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证明 [打印本页]

作者: 李彦修    时间: 2009-2-20 15:24
标题: 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证明

9 j+ A2 B7 N- `# k/ E; G& f    哥德巴赫猜想已经被本人证明,目前论文正由专家评审中,现将论文摘要公布如下:
8 [# _7 u/ K9 a/ ^# |% j
9 q  H- n9 H5 m+ Z/ H$ |% b
素数对称分布定理
及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论文摘要)
李彦修
1 ?  J7 M/ l& v4 k
5 b$ g5 Z7 N0 D2 ~8 B( Q8 J! X
: J1 E" U7 p, j# _( n9 n# ?! @5 m; i

( l3 k, J8 L" d9 s
一、素数对称分布定理

( ]9 M9 y; e$ A( G: m4 m
" w1 n6 A$ o6 h2 k2 d9 U! \
) a; }: S' r  g. k" A! k. y* U+ F
素数对称分布定理:对于任何大于3的正整数m,至少有一小于m的正整数n存在,使m+nm-n皆为素数。
4 C# ~2 C; B; f$ I5 L2 C
     由于此定理证明过程较复杂,这里不做叙述,只是举一些例子,使读者有个直观认识。
- ]$ j) l( H6 ~: c, j# t. O2 J     例如:m=4,则,n=14-1=34+1=5
, i' u; w0 X& R& Y3 L9 n+ c7 v1 Y5 j1 e' [$ m' O7 N: X7 T
& h' w7 E- q+ C2 K  }. g" I  b
m=5
,则,n=25-2=35+2=7
' [2 Y7 C8 N# B; t

2 X% g& ]& _9 P% {' nm=6
,则,n=16-1=56+1=7
, j; G5 u7 q# o! f. {

5 O) x; b& }. ~& Z& ?9 m) R) n2 _m=10
,则,n=3710-3=710+3=13;
, x1 W' O- j5 E) v" @. l+ l  s% Q

; L  `* U& k! ^/ E, K( z7 J$ j10-7=3,* ^# l, k- }8 r
10+7=17;
- g1 @: p$ y6 S2 d" @8 K
9 ?9 z& N8 D; E( H8 c
m=11
,则,n=6811-6=5 11+6=17

, h& t5 y  e# v5 l0 C6 o4 ?) z/ q! B! v11-8=311+8=19
0 p/ h1 I" C4 D
: J7 g0 t% S! X; l: z6 D3 n" i6 m. [" y2 T5 ]7 c1 S
m=12
,则,n=15712-1=1112+1=13
2 u* ^0 }2 o  \% J" o* Z! x
' W% V# x# @; z
12-5=7
12+5=17
- @5 ]: A8 Q! ?6 \) z$ Q' e
+ Q1 I+ ]$ j1 y0 ~5 I% q. c1 K
12-7=5
12+7=19
' I7 x/ b: A. ?. _& L2 q
下面,就引用这个定理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的正确性。( V$ K0 C8 d1 `1 Z3 m! M9 U  |

+ q* E3 p5 ]% I6 w& ?  C4 m
二、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L: G7 `7 S# h: r
定理:任一大于4的偶数都可分为两奇素数之和。0 z" [" o3 s7 ~* X* q% ^
证明:6=3+3,不正自明。
; }# l+ {" S, F, ?; l/ l% ~     令任一大于6的偶数为2m,则:2m=m+m
3 ]5 O  S9 |: _/ O( d由于m为大于3的正整数,根据素数对称分布定理,至少有一小于m的正整数n存在,使m+nm-n皆为素数。8 E9 I3 q# p3 J! s. g7 x( z6 n
     p1=m-np2=m+n
! u7 C% P9 v4 i1 ]1 H# s7 H7 c2 M     则,2m=m+m. D. u  X" H0 e3 I; f. \
' j/ S8 ^) `& U, {5 C' A) w
=(m-n)+(m+n)
. v) n3 @1 B: R6 i. Q! T2 T9 S
8 `- }3 D. L% ]' T' M- ?0 `
=p1+p2

* E6 k! ^% G9 \& J9 F0 n定理得证,即,哥德巴赫猜想得证。
( O/ _: E' N% z* p& I8 F# ^8 `从此后,哥德巴赫猜想应谓之哥德巴赫定理矣!
9 y: O$ x: ^, P  \! f; u. p) J+ G由以上定理,不难推出任一大于9的奇数都可分为三个奇素数之和。0 ?" _1 l6 |9 w) a5 l
                                    2009-2-8
7 U/ a9 [: h, h1 c

0 E- T/ R" \6 _$ D# d( }作者简介:
& B/ W- k, q/ L9 M  B李彦修,北京市水务局潮白河管理处高级工程师。5 z# B' a7 Z% D/ N% s& Q0 _& ~

  C; ]+ [/ p$ }1 w

# P9 K' q' G+ q$ O* p0 M1 J邮编:101300
( @) ^# N$ ]% r手机:13651188678,办公室:69402828---2168
: y! M5 h4 w- J$ Z+ q: T

作者: mnpfc    时间: 2009-2-21 08:19
晕,不是早就解决了么
作者: hzlhm    时间: 2009-2-22 22:02
证明如此简单?
作者: ypfgen602    时间: 2009-2-23 16:50
1# 李彦修 & j  z6 f4 [% |. h5 I
很巧妙。。但是不知道你素数对称分布定理是怎样证明的~
作者: 李彦修    时间: 2009-2-23 22:33
谢谢几位朋友对本贴的关注。
3 c2 u2 z% s; I, a6 o/ F    素数对称分布定理的证明比哥德巴赫猜想的证明要重要的多,因为这个定理揭示的是素数分布的基本规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许多重大的数论问题。可惜这个定理被我们发现的太晚了,才使得很多人为证明哥德巴赫猜想伤透了脑筋。过去人们之所以没有证明出哥德巴赫猜想,就是因为他们没有更多地在寻找素数分布的普遍规律上做文章,而是直接去证明这个猜想。这就好比是盲人摸象,不可能有最终结果。也就是说,过去人们使用的a+b方法是根本错误的,所以,才不得不把脚步停在了1+2这个结论上。
# r0 E; Z) f2 j; s3 z9 q    关于素数对称分布定理的证明问题,因为论文还在专家审阅中,不便公开。但可以告诉朋友们,这个定理的证明并不难,只要具备初等数论知识即可,但证明方法要非常巧妙,否则几年时间也不可能证明出来。建议朋友们可以自己试着证明一下,待本人论文发表后,可以进行一下对照。
, i, P6 v, `0 p6 ^% _    再次感谢朋友们对本贴的关注。
作者: p31415    时间: 2009-2-27 16:44
有没有那么简单呀
作者: p31415    时间: 2009-2-27 16:48
素能不能提供一下数对称分布定理的证明过程。
作者: 泽泽    时间: 2009-3-22 00:41
没这么容易的,你的"理论基础"恐怕需要再深思
作者: sea_star666    时间: 2009-3-22 22:03
很奇妙!不过第一个怎么证明?
作者: dugubaitian    时间: 2009-3-29 12:20
这个证明和原来的难度相比可能更大
作者: 李彦修    时间: 2009-4-2 16:35
非常感谢朋友们对本贴的关注。从朋友们的发言中,可以看出对数学的造诣都不低。本人也非常希望与对数论有研究的人士进行深入交流。由于很多朋友对素数对称分布定理的证明表示怀疑,还有泽泽朋友,提醒本人要深思“理论基础”,本人确实非常感谢。但由于论文现在确实不便公开,如果有朋友对素数对称分布定理的证明过程有兴趣,可以留下邮箱,本人可把部分证明过程发过去进行交流。本人的邮箱是:liyanxiu88@sina.com.
作者: 云万里    时间: 2009-4-3 13:12
你的素数分布定理就是哥德巴赫猜想本身
作者: raosu    时间: 2009-4-4 11:39
啊!!!!!!!!!!
作者: myoym    时间: 2009-7-28 01:08
哇。。。。不错的思路,一直对哥德巴赫猜想有一定的关注,不过总觉得它毕竟是纯数学理论,实用价值不知道在哪些方面有体现呢?
作者: ysh    时间: 2009-8-13 22:05
但遗憾的是,可能没人等得到你的论发表呀?你自个儿慢慢等吧!!!!!!!!!!
作者: volver    时间: 2009-8-23 17:06
呵呵!先恭喜你!还是等结果吧!
作者: 含笑九泉    时间: 2009-9-10 23:34
我爱洗澡皮肤好好。。。。。= =diang
作者: voldemort007    时间: 2009-9-22 07:24
你不会是说你连孪生素数猜想也一并证明了吧?
. Z0 A2 n. y9 C$ n( e- M你的证明思路我也想到过,只是引理部分是孪生素数猜想,我没有头绪,就没证
作者: 王冬明    时间: 2009-9-22 12:49
不错啊!很厉害啊!~·?
作者: 秋十三    时间: 2009-11-13 22:09
还不具备严格的理论啊0 M! M/ ^/ [4 h! O4 c
看看你的证明都是一些很浅的解释,而不是严格的证明
作者: xxljcbm    时间: 2009-11-24 20:25
能否公开您所投的刊物名称。这样大家可以对成果的重要性进行初步判断。
作者: 540982016044    时间: 2010-1-17 19:49
飘过~~~~~~~~~~~~~~~~~~~~~~~~~~~~~~~~~~~~~~~~~~~~
作者: 2010zzw    时间: 2010-1-31 14:48
静等楼主的消息…………………………………………
作者: Galois.L    时间: 2010-1-31 20:02
按照你的结论,哥德**猜想只是你结论的推论,如何只用初等数论的知识证出来?我对此感到怀疑,事实上现在没有人对1+1有真正巨大的贡献,如果只用初等数论的知识就能对素数分布问题有这么大的贡献,那以前的数学家都干什么了?
作者: rvlfly    时间: 2010-2-14 01:03
我不太确定:2 E) H4 X6 x+ c3 c% I
素数对称分布定理似乎有问题。: q$ U3 S3 r4 z* y9 w' b- z
因为随着数字变大,素数分布越来越稀疏。所以“至少有一小于m的正整数n存在,使m+n、m-n皆为素数”可能不对。即离m的最近素数可能大于2m,即大于m+n.所以不可能有m+n为素数。
作者: 2008!    时间: 2010-2-17 13:54
谢谢了,~~~~~~~~~~~~~~~~~~~~~~~~~~~~~~~~~~~~~
作者: zhengqianhfut    时间: 2010-2-17 21:27
敢问 m=7时,n=?
2 {& s; z0 I7 ~! U( } 貌似不存在吧
( u3 ^" [. K8 t这还是定理吗?* _/ [/ ^7 r3 ~) ~
  没证出来就别说“此定理证明过程较复杂”,有本事写出来啊!!$ R* N) E" x, s. p5 C0 v. [
又一个白痴。。。。
作者: pwl1991317    时间: 2010-2-17 22:22
回复 27# zhengqianhfut 2 C0 }& ?9 i- g1 m
9 R: z; F8 O8 F: o& q/ C+ w1 @9 E

1 v0 T1 ~+ V" p2 b# i% T' E! p    m=7时
' g$ T5 J. M% a& a* A0 H/ e& t" v8 y8 M
    n=4
1 a; _. @9 e$ f, X
9 j4 B& q. Q  z$ g& S* Em-n=3 ;m+n=11;& A5 |! R5 C% h
都是素数。
作者: 386453179    时间: 2010-3-6 09:49
素数对称分布到底是怎么回事呢??另外~~对于素数分布的研究其实在历史的长河中是一直在进行的~尤其是对黎曼猜想证明的过程中~对于素数分布的猜想和证明达到了一个巅峰~PNT定理的证明就是对于素数分布的一个最好的例子~~所以想请教下~您所说的素数分布是怎么回事呢?对称分布是怎么个对称法呢?如果以对称轴来看~这个轴对动的还是静的呢?
作者: luyi1967314    时间: 2010-3-26 05:07
你的证明最好能找更多人看一下,我也是研究1+1,我将尽量宣传给我的朋友,你能帮我找到更多的数论朋友吗?你以后找到了请用电子邮箱联系,我的电子邮箱:luyi1967314@126.com
作者: sobolev    时间: 2010-3-26 08:28
请问楼主你的论文发表没有?如你所说的那么简单,如果正确,到现在应该有个说法了。
作者: clanswer    时间: 2010-3-26 11:37
。。。这是???
作者: xuemantian008    时间: 2010-4-25 13:19
额,我貌似完全没有思路,到底怎么可以说明对称分布啊,这两个问题显然是相生的嘛
作者: mathjiang    时间: 2010-5-14 20:42
这个还真是炒。不是业余家证明不了Goldbach Conjecture.
作者: 386453179    时间: 2010-5-16 16:57
楼主的电邮是错的!?我咋发过去的邮件是错误的哦
作者: gxskxj    时间: 2010-7-5 18:51
素数对称分布定理:对于任何大于3的正整数m,至少有一小于m的正整数n存在,使m+n、m-n皆为素数。
, E; s3 l' [- p! N0 u2 G验证了100000内,正确,楼主强大
作者: tyzhxchf1    时间: 2010-7-6 10:35
如果证明是正确的,可以说是轰动全球的爆炸新闻!
作者: princekarate    时间: 2010-8-28 19:40
哇。。。。不错的思路,一直对哥德**猜想有一定的关注,不过总觉得它毕竟是纯数学理论,实用价值不知道在 ...  h$ Q- Y3 e, S, i7 k
myoym 发表于 2009-7-28 01:08

9 Y: Y+ k8 _# j0 H! s8 Z- c/ _. C6 s
8 n: I7 J3 H3 u* ~+ W; n1 U这个也许要等到几百年后才能知道吧
  R" X, ^( S, U8 ]0 L; ?' e8 G7 r: W0 e& R% R. R9 S6 X

作者: hocizon    时间: 2010-9-13 13:46
...................................  piaoguo
作者: yang2010    时间: 2010-9-30 00:27
关于素数的分布,还是去了解一下黎曼猜想吧。所谓的对称分布能成立么?对黎曼ξ函数的非平凡零点,至今还在研究之中,分布很散乱,而其零点分布跟素数的分布大有联系。而且就算黎曼猜想成立,也不一定能推出哥德**猜想~~~~
作者: herojg    时间: 2010-10-1 21:47
伪数学!很多人用中学知识证明哥猜!
作者: 沛羊羊    时间: 2010-10-26 23:00
小朋友,你在这里蛊惑人心啊,而且还蛊的这么没水平,让明眼人一看就明白,你扯的那个什么素数对称分布定理不就是哥德**猜想嘛,换了一种叙述方法就想蒙人啊,还声称什么自己证明了不想写出来,你以为你是费马啊,还是回去多****再出来蒙人吧,小朋友,你妈妈喊你回家吃饭啦!
作者: alexanderkuang    时间: 2010-12-22 22:22
how brilliant,
作者: ccyll    时间: 2011-1-25 19:06
留名一下  
作者: bill50288    时间: 2011-2-1 14:13
我晕。。。。。
作者: weixinmaths    时间: 2011-6-18 11:40

作者: 管理员(山寨)    时间: 2011-6-18 13:54
··········把上面那个证明拿出来看看
作者: 管理员(山寨)    时间: 2011-6-18 13:55
··········把上面那个证明拿出来看看
作者: jt202010    时间: 2011-6-19 23:08

作者: wangluzhu    时间: 2011-6-20 00:06
你真的能证明素数对称分布定理吗?
作者: skypuip    时间: 2011-6-20 08:18
对于任何大于3的正整数m,至少有一小于m的正整数n存在,使m+n、m-n皆为素数。1 e( S" R# @: ?- ]! g1 J- L! ^" P
这个与“大于6的偶数都能分为2个不同素数之和”是一个意思的。
5 n3 t+ m+ F; D1 |( e
# {- s- A0 y7 C0 w. J并由此推导出:
% T; B3 W6 r( y7 z4 `. f大于4的偶数都能分为2个素数之和。
作者: luli08072109    时间: 2011-6-20 16:14
不可司仪啊
作者: artin    时间: 2011-6-21 12:05
这个对称素数定理比哥德**猜想是等价的,关键看你的证明了
作者: 会心    时间: 2011-7-5 19:46
好强大。。。期待最终的答案
作者: 1395094431    时间: 2011-7-7 04:53
这个证明叫沒証明
作者: 1395094431    时间: 2011-7-7 06:56
証明=沒証明
作者: 1395094431    时间: 2011-7-7 11:46
看懂题目再去証明好吗
作者: 花齐空    时间: 2011-7-18 11:03
不敢100%恭维。
作者: lanyajun24    时间: 2011-8-22 12:53
这么简单?那历史上尝试证明过的数学家都没楼主厉害了?
作者: 花齐空    时间: 2011-8-22 18:00
李彦修你去拜一位"哥们",他叫马广顺,你俩可以是知音。
作者: ldz880508    时间: 2011-8-22 20:44
......路过
作者: chenhuiyu    时间: 2011-8-24 12:54
有点感兴趣,想看看,谢谢分享了。
作者: 黎雪    时间: 2011-8-24 12:56
有点感兴趣,想看看,谢谢分享了。
作者: 黎雪    时间: 2011-8-24 12:56
有点感兴趣,想看看,谢谢分享了。
作者: 韶光流年    时间: 2011-9-30 20:30
没这么容易嘛。
作者: 第I次泪    时间: 2011-10-25 14:21
看看...................4 C  _9 z5 l" H8 }8 `0 M

# M8 b! R6 S( S1 a# f
' @4 J. T# j, n0 Q/ W
+ X0 Y- A( f/ l5 F8 u1 ]* e' U
' Q" [! g: I7 G' H' Y0 N  c
5 F) U& Y* }- Q/ q5 U, O
- e2 O2 c( B* z7 h5 \0 w6 N4 G6 E* M2 _: h5 Q) `

7 n( P: W) ~- ]& a( d* M, \& y6 d' b( E, E  @( v8 ]. G
5 g) ]2 h' [& a9 I2 @( n
/ }$ n2 U/ c3 o  ^" U
" |2 @+ L6 d% @4 o
soyangsyl.com搜羊娱乐新闻网 kooshu.com在线笑话
作者: wangxun2010    时间: 2011-10-25 22:33

作者: 素数516466    时间: 2011-12-30 12:01
素数判定式- B; g  O8 G6 j- d
海南省乐东县保显学校  陈泽辉) U! N6 P  z0 c0 ~1 x
若n、x、y为非0正自然数,有n≠2xy+x+y时,则数A=2n+1为素数。如n=1、2、3、5、6、8、9、11……等等时,均不属于正整数集合2xy+x+y,因此数A=2n+1即3、5、7、11、13、17、19……等等为素数。而n=4、7、10、12、13、16、17……等等时,属于正整数集合2xy+x+y,因此数A=2n+1即9、15、21、27、33、35……等等为奇合数。理论证明素数个数无限:因为全体非0自然数并非能用数集2xy+x+y表示,也就是说非0正整数集合包含数集2xy+x+y或说数集2xy+x+y属于非0正整数集合的子集,所以在非0正整数集合中,永远存在n≠2xy+x+y,因此素数A=2n+1永远有无限多个。
, J4 N1 }; X8 V+ `- K孪生素数判定式: X( |) v0 c+ g+ D# o% f0 e
若n、x、y为非0正自然数,有n≠6xy±(x±y)时,则孪生数6n±1为孪生素数。如n=1、2、3、5、7、10、12……等等时,均不属于正整数集合6xy±(x±y),因此孪生数6n±1即5和7、11和13、17和19、29和31、41和43、59和61、71和73……等等为孪生素数;而n=4、6、8、9、11、13、14……等等时,属于正整数集合6xy±(x±y),因此孪生数6n±1即23和25、35和37、47 和49、53和55、65和67、77和79、83和85……等等不是孪生素数对。理论证明孪生素数个数无限:因为数集6xy±(x±y)并非能表示完全非0自然数,也就是说非0正整数集合包含数集6xy±(x±y)或说数集6xy±(x±y)包含于非0正整数集合中,所以在非0正整数集合中,永远存在n≠6xy±(x±y),因此孪生素数对(6n±1)永远无限。
" \% @5 h' R' r有了素数与孪生素数判别式,可以更好更快地找到更多更大的素数与孪生素数;有了孪生素数判定式,可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用孪生素数判定式还可以推导出判定梅森素数的普遍公式)* k7 D" Q) s4 W8 j3 g
联系电话:13617578079
& U  Z. G3 ?1 C0 y. M! N% }
作者: 素数516466    时间: 2011-12-30 12:02
素数判定式' ~8 U4 s1 S7 Q" q' ?0 v3 v
海南省乐东县保显学校  陈泽辉3 u. r0 _+ I0 N" t! B$ o1 y
若n、x、y为非0正自然数,有n≠2xy+x+y时,则数A=2n+1为素数。如n=1、2、3、5、6、8、9、11……等等时,均不属于正整数集合2xy+x+y,因此数A=2n+1即3、5、7、11、13、17、19……等等为素数。而n=4、7、10、12、13、16、17……等等时,属于正整数集合2xy+x+y,因此数A=2n+1即9、15、21、27、33、35……等等为奇合数。理论证明素数个数无限:因为全体非0自然数并非能用数集2xy+x+y表示,也就是说非0正整数集合包含数集2xy+x+y或说数集2xy+x+y属于非0正整数集合的子集,所以在非0正整数集合中,永远存在n≠2xy+x+y,因此素数A=2n+1永远有无限多个。
1 P% x' d6 M. B  Y孪生素数判定式
/ a& {. d/ U; t若n、x、y为非0正自然数,有n≠6xy±(x±y)时,则孪生数6n±1为孪生素数。如n=1、2、3、5、7、10、12……等等时,均不属于正整数集合6xy±(x±y),因此孪生数6n±1即5和7、11和13、17和19、29和31、41和43、59和61、71和73……等等为孪生素数;而n=4、6、8、9、11、13、14……等等时,属于正整数集合6xy±(x±y),因此孪生数6n±1即23和25、35和37、47 和49、53和55、65和67、77和79、83和85……等等不是孪生素数对。理论证明孪生素数个数无限:因为数集6xy±(x±y)并非能表示完全非0自然数,也就是说非0正整数集合包含数集6xy±(x±y)或说数集6xy±(x±y)包含于非0正整数集合中,所以在非0正整数集合中,永远存在n≠6xy±(x±y),因此孪生素数对(6n±1)永远无限。
+ b1 P: B- {' j: m8 g# w& a  R有了素数与孪生素数判别式,可以更好更快地找到更多更大的素数与孪生素数;有了孪生素数判定式,可以证明《哥德巴赫猜想》。(用孪生素数判定式还可以推导出判定梅森素数的普遍公式)" _7 C- O3 G" M3 }
联系电话:13617578079$ h" L, E  d! ]+ ]

作者: yinbaoli    时间: 2011-12-30 17:21
素数516466 发表于 2011-12-30 12:01 ' r$ i# u! R8 ]( ^
素数判定式
- O: e# r- |4 i% y' x$ P0 [海南省乐东县保显学校  陈泽辉
7 x" R  P1 j- |  U- a7 c- f若n、x、y为非0正自然数,有n≠2xy+x+y时,则数A=2n+1为素数。 ...

+ `, g$ `. p& g% h; n对于您给出的素数判定式,您证明是正确的了吗?
作者: yinbaoli    时间: 2011-12-30 17:29
素数516466 发表于 2011-12-30 12:02 , t- m% r& D) Z4 A& k0 h
素数判定式
+ Z5 |5 E* [! `3 s* z- _海南省乐东县保显学校  陈泽辉
' n2 N; H* s" h" U& F' E若n、x、y为非0正自然数,有n≠2xy+x+y时,则数A=2n+1为素数。 ...
% s# V. G$ ?3 |2 h' N
我想你的这个判别式应该是对的,但是又是怎么以此证明哥德**猜想的呢?
作者: 素数516466    时间: 2011-12-31 19:00
谢谢你的评价。要是孪生素数判定式是正确的并能成为公理,那么它完全可以得证哥德**猜想。这两个判定式两年了没有人感兴趣。苦哉!呵呵
作者: 素数516466    时间: 2011-12-31 19:05
可以得证。只是没有人感兴趣。我们的数学现况怎么啦?当年哥德**一封信,欧拉并没有冷落啊!
作者: 素数516466    时间: 2011-12-31 19:17
是的,我能导出这两个判定式也能够证明它们是正确的!
作者: yinbaoli    时间: 2012-1-2 09:45
素数516466 发表于 2011-12-31 19:00
# ~3 s) G/ p8 `( L谢谢你的评价。要是孪生素数判定式是正确的并能成为公理,那么它完全可以得证哥德**猜想。这两个判定式两年 ...
$ E8 c( F+ S* v* c! [1 Y
要作为公理不太可能,只要证明是正确的就可以作为定理。期待更深的交流……
作者: yinbaoli    时间: 2012-1-2 09:50
素数516466 发表于 2011-12-31 19:05
+ A5 S  J$ U5 t  l# j可以得证。只是没有人感兴趣。我们的数学现况怎么啦?当年哥德**一封信,欧拉并没有冷落啊!
  z! _3 R% s3 _- Q( g
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应该并不少,尽管数论是数学中的皇冠,而哥德**猜想又是皇冠上的明珠,但真正从内心震慑于这一猜想并付诸努力的人并不多,大的环境在变,只是不知道是在变好还是变坏……
作者: 素数516466    时间: 2012-1-2 19:02
yinbaoli 发表于 2012-1-2 09:50 9 q% @; U3 a, Q! J4 Z
对数学感兴趣的人应该并不少,尽管数论是数学中的皇冠,而哥德**猜想又是皇冠上的明珠,但真正从内心震慑 ...

' |* E& n; H  D' J* A- x7 T呵呵,是啊。一切机缘随天意……
作者: 素数516466    时间: 2012-1-2 19:13
yinbaoli 发表于 2012-1-2 09:45 1 h9 i" s+ D* I4 p9 R
要作为公理不太可能,只要证明是正确的就可以作为定理。期待更深的交流……
' \$ H5 [2 R7 E6 n' P7 f: n3 u4 w! F
谢谢!还望多指点。证明的正确与否我应当如何做?……
作者: yinbaoli    时间: 2012-1-3 09:34
素数516466 发表于 2012-1-2 19:13 9 w$ V4 G5 L7 t# T
谢谢!还望多指点。证明的正确与否我应当如何做?……

& [4 m8 t! d4 s; M3 q" w: v" |"指点"万不敢当,可以把你的证明过程给大家看看吗?包括“哥德**猜想”的证明,期待中……
作者: 素数516466    时间: 2012-1-3 19:34
yinbaoli 发表于 2012-1-3 09:34
% y* C- G. G9 \% r' h5 ~2 n7 E"指点"万不敢当,可以把你的证明过程给大家看看吗?包括“哥德**猜想”的证明,期待中……
6 y4 H/ {, K" h& X# k! k9 d" z
让我在这里发贴吗?能否问问你具体工作吗?
作者: 素数516466    时间: 2012-1-4 12:27
你好!请给我一点保留哟!如果“素数与孪生素数判定式”真没有人找出它的瑕疵并能成为定理,我会公布它们的证明过程的。
作者: 圩田上    时间: 2012-1-9 20:59

作者: Galaxy1230    时间: 2012-1-12 14:35
反复反反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
作者: Galaxy1230    时间: 2012-1-12 14:36
反复反反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反复
作者: 吟啸长空    时间: 2012-1-12 16:39
真的假的?如果真证明出来了,应该会引起轰动的,怎么没有听说呢?
作者: 苏惟嫣    时间: 2012-1-12 16:43

作者: 凌星    时间: 2012-1-15 09:19
这么简单。。。。。
作者: 竹下夜月    时间: 2012-1-16 22:05
只等数对称分布定理的证明了,这个方法还是很有些巧妙,
作者: a4441021    时间: 2012-1-20 18:53
晕,你这个素数对称分布定理完全就是哥德**猜想的另一种表达形式么
作者: 281516    时间: 2012-2-27 00:35
你想骑自行车到月球呀
作者: LEMOOOON    时间: 2012-2-27 17:03
证明如此简单
作者: 竹下夜月    时间: 2012-3-8 16:15
素数516466 发表于 2012-1-4 12:27 8 B" q$ x' _2 `: Q: I+ u
你好!请给我一点保留哟!如果“素数与孪生素数判定式”真没有人找出它的瑕疵并能成为定理,我 ...

( ?) @( t6 _1 D9 g3 e由于大于4的素数全是基数,而两个基数的和一定是偶数,所以大于4的偶数是绝对可以表示为两个素数和的,,楼主放出来的相当于只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另一种表达形式,呵呵,希望楼主的论文能尽快通过,让我们早日看到后面的证明
作者: 竹下夜月    时间: 2012-3-8 16:31
yinbaoli 发表于 2011-12-30 17:29
. g) T3 j- J+ B. ^$ r2 `9 L我想你的这个判别式应该是对的,但是又是怎么以此证明哥德**猜想的呢?
: `& B- d: j: C4 Z
您好,我想看看素数判别式这篇文章,在CNKI里没搜到,能提供给我一篇吗?谢谢
作者: 孪生素数    时间: 2012-3-11 09:44
呵呵,一眼就看出来了,素数分对称分布其实完全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另一种表现形式···这上面有本质的差别么?要是能证明对称分布定理,那哥德巴赫猜想自然成立,因为本来就是一个东西····
作者: 孪生素数    时间: 2012-3-11 09:46
素数对称分布定理完全就是哥德巴赫猜想的另一种表述,本质是一样的·····你用自己证自己,有意思么?
作者: 葫芦一笑    时间: 2012-3-25 17:40
二、哥德巴赫猜想证明
* ?/ k( ^8 v0 l9 b* R0 ~
! W  J1 K+ ?& N( O# B% @( d+ }( g" r+ {2 o& O! v* P9 i6 a: ^( t$ ^  S! [
定理:任一大于4的偶数都可分为两奇素数之和。% X: X- O: ^9 T, \: v
% i1 e. z5 S) N, j证明:6=3+3,不正自明。* Z0 d5 m! f! y1 d9 D
7 N9 s' j/ X& \; ^' E     令任一大于6的偶数为2m,则:2m=m+m。, c7 x/ ?! q/ W( d3 Z: W$ t- ?' n. U! _; {) z3 S* Y' d, L
由于m为大于3的正整数,根据素数对称分布定理,至少有一小于m的正整数n存在,使m+n、m-n皆为素数。
  f' _7 g: l" i) [: U8 V& r1 \- y( ~3 [3 y1 E     令p1=m-n,p2=m+n,' a5 y* Z" ], L" d0 Z5 `: ^
3 U+ _2 o5 C: r: A9 u  R# p     则,2m=m+m
, E" J& c3 W8 R* H' E" L1 d& a: h/ S% H& J! ?9 G9 A4 v- D9 G1 x4 t2 x8 y( W# P" M6 ^; i: ~8 r" T
=(m-n)+(m+n)2 `0 D! k; ^! _8 N7 z
5 Q* c7 D, Y2 H0 ?
  |: Y& }3 h; f4 p( D6 |. J4 Y& q! X0 [1 H5 F=p1+p2。2 d5 i: R) r3 w& w, n4 c
# \3 {( Q& d' Q- k; g5 @( ^+ F定理得证,即,哥德巴赫猜想得证。
% L+ h8 n+ y. k0 s! @# V7 _8 L$ z1 Q" ]从此后,哥德巴赫猜想应谓之哥德巴赫定理矣!
) p% w" q* ~$ c& H6 g  J$ D. A( g* D( d1 X. ?) v/ L( z由以上定理,不难推出任一大于9的奇数都可分为三个奇素数之和。7 u' ?: ]2 t( o7 Q5 S6 f
' r! N$ p2 \/ }2 O0 ?- G
- n, u2 s$ L$ U2 d- Z+ i, g: i# h9 I* X" y, X' e  x
                                    2009-2-88 ?/ G4 l! y4 ?

6 D0 q& a: U+ o" h1 E8 _( }; x' f' J. r' i
1 A- A! P; a2 r  D* r6 d

  D+ U% x+ m# f7 y1 z$ N" y------------------------------------这是对猜想的“猜想”,不是数学证明。
作者: 葫芦一笑    时间: 2012-3-25 17:41
只是猜想的猜想,不是数学证明。
作者: lingyuntianwen    时间: 2012-4-10 23:33
支持
作者: 荆梦    时间: 2012-4-11 08:33
是啊 还是一个大学生
作者: Skarmory    时间: 2012-4-13 16:45
楼主,做数学要严谨。。。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