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初窥“跳频通信系统中的一些关键技术”
六七十年代,MIMO技术与OFDM调制技术在实验室相继问世,时隔四十年,这两种技术也将推向**移动通信技术,推向民用通信,从而无线通信的传速速率接近理论极限,研究进入理论瓶颈。与此同时,在某些特殊或极限的情况下的通信系统仍需研究,这种情况包括:
1、面向卫星的卫星通信与深空通信
2、战争时期,抵御人为电磁干扰与**的军事通信。
3、在假想的核战争情况下,如流星余迹通信。
本次着重探讨的是多用于军事通信领域的扩频通信之一——跳频通信系统。
扩展频谱通信,简称扩频通信,其基本特点是传输所用信号带宽远远大于信息本身带宽。由于扩展信号的频谱使得扩频通信具有一系列的独特优点,如抗干扰能力强、截获率底、信号隐蔽保密、可用于测距和容易实现码分多址等。其在某种程度上属于伪噪声编码通信的一种。
扩频通信根据其扩展频谱的方式可以分为直接序列扩频、跳频、跳时以及混合方式,下图给出了直接序列扩频与跳频性能比较【1】:
对于跳频通信系统的关键性技术的研究一般在以下的几个方向(不一定全面):
1、 关于跳频系统的调制问题。不同的调制方式为跳频系统带来不同的信息速率,也为调频系统带了一些新的特性,并提出了新的要求。目前采用的调制方式有:DPSK、GMSK、FSK、PFSK、OFDM等等。
2、 关于调频系统的跳码序列设计问题。传统的跳频码序列有:线性码m序列、具有及相关与互相关功能的非线性码M序列、RS码。近些年又发展了混沌跳频序列、量子跳频序列,由于其对硬件要求过高,其实现难度较大。
3、 跳频通信中的信道编码,目前采用的编码技术有:向前编码、串行级联码以及Turbo码等等。
4、 跳频系统中的同步问题。这种问题也是跳频系统中最关键的问题,收、发跳频电台之间的同步包括跳频码相位同步和时钟同步。目前采用的同步方法大体可以归为两大类:同步字头法、连续同步法;前者是在通信之前集中发出同步信息,建立同步之后,不需要发端再次提供同步信息;后者直接从跳频信号中直接提取同步信息,在整个通信过程中发端不断将同步信息码插在话音或数据信息码中。
5、 跳频电台的组网。在同一战场中,往往有多个电台同时工作,因此关于跳频系统组网与多址接入的研究显得尤其重要。
针对以上的几个问题,在进行相关资料检索之后,提出以下几个方案:
1、 对基于OFDM调制方式的跳频系统进行仿真,利用SystemView软件单独测试不同跳速、不同信道数、不同频道的抗多径衰落能力。
2、 针对美军的整频段打击方法,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跳频的,二维跳频系统。其方法是:将一端大的频谱划分成若干个频段,这若干个频段在收发端都具有相同的转移序列;系统起初收发端对环境进行检测,选择序列最为靠前的可用频段行进送法,通过同步字头建立同步,收发端每隔一段时间仍对环境进行检测,若正在工作的频段已经被破坏,收发端将按照频段序列搜索出下一个可用的频段,再次建立同步,进行收发;如果是数据业务,收端将丢弃上一个时隙的数据包,发端将重传上一个时隙的数据包。
3、 利用跳频序列的时移正交性,进行跳频组网。方法如下,假设有N个调频信道,其序列长度为N*M,假设每个频率持续T时间,将整个系统化为每M*T为一个时隙,所有的发射端只允许在每个时隙开始发射信号。如果序列中的i与i+j*M(j=1、2……、N-1)都不同,这样就可以完成基于时隙的跳频序列正交性。当然这个方案对时钟同步具有较高的要求。考虑到传播时间的问题,可以加上序列中不允许相同的连码这一要求。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5-12 04:51 , Processed in 0.237822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