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大家对于数学建模类竞赛的含金量怎么看?
[打印本页]
作者:
杨利霞
时间:
2020-6-4 15:20
标题:
大家对于数学建模类竞赛的含金量怎么看?
大家对于数学建模类竞赛的含金量怎么看?
0 e2 ], X8 f9 j; y: a7 D- H8 Q
: d3 m2 v& S! u: F
作者:数学建模老司机
& j y" E3 i* I% O. I$ K( V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4039178/answer/137618653
7 \' j# q0 @; z' P- C9 q- b
来源:知乎
4 ?- H/ }- X! y" a! h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 J( [6 k' c/ h) O
. W: H* \% T v/ \
曾经参加了三年数学建模比赛(2012-2014),有过辉煌,也有过失败。最后尽管留有遗憾,但自认为也成为了那幸运的极少数。虽然现在已多年没有亲身参赛,但也一直关注建模圈子的的事情,喜欢帮助建模新手们解答一些问题。
7 a# ~3 C6 C1 ~6 C" @
* P5 E% d9 I5 V6 W, F
谈到数学建模竞赛的含金量,只能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首先,数学建模比赛分为很多,有国赛、美赛、深圳杯、研赛等官方赛事,也有其他一些民间机构举办的赛事。因此对于不同建模比赛,不同建模比赛的奖项的含金量,不能一概而论。不过,整体上来说,数学建模竞赛在大学生经常参加的各类比赛中,含金量整体还算是不错的,尽管作为一项学术竞赛它有点“水”,但是相比于其他的大学竞赛,数学建模比赛的学术性和认可度都是比较高的。
# ?( Q+ ^ }* J, \9 n' [' \
) L: X; g7 H! r( s
下面简单介绍一下各项比赛含金量:
7 I' B. a. \) w9 ?; p- E1 A
(1)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 q* g/ V. A/ Z* C
只要提到数学建模竞赛,国赛是无论如何都绕不过去的。2016年全国已有三万多支参赛队伍参加,参赛人数接近十万人。如果考虑到很多学校为国赛设立的校内选拔赛,这个数字可能还是会上升好几倍。国赛分为国家奖和省级奖两种。国家奖的获奖率较低,2016年国一获奖率不到1.1%,国二获奖率大约5%-6%,国奖整体获奖率大约在7%。由于明年将会进一步限制国奖获奖数量(国一每题150,国二每题600),因此明年开始国奖获奖率很有可能低于5%。省级奖由于各省情况不同,一般获奖率最高可到30%-40%。因此省级奖还是比较容易拿的。但是数学建模竞赛对于赛区和学校的获奖数都有限制。比如,一个学校最多推荐10个国奖队伍,且其中最多5个国一。也就是说,任何一所学校,每年国赛最多能拿5个国一和5个国二。因此,在建模实力比较强的高校,很多时候获得数学建模的奖项都是在跟自己的同学竞争。如果你在你们学校排名第11,哪怕在省里的排名再高,最终也只能拿省赛区的一等奖。
. ^4 S' U6 I( ]$ g [
(2)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
+ [" o* F2 w6 ^, I2 ~3 C! f9 N
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美赛,分为数学建模竞赛(MCM)和交叉学科建模竞赛(ICM)。美赛严格意义上并不算是官方的赛事,其主办方是美国的COMAP公司,直译过来是“数学及其应用联合会”。但是美赛是最早的数学建模赛事,是当今一切数学建模竞赛的开山鼻祖。2016年的美赛全球有超过12000支队伍报名参赛,值得一提的是,这些队伍中,有超过96%的队伍都是中国大陆的参赛队,也就是说,尽管美赛名为美赛,但是你其实还是在与自己人较量。美赛奖项分为O,F,M,H,SP,USP等六项,官方说法为这六项是论文的分级,而不是评奖。官方翻译分别为“特级论文”、“特级提名论文”、“甲等论文”、“乙等论文”、“成功参赛论文”和“不成功参赛”。但我们一般喜欢把其翻译成,特等奖、特等提名、一等奖、二等奖、成功参赛奖(三等奖)、不成功参赛奖。整体来说,O和F获奖率很低,含金量也较高,获奖率要按照该题选择队伍数目确定,一般为几百分之一。M奖和H奖为大多数人拿到的奖项,一般M奖前15%,H奖前30-70%。ICM获奖率明显高于MCM获奖率。整体来说,一般认为H奖以上为获奖,由此来看,美赛获奖率基本可以达到五成以上,高于国赛获奖率。与国赛相比,MCM的M奖含金量与国赛全国二等奖相当,ICM的M奖含金量介于国二和省一之间。MCM/ICM的H奖含金量大致相当于省奖。
: _+ O; k: N( m4 C4 c9 @; A! R
(3)“深圳杯”数学建模挑战赛
$ d; p' i3 ]/ U, r( v& K( y$ }4 p
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组委会主办的官方赛事,与国赛主办方相同,但含金量远远高于国赛与美赛。该比赛是一项精英赛事,本科生、研究生甚至专家均可报名参加,每年四个题目,都是难度很大、实战性很强的问题。比赛时间跨度也很长,四月中旬出题,八月份决赛答辩,目的是做出真正有学术价值的结果。四个题目每个赛区每题最多只能推荐一支队伍参加全国决赛的答辩,一般每个题目有15-20支队伍能晋级决赛。最后评奖是每题一等奖一队(深圳杯获得者,每队10000奖金),二等奖两队(每队6000奖金),三等奖三队(各3000奖金),其他进入决赛的队伍获得优秀论文(提名)奖。深圳杯也是为数不多的有官方奖金的赛事。不过,由于最终能进入决赛的队伍太少,所以深圳杯的奖项受益面很少。不过深圳杯的赛题影响力很大,基本各个学校都使用深圳杯赛题作为自己校赛的赛题,在选拔深圳杯决赛队伍的同时,更主要的是锻炼学生,为后面的国赛做准备和选拔工作。
9 B+ K1 {2 t( M0 [+ l" w% J# ]
(4)全国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 i$ o0 O* {- @1 }! [# p' }# e
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简称研赛。顾名思义,为研究生量身打造的数学建模赛事,与国赛一样有着教育部的官方背景。现在参赛规模也达到了一万支队伍左右。研赛不同学校重视程度不同,有的学校十分鼓励,在政策上也比较支持;也有的学校基本无视这个比赛,学生们都是自行参加。当然,还有很多学校根本没有资格招收研究生,更谈不上参加研赛了。整体来说,研赛对于研究生来说的重要程度并不会太大,毕竟研究生更关注的还是学术成果和将来的就业前景。据说研赛在上海非常火,因为上海的落户政策对于国家级奖项侧重很大,很多之前没有参加过建模经历的上海高校研究生很多毕业前强行参加一次研赛,希望通过获奖拿到户口。至于获奖率,一般是一等奖比较难,1%-2%,二三等奖比较容易,都可以达到20%左右,整体获奖率超过40%。
+ V% b" R4 Z. [- _# f, c
: l6 f9 j# m7 r3 J* R0 }
至于其他的比赛,个人觉得很难评价,因为其他比赛基本都不是官方赛事,不同学校认可度也大相径庭。个人觉得电工杯是一个不错的数学建模比赛,因为没有报名费,可以拿来练手。至于其他的赛事,大家可以根据自己兴趣选择参加。
0 n' P, J0 M5 k: X: H! o5 X& V( e- w
! | X }+ j1 _0 p, [# U
最后想谈一下参加数学建模比赛到底有没有用。个人觉得,参加数学建模竞赛,最大的作用时对于你个人能力的提升,比赛本身的魅力远远大于获得奖项的价值。“一次参赛,终生受益”,国赛的这句口号是大多数亲身经历的参赛者的真实感受。数学建模竞赛虽然只有短短的三四天,但却可以锻炼你从文献检索,到建模求解,再到论文写作的完整科研过程。相信即使最终没有拿到奖项,你也会受益匪浅。
4 n( y9 u( m9 Y4 ]1 u! T
& A3 v% T0 a' j* w
值得一提的是,数学建模竞赛偶然性很大,并不一定是要拿很高的奖项才能证明自己。很少有人可以稳定地在多次建模竞赛中都获得很好的成绩,因此,只要自己尽心尽力去做,即使没有获奖,也是对自己能力的一次极大锻炼。
: c1 a! V& S" `8 w; b# E) Q
, }! [' k: ?, X6 X* F' l
针对数学建模奖项的作用,有人曾经有一个误区,他们认为:国赛奖项在国内用处很大,美赛奖项对出国用处很大。其实这是完全错误的,无论是国赛还是美赛,我想说的是,任何一项数学建模比赛的奖项,在国内的用处都是远远高于国外。有人认为美赛对于出国很有用处,其实并不是,我想用一个数据说明这一点,美赛每年只有400个美国参赛队(其中相当比例还是华人或中国留学生),而美国一共有3500多所高校,也就是说,
平均每
10所美国高校才有1
支队伍参加美赛!!!
尽管美赛有哈佛、MIT、斯坦福、伯克利这种名校参赛,但基本上每个学校也就一两支队伍,美国绝大多数的教授和学生都并没有听说过这项比赛(或许在中国学生的申请信里面第一次听说)。因此,想通过美赛的奖项提高学校申请成功的概率是绝对不可能的。不过无论是国赛还是美赛,都可以写进自我介绍,与获奖高低无关,参赛本身是一种科研的训练。国外教授更看重的不是你的奖项,因为他们没听说过这个比赛,他们更看重的是比赛期间你的做题经历。反过来,在国内,无论是国赛还是美赛,对于国内的学校申请,保研或者考研复试,都是用处很大的,国内教授很多更看重你获得了什么奖项,由于数学建模在中国的知名度远高于国外,因此数学建模的奖项,在中国是很有说服力的。
4 D0 v0 }( J& E& a7 H5 B4 B' D3 }
2 p+ y5 d7 D$ q3 O. T
! d& j/ z9 N# r. ?6 E; ~) ?% }
& `8 Z9 x# U" r9 m" O
7 b8 ^% H/ G6 ?& Q, \ M
2 T2 j$ j$ R$ k- v1 V+ R0 S7 w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