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打印本页]

作者: dovelee427    时间: 2009-7-24 14:42
标题: 层次分析法的基本原理与步骤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s. E& l* e2 E5 d0 @, z7 F+ c

2 L, |3 \8 x& |5 F; i
: {% L% q. _) s& o% U
8 |; q5 t3 M+ Q
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 x2 `- Z6 K% U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
: z' ?0 t& L% P! F" @: xi)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Y6 K4 u' l( B- V
ii)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 R7 Q4 v5 u% F
iii)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 g! `2 A/ g
iv)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E, T  D& j3 V8 F, G8 w4 A
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k: ?$ m+ E2 F: S

' q  E5 U1 r( F% f; ~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 E/ b0 e% |- k; |* j# z
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P2 _  z+ W+ }6 ~
i)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 L1 q/ d% P. eii)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 F4 F' [9 m# ?2 a" v! @iii)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0 n5 y! X% \: N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作者: BAISEHUIYI    时间: 2009-7-24 16:32
呃  我们老师讲了好几节课的层次分析法。。比你的这个详细多了都快会背了。。。
作者: xypfs21    时间: 2009-7-24 17:42
呵呵,支持一下
作者: dsshirley    时间: 2009-8-17 17:22
层次分析法(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简称AHP)是对一些较为复杂、较为模糊的问题作出决策的简易方法,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它是美国运筹学家T. L. Saaty 教授于70年代初期提出的一种简便、灵活而又实用的多准则决策方法。' ]; v; i6 D9 S4 e! J2 x
3 @* M% q: \! V+ v5 M
! _! a9 z$ L8 `

" F4 V1 @" V8 k1 |2 X: b人们在进行社会的、经济的以及科学管理领域问题的系统分析中,面临的常常是一个由相互关联、相互制约的众多因素构成的复杂而往往缺少定量数据的系统。层次分析法为这类问题的决策和排序提供了一种新的、简洁而实用的建模方法。
' f  \! y* ^2 N; [* G: U运用层次分析法建模,大体上可按下面四个步骤进行:0 r: b! D8 ]% ]% c/ A# x' U1 U
(i)建立递阶层次结构模型;
& `3 y" M, Y' J1 z1 t* ]( C(ii)构造出各层次中的所有判断矩阵;3 L0 u' f. m$ C$ U+ P- H: _8 T
(iii)层次单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l/ k2 U1 l  C, l: Z8 C/ E5 y
(iv)层次总排序及一致性检验。
6 ]; t! o, ]2 b下面分别说明这四个步骤的实现过程。
$ C. ]6 {4 v  o& P; ]  v+ ?! j% g9 K9 y- A% A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 _% Y; L- A3 f/ D: y2 J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x! ]+ e# `+ d- X
(i)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5 ?& n' h+ v' u( ^(ii)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 X- K* {( c& a: c, g) l
(iii)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0 J7 n$ I# A# _" q+ w: C1 a# W' b
递阶层次结构中的层次数与问题的复杂程度及需要分析的详尽程度有关,一般地层次数不受限制。每一层次中各元素所支配的元素一般不要超过9个。这是因为支配的元素过多会给两两比较判断带来困难
作者: dovelee427    时间: 2009-8-25 19:33
加油!# o/ b( g+ f6 \* ]
呼啦啦
作者: loooog12    时间: 2010-7-27 20:12
路过。。。
作者: 伤感的幸福    时间: 2010-9-12 16:16
递阶层次结构的建立与特点
7 W4 f: E8 x  I  S) @应用AHP分析决策问题时,首先要把问题条理化、层次化,构造出一个有层次的结构模型。在这个模型下,复杂问题被分解为元素的组成部分。这些元素又按其属性及关系形成若干层次。上一层次的元素作为准则对下一层次有关元素起支配作用。这些层次可以分为三类:$ {# G, ]% k5 N/ T1 m: f
(i)最高层:这一层次中只有一个元素,一般它是分析问题的预定目标或理想结果,因此也称为目标层。
) U  s) W2 Z- B1 @) a3 Q- s, ?(ii)中间层:这一层次中包含了为实现目标所涉及的中间环节,它可以由若干个层次组成,包括所需考虑的准则、子准则,因此也称为准则层。
" k2 _9 K' @, g' ^/ d(iii)最底层:这一层次包括了为实现目标可供选择的各种措施、决策方案等,因此也称为措施层或方案层。
作者: 流风雨    时间: 2011-6-24 12:53
呵呵,支持一下!!!
作者: 流风雨    时间: 2011-6-24 12:53
呵呵,支持一下!!!
作者: 随雪流月    时间: 2012-2-5 16:42
楼主很不错呢!大家好,我是随雪流月,我的东西都很不错呢,希望大家多来看一看啊!
作者: 雨竹惊韵    时间: 2012-7-8 09:29
不错………………………………
作者: ※fly★    时间: 2012-7-17 17:15
好东西,学习了!
作者: ariesyi329    时间: 2012-7-26 22:18
~~thx for sharing!!
作者: ariesyi329    时间: 2012-7-26 22:23

作者: yugaofeng666    时间: 2012-8-7 22:51
楼主很不错呢!大家好,我是随雪流月,我的东西都很不错呢,希望大家多来看一看啊!
作者: duliqing    时间: 2012-8-16 14:48

作者: 让故事继续    时间: 2012-8-23 20:51
支持,加油啊啊。。。。。
作者: 青蛙乌鸦    时间: 2012-8-25 21:06
给我吧!!!!!!!!
作者: 语泽327646777    时间: 2012-8-29 20:59
百度文库更详细呢~
作者: 枯叶化尘    时间: 2012-8-31 23:23
求解 层次分析法中RI值是如何得到的?帮帮忙吧
作者: 若见_寻常    时间: 2012-9-1 16:22
挺好的····
作者: 一帆风顺?    时间: 2012-9-2 00:26
是啊是啊,说的太简单了!
作者: liupeng723911    时间: 2012-9-29 09:28
顶你!辛苦了~
作者: gy360832710    时间: 2012-11-28 12:46
呵呵,支持一下
作者: beizhan80    时间: 2012-12-18 08:31
怎么没有附件,太少了,不过瘾
作者: hitzhaowenqiang    时间: 2013-1-21 12:42
学习了,呵呵
作者: 吴鸿毅    时间: 2013-1-22 13:06
还是没明白。
作者: 小小媛媛92    时间: 2013-1-23 19:48
来才一下  ,,,,,,,,,,,,,,,,,,,,
作者: 切尔西    时间: 2013-1-26 15:52
层次分析法中对比矩阵中重要性数值的确定,人为的因素还是很大的,在实际应用中这些数值的确定是怎么样的呢,有些文章中讲到专家讨论法,就是专家商量,但是对于普通人应用这种方法时该采取什么方法了
作者: 无上的伺冷    时间: 2013-9-10 16:55

作者: 无上的伺冷    时间: 2013-9-10 17:00
天气iiiiiiiiiiii
作者: liux578    时间: 2013-9-25 13:49
能都整理个文档出来啊
作者: bullrabbit    时间: 2013-10-13 12:28
它特别适用于那些难于完全定量分析的问题
作者: qquuchn    时间: 2013-10-13 20:22
呵呵,支持一下!!!
作者: 紫炎    时间: 2013-12-31 11:04
谢谢  高手
作者: schumacher04    时间: 2013-12-31 16:25
支持一下。
作者: 2014守望麦田    时间: 2014-1-14 16:45
新手天天有,今天特别多,谢谢楼主。
作者: QHZ2014    时间: 2014-1-15 08:31
表示仍然不明白
作者: 1182708927    时间: 2014-1-15 10:05
顶一个。。。。。。。。。。。。。。
作者: warriorIverson    时间: 2014-1-17 10:20
感谢楼主分享
作者: 空木葬花    时间: 2014-1-17 17:42
非常感谢楼主!
作者: 十六钟声    时间: 2014-1-19 18:22
学习了啊,讲得很仔细呢
作者: 十六钟声    时间: 2014-1-19 18:22
学习了啊,讲得很仔细呢
作者: 十六钟声    时间: 2014-1-19 18:22
学习了啊,讲得很仔细呢
作者: 空木葬花    时间: 2014-3-20 21:56
非常感谢楼主的福利!
作者: 追忆黑马    时间: 2014-5-17 00:01
讲的还是不太明白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