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册地址 登录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返回首页

1066582227的个人空间 http://www.madio.net/?427933 [收藏] [复制] [分享] [RSS]

日志

高考招生的若干思考

已有 132 次阅读2012-8-16 15:25 |个人分类:个人感想| 高考, 志愿

高考兹事体大,对于国家来说是新一代接班人的主要产生途径;对于学生来说也是人生的转折。每年它都把近千万考生的梦萦绕。
  正因如此,一张本身公平的筛子淘沙久了,人们总发现它不尽如人意。要么是该通过的屡遭碰壁,要么是不该通过的畅通无阻。不禁有人置疑:是不是该换张筛子了?
  我国高考就考试本身来说仍不失为一个较为公平的衡量体系,而这对一个诚信体系尚未健全的社会是不可或缺的。但现实的残酷和无形的巨大压力早已畸形了人们尤其是学生的看法。我个人认为:因反对而反对是叛逆,因赞成而反对是固执,因反对而赞成是无奈,因赞成而赞成是狭隘,唯有因赞成而发展的方为理性。以前我是第二种,现在我是第五种。
  因为在任何国家以统一的招生考试制度来规范招生其科学性是毋庸赘言的。但问题在于如果不用高考成绩作为唯一或最重要的高考录取依据的话,如何才能在这个诚信缺失的社会环境中,从机制、监督、操作中做到录取工作的公平、公正、公开、合理。我们常常因“官二代”、“富二代”而感到愤愤不平,因此我们不想让“官三代”“富三代”‘薪火相传,生生不息。’而统一考试让所有人特别是社会的弱势群体的机会得到维护和保障。
  整体来看,我国高考招生体制由“考试”和“录取”两个重要环节组成,而由于社会生活的复杂程度之深,最大的蔽端出在“录取”环节。但用“录取”环节的蔽端去否定“考试”环节的合理性,或用“考试”环节的不完善性去否定考试本身的科学性者都是极不负责任的哗众取宠。
  我想这些或许是招生考试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和可行性的原因。基于这些温润的‘土壤’,开放了蓝花、绿花、红花…
  诚然,就现行考试制度来说,毋庸置疑,高考是大多人的唯一选择也是最佳选择。伴随着也就出现了前面的第一、二、三、四种态度。但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并不能因为所谓的‘找不到一个更好的替代制度’而畏葸不前。就比如说理想社会往往是人类所憧憬的,然而任凭韶华荏苒,人们仍带着遗失的美好去执著的追求。人们仍不失本性的探索,坚信、坚持、坚定…。我们希望有朝一日,“紫花”也能在‘大地’的庇佑下绽放出别样的光芒,交相呼应,装饰出五彩斑斓的世界。
  瞧,我们的脚步正在跨越!分析这些“脚印”和形成“脚印”的条件,我们不难发现焦点聚集在两个方面:一是国民素质的提高。因为如果国民素质较高时,不存在诚信的问题,统一招生存在的前提也就不复存在了,那么统一考试自然会烟消云散。显然这是在短期内难以观察和无法改变的,而从长期来看,这个“车轮”有其自身的运行规律,左右它一定是力不从心的。“冰冰三尺,非一日之寒”,我们不能苛求它立即瓦解,只求它能慢慢融化。二则是统一招生环节中能够最大限度被我们优化的。优化途径也只有两种:一是唯一或最重要的选拔标准的,二则是对录取工作的。下以实例说明:2010年孙见坤事件我想应该是众所周知。[来自百度百科<有删改>:(孙见坤:陕西省10届应届毕业生现就读于二本院校山西大学。10年因参加复旦大学“博雅杯”表现极优秀,是全国唯一两个加60分优惠的其中一个。由于发挥失误,他与心爱的复旦大学失之交避,而复旦却愿意对他进行破格录取,然而陕西省招办以与本省一本控制线低六分坚决拒绝了复旦的请求。)这里令我们欣慰的:一是自主招生确是一条终南捷径;二是录取工作的严格化,规范化。但随之产生的则是不少人对其的置疑。置疑主要有两种声音一是孙见坤是‘千里马’吗?;二则是在自主招生中,高考成绩为啥仍是最重要的依据?我想问题一中孙见坤是否为千里马,与我们的改革都是无关紧要的。对于高校来说,我们的重点应该是创造多个‘伯乐’,这样不但‘千里马’的鉴别问题解决了,而且其他一系列问题也能迎刃而解。问题二中不少人对当前招生状态的置疑,对以后的自主招生之路具有一定的导向作用。因为这和哈姆莱特遇到的问题不同,我们需要采取的态度是“just to be”。与其半遮半掩,执拗保守;不如敞开心扉,改革开放。而这两个问题归结到一点就是创造多个‘伯乐’也就是给出制度的保障。
  从实施的过程来说,我个人认为高校招生应遵守四个字:胆大、心细。
  一是高校自主招生制度中应对考生亮绿灯。例如:在对象上应包括所有高中学生。目前绝大多数院校均以冠冕堂皇的“往届生没有潜力”的理由严辞拒绝往届生的申请。在这个平台上,我们应当一视同仁,因为高校对自己考核的质量应当充分相信。若往届生真如所说,自然会被淘汰。因此大胆开放除了是是一种广阔的胸襟,更是一种足够自信的风采。在方式上应拓开思路。目前我国大陆自主招生有三种:一是百余所高校采用的在考前以考试+面试参考高考成绩的方式;二是中南大学(仅一所)在考后,以面试参考高考成绩的方式;三是中国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南方科技大学以面试+平时表现的方式。这些还是远远不够的,因此丞待我们大胆走的是多模式,宽领域之路。
  二是在考核上应对所有考生亮黄灯,即细心谨慎。防止有投机取巧的考生趁虚而入。从多角度多能力层次科学地考核学生;顺便根据考核结果,向考生提出专业化的意见。
  三是在规则上,对社会的“歪门斜道’亮红灯,严格的把好质量关。如果这点没把握到位,不仅直接影响学校自身的生源质量,而且会动摇自主招生的基石。
  只有这样,才能逐步减轻高考的影响度,同时也针对性的优化了招生这一环节。
  总而言之,就目前而言,高考需要的是改革而不是革命。我们的制度也只有与时俱进,才不会面临‘情’‘法’难两全的尴尬局面。这里我个人认为我们需要的不是开辟一条“新路”,而是翻新这条“老路”,把它修扎实了,宽敞了,就功德无量了。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评论 (0 个评论)

facelist doodle 涂鸦板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评论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10-13 01:34 , Processed in 0.382124 second(s), 29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