    时间: 2009-6-3 18:45
ding yi ding
作者: yyx26    时间: 2009-6-3 19:59
顶一个……
作者: ch71444    时间: 2009-6-3 20:22
路过看看,人过留名。
作者: appleonline    时间: 2009-6-3 21:16
听君一言,收获不少
作者: 风海儿    时间: 2009-6-5 09:06
谢谢传授..
作者: zhuljmike    时间: 2009-6-7 23:18
听君一言,收获不少
作者: zhangruiddn    时间: 2009-6-8 16:37
收获颇丰!!!
作者: yanano    时间: 2009-6-8 23:50
学习了,顶一下!
作者: Chika    时间: 2009-6-9 01:55
不错。。总结的很好
作者: Chika    时间: 2009-6-9 06:46
已经有人发过了。。建议删掉重复贴
作者: 王熊猫    时间: 2009-6-9 22:42
好 菜鸟学习中。。。
0 v( [& `- u5 `2 m* |( w4 H6 ]谢了
作者: ljz208    时间: 2009-6-10 18:20
顶一下,谢了
作者: lchg000    时间: 2009-6-11 18:02
回了再看,顶
作者: asd1988    时间: 2009-6-13 19:19
henqiang
作者: ^_^    时间: 2009-6-17 11:22
大有收获!!!
作者: 厚积薄发    时间: 2009-8-15 20:37
谢谢分享啊!
作者: 葵葵    时间: 2009-8-18 15:23
写得好~~~~~
作者: 温度仪    时间: 2009-8-18 17:35
谢谢分享经验!
作者: mikewang719    时间: 2009-8-18 20:07
不错!!!不过有点内容不知哪看到过
作者: 武开    时间: 2009-8-31 20:36
不错,顶一下
作者: muyifei    时间: 2009-8-31 21:09
听君一言,感谢万分~
作者: simengyu1234    时间: 2009-8-31 21:42
顶一个……
作者: xuyin    时间: 2009-9-1 10:06
总结的真不错,谢谢了
作者: zhaoyilong1    时间: 2009-9-1 11:46
已阅 谢谢了
作者: xiexiaohong    时间: 2009-9-1 20:02
真不错 很受用
作者: flyinghawl    时间: 2009-9-1 22:04
写的很棒,很让人有体会
作者: anrilia    时间: 2009-9-3 10:20
都是宝贵的经验阿,谢了
作者: wangluan    时间: 2009-9-3 20:45
诚信是最重要的
作者: 霖御    时间: 2009-9-6 21:52
顶~~~~~~
作者: hssnow    时间: 2009-9-7 16:24
顶一个啦!
作者: KevinShaw    时间: 2009-9-7 22:13
顶!!!!!!!!!!!!!!
作者: sishisiren    时间: 2009-9-8 12:58
路过  顶一下
作者: jane.yun.zhang    时间: 2009-9-8 15:37
总结的很准啊
作者: jane.yun.zhang    时间: 2009-9-8 15:39
看来是很有经验的人
作者: sfj    时间: 2009-9-8 20:59
仁者见人,智者见智
作者: 阿炳    时间: 2009-9-8 21:02
写的不错,有实力!!!顶一下了
作者: sfj    时间: 2009-9-8 21:08
还有好多需要学习的地方啊
作者: ychexingwuji    时间: 2009-9-8 21:18
顶 谢谢楼主分享
作者: zijian0717    时间: 2009-9-8 22:08
来了好歹踩一下
作者: gx0904    时间: 2009-9-9 00:34
受益匪浅呢
作者: 唐唐    时间: 2009-9-10 15:18
8错8错~  谢啦
作者: xxj198712    时间: 2009-9-14 20:52
顶一个……
作者: yjf19830610    时间: 2009-9-15 10:48
受益匪浅,谢谢了
作者: shuaihuo    时间: 2009-9-17 00:00
一定要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继续前进,这是老文章,不过还是顶一下
作者: phonenix    时间: 2009-9-19 20:02
嗯,写的很好啊,哈哈
作者: gk0402jeff    时间: 2009-9-25 23:50
嗯,有道理,收束成系统了可以来我们学校给新生们做个讲座
作者: hudi1990    时间: 2010-2-1 11:45
顶~~~~~~~~~~~~~~~~~~~~~~~~~~~~~~~~~~~~~~~~~~
作者: xuyuqing324    时间: 2010-7-16 21:02
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好
作者: Mrtianso    时间: 2010-7-22 19:45
谢了,我要好好学学!
作者: wangtataa    时间: 2010-7-27 22:34
听君一席良言,甚过培训3小时学习了。。。
作者: mkxyx    时间: 2010-7-28 22:41
很好。有借鉴作用。
! s/ l1 }/ E' g8 X( s/ E
作者: canbo11    时间: 2010-7-31 18:11
ding   ding                            ding
作者: Mrtianso    时间: 2010-8-3 15:55
谢了 !!!!!!!!!!!!
作者: 1990_jerry    时间: 2010-8-5 17:48
好的!谢谢楼主
作者: 孙亮鹏飞    时间: 2010-8-9 15:53
顶一下。。。。。。。
作者: yanfeiyunlian    时间: 2010-8-16 15:40
恩恩,很有用
作者: czz19999    时间: 2010-8-17 10:16
顶~~~~~~~~~~~~~
作者: zeyunma    时间: 2010-8-19 10:31
顶……
作者: 米菲兔Laura    时间: 2010-8-19 13:55
好不错啦~~
作者: 米菲兔Laura    时间: 2010-8-19 13:55
谢谢传授..
作者: 米菲兔Laura    时间: 2010-8-19 13:55
谢谢传授..
作者: yangzhihuibobo    时间: 2010-8-19 20:00
顶。。。。。。。。
作者: zhangruizhou312    时间: 2010-8-28 02:23
受益匪浅。。。。。
作者: 曾凯    时间: 2010-8-28 17:17
学习了,顶一下!
! T" Z8 n5 |" H4 e: [$ w  F
作者: yeppy    时间: 2010-8-29 14:46
看过
作者: 冰成江    时间: 2010-8-30 21:36
回复 shengFei 的帖子
$ I' P; _0 g5 A  t" S. v+ C8 a( h- `6 u% U  [9 Z
支持( Q( e! {' q6 s! x" w
   
作者: 775017223    时间: 2010-8-31 19:56
学习了,顶一下!
/ \7 c3 M0 m) [: \/ K: o) Z. M6 t7 K
作者: yansichong    时间: 2010-8-31 20:37
国赛参赛培训中··~~~~顶之~~~~
作者: weinixiong8023    时间: 2010-9-3 10:31
参加数学建模竞赛的十大秘诀6 Z) D" R" F' E  O
本帖来自: 数学中国 作者: shengFei 日期: 2009-6-3 08:51 您是本帖第2215个浏览者4 ^2 u; U" B) O5 x4 }* M: X
1 J% F9 Q$ n) _+ B* ]
1 诚信是最重要的
; R) @' |9 m: \- ~' L6 v8 g1 w+ I, Y, A1 U" P& Q& V2 y+ F( Z  a
8 m0 O  h- }$ m7 `2 T' v     数学建模竞赛是考查学生研究能力和实践能力的一场综合性比赛,有很多方面的知识和能力可以考查,但其中我觉得最重要的是诚信。我感到中国在这方面的教育还远远不够,我知道有很多同学写论文并不是实事求是地去做,而是编造数据、修改结论,明明自己没法编程实现却硬说自己做出来了,还编了一些数据。这些行为也许能够骗过评委,也许可以因“此”而获奖,但是这对他们将来是很不利的,希望能够引起足够的注意。5 H+ s& z- H; K
- ^+ n2 k7 a& q+ _8 g6 |
& B5 |0 X  {' f; ?; |" @$ m" b6 q; A! H5 d2 团队合作是能否获奖的关键
+ P! L; P& K2 Y  V0 e8 U! v" s  E' A- Z) Y4 ?- V" e! C+ Z+ q2 l
5 Q3 {9 r0 P* |  n  n. h4 [     在三天的比赛中,团队交流所占用的时间可能会超过一半。在一个小组中,出现意见不一是非常正常的,如果一个队意见完全一致,我想他们肯定不会拿奖。出现分歧的时候应当如何解决是很关键的,甚至直接决定你是否可以获奖,我的建议是“妥协”,这似乎是个贬义词,但我的意思是说不要总认为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多听听别人的观点,在两者之间谋求共同点。如果三个人都是自傲类型的人,也许每个人都非常强,但一旦合作,分歧就无法解决,做出来的就是一团糟,也就是说“三个诸葛亮顶不上一个臭皮匠”。我奉劝这样的话最好别组成一队了。合作在竞赛前就应当培养,比如一块儿做模拟题什么的,充分利用每个人的优点,也可以张三准备图论,李四准备最优化方法,然后几天后大家一块交流,这些都是可以磨合团队之间的关系的。通常在比赛时,三个人的分工是明确的,一个是领军人物,主要是构建整个问题的框架并提出有创意的idea,自然其他部分比如论文写比如程序设计比如计算他也能参加,应该算是一名全能型的人物;第二个是算手,顾名思义,主司计算方面的问题,比如编程计算一个微积分或者手工计算一条最优路径等。优秀的团队算手一般会精通(是精通不是入门)一个软件的应用,比如C比如MATLAB比如LINGO;最后一个是写手,主要工作在于论文的写作和润色上。好的论文要让人一眼就明了其中的意思,所以写手的工作还是需要一定的技巧的。当然,最重要的还是三个队员之间的讨论和交流,同心协力,在整个比赛过程中形成一种良好的交流氛围。0 S$ O. s. d9 S; i; u
. R+ Y0 a/ V6 i% m) S. F: B$ ^. R- E0 m5 b9 L3 r1 p1 n$ M
3 时间和体力的问题
# {& Q; c  W5 n. \" I. w! ]8 O5 Y; o' j- j% J% e  V: H) f3 C2 c3 e' c
3 q0 z8 e/ P0 b+ u1 c      竞赛中时间分配也很重要,分配不好可能完不成论文,所以开始时要大致做一下安排。不必分的太细,比如第一天做第一小题,第二天做第二小题,这样反而会有压力,一切顺其自然。开始阶段不忙写作,可以将一些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不要太工整,随便写一下,到第三天再开始写论文也不迟的。也不要到第三天晚上才开始。另外要说的就是体力要跟上,三天一般睡眠只有不到10 个小时,所以没有体力是不行的,建议是赛前熬夜编程几次,既训练了自己的建模能力,也达到了训练体力的目的,赛前锻炼身体我觉得没什么用处,多熬夜就行了,但比赛前一天可不许熬。
( M" \. u3 y# m8 P) r& i# O$ G8 \7 T! h; C7 U4 G: o& `8 j% E" l
9 z! ?. z+ I2 X& {. K4 重视摘要 / B+ _2 X  _. S, [: C
/ O. N/ H( d) _, Y# C' j/ d6 ~( S- L1 N7 j* R) `! [* ~: I9 c+ b# Q
     摘要是论文的门面,摘要写的不好评委后面就不会去看了,自然只能给个成功参赛奖。摘要首先不要写废话,也不要照抄题目的一些话,直奔主题,要写明自己怎样分析问题,用什么方法解决问题,最重要的是结论是什么要说清楚,在中国的竞赛中结论如果正确一般得奖是必然的,如果不正确的话评委可能会继续往下看,也可能会扔在一边,但不写结论的话就一定不会得奖了,这一点不比美国竞赛,所以要认真写。摘要至少需要琢磨两个小时,不要轻视了它的重要性。很有必要多看看优秀论文的摘要是如何写的,并要作为赛前准备的内容之一。) \3 }6 e4 a4 `
# M+ D6 C" q3 J& e8 E: S3 e9 O: w- ?% ^9 p; W# a3 g; g
+ c$ ?3 ~6 @) t9 W* I. Y4 _5 论文写作要正规 - ]+ Z7 |, `! k+ r" Q. o1 q: Z4 U& k
5 z* d. O: W8 Z0 R3 G* W1 I& C! \8 Q& q) Y& X
3 R4 O* i# A9 k# J2 a9 w: x2 f      论文一定要大致按照摘要、问题重述、模型假设、符号说明、问题分析、(建立、分析、求解模型)、模型检验、参考文献、附录等等的方式来写。一篇论文结构上如果失败的话,比赛也一定不会成功,一般初评会先淘汰一些结构失败的文章,如果论文没有好的结构,内容再好也没有用。论文前面的结构一般都不会变,后面可以按照实际情况来安排,省略的部分可以有结果说明、灵敏度分析、其他模型、模型扩展、优缺点分析等等,多看些优秀论文就知道还有哪些形式了。附录可以贴一些算法流程图或比较大的结果或图表等等。$ ?! l+ [) v! ]& f7 z
% ]! z4 \; g  L/ _. X) h9 i
0 |5 ]# z! n& g+ x. N* L! B; U% O6 分析问题要认真 ! I  X5 }" R+ ^  O; ~6 ]. h* U0 O: w* q6 q5 }5 X
" _3 M. m* L$ y
# U7 \# _; c) ~  `8 G2 l9 B      一般竞赛题目自己肯定没有见过,而且我发现近些年来的赛题都不是书上哪个模型可以直接套成功的,很多根本就没有固定的模型可以参考,所以分析问题不是一个去找书本的过程,依赖书本就意味着自己的思想被束缚起来。可以完全按照自己的分析去完成,平时练习的时候学习的是一种方法,通过以前学到的方法来解决,不是套用书本来解决,没有模型套怎么办,只有靠自己去实际分析。我估计在前面说的五点也许会有三分之一的队可以做到,而且可以做的很好,但是这一点上就需要真本事了,平时多努力,比赛发挥正常,这一点做好是没有问题的。
% {0 Y2 i. x7 W, B& M& L: k) I4 C2 h9 Y# ]5 }) g$ G9 E1 }, D7 s7 }: F; c
8 g! q6 J* E0 x) A' A7 z7 编程求解是重要手段 # v+ Q4 x5 B; I( p7 ^- U) F) o2 {6 d- S
& |2 e, q, L7 V6 G; k0 \
1 K) `, y9 K. K! M     美国竞赛时,美国学生中的论文很多是编程数据的说明,比如99 年A 题行星撞地球那题,他们也能够模拟出撞击后果,这对我们来说简直是不可思议的。美国学生实践能力较强,而中国学生擅长理论分析,所以我把编程放在了分析的后面是有中国特色的。数学建模竞赛特别强调计算机编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最近几年尤其强调,编程方面的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成的,需要长期刻苦的训练,常用的工具有MATLAB、Mathematica、C/C++ 等等,一个人只需要会一门语言就行了,但需要精通它。比如要画柱状图该怎么做,要用Floyd 算法怎么办,赛前不准备是没有办法在比赛中很好运用的,因此每个常用的算法都自己去编程实现一下。- `( P- N& c! G/ h8 ?! y, P) @; ~" {; ?) a1 I* w

# V1 i, e6 }8 Q/ Q" v$ A% V2 t% ~# c$ M, k4 @* q8 模型的假设与模型的建立 " i6 I, X" h8 p+ ^* q" f4 Y
1 W0 V, r4 B2 n* T9 J$ G, r& G+ }0 w5 r; I: D9 k- Y4 V6 a1 n" T; _
     评委看完摘要后紧接着就是看模型假设了,有一个万能的方法就是可以抄题目中可以作为假设的几句话,这样会给人留下好的印象,毕竟说明你审题了。但不能全抄,要加上自己的一些假设。一般假设用文字描述就行了,最好不要太具体了,一些重要参数不要被定死只能取某些值,否则会让人感觉论文的局限性较强。模型的建立是根据你对问题分析而来的,提出的数学符号和建立模型最好要比较接近,在同一页最好,以便评委可以对照符号来看,数学公式要严谨,推导要严密,这些都反映了参赛者的数学素质和能力,即使你推导不对,别人看到你的阵势也首先会误以为你是对的。那么多的试卷,评委不可能顺着你的公式一直推下去,但你要写得显得有数学修养才行。/ g  M) M% a9 ]! x9 C# N$ ?
% r8 F+ ?/ j) x( b4 i/ N: g5 t, K8 L4 T2 F) D9 a
! X0 x" U3 d/ E  k6 Q9 图文表并貌可以增色 0 g: D5 s" _8 W2 Y8 w* l+ F, J; Q( q$ e8 u/ h) J% w

7 u, u5 Z/ {1 P0 V1 d$ d% R/ ~6 t7 L! u$ V! ^      我听说一个不确切的信息是评委老师喜欢用MATLAB 编程的论文,不知道有没有这回事,但这说明了老师需要看一个具有图或表在其中的论文,一篇如果像**书那样写的论文估计没有人会对它感兴趣的,尤其是科技论文。MATLAB 编程之所以受到青睐是因为MATLAB 提供的图形处理能力很强大。图表的说明性特别强,如果结论有很多数据的话,最好做成图表的形式加以说明,会令你的论文更有说服力,也更容易受到评委的好评。  l, O6 k' C3 Q7 Q, `, @$ B/ G
' I2 }# D$ ^6 I  s6 N% J" E# [2 M' y, r+ {3 [' Q
# Y4 T" w. ^: I! }3 f3 W! @' x; P10 其他
( Y3 R- v; F$ @' i: Q( j' A7 C2 N: w" |/ r( k  I& K2 I! D& k0 @" u
! U, |- t( A2 H8 r4 F: x; T     其他内容还是有很多的,说也说不完,挑几个重要的讲。比如不要上网讨论,网上的人水平参差不齐,你不知道谁是对的,而且很多人想得奖,不会告诉你正确的,反而骗你说相反的,有时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手里。还有就是论文写作中灵敏度分析不要写太多,大致说明一下就可以了,不要喧宾夺主。最后想到的就是要使用数学公式编辑器来写论文,不要用什么上下标来表示,论文字体用小四,分标题用四号黑体等等。 8 O+ W8 p. ~9 W) U. q& c4 Q3 K

作者: 178261396    时间: 2010-9-4 20:01
:受益匪浅啊,谢谢楼主分享哦
作者: 泡沫之夏    时间: 2010-9-6 16:29
说得很有道理,顶一下
作者: 统一斗士    时间: 2010-9-6 17:43
受益匪浅……
" c; A! T8 L7 a0 h1 G2 B" R# e
作者: jingyiloveyou    时间: 2010-9-29 22:01
比上一篇强多了,有用,值得看一下
作者: kathyrine    时间: 2010-11-21 19:55
写的真好  对我这种入门级~~很有帮助哇
作者: 好色仙人    时间: 2010-11-23 14:36

' D  u, }, i$ t, c/ M  c6 J楼主说得不错
作者: jiqiren5328    时间: 2010-12-5 13:28
hao hao hao hao .zhen hao !!!!!
作者: alexanderkuang    时间: 2010-12-30 21:43
谢过,您的谆谆教诲,在下如坐春风,再拜谢过,
作者: 黑色绿色    时间: 2011-1-1 12:58
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d
作者: larry_wilson    时间: 2011-1-19 09:44
前三点严重同意
作者: gaoshanliu水    时间: 2011-1-19 10:19
看不到内容
作者: gaoshanliu水    时间: 2011-1-19 10:22
很棒。。。。
作者: 燕王    时间: 2011-1-22 11:08
ding....................................................................
作者: 燕王    时间: 2011-1-22 11:09
ding.....................................................
作者: yxx0215    时间: 2011-1-22 19:24
顶~有帮助; N, e. y6 _+ Q+ f4 o+ O7 J

2 \% G+ H: o) a) m( }/ ?* {* h
作者: doris汤    时间: 2011-1-25 11:03
很好,,,顶~~~~
作者: nostal1    时间: 2011-1-26 10:04
竞赛中时间分配也很重要,分配不好可能完不成论文,所以开始时要大致做一下安排。不必分的太细,比如第一天做第一小题,第二天做第二小题,这样反而会有压力,一切顺其自然。开始阶段不忙写作,可以将一些小组讨论的要点记录下来,不要太工整,随便写一下,到第三天再开始写论文也不迟的。也不要到第三天晚上才开始。另外要说的就是体力要跟上,三天一般睡眠只有不到10 个小时,所以没有体力是不行的,建议是赛前熬夜编程几次,既训练了自己的建模能力,也达到了训练体力的目的,赛前锻炼身体我觉得没什么用处,多熬夜就行了,但比赛前一天可不许熬。'
作者: hp0001    时间: 2011-1-26 19:31
顶起... ...
作者: kzkzkzkzkz008    时间: 2011-1-26 21:34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相当难。
作者: kzkzkzkzkz008    时间: 2011-1-26 21:34
说起来简单,做起来相当难。
作者: 123菲菲    时间: 2011-1-27 09:39
受启发了,感谢!!
作者: dugumen    时间: 2011-1-29 20:47

作者: 李稚雪    时间: 2011-1-30 10:13
赛前熬夜训练体力?????
作者: qingfengbanlv    时间: 2011-1-30 12:06
谢谢啦      很有用
作者: superthao    时间: 2011-1-30 15:18
其实我一直觉得楼主的品味不错!呵呵!1 w$ j. ]" q0 ]
我一天不来数学中国社区就不爽~~~~+ G0 Q1 F7 K, a$ n3 g0 g

作者: orchidazury    时间: 2011-1-30 16:01
回复 李稚雪 的帖子
' K% q9 k; s6 O4 A: \6 N3 f. J* e2 I
% z6 m9 Y4 X* A+ ?) e3 R是论坛体力……
作者: zxhfrombnu    时间: 2011-2-10 15:12
谢谢~
作者: lijiufei    时间: 2011-2-11 07:49
听君一言,收获不少
作者: 小放牛    时间: 2011-4-10 18:59
学习了,顶一下!谢谢
作者: gaoshanliu水    时间: 2011-4-10 19:37
顶一下。。。。。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