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744557306 发表于 2023-11-9 11:49

顶点覆盖近似算法 代码详解

这段代码执行的任务是根据给定的关联矩阵 F 和节点数量 n 来确定图中的连通分量,并将每个连通分量中的节点存储在 C 中。这种近似算法结果很差%首先输入关联矩阵F及节点个数n
F=[0 1 0 0 0 0 0;
    1 0 1 0 0 0 0;
    0 1 0 1 1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1 1 0 1;
    0 0 0 0 0 1 0];
n=7;
C=[];
l=0;
for i=1:n
    for j=1:n
        if F(i,j)~=0
            if l==0
                C=;l=2;
            else
                p=0;q=0;
                for a=1:l
                    if C(a)==i
                        p=1;
                    end
                    if C(a)==j
                        q=1;
                    end
                end
                if p==0
                    l=l+1;C(l)=i;
                end
                if q==0
                    l=l+1;C(l)=j;
                end
                F(i,:)=zeros(1,n);
                F(:,j)=zeros(n,1);
            end
        end
    end
end
disp(C);以下是代码的详细解释:

1.首先,你定义了关联矩阵 F,该矩阵是一个 n x n 的矩阵,表示了图中节点之间的连接情况。这里,n 被设置为 7,因此有7个节点。
2.你创建了一个空的数组 C,用于存储连通分量中的节点。
3.l 被初始化为0,将用于跟踪已经处理的节点数。
4.接下来,使用两个嵌套的循环遍历关联矩阵 F 中的每对节点 (i, j)。
5.在遍历过程中,检查 F(i, j) 的值是否不等于0,这表示节点 i 和节点 j 之间存在连接。
6.如果 l 等于0,表示当前还没有找到任何连接的节点,那么将节点 i 和 j 存储在数组 C 中,并将 l 设置为2。这样,C 中就包含了节点 i 和 j。
7.如果 l 不等于0,说明已经处理了一些节点,需要检查节点 i 和 j 是否已经包含在 C 中。
8.使用两个变量 p 和 q 来检查节点 i 和 j 是否已经包含在 C 中。如果没有,将它们添加到 C 中,并相应地更新 l。
9.最后,在每次找到连接之后,将关联矩阵 F 中与节点 i 相关的整行以及与节点 j 相关的整列都设置为零。这是为了标记已经处理过的节点,避免多次处理相同的连接。
10.循环遍历完所有的节点对之后,C 中存储了图中的所有连通分量。
11.最后,通过 disp(C) 将结果打印出来,显示了每个连通分量的节点集合。

这段代码的目的是找到图中的连通分量,其中连通分量是由节点组成的子集,子集中的节点之间可以通过路径互相访问,而与其他连通分量的节点则没有路径相连。这在图论和网络分析中是一个常见的问题。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顶点覆盖近似算法 代码详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