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数学建模社区-数学中国

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76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中考数学应用题复习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浅夏110 实名认证       

542

主题

15

听众

1万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1-14 17:15
  • 签到天数: 74 天

    [LV.6]常住居民II

    邮箱绑定达人

    群组2019美赛冲刺课程

    群组站长地区赛培训

    群组2019考研数学 桃子老师

    群组2018教师培训(呼伦贝

    群组2019考研数学 站长系列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5 10:10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邮箱已经成功绑定
    1中考数学应用题复习
    应用题以解决实际问题为目标,是初中数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考试的热点。解答应用题的过程中,必须具备一定的阅读能力、数据处理能力,还要有善于将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的能力。下面,朴新小编给大家带来中考数学应用题复习
    应用题教学要进行分类讲解,总结归纳
    在对应用题复习与讲解的过程中,笔者发现,应用题的类型与上文中总结的一样,即使有不同的表达方式和组织形式,但是怎么改变都是万变不离其宗的,每一种类型的应用题都有其自身的固定解法。针对这样的特点,教师在进行应用题教学的同时,可以采取总结归纳,然后在此基础上逐一分析的方法。这样的教学方法可以使得学生很快的掌握一类应用题的解法,最终达到游刃有余的程度。
    例如,利润问题作为应用题中的一类常见题型,经常让很多的学生感到难以解答,针对这样的题型,教师可以先进性公式的明确,将每一类题型的公式要求学生理解并掌握。在对于公式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再进行应用题的解答,学生就会更容易解题了。再例如,对于涉及多方面解题思路的运动类问题,在命题形式上会有较多的混合命题,难度较大。针对这样的应用题教师要做到全面剖析,将相遇、相背、相向、追及等一一明确,这样就将整个运动类问题的知识点都涵盖了,在解决其这样的问题就会有良好的解题思路了。 分类讲解,对知识点进行归纳与总结,是整个应用题解法教学中最有效的教学方法。要求教师能够灵活掌握教学知识,做到能够分解知识点,又能够汇总知识点,最终为学生提供良好的解题思路和方法。
    要带领学生进行应用题练习和分解练习
    适当的应用题练习是对教学的有效巩固和温习,在应用题教学中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教师要反复的带领学生进行应用题的练习与计算,但也不是盲目的计算,带领学生进行应用题的联系与分解追求的是应用题练习题的质量与题目的典型。教师除了要带领学生进行应用题练习外,还要要求学生记录错题笔记,并不断的进行老题新做。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巩固,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对于初中生来说,对知识的驾驭和掌握的能力是有限的,只有不断的反复练习,才能够对知识有良好的把握,但是题海战术又会使学生感到枯燥无味。这就要求教师在进行练习的时候注意选题的精准性,一方面要把握住应用题的重点和难点,另一方面控制数量,将题目控制在学生的可接受范围内。另外,对于较难的应用题知识点,教师要将其涉及到的每一个知识点罗列出来,做到分解练习,是学生更深刻细致的掌握重难点的相关知识。另外,教师还要督促学生进行老题新练和错题集的整理。老题新练能够使学生对重点提醒有更好的把握,错题集能够使学生明确自己关于应用题方面的盲点在哪里。这两者的有机结合,一定会产生良好的应用题教学效果,使学生扎实稳固的掌握应用题的解题思路与方法。

    2初中数学应用题教学

    从基础入手。树立学生学应用题的信心
    从前面调查的结果看来,大多数学生对解应用题存在畏难情绪,信心不足,不知道怎样去分析,去寻找题中的数量关系。要解决好这一问题,还是要先从基础抓起,从简单的应用题开始。简单的应用题背景较简单,语言较直接,容易使学生领会如何进行审题,理顺数量关系,容易建立数学模型,为解复杂一点的应用题打下基础,又能带给学生成功解题的体验,增强学应用题的信心。学生列方程解应用题的一般思维过程:弄清问题→找等量关系→设未知数→列出方程。
    教学过程中及时渗透应用题的教学
    要提高学生解应用题的能力,一定要在课堂上多渗透应用题的教学,要善于结合教学内容,加强数学知识应用的渗透,适时地切入应用题的教学,使学生有更多的接触应用题训练的机会。其实,我们现在用的“华东师大版”教材,已经很好地注意到了数学的应用性,在讲每一个知识点之前,都先结台现实应用提出问题,也就是先以应用题开头提出问题,引出悬念,然后才讲新知识。其实这就给我们提供了训练解应用题能力的一个很好的机会,教师一定要注意在这一教学内容上的引导。比如,在讲“一元二次方程”这一章的开头就有这样一道应用题:例2:绿苑小区住宅设计,准备在每两幢楼房之间,开辟面积为900平方米的一块长方形绿地,并且长比宽多10米,耶么绿地的长和宽各为多少?
    这虽然是一道较简单的应用题,一般学生很快就设出未知数列出方程,但这也是一个训练的机会,而且当学生发现所列出的方程跟以前所学过的不一样时,更激发了他们学习这一章新知识的兴趣。但是以应用题的形式引出要学的新知识切忌提出的问题太复杂,让人很难理清头绪,这样既达不到训练的目的,更谈不上有引起学习新内容的兴趣。总之,选题要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围绕各种数学知识的应用,从简单到综合,逐步深入。

    3中考数学复习重点

    注重基础,巧记方法
    数学基础知识就是教材中的概念、公式与定理等。教师要引领学生把握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对知识结构进行再梳理,在整体上形成系统的感知和框架,也要总结出某一类题目的基本解法和解题技巧并能熟练运用到解题实践中。比如八年级数学通过一次函数、正比例函数的类比获得反比例函数的解析式是经常考到的内容,对于这一点,要从整体上把握,熟练地对这两块知识相互转化。再如利用一元一次不等式与一元一次方程、一次函数间的内在联系来解决问题,教师要引导学生研究其内在联系,共同揭示“等”与“不等”矛盾的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是可以转化的,从而引导学生明晰这类数学题目的特点,把握基本解法。而解决这些问题,就要依靠学生所学过的基础性知识。
    在中考数学试题中,除对基础性知识进行考查外,还把考查数学方法放到一个举足轻重的地位,例如换元法、配方法与判别式法等常用的数学方法。学生应该熟练把握每一种方法的内涵及其所适应的题型和相关的解题步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归纳解题方法,把握一些解题规律。如在因式分解的复习教学中,总结出解法: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和十字相乘法;对于求二次函数解析式,总结出解法:待定系数法、公式法、交点式、顶点式。 经过不断地归纳,学生就会逐步掌握重要的知识点,进而把握相应的解题规律。
    重视解题能力训练,进行学练结合。
    在中考的复习中,我认为应该重视学生的解题能力训练,不能够搞纯理论教学,不要整堂教学变成老师的总结回顾的一言堂,学生只听不记,只答不练,虽然看起来学生是听懂了,回顾了知识,但是真正做起题目来,效果如何不得而知
    对此我在第一轮复习的做法是,针对每一个知识点教师引导学生先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去回顾,掌握要点,形成结构体系,接着花15分钟左右时间学习该知识点的中考试题,学生解答教师分析,再援引其他省市中考试题给学生练手,最后引导学生总结收获。布置《初中毕业班综合训练》上相应的内容作业进行课后巩固。

    4怎样做好中考数学复习

    把握重点,探究热点
    在多年的数学中考中,“方程”“函数”和“圆”都是作为重点考查内容出现的,因此,学生要重点把握这些内容。在近几年的中考数学题中,应用类型的题量有所增加,不过,应用类型的题目不仅仅只是列方程解应用题之类,还有应用性的函数类题目、生活中的不等式应用题、反比例函数的应用题、概率的应用题等。这类题目都十分注重对学生解决实际生活中的问题能力的考查,且难度逐渐加大。
    在复习时,教师要有针对性地研究,并且加强此类题目的训练,使学生真正做到融会贯通,举一反三。除此以外,一些可以显现学生探究能力、求异思维以及创新意识的试题,比如阅读理解类、探究类、设计方案等试题,也逐步成为试卷中的热点题型,这类试题大都来自于教材,要求并不算太高,不过题型新颖,内容较长,很难清晰地理清,因此,在复习阶段教师要引领学生进行必要的训练,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把握此类题型。
    重视基础训练,不搞难题怪题。
    中考试卷的内容虽然丰富,但是题型目前基本固定,考试模式也几乎不变,是以基础知识为主,在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考查基本方法、技能、技巧、基本的数学思想并进行适当的拓展延伸以考查学生的潜力素质。201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题,保持前两年平稳的特点,充分体现了安徽省“以稳为主,稳中求变”的命题指导思想。考查全面,只是几何题对学生的思维水平较前四年要求提高。也只是填空题第14题,第22题是一个“新概念题”,其中第(2)问学生感觉有些难度,需要较好的计算能力和丰富的解题经验。第23题(压轴题)要求学生能将多边形问题转化为三角形问题进行研究,体现了“化归”的数学思想;
    同时要求学生能够合理运用图形变换,正确添加辅助线,体现出学生的创新思维有难度。因此中考前的复习要充分重视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技巧、基本数学方法、数学思想,只有打好了基础,才能以不变应万变。张永超主编的《初中毕业班综合训练》就是一本知识点全面、条理清晰、脉络分明,概念归纳恰当的中考前第一、二轮复习材料,教师第一轮复习时可利用其第一篇教材梳理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考纲引导学生进行知识回顾和基础训练,该书上的考点训练就渗透了基础训练的思想。例如对于《整式》的复习,我在根据《初中毕业班综合训练》的“整式与因式分解”引导学生回顾复习形成体系的基础上讲解近年中考涉及该知识点的考试题后,运用该书第11、12页的题目进行基础训练,巩固复习的知识,同时培养学生的基本解题技能技巧等。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手机版|Archiver|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GMT+8, 2024-6-20 16:22 , Processed in 0.348569 second(s), 4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