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6055|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一方面可以提升该试点区粮食质量安全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956

主题

12

听众

254

积分

升级  77%

该用户从未签到

自我介绍
http://user.qzone.qq.com/3117962740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5-25 04: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轮作休耕让土地休养生息
& F, Q" _* v" F
+ J6 k: T2 i2 f  B: [( ]2 L  q1 j ' m& h4 a0 R  C+ y) G% H  _; n; ]
农业部日前会同中央农办、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等联合印发了《探索实行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 o. s* T- K" [4 A% r
为什么需要轮作休耕?3 @; u- e' z* u5 W1 F$ z
用地养地结合,促进农业可持续
) p, M& c* j, n 据介绍,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确定的重大改革任务。
( m4 S% a8 A* t7 q# o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姜文来认为,耕地轮作休耕对耕地土壤有重要的正面影响。0 A6 m- q$ ?- m' O7 k$ R8 }: {
姜文来告诉记者,轮作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早在北魏《齐民要术》(成书年限大约在公元533年~544年)中就有“谷田必须岁易”的记载,并就如何轮作进行了概述。“只是近30年来,轮作技术虽然仍在使用,但已经弱化。” 他表示。
' y7 M' _% r1 d9 x7 ?4 |/ o; G+ f$ I “实践证明,轮作是保障土壤可持续利用的重要途径,对于恢复、保护土壤是非常重要的技术手段。休耕减少人为的干预宜兴工业冷冻机,避免向土地过度索取,由于减少化肥农药的投入,可增加土壤的有机质,有效地改善土壤结构和性状,有利于恢复地力。特别是在重金属污染区进行休耕,有效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意义重大,影响深远。”姜文来说。
- t( ^3 Q& f  o& V9 M+ u 农业部副部长余欣荣在解读《方案》时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竞争力弱的问题日益凸显,迫切需要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业转型升级。通过耕地轮作休耕,能全面提升农业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3 N! c7 s9 O+ e7 `6 q
轮作休耕会影响粮食安全吗?
  T/ r9 n% s5 d. g8 w- I 控制好规模,不会对粮食安全造成影响
& K+ {9 m7 p0 _$ P* A “轮作休耕能有效地改善土壤质量,缓解农业生产与生态环境尖锐矛盾,”他说。
8 q" s: S! D+ u' g! D7 U  o% m0 ^1 ` 姜文来告诉记者,耕地是粮食安全的基础,休耕对粮食安全的影响是我们考虑的最重要的目标。% u8 ?9 U. M- C* J/ e
“目前我国粮食库存压力大,是采取休耕的好时机,只要控制好适当的休耕规模,不会对我国粮食安全造成影响。相反,由于休耕,耕地得到休养生息,其产能不仅没有降低,反而因为地力提高,有利于恢复粮食产能。”姜文来说。! g/ q9 s! c0 D% G  b4 H: Q) _# ]6 f
试点是如何确定的?) `; q, O0 r( p# B
从目的和特点决定试点地区/ ^; b( t6 r$ l+ K5 l; m, _
在实施区域上,轮作主要在东北冷凉区、北方农牧交错区等地开展试点,休耕主要在地下水漏斗区、重金属污染哈尔滨油锅炉区、生态严重退化地区开展试点。
0 S  K$ {/ V* C/ [ “这是由休耕的目的和地区的特点共同决定的。休耕的目的是适应生态压力,同时考虑粮食安全,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典型经验。因此选择的地区要有我国农业生态本身的区域性、代表性。”姜文来说。
  S1 V7 `" j# | 《方案》提出,在休耕区域,地下水漏斗区连续多年季节性休耕,实行“一季休耕、一季雨养”,将需抽水灌溉的冬小麦休耕,只种植雨热同季的春玉米、马铃薯和耐旱耐瘠薄的杂粮杂豆。重金属污染区连续多年休耕,采取施用石灰、翻耕、种植绿肥等农艺措施,以及生物移除、土壤重金属钝化等措施,修复治理污染耕地。生态严重退化地区连续休耕3年,改种防风固沙、涵养水分、保护耕作层的植物,同时减少农事活动,促进生态环境改善。0 _! h$ _5 u0 l* Q# X1 d8 E# Z) [
据姜文来介绍,华北地下水漏斗是世界最大的地下水漏斗区,地下水漏斗带来了系列生态环境问题,如地表沉降、地缝、海水入侵等。造成漏斗的主要原因是农业用水过度采取地下水。通过试点休耕少采或者不采地下水,可以为该地区地下水恢复提供宝贵的经验,修复生态环境。
$ b7 e7 @) s0 v3 v) O6 E 重金属污染区由于土壤中存在重金属,对粮食质量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通过休耕,采取一系列的修复措施对土壤进行修复,一方面可以提升该试点区粮食质量安全,另一方面为重金属污染耕地修复奠定技术基础,总结经验,为类似地区提供可复制的经验。8 B; V8 z. a# L; N0 B. b; a/ L
生态退化是我国普遍存在的环境问题,西南石漠化区、西北生态严重退化都很典型,在此地区开展休耕试点,生态退化地区农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一种新模式,可为类似地区借鉴。
  e% }: H+ ]8 P. j- ?' r 如何确保农民收入不受影响?# f7 m& b6 o$ U
中央财政安排14.36亿元进行补贴
/ F( Q3 a& O4 S7 c 余欣荣表示,要让农民愿意开展轮作休耕,必须保证其收益不减少。要鼓励农民以市场为导向,调整优化种植结构,拓宽就业增收渠道,对承担轮作休耕任务农户的原有种植作物收益和土地管护投入给予必要补助,确保试点不影响农民收入。& \; l- K0 M9 ?7 h! x. E
今年,农业部会同财政部整合部分180度高温水温机项目资金,支持开展耕地轮作休耕制度试点。中央财政安排14.36亿元,其中轮作补助资金7.5亿元,休耕补助资金6.86亿元。中央财政将补助资金分配到省,由省里按照试点任务统筹安排,因地制宜采取直接发放现金或折粮实物补助的方式,落实到县乡,兑现到农户。允许试点地区在平均补助水平不变的前提下,根据试点目标和实际工作需要,建立对农户实施轮作休耕效果的评价标准和体系,以评价结果为重要依据实行保基本、重实效的补助发放制度。
/ v4 c% [( c! t& S: R: A  Z: ` 五色土+ x  \+ O1 n' N  \
国外如何进行轮作休耕?4 g3 C+ E6 Y# E- j4 f- G( Z1 X. O
富阳模温机 在国际上,虽然轮作实施得比我国晚,但作为一项农业增产的重要措施,目前已经普遍地进行了推广和应用。
9 C6 O, J+ H2 p% z( u/ [2 G 欧洲各国在 8世纪就出现了二圃式轮作,即一年种植麦类作物,一年种植仅供观赏的作物,周而复始。中世纪后,发展成三圃式轮作,即把地分为3个区,每区按照冬谷类作物、春谷类作物、仅供观赏的作物的顺序轮换。由于畜牧业的发展,欧洲从18世纪开始推行草田轮作。& t+ t( m5 ^0 g/ V5 t& y& R
美国休耕具有30多年的历史,针对那些土壤极易侵蚀的和其他环境敏感的耕地实行休耕,以其达到改善水质、控制土壤侵蚀、改善野生动植物栖息地环境的目的。对于休耕环境效益研究积累了丰富的研究成果,总体研究表明,美国的休耕制度使水土流失明显减少,土壤质量明显进步,环境质量大为改善。! C2 n8 K/ P9 W2 I: K' W5 b
另外在法律上,美国对于轮作休耕也有较为明确的规定。美国1985年的农业法案确定于次年开始实施有计划的休耕保护项目,并且法案不断修正。比如,该法案在2002年进行了修改,规定了休耕的最高限额是2.3亿亩,约占当时耕地总面积的16%。/ k/ K; T* a8 f4 ~- g
5 `8 ^/ a9 i& |8 ?: a3 S0 N: R

6 V( ~! B( h# p. D5 H, ^: t  Y, h9 y . ?  e# ?. W5 C& h% I- G- W) M

- z1 R2 F2 m# S" S1 t 3 n$ B  S3 G. H0 J# Z" N" y/ A
0 v# M% d8 {0 _+ t. a4 J" N" W/ H3 O
* Z2 }; c" y) y# X, O

; U' @" i$ w* }: e
- U' J2 a  @& H; ]9 w0 Q, O
3 b, s$ S' }  b0 j8 H  t3 |0 Y$ ^
7 F5 H- D5 S2 k9 x+ \1 ^$ C% W/ s' P
' O9 A1 A, h" I2 m
牢固树立和贯彻落实五大发展理念7 }& t7 C8 Y$ c% O6 T$ F
至2016年5月31日结束
& m3 X+ Z* N; ?第一就是污染的类型非常多7 z' G) @5 p, h) i" q
今年南海区“两会”期间
  M: b6 `5 A+ u% P% O2 F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4-4-20 00:10 , Processed in 0.293134 second(s), 49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