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标题: 【科学】霍金撰文探讨如何建造时间机器实现“时间旅行” [打印本页]

作者: 厚积薄发    时间: 2010-5-5 13:09
标题: 【科学】霍金撰文探讨如何建造时间机器实现“时间旅行”
本帖最后由 厚积薄发 于 2010-5-5 13:12 编辑
0 F  w' ^& R. p( \1 |+ H' `' E5 M; \# A, Z1 J
霍金撰文探讨如何建造时间机器实现“时间旅行”
# m8 D+ x4 u# g! M* \- @  b8 h0 V 201055105715432.jpg
+ b+ s: r9 r0 u3 A) Z4 d* M; a9 `; A( D. d, w

  S& N$ c: I. W/ o  e5 ^8 b8 C4 q1 o# F9 q# N
- s) F0 k4 M: L

; H, q1 b/ ?: S霍金解读爱因斯坦的“虫洞”理论。; F  w& x4 D$ h- D0 R/ y
0 V; v% ~& b# {/ q& p. \% H
% X8 D# C. a1 [% U
6 p% [+ C  W1 x

4 ?4 D! @6 U, P  K0 ~
$ y' n! r' f2 m# i  虫洞是根据爱因斯坦相对论预测的连接时空中两个不同地点的假想“隧道”或捷径,上面的三维图轮廓集中呈现了这一点:负能量将时间和空间拖入一条隧道入口,并在另一个宇宙出现。虫洞至今仍是一种假设,因为从没有人见过,但在一些电影中被描述成时间旅行的通道,比如《星际奇兵》(1994年)和《时光大盗》(1981年),前者将虫洞描述成宇宙之间有门的隧道,后者则在天体图中展现了虫洞的位置。
4 j+ b6 M2 n/ z* ~% R! _$ q4 h
! d0 _8 @, [3 [) Y, M! W  n/ I北京时间5月5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继警告人类勿主动与外星人接触以后,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斯蒂芬·霍金又抛出一个惊人言论。在一篇探讨如何建造“时间机器”的文章中,霍金详细分析了人类如何利用自然规律实现“时间旅行”的伟大梦想。尽管这一概念看起来有些荒诞,但他仍认为人类终有一天会实现这一梦想。以下是文章主要内容。
( ]3 b. Q  P+ {" K1 {/ o
, U* n5 O0 U6 P7 P寻找穿越第四维的通道9 h) r5 j; ^' R' o

: S2 Z0 o. N7 ^6 S( k& {8 A8 z大家好,我是斯蒂芬·霍金,是物理学家、宇宙学家及梦想家,尽管身体不能活动,只能通过电脑与大家交流,但从内心中我是自由的,自由地探索宇宙,思考以下重大问题:时间旅行是否可行?能否打开一个回到过去的通道,或找到通向未来的捷径?我们最终能否利用自然规律成为掌控时间的主人?: I6 P5 e4 Z& w0 t& }7 V  ?
" n8 C: |$ [  l# D5 m9 s7 o6 L
在科学界,时间旅行一度被认为是歪理邪说。过去因为担心有人会把怪人的标签贴在自己身上,我对这个问题常常避而不谈。但现在,我不再那么谨小慎微了。事实上,我更像是建造了巨石阵的那些人。我对时间痴迷已久,如果有一台时间机器,我会去拜访风华正茂的玛丽莲·梦露,或是造访将望远镜转向宇宙的伽利略。或许,我还会走到宇宙的尽头,破解整个宇宙湮灭之谜。
7 }7 i/ _4 U8 {* _( O( d. O
  }+ E. J: N# f+ m1 [. t为了让这一切从虚幻变成现实,我们应以物理学家的角度来重新审视时间——即第四维。这个问题没有听上去那么晦涩难懂。每个好学的孩子都知道,任何物体都以三维形式存在,包括坐在轮椅上的我。一切物体都有宽度、高度和长度。此外,还有一种长度——时间的长度。例如,虽然一个人可能活了80岁,但巨石阵的石头却数千年屹立不倒。太阳系的运行将持续数十亿年。0 `3 u# _+ X. f( A) H
/ ^* j, P* P. ~  |0 D, C. e
一切物体都有时间以及空间的长度。时间旅行意味着我们要经过第四维。要想搞明白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正在从事一种日常活动,比如开车。开车沿直线行驶,是在一维中旅行。向左转或是向右转,则是二维旅行。驱车上下山路意味着又多增加了高度,所以是在三维空间内。那么我们怎样才能实现时间旅行?怎样才能发现穿越第四维的通道呢?4 a, r* D& i; Y9 z" C6 c3 D

8 L, Q- |1 M: \) P无处不在的“虫洞”) w% Q$ f# Q+ ]; _! r6 ]5 U5 N# P" A

  w0 t$ p6 K% ]3 I让我们暂时从科幻电影中寻找答案吧。在此类电影中,通常会有一台巨大而高能耗的时间机器,这台机器产生通往第四维的通道——“时光隧道”。时光旅行者——勇敢但可能有些鲁莽的人,做好我们大家所知道的准备,然后走进时光隧道,来到一个他们想要到达的时间里。这一概念可能有些牵强,事实可能与之存在着天壤之别,但该想法本身不是那么的疯狂。$ I9 o( C8 G9 N8 S& Q$ x/ D4 k

/ e8 a( L9 h/ s! K! ^; y/ f物理学家们也在思考时光隧道,但我们的角度不同。我们想搞清过去或未来的通道是否存在于自然规律中。事实证明,我们认为确实是这样的。而且,我们还给它们起了一个名字:虫洞。其实,虫洞无处不在,只是因为太小,我们肉眼看不到罢了。虫洞非常小,存在于时空的隐蔽处和缝隙里。你或许认为这是一个难以理解的概念,请耐心听我继续解释吧。
- I' j( K9 q) w  g, v8 F8 ?9 l  B  o+ [
任何物质都不是平整无暇和实心的,如果仔细观察,会发现它们上面都存在小孔和裂缝,这是一个基本的物理原理,同样适用于时间。即便是像台球一样的东西,上面也有裂缝、褶皱或空洞。现在容易说明这种情况也存在于第一个三维中。相信我,这一原理同样适用于第四维。时间也存在许多微小的裂缝、褶皱和空洞。在最小的刻度下——比分子甚至原子都小,我们来到一个称为量子泡沫(quantum foam)的地方,这是虫洞存在之处。8 X9 Y0 W( l' ]6 j1 n# i6 Q

. A% T- X# V/ |% X1 T* F时空中的微小隧道或捷径不停地在这个量子世界中形成、消失和重新形成。它们可以连接两个隔离的空间以及两个不同的时间。不幸的是,现实生活中这种时光隧道非常狭小,即使发现了它们,我们也不能从这个缝隙穿过——可这正是“虫洞时间机器”概念的前进方向。部分科学家认为,或许有一天捕捉到一个虫洞,将它放大数万亿倍,令其足够的大,能让人甚至飞船进入。
6 h' `5 g* D# m9 I* [
0 |/ q% O! U- p/ V% R8 q: K9 \* W如果我们拥有足够的能量和先进的技术,将来或许甚至能在太空中建造一个巨型虫洞。我并不是说一定可以做到,但如果真的有这种装置,那么确实很了不起。一端在地球的附近,另一端则在遥远的星球附近。从理论上讲,虫洞或时光隧道不仅仅能把我们带到别的星球。如果两端在同一个地方,且由时间而非距离分离,在遥远的过去,飞船就能在地球附近自由出入。或许恐龙会看到飞船登陆的场景。4 f2 O( J& C, P
) [+ e* l6 @9 U3 J' s1 @
“疯狂科学家”悖论
; j: w' s9 p/ a, ?  o0 v# y
$ C8 r# C: E4 E6 p% h$ U1 f/ f  ]如今,我意识到以四维方式思考并不容易,虫洞是一个令你绞尽脑汁的概念。我一直想做一个简单的实验,揭示人类通过虫洞的时间旅行是否可行,或是现在,或是未来,我喜欢简单的实验和成功后的香槟酒。所以,我将自己最喜欢的两件事情结合起来,探讨时间旅行是否可行。让我们设想一下这样的场景,我参加一个为未来旅行者举办的欢迎宴会。0 z# J' V* F3 H5 x  H/ @

" Q$ A9 q. q9 W' ?5 G8 F% |  l由于出现意外,我没有让别人知道,直至欢迎宴会结束以后。我写好了邀请函,注明了准确的时间和空间坐标。我希望它能以这样或那样的形式存在数千年。或许,未来一天有人会发现邀请函上的信息,利用虫洞时间机器回到我的宴会,证明时间旅行将来是可行的。9 V" ~, j( P9 `1 w* z! \0 `! y2 a& q

/ h$ \# b: V+ P" I6 h, z与此同时,时间旅行贵宾应该随时会降临,五个或一个。但就在我说话的工夫,仍没有人到来,真是惭愧。我希望至少未来的“环球小姐”能踏进这扇门。这项实验为何不奏效?一个原因可能是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所存在的问题——我们称之为悖论,一个众所周知的问题。探讨悖论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最著名的悖论通常被称为“祖父悖论”。
! B8 v7 D$ ~+ y
9 b" n: u( c  _- b+ ^2 ~: z' F+ W我有一个新的简化版本——“疯狂科学家”悖论。我不喜欢一些电影中科学家被描述成疯狂的群体,但在这种情况下,确实如此。这个家伙决心建立一个悖论,即便付出生命代价在所不惜。可以想见,他是在建造虫洞——仅需一分钟就来到过去的时光隧道。通过虫洞,这位科学家可以看到他一分钟以前的自我。
& X8 I/ J) X& {6 i" h& x( t+ h+ k! s
0 u7 h( P$ ]2 z6 o如果这位科学家利用虫洞向以前的自我开枪,会发生什么事情?他现在已经一命呜呼。那又是谁开的枪呢?这便是一个悖论,听上去毫无意义。但这却是那种让宇宙学家做噩梦的状况。这种时间机器会违反整个宇宙所遵循的基本规则。我认为一切皆有可能。如果真是如此,那么就没有任何办法阻止整个宇宙陷入混乱。所以,我认为有些事情总会发生以阻止这种悖论。1 m9 x+ b7 t, M3 f, l+ Q! Z+ d
# G9 P; C) ?1 t% W; c
探索通向未来的“钥匙”# \* N2 T  g: A8 Z- B

' D3 W9 z5 W0 o0 u# G0 m在某种程度上,这或许是科学家永远不会发现他面临向自己开枪境地的原因。在这种情况下,我只能遗憾地告诉大家,虫洞本身就是一个问题。最后,我认为像这样的虫洞不能存在,原因就是反馈。如果你有到摇滚演唱会现场观看演出的经历,你可能会辨别出这种尖利的噪音。这就是反馈,引起反馈的原因很简单。声音进入麦克风,通过电线传播,经由扩音器令声音放大,在一个环状物内绕来绕去,每次令声音比上一次更大。如果没人阻止,反馈能够破坏音响系统。8 ?6 k/ G2 H/ N; [/ n

/ E' m8 i1 u( d% O% i4 P' ~9 h虫洞也会遇到这种问题,只不过声音换成了辐射。一旦虫洞变大,大自然的辐射物会进入,最终形成一个环路。反馈变得如此强劲,最终摧毁虫洞。虽然微型虫洞确实存在,也有可能在某一天不断膨胀,但持续时间不会太长久,所以不能当作时间机器使用。这是没人能及时回到我晚会的真正原因。任何通过虫洞和其他方式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或许都是不可能的,否则,悖论就会出现。
& N) W- M0 Q$ j  E( N/ W
6 ~+ K+ R( X3 a7 b0 \' z因此,遗憾的是,回到过去的时间旅行应该永远不会上演。对于寻找恐龙的人来说,这会令他们大失所望,但对于历史学家而言,他们可以彻底解脱了。故事到此并未结束。这并没有使所有的时间旅行不可行。我确实对时间旅行深信不疑,对通向未来的时间旅行更是如此。时间就像河流,我们每一个人仿佛被时光的流动无情地卷走,只不过时光是另一种形式的河流——以不同速度、在不同地点流动,这是通向未来的“钥匙”。
1 t& J* ^; a% {# o9 l; ]6 S: M. R  O' Z
一百多年前,爱因斯坦最早提出了这一概念。他认为,世上应该存在让时间慢下来的地方,以及让时间加速的地方。他绝对是正确的,证据恰恰就在我们的头顶。这便是全球定位系统,简称GPS。一个卫星网络正在地球周围轨道运行,它们使得卫星导航成为可能,同时还表明时间在太空的运行速度快于在地球上。每一艘太空飞船内部都是一台运行精确的钟表。虽然如此精确,但每天仍会快十亿分之一秒左右。
/ N6 @6 d! v5 b4 o" P2 V3 r- S. e* Q- c. n  s
卫星导航系统必须为此做出矫正,否则,微小的差异就会扰乱整个系统,令地球上所有的全球定位系统每天都会出现大约6英里(约合9.7公里)的误差。你可以想象由此造成的后果。钟表并不存在这样的问题,走得快是因为时间在太空比在地球运行快。造成这种非同寻常影响的原因是地球的质量。爱因斯坦发现,物质会减缓时间运行速度,就像是河的下游一样。物体越重,对时间的阻力越大。这种惊人的事实为通向未来的时间旅行开启了大门。7 X: i/ H2 `9 G7 @

' `, s; P. f3 r" k引力无穷的超大质量黑洞/ s% H  X8 X- {; m! g4 O

- M( F% h' {) U* j+ I) n恰恰在银河系中心,距离地球2.6万光年远的地方,拥有银河系中最重的天体——一个质量相当于四百万个太阳的超大质量黑洞,在自身引力作用下,它被压缩为一个点。距离这个超大质量黑洞越近,遭遇的引力就越强。一旦距离其过近,连光线都无法逃脱,会被吞噬。这样的超大质量黑洞对时间具有显著的影响,令其减缓的速度远远超过银河系中的任何物体。这使得它是台“天生的时间机器”。8 U7 [- w) ]& L; H
' M6 `  }% H3 j- G  Y
我喜欢想象宇宙飞船如何能充分利用这种现象。如果某个航天机构正在控制从地球发射的探测器,他们会发现绕轨道运行一圈的时间为16分钟。对于飞船上的勇敢者来说,靠近这个超大质量物体,时间就会慢下来。在这里,引力影响远比地球引力极端。机组人员的时间将会减慢一半。对于原本每圈要耗费的16分钟,他们其实仅经历了8分钟。
+ A5 b7 r0 h1 a% N0 r2 [& b
( X' k3 Y/ e8 T. p+ B+ p想象一下,当飞船及机组人员绕这个黑洞运行五年时,别的地方已经过去了十年。当他们回到家乡,地球上的人比他们老了五岁。所以,超大质量黑洞就是一台时间机器,当然,这还不是非常的实用。超大质量黑洞之所以比虫洞更有优势,是因为不会激发悖论。此外,它不会因反馈走上自我毁灭之路。
' C' p" Q' s. [, ^( p+ u. H0 i- R3 H# }8 U# i
然而,通向未来之旅并非一路坦途。地球距离未来世界漫长无边,让我们距离未来非常遥远。幸运的是,我们还有另一种时间旅行方式,这也是我们建造货真价实的时间机器最后、也是最大的希望。旅行速度必须超级快,甚至比避免被吸进黑洞所需要的速度还快。这是因另一个涉及宇宙的奇怪事实所致。宇宙中存在着速度**,即每秒钟18.6万英里(约合30公里),亦称光速。
+ N" j/ N, A( p' p  T: q5 }# t! z
任何物体不能超越这一速度。这也是科学界最成熟的理论原则之一。无论是否相信,以接近于光速的速度旅行可以将你送达未来世界。要想理解这一点,我们可以想象一个具有科幻色彩的交通系统——一条遍布地球周围的轨道,为超高速火车准备的轨道。我们将利用这列想象出来的火车,尽可能地接近于光速,看它如何变成一台时间机器。列车上的乘客购买了通向未来的单程车票。火车开始加速,越来越快,不久开始绕地球一圈圈运行。
5 o6 j/ B% x9 x5 B4 u5 x! o
: b% O3 C$ Z, v0 O; R1 C6 U( Q如何突破速度**3 `3 l2 h4 _6 x7 K! \  l5 U. F- O

* z% j* d8 i/ f5 t0 K1 P达到光速意味着绕地球运行速度要飞快,比如每秒钟绕7圈。不过,无论这列火车的动力有多强劲,它永远也无法到达光速,因为物理学原理令其做不到这一点。假设它接近光速,距离这一终极速度还有一点距离。现在非同寻常的事情发生了。列车上的时间相对于地球开始减缓,就如同靠近超大质量黑洞一样,而且有过之而无不及。列车上一切物体的活动都变慢。这是为了保护速度**,原因并不难理解。5 b  C9 Z7 {/ N; [1 h0 x
' [& N4 N3 B7 @% ^' u
想象一个孩子跑向迎面而来的火车。他前冲的速度增加至列车的速度上,所以,他难道不能在意外中突破速度**吗?答案是否定的。自然规律会令列车上的时间减缓,使得这一幕永远不会发生。这个孩子跑得再快,也不能打破速度**。时间总是会减慢,足以“保护”速度**。这一事实源于耗费多年踏上未来之路的可能性。0 k7 G4 F2 _: n& {7 W
9 f' y$ G. ]: s* i1 G* G& ^  A
想象一下这样的场景:2050年1月1日,一列火车离开车站,绕地球轨道一圈又一圈,直至100年以后,最终在2150年新年夜停下来。此时,乘客们在世上的时间也只剩下一周,因为身在火车上,时间过得非常慢。当他们离开火车,会发现一个完全不同于车上环境的世界。在一周内,他们已经在通向未来的道路上前进了100年。- r2 @' d% N# b  E: F! ~& X& [5 z! T8 _
- Z, ?7 \# l9 L( \
当然,建造一列能达到这种速度的超高速火车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不过,我们已经在位于瑞士日内瓦的世界最大的粒子加速器——大型强子对撞机——建造了这样的装置。大型强子对撞机位于瑞士和法国交界地下100米深处一条总长16英里(约合25.75公里)的环形隧道内,一旦开足马力,这台对撞机能在瞬间从零加速至每小时6万英里(约合每小时9.7万公里)。
2 D7 B) n0 n% U2 J1 ]& D, e% o: u+ z" u
令动力和粒子的速度变得越来越快,直至它们能以每秒1.1万圈的速度绕隧道运行,这时,速度将接近于光速。但是,就像是上面描述的那列火车一样,它们永远无法到达这一终极速度,最快只能达到光速的99.99%。发生这种情况的时候,进行时间旅行是不切合实际的。由于一种称为兀介子的“短命”粒子,使我们了解了这一点。通常情况下,兀介子会在250亿分之一秒内分解。当它们被加速至接近光速时,寿命是以前的30倍。; r- u) I1 k$ F; T  h0 J

/ q/ l2 P, g. f- K“天上一日,地下一年”4 `$ }9 ^7 M8 U2 A: ^% b

8 p) C) w0 F3 b2 E- n2 s情况的确就那么简单,如果我们想踏上未来之旅,那么速度必须快。我认为实现这一目标的唯一途径是进入太空。在人类历史上,速度最快的载人飞船 “阿波罗”10号,速度为每小时2.5万英里(约合每小时4万公里),但要实现在时间中旅行,我们的速度必须是“阿波罗”10号速度的2000倍。按照这种思路,我们应该先制造一个巨大的飞船,里面可以装载着巨量燃料,令其加速至接近于光速,在全负荷动力运行下,实现这一目标仍需要六年时间。# U5 f1 \2 h$ u

, {/ C# A) U, T1 r$ D6 g' ~; ]由于飞船如此的庞大和沉重,最初的加速度相对平缓。随着时间的推移,飞船速度非常快,不久即覆盖广大区域。一年以后,我们到达了系外行星。两年后,它的速度将达到光速的一半,距离太阳系越来越遥远,再过两年它可能会已经达到光速的90%。在发射四年后,飞船距离地球30万亿英里(约合4.8万亿公里)远,这意味着飞船将开始时间旅行,届时,它的速度接近于光速,在船上呆一天,相当于在地球上呆两天。
& ~5 {9 W: M4 r/ J) a7 ~# l4 L* J! q$ Z# D
再经过另外两年全负荷动力飞行,飞船将到达其最高速度——相当于光速的99%。在这一速度下,在船上呆一天,那就意味着在地球上度过一年的时间。飞船确实“飞进”了未来。时间变慢还有另一个优势,从理论上讲,这意味着我们一生当中可以跨越无尽的距离。探索银河系边缘之旅将耗费80年的时间。$ E6 `2 l, x4 x2 @
2 B" H3 z1 z) K) x1 [, x* U
然而,未来之旅真正惊奇之处在于,揭示整个宇宙有多么的奇特。在宇宙中,不同的地点,时间运行的速度不同;微小的虫洞存在于我们周围每一个角落;最终,我们将利用掌握的物理学知识,成为穿越第四维的真正宇宙旅行者。' G' z5 z9 D0 D2 g9 S
转载于:新浪科技

201055105740651.jpg (52.97 KB, 下载次数: 256)

201055105740651.jpg


作者: jinglun668    时间: 2010-5-14 11:16
please !!!!!    leave me alone!!!!!!!!!!!      can't stand it
作者: 角凳    时间: 2010-9-3 21:26
大体理解,但还是很多疑问...
作者: xuluqaz    时间: 2010-10-6 18:25
很不错哦,顶一个
作者: 1090610333    时间: 2010-10-15 13:26
顶。。。。。。。
作者: 1090610333    时间: 2010-10-15 13:27
顶。。。。。。。
作者: s_jhyu1    时间: 2010-12-9 20:05
呵呵,不错哦。学习学习
作者: weixinmaths    时间: 2011-6-23 10:13

作者: yahsu    时间: 2011-9-2 16:49
大体理解,但还是很多疑问...




欢迎光临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http://www.madio.net/) Powered by Discuz! X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