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选择 进入手机版 | 继续访问电脑版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2281|回复: 0

唐国明对哥德巴赫猜想1+1用“个位数法”创新的最简证明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唐国明        

5

主题

11

听众

12

积分

升级  7.37%

  • TA的每日心情
    无聊
    2017-5-8 12:34
  • 签到天数: 2 天

    [LV.1]初来乍到

    自我介绍
    数学爱好者
    发表于 2017-4-10 12:50 |显示全部楼层
    |招呼Ta 关注Ta
    如果本文的公式图片在这里显示不出来,请百度唐国明2010新浪博客去看全文+ U! `3 M( _! X9 w/ B& w& w- r( s( a

    % G2 F/ D8 S7 p- Y# O

    鹅毛诗人唐国明以诗一样的精简方式证明了哥德巴赫猜想1+1

    作家唐国明对哥德巴赫猜想1+1用“个位数法”创新的最简证明

    ——每个不小于6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奇素数之和

    (或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素数之和)


    # c/ f0 I2 l* {

    作者:唐国明

    9 R4 g7 V" u0 T" @

    摘要

    * A# }6 @8 s, n6 ^- E6 C/ Q

    本文根据不管奇素数有无限多,有无穷大,每个大于10的奇素数都逃不过个位数在1、3、7、9中的循环转换性质,而1、3、7、9不管如何两两相加,得出的结果都分别是个位数在0、2、4、6、8之间循环变动的偶数性质;创新试用“个位数法”成功的证明了由哥德巴赫猜想得出的、如今数学界常用来表示“1+1”的命题——“每个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奇素数之和”成立;由于2是所有素数中唯一的偶素数,而大于2小于6的偶数4只能仅能是偶素数2+2的和,因此哥德巴赫猜想“1+1”的原始命题即“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素数之和”同样成立。

    即“1+1”通用公式为:

    关键词

    个位数 素数 偶数 奇数

    真理就简单明了的摆在那儿,只是等待人去发现而已。

    哥德巴赫猜想于1742年提出至今被喻为“数学皇冠上的明珠”;20世纪的数学家们研究哥德巴赫猜想所采用的主要方法,是筛法、圆法、密率法和三角和法那些高深的数学方法。解决这个猜想的思路,就像“缩小包围圈”一样,逐步逼近最后的结果。

    1920年,挪威数学家布朗证明了定理“9+9”,由此划定了进攻“哥德巴赫猜想”的“大包围圈”。这个“9+9”是怎么回事呢?所谓“9+9”,翻译成数学语言就是:“任何一个足够大的偶数,都可以表示成其它两个数之和,而这两个数中的每个数,都是9个奇素数之积。” 从这个“9+9”开始,全世界的数学家集中力量“缩小包围圈”,自从我国陈景润1966年证明“1+2”之后,当然最后的目标就是“1+1”了。数学家们说,想证明“1+1”,必须找到创新的方法,而我找到的新方法就是个位数证明法,在此暂命名简称为“个位数法”。顾名思义,就是通过前人的成果掌握素数、偶数、奇数个位数的固定特征,运算其个位数出来的结果来判定该数是什么数,来确定“1+1”猜想是否成立的方法。现陈述论证“1+1”如下:

    1、“1+1”成立的理论过程

    素数的定义是,只能被1整除与自身整除的数叫素数。从而可得知:

    任何大于或等于4的自然数通过被2尽整除检验过后,假如不能被2整除或整除尽后所得的结果再用3尽整除检验过后,假如不能被3整除或整除尽后所得的结果再用5尽整除检验过后,假如不能被5整除或或整除尽后所得的结果再用7尽整除检验过后,最后只能被1整除与它自身整除的数叫素数。例如自然数78,除以2后是39,39再也不能被2整除了,再用3整除检验,得13,13再也不能被3整除,再用5整除检验,13再也不能被5整除,再用7整除检验,13再也不能被7整除,13就是一个只能被1与它自身整除的素数。

    这个过程可以简称为任意大于或等于4的自然数分别通过2、3、5、7先后连续轮流素数化后,最后所得的数一定是一个只能只能被1整除与它自身整除的数叫素数。

    而只能被1整除与它自身整除的素数,在偶数中仅只有2。通过前人的努力与对素数所做的成果证明,凡是大于2的素数,除3、5、7之外,两位数及两位数以上的素数,其个位数,也就是其个位数只能在1、3、7、9中轮回变动,不可能是其他数,所以,除既是素数又是偶数的2之外,其他的素数既是奇数又是素数,以下简称奇素数。根据定义,奇数加奇数之和是偶数,所以两奇素数之和必是偶数。而两位或两位以上任意大的偶数,其个位数不过是在0、2、4、6、8之间循环变动。

    因此,不管素数有无限多,有无穷大,它都逃不过个位数是1、3、7、9的循环变动(这个分布规律可以在陈景润《初级数论Ⅰ》第一章后面附的5000以内的素数表中可以看出),而1、3、7、9不管如何相加,它所得的结果都分别是个位数都逃不过0、2、4、6、8循环转换的偶数。如少于10的奇素数3、5、7无论怎样两两相加也都分别是偶数。

    例证:

    1+3﹦4

    1+7﹦8

    1+9﹦10

    3+7﹦10

    3+9﹦12

    7+9﹦16

    根据上面得出的结果,4、8、10、10、12、16都是偶数,产生的个位数都分别是0、2、4、6、8;由此可知任何大于10的两个奇素数,只要个位数相加是偶数,它们的相加之和必是偶数。所以任一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可表示为两奇素数之和。也可以按1742年6月7日,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在写给著名数学家欧拉的一封信中的原话说:一、任何不小于4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素数之和(如:4﹦2+2);(而欧拉回信说: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是两个素数之和。2是偶数,也是素数,并且是唯一的偶素数,而大于2的偶数4,只能仅能是素数2+2的和。所以在这个基础上学界一般习惯说“任一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可表示为两奇素数之和”更明朗好懂。)二、任何不小于7的奇数,都可以是三个素数之和(如:7﹦2+2+3)。

    从以上猜想再看三个分别大于10的奇素数之和或四个大于10的奇素数之和是奇数还是偶数?再看例证,用任一大于10的奇素数的个位数1、3、7、9相加,可得:

    1+3+7﹦11

    1+3+9﹦13

    3+3+9﹦15

    1+7+9﹦17

    3+7+9﹦19

    根据上面得出的结果,11、13、15、17、19都是奇数,产生的个位数都分别是奇数个位数逃不出的1、3、5、7、9;所以三个奇素数之和不是偶数,是奇数。因而从这可得出任意大于9的奇数,可以表示为三个素数之和,即“1+1+1”。而小于10的奇数如7﹦2+2+3,9﹦2+2+5,所以哥德巴赫猜想即任何不小于7的奇数,都可以是三个素数之和成立。

    再看四个奇素数相加,只要相加四个奇素数的个位数1、3、7、9就可以得知。例证:

    1+3+7+9﹦20

    1+1+3+7﹦12

    1+3+3+7﹦14

    1+3+7+7﹦18

    9+9+3+1﹦26

    (其他省略)

    不管如何相加,四个奇数相加之和其个位数都分别是0、2、4、6、8;分别是偶数。所以由此可知,偶数个奇素数相加之和必是偶数;奇数个奇素数相加之和必是奇数。

    综上所述,一个任意大于或等于6的偶数都可以表述为两个奇素数之和(或任何一个大于2的偶数,都可以是两个素数之和)。

    2、“1+1”成立的公式证明过程

    参考文献:

    [1] 陈景润 《初级数论Ⅰ》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2-05-01

    [2] 百度百科《世界三大数学猜想》2017参考

    [3] 百度百科《哥德巴赫猜想(世界近代三大数学难题之一)》 2017参考

    2017年3月30日—2017年4月9日于岳麓山下

    作者简介:

    唐国明,男,汉族,现居长沙,湖南省作家协会会员,自发表作品以来,已在《诗刊》《钟山》《北京文学》《星星》诗刊及其他国内外刊物发表作品数百万字。2016年出版先后在美国与秘鲁《国际日报》中文版发表连载,以反复阅读的方式考古发掘出埋藏在程高本后40回中的曹雪芹文笔,以考古的科学方式修补复活出符合曹雪芹语韵与曹雪芹创作原意的“红学”作品《红楼梦八十回后曹文考古复原:第81至100回》。其追梦事迹已被湖南卫视、浙江卫视、北京卫视、贵州卫视、辽宁卫视、湖北卫视等电视台,《新周刊》《中国日报》《中国文化报》《广州日报》《潇湘晨报》《三湘都市报》《长沙晚报》《西安晚报》等无数报刊报道。


    . i% r; O) k% j* }2 c; n
    1 A- ]) ?9 f2 W& U
    zan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4-3-28 22:11 , Processed in 0.397883 second(s), 50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