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申论范文丨劳碌中充满着快乐 [打印本页]

作者: 浓眉毛    时间: 2021-11-15 18:09
标题: 申论范文丨劳碌中充满着快乐
【2017年联考(甘肃卷根据你对“给定材料7”中划线部分,“我睡去,梦见生活就是享乐。我醒来,发现生活就是劳碌。我身体力行后领悟到,原来劳碌中充满着快乐”的理解,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5分)
要求:结合给定材料,但不拘泥于给定材料,联系实际;观点正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思路清晰,语言流畅;字数1000字左右。
丨思路提纲丨
中心论点劳碌中充满着快乐分论点一:生活中有劳碌。分论点二:生活中也有快乐。分论点三劳碌中充满着快乐。
原创范文丨
劳碌中充满着快乐
申论 木昜
“我睡去,梦见生活就是快乐。我醒来,发现生活就是劳碌。我践行,悟出劳碌就是快乐。”这是泰戈尔的诗。劳碌与快乐,仿佛天生一对反义词。在有些人看来,劳碌,是生活的残酷真相;但在我看来,劳碌,恰恰蕴含了生活的快乐真谛。生活中,有劳碌,也有快乐;而且,劳碌中充满着快乐。
生活中有劳碌。天道酬勤,勤劳是人类的美德。尚书有云:“功崇惟志,业广惟勤。”怕什么苦海无边,进一寸有一寸的欢喜。人生,就是一场战斗;青春,就该用来拼搏。事不论大小,做了就有转机;业不论成败,做了就有功劳。勤劳有其本身的价值。“你看过凌晨四点钟的×城吗?”这看似漫不经心的一问,轻描淡写地勾勒出了现代人的不易。生活实难,我们只有足够勤奋。以梦想为彼岸,以辛勤为舟楫。马尔科姆在其名著《异类》提出了一个著名的成功定律——“10000小时法则”,任何人要想专精一事,需要辛勤耕耘10000小时。事实证明,所谓的成功人士、精英人才,只是比别人付出了十倍甚至百倍的努力,而不是天赋比别人高十倍或者百倍。劳碌一生,勤奋一生,不是悲哀,而是常态,也是幸福。
生活中也有快乐。快乐是什么?不是一味的贪图享乐,无意义的娱乐至死。真正的快乐,一定是自主的快乐,自由的快乐,自省的快乐。调查访问,“忙”“累”“迷茫”已成为年轻人使用的高频词,不爱思考、逃避问题、生活颓丧、了无乐趣,成为很多年轻人的精神素描。显然,这些年轻人把事情弄颠倒了,懒得想而不是想着懒,为了应付辛苦而辛苦,而不是为了不那么辛苦而辛苦。殊不知,是思考,而不是不假思索的勤劳,将我们从单调重复的劳动中解放出来,而从事更富创造性的事业,实现全面自由的发展,从而体会到快乐的真意。生活中有各种层次的快乐,低级的快乐通过放纵就能获得,高级的快乐需要自律方可获得,而顶级的快乐唯有煎熬才能获得。我们追求的是顶级的快乐,真正的快乐。快乐人生,自在人生,不是奢望,既是理想,也是现实。
劳碌中充满着快乐。劳碌酝酿梦想,辛苦蕴含甘甜。人生是越努力才会越幸运,每天勤奋一点点,梦想就会接近一点点,还有什么比这更快乐的体验呢?还有个著名的职场理论叫“延迟满足感”,追求提前享受、即时享受的人,快乐是短暂的,而能够熬过艰辛、懂得延迟满足感的人,快乐是长久的。职场如此,人生亦然。劳碌中的快乐,是人生的回甘。那么,如何让生活劳碌且快乐?答案是身体力行,勤于思考,学会品味劳碌中的快乐,汲取劳苦中的甘甜。在劳碌中体察快乐,需要勤劳。没有辛勤耕耘过的人,不足以谈快乐。从劳苦中萃取快乐,还需要勤思。苏格拉底说过:“未经反思的生活,不值得一过。”劳碌的价值,需要思考来揭示;生命的愉悦,需要思考来赋予。笛卡尔说:“我思故我在。”我想顺着说:“我思故我乐。”
劳碌,是一枚坚果。果壳无比坚硬,果核却无比芬芳。也正如泰戈尔所说:“劳碌中充满着快乐”。劳碌对怯懦者来说,是苦役,是牢笼,是永无尽头的绝望深渊,是无限循环的悲惨世界;但对奋进者而言,是磨砺,是希望,是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夸父追日的不朽事业,是西西弗斯、俄狄浦斯、普罗米修斯的伟大抗争。加缪说:“应当认为,西西弗斯是快乐的。”是的,我们也有理由相信,劳碌者也是快乐的。
小记:这篇文章也是数易其稿。之前发过另一个思路的版本,也可以参读范文选读丨我们怎么看待生活的劳碌】自认为写得还不坏。具体来说,既符合申论文章规范,也有一些自己的思考,不是常见的“八股文”。
这里岔开说一句,很多人对申论文章的认知是狭隘和浅薄的,包括以前的我。这么多年来,写出了一本范文集,对于申论文章的认知,也在不断修正。其实,申论文章就是正常的议论文,好的申论文章,同时也一定是好的文章。
所以,如果你也想写一手好文章,那不如从写一篇好的申论文章开始。当然,写一篇好的申论文章的前提是,你需要大量的专项练习。而我们申论风雨谈能给你提供的,是你进行专项练习的范本和方法。练习的方法,最简单也最实用的就是模仿,比如从模仿上面这篇范文的某一段开始,从记诵我们所推送文章的优质素材开始。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