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国赛热点问题】第一期 [打印本页]

作者: 厚积薄发    时间: 2010-5-2 18:40
标题: 【国赛热点问题】第一期
本帖最后由 厚积薄发 于 2010-5-2 18:48 编辑

美海上钻井平台爆炸形成100公里长污染带

北京时间4月30日消息,据《国家地理》杂志网站报道,位于美国南部墨西哥湾的“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大约一周前发生爆炸,事故造成的原油泄漏形成了一条长达100多公里的污染带。目前,美国救灾部门正尽最大努力消除泄漏原油带来的影响,避免其漂至美国海岸,造成更严重的生态灾难。

1.受污染海面上的小船

201043010505765.jpg

受污染海面上的小船


在这张照片中,一艘小船4月28日在被原油污染污染的海面上行驶。由于漏油点位于海底,美国当局也只能对泄漏原油的规模做出大概猜测。历史上多数大规模原油泄漏都源于油轮撞击事故,根据事故船只的容量,可以推测出泄漏的原油量。“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所属的英国石油公司最初估计,每天的原油泄漏量为1000桶。

这一估计是依据深海相机记录的泄漏原油在水下5000英尺(约合1524米)处的流动做出的。不过,从空中监控此次事故的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NOAA)估计,“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底部油井每天漏油大约5000桶,5倍于先前的估计数量。英国石油公司表示,该公司还可能在海底受损管道发现新的漏油点。

2.油污带航空照片

油污带航空照片


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应急指挥中心协调员道格·海尔顿(Doug Helton)表示,海面浮油的规模和颜色均是预测迄今有多少原油流入墨西哥湾的指标。据他介绍,根据4月28日拍摄的照片,银灰色光泽或彩虹颜色显示了薄薄的一层原油——直径或许仅相当于一个分子。当局表示,墨西哥湾海面的绝大多数原油——90%以上——会经过扩散变成很薄的一层。

不过,一片片深黑色的区域表明,一滩滩厚厚的原油处于黑色最明显的区域下面——相当于每英亩(约合0.4公顷)有5桶的原油。海尔顿表示,根据在墨西哥湾所看到的黑色污染带的范围,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科学家认为,之前的估计过于保守,泄漏的原油现在覆盖数千平方英里的区域。

3.锈迹斑斑的飘带

锈迹斑斑的飘带


摄于4月19日的卫星照片捕捉到一架小型飞机从墨西哥湾海面泄漏原油形成的“锈迹斑斑的飘带”上空飞过的画面。虽然薄薄一层意味着原油量较少,但扩散的范围令当局更难以实施他们的既定策略之一,即原油的可控燃烧。只有在长长的耐火管中聚集至一定厚度,原油才能燃烧。尽管实验表明这种可控燃烧能够消除50%至90%以这种方式聚集的原油,但目前尚不清楚能否一次性聚集足够多的泄漏原油。

4.原油层点缀着黑色斑点

原油层点缀着黑色斑点


4月28日,在新奥尔良附近的墨西哥湾海面,薄薄一层原油上点缀着黑色斑点。据海尔顿介绍,电脑模型显示,海底受损管道泄漏的原油可能在三小时内就升至5000英尺(约合1524米)的海面。由于原油有浮力,科学家估计从受损管道泄漏的原油都会浮到海面。不过,原油移动的速度快慢取决于其形成的珠状物的大小。

在深海巨大的压力作用下,小珠状物上升的速度比大珠状物慢。“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前所未见的溢油规模令科学家预测其行为变得困难起来。美国行业联合应急小组成员表示,他们尚未发现因海底管道受损而引起的另一次原油泄漏。

5.墨西哥湾海面形成“原油河”

2010430104823515.jpg

墨西哥湾海面形成“原油河”


在这张摄于4月28日的航空照片上,墨西哥湾海面某处形成一条“原油河”。美国行业联合应急小组成员指出,由于天气原因,使得救灾工作变得更为困难。波涛汹涌的海浪令救灾部门难以部署用以回收浮油的船只,同时令可控燃烧的策略也难以开展。美国当局已将超过9.8万加仑(约合370970升)的化学分散剂扔进溢油带。

化学分散剂虽然不能减少进入环境的原油总量,但可以改变原油的物理化学特性,令其更有可能融入海水而非污染海岸。领导实施救灾活动的美国海岸警卫队第八区指挥官玛丽·兰德里(Mary Landry)少将说:“如果我们不能妥善解决此次危机,这可能是美国历史上最严重的石油泄漏事故之一。”

6.泄漏原油逼近海岸

201043010481203.jpg

泄漏原油逼近海岸



欧洲航天局Envisat卫星于4月22日拍到这张墨西哥湾海面漂浮泄漏原油的照片,如图所示,黑色的原油带距离路易斯安那州并不远。一周以来,南风驱使泄漏的原油一步步逼近海岸。据美国行业联合应急小组估计,油污带会在当地时间4月30日晚抵达密西西比河三角洲和路易斯安那州的堰洲岛。

该区域包括三角洲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过去数十万年,那里苍翠繁茂的湿地资源为雪雁、黑鸭等纷纷迁徙过冬的野生鸟类提供了“歇脚点”。另外,三角洲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区内还拥有许多濒危物种,包括美洲鳄、褐鹈鹕、游隼等。当地野生动物保护官员正尝试利用发射丙烷的装置,将鸟类从岸边赶走。
转载自:科学网
作者: l0ivesuxing    时间: 2010-5-2 18:43
感觉值得研究,呵呵~是今年的一个大问题
作者: qj07151001111    时间: 2010-5-13 00:12
很有道理。。。特别是美赛,应该会有相关的题目。。。。。。。。。。。。。。。
作者: 蓝默默    时间: 2010-5-31 19:09
我来好好看~感觉很有道理啊~~~~
作者: 小羽    时间: 2010-6-2 00:11
真不错呀~~~~~~~~~~~~~~~~~~~~~~~~~~~~~~

作者: YoonA    时间: 2010-6-5 12:36
顶一个啊,很不错哈~
O(∩_∩)O~
作者: 081270053    时间: 2010-6-10 19:09
顶两个~哈哈哈

作者: broken1999    时间: 2010-6-10 20:21



作者: Mrtianso    时间: 2010-8-1 19:26
谢谢分享!!!
作者: chendongyi    时间: 2010-8-8 16:15
值得研究的热点!
作者: hquchen    时间: 2010-8-26 07:13
楼主太厉害了
作者: jimmy900210    时间: 2010-8-26 09:29
今年的热点

作者: 曾凯    时间: 2010-8-29 15:39

作者: staryemail    时间: 2010-8-30 15:48
顶。。。。。。。。。。。。。。。。。。。。。。
作者: 冰成江    时间: 2010-8-30 21:57
回复 厚积薄发 的帖子

有解决的办法吗
   
作者: moyymo    时间: 2010-9-2 22:17
呵呵呵、、要是有相关的模拟题就好了~
作者: chjshno1    时间: 2010-9-2 22:30
好好看看吧

作者: superDi    时间: 2010-9-2 22:47
顶一个再看!!~~~
作者: cduttz    时间: 2010-9-3 11:52
好好的研究哈 这个题目貌似很有价值
作者: tulian.2010    时间: 2010-9-4 00:24
确实值得研究!!!!!!!!!!!!!!!!!
作者: chennicci1990    时间: 2010-9-9 22:38
借鉴一下!~~~有所启发!!~
作者: 雨文diudiu    时间: 2010-9-12 14:46
油罐和漏油....
作者: jiqiren5328    时间: 2010-12-21 10:16
xiexie xiexie a !
作者: leechao    时间: 2011-7-13 08:59
这应该成为今年美赛的题目
作者: zhoujialin    时间: 2011-7-20 09:47
感觉过赛不会有这种题吧
作者: jt202010    时间: 2011-7-20 12:35

作者: 3090651088    时间: 2011-7-26 15:46

作者: wilson7    时间: 2011-7-26 20:57
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顶一个
作者: GHT    时间: 2011-7-27 10:06
谢谢分享。
作者: 一隅    时间: 2011-7-28 13:49
图片好恐怖的说~~
作者: 狼头    时间: 2011-8-1 10:54
说不定某年的题目会跟这个有关,值得留意。
作者: chuanqi01    时间: 2011-8-1 11:59
看看…………
作者: 海水    时间: 2011-8-1 13:06

作者: liuhao301301    时间: 2011-8-2 09:46
很有道理。。。特别是美赛,应该会有相关的题目。。

作者: jingguobing1    时间: 2011-8-2 10:14

作者: jjc616    时间: 2011-8-13 12:34
很不错,呵呵
作者: 舞动的山水    时间: 2011-8-13 16:41
研究这个很有意义,环境工程的孩子表示顶一个!
作者: 我怕谁    时间: 2011-9-2 14:14
l0ivesuxing 发表于 2010-5-2 18:43
感觉值得研究,呵呵~是今年的一个大问题


作者: 现世^阿凡达    时间: 2011-9-23 18:30
深海原油泄露,气压,水流,海底地貌还有什么要考虑的?
作者: gaobaoru    时间: 2011-11-16 22:21
不错呀,值得研究,希望共同探讨呀!!

作者: 孤寂冷逍遥    时间: 2012-1-18 11:56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