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微分几何之父、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病逝 [打印本页]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0:28
标题: 微分几何之父、国际数学大师陈省身病逝

& c3 T' U, c- M/ S$ r) R% ^

11月2日,陈省身展示“小行星命名证书”

" I- l: p! v {

被尊为微分几何之父 是惟一获得数学界最高荣誉的华人

+ [8 U2 g/ J A4 g2 L6 t

  据新华社消息 昨天晚上,国际数学大师、中科院外籍院士陈省身在天津病逝。

/ e8 d( I0 `0 [( w: K1 ^

  陈省身,男,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陈省身1930年毕业于南开大学,1934年毕业于清华大学研究院,其后赴德国汉堡大学深造。他曾任教于西南联合大学、美国普林斯顿大学、芝加哥大学和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是原中央研究院数学所、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南开数学研究所的创始所长。

! |$ ~) n# ^7 t

  陈省身开创并领导着整体微分几何、纤维丛微分几何、“陈省身示性类”等领域的研究,他是有史以来惟一获得世界数学界最高荣誉“沃尔夫奖”的华人,被称为“当今最伟大的数学家”,被国际数学界尊为“微分几何之父”。

* d5 j, q* X+ \7 N1 T8 H

  2000年,陈省身定居南开大学,现为南开大学教授、中科院外籍院士、美国科学院院士、英国皇家学会名誉会员、美国国家数学研究所和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天津科技馆名誉馆长。

. a& c w1 F" X( k" L5 c

  11月2日,国际小行星中心正式将一颗永久编号为1998CS2号的小行星命名为“陈省身星”,以表彰他对全人类的贡献。

6 y( g! X0 Y5 f. N2 l v- o0 C

  ■相关新闻

$ \! d6 l* D! i# g0 ]% x

  新开湖畔千盏烛光悼念师长

! D& w9 b( G# e8 x( f

  本报讯 (记者郭鲲)昨天,得知陈省身院士逝世的消息后,数千南开学子自发来到南开校园内的新开湖畔。他们手持蜡烛默默哀悼逝去的师长。

' s- b4 A, J1 ~) N$ i- O5 ^

  昨天晚上9点半,记者登录南开大学校园新闻网站时,陈省身院士的照片和逝世的消息已经挂在了网站的头条位置,而在网站的“院士介绍”栏目中,已经没有了陈省身院士的名字。

N4 k6 N! R9 n% I3 y* I

  晚上10点半,南开大学新闻中心工作人员李向阳表示,陈省身院士逝世后,校园里的气氛很凝重,这两天学校相关部门将为陈省身院士举行纪念活动。据介绍,南开大学今日将在新图书馆设置灵堂,供全校师生吊唁院士。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0:30
南开学子悼念大师陈省身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0:31

点击浏览更多最新图片

  人民网天津12月4日电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12月3日晚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3 S: z" _3 L* e2 o

  消息传来,夜雾中的南开园陷入了深深的悲恸。今年正值百年南开暨南开大学建校85周年,然而,深受众人敬仰、爱戴的陈省身先生却突然走了。“我爱南开BBS”上,一位曾担任过百年南开展览解说员的男生留言道:“我又想起了陈先生和‘百年南开’——北京国家博物馆……那张座椅……那幅图片……那张居住证……我们讲解时面对的那位南开先生……致敬!”

  数千南开学子不约而同地用各种方式缅怀大师。校园BBS上,师生们纷纷留言:“陈先生永远是南开的骄傲”;“草色皆哀,天也泣泪,沉痛哀悼!”;“南开陨落一巨星,举校悲痛!深切缅怀!”;“秉承前人遗志,发扬南开精神”;“不希望是真的,陈先生是我很尊敬的大家,宁愿相信这不是真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在大约一月前我还见到陈先生演讲,当时真的很高兴看到先生身体如此之好,可是怎么会这样呢?那次竟然是最后一次见先生了,伤痛……缅怀!”;“巨星陨落,浩气长存;南开一柱,千古垂青”……

  学生自发组织了一系列悼念活动。“10点整,在新开湖边,大家带好蜡烛!我们为先生哀悼!”的帖子在BBS上一经发出,便得到了数千人的回应。不到10点,手捧蜡烛、神情哀恸的学子们便聚集在新开湖畔,一圈一圈的烛光在水面映出亮影,像是学子们含着泪水、深切挽留的目光……低沉而庄重的国歌声响起,接着,大家又唱起校歌。人群中,有稚气未脱的大一新生,也有表情凝重的博士生。一位匆匆从迎水道校区赶来的大一学生说:“我们刚进入南开不久,便知道了陈省身先生。老师们常讲他的事迹。他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大师,是南开的骄傲、祖国的骄傲。我们在网上看到这个不幸的消息,马上跑过来参加悼念活动。老先生虽然走了,但是,南开还在,南开精神还在!南开永远常青!”“我们会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建设南开,昌盛南开!为祖国争光!”她忍着哭腔说。

  在陈省身先生生前居住的宁园,出现这样一幕:门前的台阶上摆放着一排白色蜡烛,在黑夜里闪着微弱然而执着的光。学子们结伴而来,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点燃蜡烛,走到台阶前,放好,退回几步,深深鞠躬,凝望,然后,静静离去。

  陈省身先生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数学事业,献给了南开,献给了祖国。如今陈老仙逝,但他的高尚情怀却激励着南开学子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烛光将南开园映红,仿佛在告慰陈先生在天之灵:“您一路走好!我们会继承您的事业、发扬您的精神!”(李星皎冀宁)


作者: ilikenba    时间: 2004-12-4 10:31
沉痛哀悼!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0:36
为沉痛悼念陈省身先生,妥善处理好陈先生身后事宜,在中共中央、天津市的关心和指导下,经南开大学党委常委会议研究,做出如下决定:8 I$ A$ |( K% L- m 2 M' v4 z. H- b6 w5 d0 W& g# |& j1.学校开设新图书馆二楼大厅作为专门悼念场所,从12月4日开始供各界人士、全校师生有组织的悼念;% C0 ~* u U$ ]" i: u2 u* C# C1 L# h 2.从12月3日至15日,全校禁止组织任何形式的娱乐活动; . c6 x# _8 q" v7 k) n5 f0 i/ Z3.希望全校师生员工在沉痛悼念陈省身先生的同时,要化悲痛为力量,继承先生遗志,努力发展学术,繁荣科学事业,培养高素质人才,加快南开大学发展,为祖国的繁荣富强做出更大贡献。 ( Z' x. G7 A7 T c* l. ~! C5 n) E7 j8 a 请点击此处访问缅怀陈省身先生的网站8 d4 N* V0 Z$ t& P; j. s 4 |) b- @) g+ K9 u4 `& h" J( @ 6 v5 y# A7 g. ?3 U; n2 c南开大学 F: n( H/ o2 G# q5 m二○○四年十二月三日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0:40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0:41

陈省身,男,1911年10月28日生于浙江嘉兴秀水县,美籍华人,20世纪世界级的几何学家。少年时代即显露数学才华,在其数学生涯中,几经抉择,努力攀登,终成辉煌。他在整体微分几何上的卓越贡献,影响了整个数学的发展,被杨振宁誉为继欧几里德、高斯、黎曼、嘉当之后又一里程碑式的人物。曾先后主持、创办了三大数学研究所,造就了一批世界知名的数学家。晚年情系故园,每年回天津南开大学数学研究所主持工作,培育新人,只为实现心中的一个梦想:使中国成为21世纪的数学大国。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0:42
南开学子深切悼念陈省身先生
  12月3日,国际数学大师、著名教育家、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南开数学研究所名誉所长陈省身教授因病医治无效,于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在天津逝世,终年93岁。 ) ~3 T8 s" O- ~4 \3 s  消息传来,夜雾中的南开园陷入了深深的悲恸。今年正值百年南开暨南开大学建校85周年,然而,深受众人敬仰、爱戴的陈省身先生却突然走了。“我爱南开BBS”上,一位曾担任过百年南开展览解说员的男生留言道:“我又想起了陈先生和‘百年南开’——北京国家博物馆……那张座椅……那幅图片……那张居住证……我们讲解时面对的那位南开先生……致敬!”2 p' g! |2 ?+ U: w/ Z2 `   数千南开学子不约而同地用各种方式缅怀大师。BBS上,大家将昵称改为“陈先生,我爱你”、“陈老先生走好”、“陈省身先生安息”、“缅怀陈老”、“巨星陨落,吾辈当自强”……师生们纷纷留言:“陈先生永远是南开的骄傲”;“草色皆哀,天也泣泪,沉痛哀悼!”;“南开陨落一巨星,举校悲痛!深切缅怀!”;“秉承前人遗志,发扬南开精神”;“不希望是真的,陈先生是我很尊敬的大家,宁愿相信这不是真的!”;“为什么会这样呢?就在大约一月前我还见到陈先生演讲,当时真的很高兴看到先生身体如此之好,可是怎么会这样呢?那次竟然是最后一次见先生了,伤痛……缅怀!!!”;“巨星陨落,浩气长存;南开一柱,千古垂青”…… 4 q# \+ X/ L; R6 a* U# v" P+ e* S% M  学生自发组织了一系列悼念活动。“10点整,在新开湖边,大家带好蜡烛!我们为先生哀悼!”的帖子在BBS上一经发出,便得到了数千人的回应。不到10点,手捧蜡烛、神情哀恸的学子们便聚集在新开湖畔,一圈一圈的烛光在水面映出亮影,像是学子们含着泪水、深切挽留的目光……低沉而庄重的国歌声响起,接着,大家又唱起校歌。人群中,有稚气未脱的大一新生,也有表情凝重的博士生。一位匆匆从迎水道校区赶来的大一学生说:“我们刚进入南开不久,便知道了陈省身先生。老师们常讲他的事迹。他是一位伟大的数学大师,是南开的骄傲、祖国的骄傲。我们在网上看到这个不幸的消息,马上跑过来参加悼念活动。老先生虽然走了,但是,南开还在,南开精神还在!南开永远常青!”“我们会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建设南开,昌盛南开!为祖国争光!”她忍着哭腔说。 1 Q1 |( M' Z9 }  在陈省身先生生前居住的宁园,记者看到了这样一幕:门前的台阶上摆放着一排白色蜡烛,在黑夜里闪着微弱然而执着的光。学子们结伴而来,重复着这样的动作:点燃蜡烛,走到台阶前,放好,退回几步,深深鞠躬,凝望,然后,静静离去。2 q( K9 d- k) ?4 B5 e; s4 h5 J7 G   陈省身先生将毕生的精力献给了数学事业,献给了南开,献给了祖国。如今陈老仙逝,但他的高尚情怀却激励着南开学子努力学习,成为国家栋梁之才。烛光将南开园映红,仿佛在告慰陈先生在天之灵:“您一路走好!我们会继承您的事业、发扬您的精神!”: r. E% r; _5 [# `8 }* G% D
南开学子纪念陈省身先生
南开学子纪念陈省身先生
来源于:南开新闻网 (摄影 李星皎 记者 冀宁)[2004-12-4]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0:44
党和国家领导人关心陈省身病情
  11月29日,陈省身先生因身体不适住院检查,住院期间,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书记处书记、国家副主席曾庆红,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组织部部长贺国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书记处书记、中央办公厅主任王刚,国务院委员陈至立等先后对救治工作做出批示或责成专人来津看望。" I2 _9 F+ N2 V& X5 ?; ?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市委书记张立昌对陈省身先生的救治工作十分重视。得知陈省身先生住院后,当即做出批示,要求立即成立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全力以赴做好救治工作。在北京出席会议期间,专程返津前往医院看望,听取了救治工作情况汇报,要求组织一流专家,集中力量,密切观察,及时分析,早作决策,提前治疗,千方百计做好陈省身先生的救治工作。教育部、卫生部等中央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和市有关领导同志先后前往医院看望陈省身先生,并精心组织了救治工作。. q; Y# T9 h: t' { r& N5 K7 O. P   2004年12月3日19时14分陈省身教授,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3岁。
来源于:南开新闻网[2004-12-4]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0:45

大师的缅怀
  12月8日,在南开大学纪念著名数学家、教育家吴大任先生诞辰95周年暨吴大任文集出版座谈会上,数学大师陈省身深切缅怀了这位昔日同窗。, N5 M/ V- U) e Y& c   今天我很高兴有机会参加这个聚会,我很幸运跟大任三次同学。这三次在我来讲是很愉快的一段时期。我对于他的念书的能力有很深刻的了解。我想他是一个第一流的数学家,绝对可以做研究工作的。不过他后来做了教育行政工作,我今天也很高兴看见大家夸奖他的话,大概他在行政方面也很有成就。 * i; h; j: C! ?1 }  当年我们第一次看见是在1926年。1926年秋天我们都进南开大学理科一年级的时候,头一年我们关系不太多。以后第二年起,我们差不多天天在一起,谈种种的问题,吵吵闹闹的。但是我对于他,最主要的我觉得大任有一个模范的人格,他做事情绝对是为大众,为世人着想的。所以从这点来讲,他后来在教育上的成就也并不奇怪。 ; D3 A; J* g0 {. O \  那时候的南开大学跟现在很不一样。那时候,南开大学只有三百零几个学生。比较起来,我觉得小学校生活比现在这样子大的大学有意思多了。因为那时候我们学校的人,即使没有谈过话,也都知道他们的名字,也知道有些他们的故事,所以大部分人能够认识。学校那时候有两个大楼,除现在的思源堂之外,还有被炸毁的秀山堂。理科的功课、实验都在思源堂,文科的功课和办事的办公室都在秀山堂。 7 J$ D' \9 _5 N( e  学校因为学生少,地方够多,因此给我们在思源堂拿出一间很大的房间作为做游戏的地方。学生可以在那里做种种的游戏,谈天。我那时候年轻,只有十五岁,看着哥哥姐姐在那里“鬼混”,觉得很有意思。很多人就在那里玩。大任喜欢弹棋子,我不知道现在学校里边还玩不玩这个东西。我们也打牌,但是现在有许多变化。现在都打桥牌,我们当时打“Five-hundred”,500分满分,四个人打。有一次我记得我们在宿舍打“Five-hundred”,饶毓泰先生来了。大家都怕他,饶毓泰先生居然来看我们。他就逮着我们在打牌,也不好好看书。不过也没办法了,他没有约会就闯上来看见了。大家有点担心。不过饶先生在那时候开着理论力学的课,力学班上有吴大任、吴大猷,我也在班上,他对这个班级很满意,所以他看见了也没怎样发作。 + B+ t$ M, z }! p8 N- Q  我们那时候最主要的目的都想留学,跟现在的年轻人一样。不过那时候留学机会差不多是没有的。因为很少人家里有钱可以供给孩子到国外去念书。靠公费的话好的很。清华有时候有公费。但公费往往不能定期,有时候招一次过了几年,经费没有了,又停招了。1930年我们毕业,刚巧清华在那一年办研究院,并且规定研究生成绩好的可以由学校派送到学校两年。所以大任跟我都去投考了。但是他因为家庭的关系,做了几年助教。清华研究院数学只剩我一人,决定晚办一年,请我做助教。到清华做助教也不错,我就晚了一年。然后第二年,1931年,他回到清华做研究生,那一次我们住在同一个房间,更是形影不离了。但是他做研究生的时间很短,他对清华的安排不一定很满意,刚巧南开那时候有个机会,所以1931年秋天他就回到南开来了,离开了清华研究院。 ]6 c$ g0 _+ X v2 Q* R  我记得有一件事情可以证明我的无能。因为他离开的时候没有说不再回清华了,所以他叫我把他在清华的东西装个箱子寄到南开来。这件事情我不能不做。但是可以证明我的能力的,就是我寄他的东西,凡是可以打碎的,到了南开之后都碎了。 ; K% k$ F+ }# ~: X1 E+ Y  1933年中英庚款会招考留英学生,大任是无论怎么样考试,他一定考第一,所以他就考取了。他在伦敦念了两年。后来我也就出国了,到德国汉堡。我出国那年是1934年,希特勒是1933年拿了政权,拿了政权以后就排斥犹太人,尤其是犹太教授,所以有许多学校都在闹学潮。但是汉堡那时候是很好的一个地方,比较安定,我把情况告诉大任之后,他同陈受鸟——他的妻子就到汉堡来了。所以我们又在汉堡同学了一年。 & `0 M9 c6 V' ]7 a  汉堡是德国大学,一般人留德最不习惯的就是吃饭是吃土豆。吃土豆中国同学尤其不习惯。为什么呢?土豆是有好有坏,好的土豆还可以吃,但是学生吃的地方都是比较价廉的地方,土豆都很老,还都碎了,沙沙的,很不好吃。大任那时候他跟陈受鸟在那里,他们有家,避免了这种痛苦,过家庭生活了。$ f6 |: A9 q5 }5 R$ V6 U! ?8 U# J. u4 i   可以证明大任数学能力的是,他在新的方向花两年的功夫写了两篇重要的数学论文。他去德国的时候,事先也没有注册,所以他就旁听。德国的学校是随便得很,随便什么人都可以上课。不但如此,学生也可以随便不上课。大任很守规矩,他虽然没有注册,但他写了两篇很好的文章,在德国很好的杂志Mathematische Zeitschift都发表了。我们的老师Blaschke就跟他讲,你既然都写好了论文,为什么不读到博士。不过他坚持要回国,所以他1937年就回国了。其实他的博士学位是已经拿在手里头的,结果他觉得他没有准备好,就照原来的计划回国了。 . Z: u( v$ i0 M7 u  我想他这一个人即使做行政工作,但是对数学的进展一直知道,所以他能很快地从一个题目转到了新的题目而得出结果。大任没有在数学上做更多的工作,是很可惜的一件事情。不过听说他教育、行政成就这么好,也是一个小小的安慰。 6 \9 i& z A( l& ^6 y! ?! S' _& e$ C  因为他注意数学的进展,所以后来南开数学研究所的成立,他是完全支持的。南开数学研究所的成立时有一个基本的困难。因为最初他们叫我做所长,而我是有美国籍的,当时国家决不能考虑一个外国籍的人在国内当行政职务。一直等到改革开放才通过。中间过程之中,吴大任、胡国定先生花了很多时间,做了许多筹备工作。所以对南开数学研究所,大任很有功劳。他了解我的意思,我们数学研究所一个口号是“立足南开,面向全国,放眼世界”,我们是面对全国的,不是单要把南开办好,我们很注意国际上学问的进展,不是关了门自己做工作。他虽然对于数学的成就没有实际做工作,但是他是始终了解进展的情况,并且实际地帮忙。 " n2 A/ `# s8 }, U$ q9 C  他是一个很了不得的人。要做研究的时候,他可以丢掉行政做研究,并且显然有成绩;然后行政方面他也很有成就,是很使人佩服的一个人。$ r* k. p: s2 G- O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1:33

作者: 数学王子    时间: 2004-12-4 11:36
* p" s+ y' I8 z3 ]' X0 x% |6 }5 v+ t1 s6 Y* h I, f' I; ?0 l0 r7 ~7 i6 R2 K/ R: ~! W& E' r$ U7 p$ y4 g* r8 D4 E5 K; |1 S+ j2 j+ g3 L9 I( t, }, Z) p, {7 d/ {+ a/ g, L3 t' ~8 O; u. R+ u+ r1 c5 i! g+ ^' j) Y* `1 q# v! V- G P% Y' y7 F: O$ h# n$ V1 m4 _. M. N3 l4 a0 |* B8 F( k7 X0 m/ k+ ?4 V5 i+ f3 J) E) ]) W+ R* C1 q' H7 Z" C' R: i6 @7 X% B4 W0 W+ c; m0 [4 B9 R# i' J' w+ }1 t3 o( U" e* E0 `0 W, P' \( g8 _! ^0 d' W8 G L3 D8 A7 g" q; z$ N) r% x' W' W1 ]0 m! v9 E5 P0 D" v# p( I: m, |- U- \% F) |" L( x2 L7 @1 ]2 `' t$ ?- o: T/ [0 z' O4 Y0 `9 l. X: m; f5 D. t2 r* T; q! H7 E) S' s0 V; L, J; J/ \" ]9 D/ P) T4 }+ C- J! x$ e. y1 e3 c# L4 w7 R3 ], v( w5 E+ _5 ?: f( z/ R; F& W" B- P: ]6 y& i- O8 B/ ^/ L h% z/ l' \9 K5 j, O: W, ~& @% ^( y" |; a6 y. F; ]2 Y H4 u" ?; `, v8 b% w9 t0 j* W1 k0 k# ]0 u1 h0 n3 ~* R7 Y" S7 A: Y) j w, c3 l0 X! H* u3 ~! o, A% O5 y& g3 V: U1 d' v3 s' P" M- i9 X: U$ D4 Z& x$ D' i- u" }3 _/ t# n) `. [! O' f( s6 X, T. j: E) c$ Z7 g' \1 U4 ~7 e! Z9 s4 C6 w$ U) S Q+ Z& C- T6 @4 G: D3 n O! S1 I7 N$ ?& I7 y' {/ X" \+ D4 `: O# y' V5 o+ c/ |" O! I- O9 P* o0 C9 d" f0 G& V7 ^3 ]7 r8 w' d2 l) f8 ^8 _, E# A3 @" W9 T* o$ E8 ?" s1 z. X, o0 Y4 ]: i$ d. _! _/ L6 E7 ^9 Y+ \# D( Z" j, L' |0 Z; v# w* U% i. i+ k+ V n$ o- q) k% q& _! i' p4 j0 \# }; D7 W/ \' B0 t% _* E! t0 q$ j4 y$ X5 a& {* t0 G3 ~" ^9 h! _$ ^; w6 {" n5 x$ A- W/ s0 ~# @) {4 `( p, _0 S- }+ c O7 j# k2 W4 T$ B" [0 ?8 q0 e& \1 r! X9 D2 @8 i9 z1 U$ c7 D5 @4 y0 n/ o. U7 r8 u& V- {1 [
我最后的事业在中国。
——1976年后,中国政治形势发生巨大的变化,陈省身开始流露出想在南开大学建立数学所的意愿。
# Z' Z/ l7 o* P5 y& Q$ J# C/ y
+ ~- ~8 K$ s9 A& r1 q5 v3 H
  应该为理想做点事,为中国人做点事。
——陈省身对出任香港科技大学校长的朱经武说
2 d; f9 P) e4 ~6 D: }! i2 i
) o1 _7 j$ |/ y5 T
飘零纸笔过一生,世誉犹如春梦痕。$ i4 I; N) K! ~8 w+ V8 \ 喜看家国成乐土,廿一世纪国无伦。
——1974年陈省身所作《回国》
4 G5 I. ^" l6 H/ C1 q% F% W
t( K1 A0 v' J/ P' h7 v
  我们写信想提请你们注意,日本与琉球群岛的政府侵犯了中国在钓鱼岛的领土管辖权。这是在1968年联合国地理调查发现东中国海大陆架可能蕴藏丰富石油以后发生的事情。我们敦请你们尊重并采取适当措施确认中国对这些岛屿的管辖权。你们如此行动将会消除东亚一个冲突根源,并将增进中美人民的友谊。
——1971年5月23日,陈省身组织华人著名学者在美国《纽约时报》发文抗议日本政府占领历来属于中国的领土钓鱼岛
A0 j- @: `5 G# U5 K1 V. A' m
' F) P0 l8 ?) q7 z, ]
物理几何是一家,共同携手到天涯。 7 ?- ?5 M4 D* w0 a5 a! O黑洞单极穷奥秘,纤维联络织锦霞。3 n* O5 N2 z- f7 I, x 进化方程孤立异,对偶曲率瞬息差。 + O) R; t& r8 ]1 F筹算竟有天人用,拈花一笑不言中。
——1980年陈省身访问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作
; i$ W0 x1 M9 `( v" W. y
: A( ^7 U1 `8 \' q' [6 p
  数学中没有诺贝尔奖是幸事。
——1999年陈省身在台湾《数学传播》杂志上发表短文中说道
3 r, I/ k5 L+ S! m/ Z Y: ^. D' P
# V6 H0 F% F3 `. P
  一个数学家应当了解什么是好的数学,什么事不好的或者不太好的数学。有些数学是具有开创性的,有发展的,这就是好的数学。
——陈省身
1 q& \$ Y; b# i
6 @: t% Y: u; G4 y; W0 n
  我只是想读懂数学。如果一个人的目的是名利,数学不是一条捷径。
——陈省身
1 \) [ s) A. N
1 O! A) Z# _% j8 Q- I
  ……1941年3月,由立夫师任筹备处主任。他洞鉴了当时中国数学界的情形,只求切实工作,未尝躁进,树立了模范。
——陈省身:《立夫师在昆明》,1989年
1 ]2 ~, l* P. \# V' P
7 Z7 n* [2 r" ?; i1 I- S* ?
  爱因斯坦是历史伟人。他建立的相对论,用到四维的黎曼几何,与数学的关系很密切,所以我们也常常谈到当时的物理学和数学。但是爱因斯坦那时已经老了,工作已经不那么重要。一个科学家真正做重要工作的时间不很长。做学问要年轻。
——陈省身回忆他与爱因斯坦的交往
& u3 F3 a' ^% a1 T s/ t, Z& f+ N/ J" _9 _- s+ o* P3 [/ g2 k5 i0 ?1 i6 z2 e% |- T! c9 M$ D, }4 r# k" D: d, L8 b# T+ a, G- z- d% i3 R6 x- p: l' o% T, o+ u& X+ K! a3 Y8 p! C# a7 {0 B! K7 Q, R4 k3 ~" G Y( I2 m! a O( w, Z, ^+ h* e+ i$ e. c# ]0 `2 |# O4 O* R L" F7 k$ |, M6 w. v( U7 Q4 G$ p; s: L$ w, C- t: i7 w. M' M6 q- Z# w% }* X+ ~- ?6 B7 Y6 ^4 f+ w3 v2 k4 T, q$ M" ]- ?% z2 G ^+ q: W% q9 k# F9 G3 ~% r) h( v- C8 j9 v t* s" e G( y' N0 f" g. u* G2 X6 M- y: k8 h( O! M( K F: l5 @* h4 p$ N3 U7 d5 p0 u* Z! |0 m0 P2 c5 f+ I b/ _/ {& @& P" M( S- y* o! O' N$ J8 c0 d" @& N4 m2 @: A- }, B8 s1 J, V* q7 y( ^' ~( c" ?) d4 d7 K3 c, L6 \ g& d) u0 i8 Y) }: o3 ]$ {7 Y" ]+ l: P3 E! S& Z Y6 j8 a+ q1 |6 K, I- [" Y I6 c) h7 P; }6 j7 A' ^) c1 k E2 z! y3 i- j2 q+ X i. b' o* X ~( Y7 T/ O( z: S- j1 G e# i6 \/ F6 {& C7 L/ y$ V+ k4 k( {+ ], i; P' ~# F
一个研究员最重要的成分是伟大的学问家,其他的都不重要。
——2003年陈省身在接受《今晚报》记者采访时说
4 O% Z/ _" z9 P* N
% l: d9 m& r" v1 q' _/ E2 Q
  我的一生很平淡,没有什么花边新闻,婚姻家庭美满,却没有什么罗曼蒂克的事情可资谈论。
——陈省身这样说自己
% O' `, O7 z& I3 u
( f W$ o$ E' [/ l6 j
  现在中国运动员在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很光荣的成绩。想起来,数学也有这个潜力,不过数学需要的时间长些。
——2001年《我与华罗庚》中陈省身回忆1936年他与华罗庚的交往时说
+ m1 H/ G0 Z3 C9 |8 D1 g0 C
" ]5 W- _7 j2 }% z) s6 Q
  (曾)炯之诚恳、豁达,没有人不喜欢他。……我们时常共餐,畅谈对中国数学的抱负和计划。炯之和我都喜欢吃烤鸭,确是德菜中的美味。
——陈省身回忆在汉堡大学的时光
( H! X& Y5 V* ^% M# W) P; j7 X- m
7 u; ~+ r2 }! V% z
  那是在清华时一直憧憬着的方向,但未曾入门。当时的心情,是望着一座美丽的高山,还不知道如何攀登。
——陈省身回忆自己以微分几何作为研究方向后所说
' t% P6 D% a6 l; l5 |% z( G0 A
* v4 `8 y9 d$ C6 J% P7 Z
  我的读数学系的路线,实在是早就确定的,比之多才多艺的人,我的选择问题比较简单,一生受益不浅。
——陈省身在谈到他考入南开大学数学系的时候如此说
. n2 ]$ N8 M$ n7 ~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4-12-4 11:37:38编辑过]

作者: zzwszj    时间: 2004-12-9 13:00

沉重悼念!!


作者: cdn    时间: 2004-12-13 16:46
顶!!1
作者: zhanfeng    时间: 2004-12-15 22:21

沉痛哀悼!

化悲痛为力量,努力学好数学!


作者: 批饿的    时间: 2012-12-21 18:01
话说网站里也可以多一些视频教程的资源现在网上很难找到好的。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