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专升本文学常识
[打印本页]
作者:
乐老师
时间:
2023-7-14 16:47
标题:
专升本文学常识
专升本文学常识《孟子》,由孟子与弟子万章、公孙丑编纂而成, 善于运用比喻和“欲擒故纵,引君入彀”的论辩方法,具有雄辩之风;加以大量排偶句 (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和寓言故事,使文章气势磅薄, 生动形象。
(三)荀子
荀况(约前313~约前238)字卿,战国赵国人, 世称“荀卿”,提出了“性恶论”。他继承了儒家的“外王”思想,崇尚“礼仪”; 启蒙了法家的“法治”思想,主张“隆礼重法” (学生韩非、李斯均是法家学派代表人物)。其作品总称《荀子》 ,强调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擅长说理、取譬、排比,说服力和感染力很强。荀子是用 “问答体”写赋的第一人,与屈原并称“辞赋之祖” 。
三、墨家学派
墨家是先秦的重要思想派别之一, 同时也是社会组织实体,与儒家并称“显学” ,有“非儒即墨”之说,创始人是墨翟。墨翟(约前476~约前390) 春秋战国之际的宋国鲁阳(今鲁山县)人,号称 “科圣”,被毛泽东誉为“辩证唯物主义大家”。其作品总称《墨子》 ,由弟子辑录成书, 极力提倡“兼爱非攻”、“尚贤尚同”、“天志明鬼”、 “非命非乐”、 “节葬节用”等主张。
四、法家学派
法家是先秦的重要思想派别之一,也叫“刑名之学” ,崇尚严刑峻法和“诚信”,主张“以法为教”、“以法治国” 奖励军功,集大成者是韩非。 :韩非(约前280~约前233)战国韩国(今新郑市)人, 深受老子、荀子影响,秉持“法”、“术”、“势”相结合的治国理念。其作品总称《韩非子》, 名篇有《孤愤》、 《五蠹》、 《说难》等,擅长用寓言故事说理(自相矛盾、守株待免、讳疾忌医、滥竽充数、 老马识途)。
五、杂家学派
杂家是先秦的重要思想派别之一,具有 “采儒墨之善,撮名法之要”(司马迁)、 “兼儒墨,合名法”(班固)、 “于百家之道无不贯通”的特点, 代表人物是吕不韦。吕不韦(前292~前235)战国卫国濮阳(今滑县) 人,曾任秦国权相,失势后自杀,代表作品为《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全书以道家 “无为而治”的思想为基调, 吸收儒家的伦理主张、墨家的公正观念、名家的思辨逻辑、法家的法刑 、兵家的权谋变化、农家的地利追求, 形成了完整的治国学说。
六、其他学派
(一)兵家:孙武,《孙子兵法》:“知彼知己, 百战不殆。”
(二)名家:公孙龙,《公孙龙子》: “白马非马。”诡辩。
(三)农家:许行,“贤者与民并耕而食, 饔飧而治”。
(四)医家:扁鹊, 是中国传统医药学的探索者和集大成者。
(五)阴阳家:邹衍,《邹子》:“五行说”、 “五德始终说”。
(六)纵横家:王诩,《鬼谷子》,纵横捭阖, 著名弟子有苏秦、张仪、孙膑、庞涓等。
第四节叙事散文:历史典籍
春秋、战国时期,叙事散文与哲理散文同时兴起,表现为重在记载、 叙述历史事件,兼顾刻画、描绘历史人物,顺便进行说理、议论的史籍, 主要成果有文学性比较弱的《尚书》、《春秋》和文学性比较强的《左传》、《国语》、《战国策》。
一、 《尚书》
《尚书》最初名《书》, 包括《虞书》、《夏书》、 《商书》、《周书》四个部分,被孔子编纂为儒家的核心经典之一 语言“古奥迂涩,诘屈聱牙” ,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历史文献汇编。
尚书》旨在阐明仁君治民之道、贤臣事君之道, 被视为封建社会的“大经大法”;内容多是誓、命、训、造之类的公文,号称“中国最早的散文总集”。南宋时期,《尚书》与《诗经》、《周礼》、 《仪礼》、《礼记》、《易经》、《左传》、《公羊传》、《穀梁传》、《论语》、《孟子》、《尔雅》、 《孝经》合称“十三经”。
★背诵口诀:
三传三礼,诗书不易。
哎呀(尔雅)孟子,笑(孝经)而不语(论语)。
二、《春秋》
《春秋》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相传由孔子编修而成,开创了民间私修史书的先例, 因有感于鲁哀公猎获麒麟而停笔,又名《春秋经》、 《麟经》、《麟史》,也是儒家核心经典之一。
《春秋》语言简洁、练达,几乎句句暗含褒贬, 被称为“春秋笔法”、“微言大义”。如:“天子狩于河阳。壬申,公朝于王所。”由于语言隐晦, 后来出现了许多进行补充、解释、阐发的“传”,
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左丘明的《左传》和公羊高的《公羊传》、谷梁赤的《谷梁传》,合称 “春秋
三传”。
有问题联系欢欢学姐:15754905307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