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阶段其实只有三种应用题:一是问题表现是等量关系的问题;二是问题表现是不等关系的问题;三是问题表现函数关系的问题. 一、等量关系问题 题目类型:题目的已知条件中往往提供类似“和差倍分”的等量关系. 解决方案:设元,列方程(组) 特别说明:如有三个量问题,则已知中必有一个量是已知量,一个量是问询量(设元对象),则用已知量和设元量分别表示出另一个量后,用另一个量的相等关系列方程. 二、不等关系问题 题目类型:题目的已知条件中往往提供类似“大于、不超过”的不等关系.当然,有些不等关系的表达较为隐晦,需要注意. 解决方案:只设一个未知数,列不等式(组) 特别说明:大部分方案问题就是不等式(组)的应用问题.另,大部分是直接设元,但有时也需间接设元. 三、函数关系问题 题目类型:直接表明求函数关系,或以求最值方式体现的问题. 解决方案:先表示出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再转化为函数关系式. 特别说明:有些变量的关系中,因变量有两个,这个时候要注意其中一个因变量要用自变量来表示,再代入这个函数关系式,最终转化成一个因变量和一个自变量的函数关系式(结果往往是二次函数).另,注意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例:(2013黔东南)某校校园超市老板到批发中心选购甲、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乙品牌的进货单价是甲品牌进货单价的2倍,考虑各种因素,预计购进乙品牌文具盒的数量y(个)与甲品牌文具盒的数量x(个)之间的函数关系如图所示.当购进的甲、乙品牌的文具盒中,甲有120个时,购进甲、乙品牌文具盒共需7200元. (1)根据图象,求y与x之间的函数关系式; (2)求甲、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进货单价; (3)若该超市每销售1个甲种品牌的文具盒可获利4元,每销售1个乙种品牌的文具盒可获利9元,根据学生需求,超市老板决定,准备用不超过6300元购进甲、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且这两种品牌的文具盒全部售出后获利不低于1795元,问该超市有几种进货方案?哪种方案能使获利最大?最大获利为多少元? 【解析】(1)问题1很直接就是根据图象求函数关系式,故在图中找两个已知点(50,250)和(200,100),利用待定系数法求出函数解析式y=-x+300,其中0≤x≤300.对于得到的关系式,我们应注意到其含义是“两种品牌的文具盒共买300个”. (2)注意到题目中提供的已知条件(黑体字部分)是两个等量关系,已知是数量(即购进甲品牌文具盒120个、乙品牌文具盒180个(需通过第1题的关系式得出)),问询的是单价,故以单价设元(即设甲种品牌进货单价为a元,则乙种品牌进货单价为2a元),再根据总价的相等关系列方程(即120a+180·2a=7200),解得a=15,2a=30. (3)注意到题目中有两个不等关系(黑体字部分),其方案数量应取决于这两个不等关系,故设元(即设购进甲品牌文具盒x个,乙品牌文具盒300-x个),列不等式组.(15x+30(300-x)≤6300和4x+9(300-x)≥1795),解得180≤x≤181,又x取整数,故x=180或181,即有两种进货方案. (4)可以直接计算比较得出最大获利方案,但若方案数较多的问题,一般采用利用函数的性质或图像来确定最值.显然这里的利润随进货数量的改变而改变,故设总利润为w元,甲品牌文具盒的进货数量为x个,则可得w=4x+9(300-x),整理得w=-5x+2700,这是个一次函数且为减函数(k=-5),故当x取最小时,w最大,即当x=180时,w有最大值是180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