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数学之父─塞乐斯 (Thales) [打印本页]

作者: 韩冰    时间: 2004-10-4 17:43
标题: 数学之父─塞乐斯 (Thales)
! ^+ v7 j5 x5 f+ A8 k o N- N* L$ @7 @' M6 v0 K# b% }+ W9 Z r* W4 y9 v) b+ Y( ]# z
2 k) }0 m& a: D, O) J; N7 ]; R( v6 M) ^" y3 c" Z. M/ r/ `$ E$ e! Z' `1 v9 [4 N, M6 X( d% Q+ Q0 d# L8 ]8 \% {3 e6 Z0 z! _3 P! a+ B. f) C8 |5 T/ i/ k. H. h7 Z9 C4 Z6 b. l% c4 z" m$ F% H" K$ f
8 L' v. [$ |8 K / @# A0 G+ [" M. i# A % `7 W& f( F3 A8 R5 {, K

塞乐斯生于公元前624年,是古希腊第一位闻名世界的大数学家。他原是一位很精明的商人,靠卖橄榄油积累了相当财富后,塞乐斯便专心从事科学研究和旅行。他勤奋好学,同时又不迷信古人,勇于探索,勇于创造,积极思考问题。他的家乡离埃及不太远,所以他常去埃及旅行。在那里,塞乐斯认识了古埃及人在几千年间积累的丰富数学知识。他游历埃及时,曾用一种巧妙的方法算出了金字塔的高度,使古埃及国王阿美西斯钦羡不已。 C- @" m$ Z4 Q: H; f. c/ Z" n % N( Q2 q6 X( w- _  塞乐斯的方法既巧妙又简单:选一个天气晴朗的日子,在金字塔边竖立一根小木棍,然后观察木棍阴影的长度变化,等到阴影长度恰好等于木棍长度时,赶紧测量金字塔影的长度,因为在这一时刻,金字塔的高度也恰好与塔影长度相等。也有人说,塞乐斯是利用棍影与塔影长度的比等于棍高与塔高的比算出金字塔高度的。如果是这样的话,就要用到三角形对应边成比例这个数学定理。塞乐斯自夸,说是他把这种方法教给了古埃及人但事实可能正好相反,应该是埃及人早就知道了类似的方法,但他们只满足于知道怎样去计算,却没有思考为什么这样算就能得到正确的答案。 5 L4 p( y, T, x: d: n" Q1 N , F$ \ w5 N5 ^0 o8 P, o  在塞乐斯以前,人们在认识大自然时,只满足于对各类事物提出怎么样的解释,而塞乐斯的伟大之处,在于他不仅能作出怎么样的解释,而且还加上了为什么的科学问号。古代东方人民积累的数学知识,王要是一些由经验中总结出来的计算公式。塞乐斯认为,这样得到的计算公式,用在某个问题里可能是正确的,用在另一个问题里就不一定正确了,只有从理论上证明它们是普遍正确的以后,才能广泛地运用它们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人类文化发展的初期,塞乐斯自觉地提出这样的观点,是难能可贵的。它赋予数学以特殊的科学意义,是数学发展史上一个巨大的飞跃。所以塞乐斯素有数学之父的尊称,原因就在这里。塞乐斯最先证明了如下的定理:$ C- ~1 a; |4 s7 R- n # a C4 a- U( {0 {, c3 r2 P  1.圆被任一直径二等分。 ; f% {6 r/ j2 h+ V' e. a& _  2.等腰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4 `2 u) U$ m1 r- \3 B   3.两条直线相交,对顶角相等。 6 `$ a$ [# L0 k7 D$ V  4.半圆的内接三角形,一定是直角三角形。 } n' A5 E3 s# M$ Z  5.如果两个三角形有一条边以及这条边上的两个角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全等。

+ ?; k* a! H5 X' D) i& z

  这个定理也是塞乐斯最先发现并最先证明的,后人常称之为塞乐斯定理。相传塞乐斯证明这个定理后非常高兴,宰了一头公牛供奉神灵。后来,他还用这个定理算出了海上的船与陆地的距离。 % z9 |8 e6 j" D7 Z9 ~% M1 E + F2 O1 t3 C6 m$ y  塞乐斯对古希腊的哲学和天文学,也作出过开拓性的贡献。历史学家肯定地说,塞乐斯应当算是第一位天文学家,他经常仰卧观察天上星座,探窥宇宙奥秘,他的女仆常戏称,塞乐斯想知道遥远的天空,却忽略了眼前的美色。数学史家Herodotus层考据得知Hals战后之时白天突然变成夜晚(其实是日蚀),而在此战之前塞乐斯曾对Delians预言此事。( p5 g% g4 ?; N% ?( O- [! ~0 ` 7 z! n' B* L( N s   塞乐斯的墓碑上列有这样一段题辞:"这位天文学家之王的坟墓多少小了一点,但他在星辰领域中的光荣是颇为伟大的。"

; R2 M/ R8 E+ E+ I. _3 y. z

5 N& A& h8 O4 s% m- T

# n1 m8 P% V, C4 T2 Z. d: p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