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觉醒来,才知原来这次是数模生涯告别赛
第五届研究生数学建模竞赛 B题2008.9.26-2008.9.30 历时四天
这次比赛的总结:
在第一天, 选题,选了个没有数据的题,这个题的数据其实都是要用概率分布生成的 ,自己概率太差,一直都没能在这方面好好表现,以后加油!
选定题后,读题理解题,花了大量的时间,其实这个时间花得太浪费了, 一开始就应该搜集学位论文来理解题的,然后就是期刊论文,不过主要是学位论文,里面讲得最详细了。
后来才知道,这类题有很多用遗传算法、蚂蚁算法、模拟退火、模糊控制之类的方法。
在第3天我才开始在蚁群算法上下功夫,在凌晨把蚁群的程序写好,修改,调试,测试,始终用不好,没有好的效果,可能是把算法和模型的结合还是有问题,现在发觉了,算法和模型结合是最关键的,模型要理解好,算法才能用好。所以后来虽然建了很多模型,却会用算法解的却没有几个,忙活了好几个晚上还是没有什么好结果,最后失望地把论文给赶完了。对于论文我也没有时间好好改了,还得谢谢两位队友对论文的努力。
以后,把这些基本的算法好好研究一下,每个算法都用完整的程序说明,因为最近不管是数模,还是工程,都会碰到这些,越来越感觉到他们的应用面积太广太广了,用在各行各业各个领域了,所以这些基本的算法必须好好理解,有些时候多种算法结合起来一起用会有更好的效果 ,这就需要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创新了。
数模生涯:
这次GMCM应该算是我数模生涯的最后一次比赛了,我所经历过的比赛中,这次算是比较累的了 ,下面也该给自己分析一下了:
2005.9 CUMCM 长江水质 拟和预测
这次最累了,第一次,全用matlab拟和来做
2005.11 EMCM 足球排队 蚁群、遗传、lingo优化
31个点的哈密尔顿回路 lingo中有现成的模型,可直接解出最优解,最后结果为5
用蚁群和遗传能得出5和6、7等的答案。 蚁群在这里用很好,幸好还是61个点,lingo都跑了好几十s,要是数据在大一点,估计lingo就够呛了,所以还是要蚁群,好方法!自我感觉蚁群解TSP问题最好了。
2006.2 MCM 农田喷灌 做得很没意思,没感觉自然也就没得奖
关键是题目意思一直没有理解,对于喷口是横放还是竖放都没有搞清楚,感觉很糟糕
2006.9 CUMCM 艾滋病的防御 纯粹的分析那些数据,预测
说实话,最不喜欢做这类的题了,但这类的题,只要内容丰富,分析得细腻就能拿奖。但我确实不喜欢做这类的题。这次其实是我想选做另一题。
2007.2 ICM 器官移植 模拟,大数据量的概率分析
数据量非常大,美国一个整个网站的数据,我的想法是用得数据越多越好,所以索性就提取大量的数据,却意外的在图像上发现了非常明显的分布规律,这个地方最有成就感了。 不过这次还是喜欢做MCM的地图那题。
2007.10 GMCM 公路路面质量的分析与改善 分析数据
这种题做得很没意思,但容易获奖
2008.9 GMCM 城市交叉口交通灯的实时控制 蚁群、遗传
题目的那些参数没有理解好,其实这是个很好的和实际联系紧密的一个题,尤其是北京的交通问题。
从这些比赛可以看出来,那些分析、预测、拟和一类的题,我都不喜欢做,题目意思老是模模糊糊的,但容易获奖,而又不好拿最好的奖,模模糊糊的题模模糊糊的获奖;而关于地图、分配、调配方面的题呢,喜欢做,但拿奖难,风险性比前者大,不过非常锻炼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所以参加比赛为了拿奖就选前者,为了享受似的想解决个问题就选后者,虽然这些次比赛过程各种选择都有,但以后自己的方向还是多想研究一下那种NP难的问题,自适应性算法的问题,越来越感觉这个应用面太广了。
关于很多人说的数模熬夜:我现在的观点,其实可以看成一天也不用熬的,a,如果最后交论文在下午5点,那么正常在晚上0:00-7:00 休息;b,如果最后交论文在早上8点或10点,这时候要是最后一晚上通宵的话,天亮的时候眼睛是很疲惫的,改论文改得越来越没精神,所以我们可以调整时间表,睡觉时间:第一天(0:00-6:00),第二天(1:00-7:00),第三天(3:00-10:00)到11点都行,我是睡到自然醒,保证最后一天的精力,十点半到十一点吃完午饭就过去,第四天(通宵至最后天亮),实际上第四天的下午就当作一天的上午在用,第四天的晚上就当作一天的下午在用,第四天接着的凌晨就当作一天的晚上在用,所以最后一天是不会有熬夜的感觉的,最后改论文也是越改越有精力。
所以用这两套时间管理方案一般是不会有熬夜的感觉的,熬夜的时间是要付出很大的代价的,效率及其低下,精力也很难补回来。所参加的比赛中成绩最好的两次也都是没有熬夜的。
有了数模的思想,那么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可以用它来解决,有了数模的思想,就知道了最难的问题,它也有一个已知的解,而这个解是别人很难再优化的解,有了这些思想,就知道了生活中的很多问题都是没有绝对的,是可以微调的,任何事情,只要仔细分析,都会存在它的漏洞。
我的数模就到此为止了,还有很多其它方面有意思的东西等待自己去接触,新鲜的事物总是有新鲜的感觉,我们何不去尝一尝鲜呢~
在数学中国潜了这么长时间的水,这次我把水倒出来了,呵呵。。
2008-9-30
[ 本帖最后由 kevin655 于 2008-10-3 16:40 编辑 ] 楼主经历比较丰富,只是这次节奏没弄好,以后可以指导别人建模,还是有机会再获奖的.
顶个 楼主的总结很到位啊 有同感
回复 2# falinye 的帖子
这次确实节奏没有把握好,最后一次,感觉最糟糕了,虽然有很多想法,却没有那个兴致去实现了 :victory: :handshake 不错不错,告别就告别呗,又不能总是待在同一个地方! "选定题后,读题理解题,花了大量的时间,其实这个时间花得太浪费了"除这外同意版主的总结的观点
回复 7# 苏学森 的帖子
呵呵,除了“版主”一词外,同意ls的观点。PS:我不是版主
之所以理解题话的时间比较多,是因为刚开始被第二页的那些概念给迷惑了,长时间争吵那几个名词的理解,而没有去搜集论文,从论文里去理解,所以进度就慢下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