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哥德巴赫猜想形数结合求解之术
《辞海》:“哥德巴赫猜想 数论中著名问题之一。由德国数学家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1690—1764)1742年6月7日在给欧拉的信中提出。包括两个命题:(1)每个大于2的偶数都是两个素数之和;(2)每个大于5的奇数都是三个素数之和。”王元(1930—)说:“容易证明(2)是(1)的推论,所以最重要的是(1),这是两个素数,所以我们称它为‘1+1’,这个问题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王丹红. 王元漫谈哥德巴赫猜想[N].科学时报,2009.7, 2(A3).)
数学家、中科院院士吴文俊(1919—)《数学概况及其发展》:“最简单最基本的也是从远古时起人类就不得不与之打交道的数,乃是正整数或自然数:
1,2,3,4,5,…
在正整数之间有两种最简单的运算:加法与乘法。研究整数之间的联系与规律的学问叫做数论。……素数
2,3,5,7,11,13,17,19,23,…
在正整数序列中的分布是极不规则的,这个素数分布规律的探求产生了许多迄今没有解决的著名难题,哥德巴赫(Goldbach)问题就是其中之一。”
但是,探求素数在正整数序列:1,2,3,……中的分布之见,无疑是错误的。
笔者注意到,我国天文学家戴文赛(1911—1979)之见,他说:在算术中“一个大于1的整数,凡是除去1和本身之外没有其他整数因子的,就叫‘素数’。如果要把1和本身也当做因子(也叫做‘除数’)的话,那么素数的定义也可以这样说:凡是有两个正因子的整数,就叫做素数。凡是有三个或三个以上的正因子的整数,就叫做‘合数’。根据这样的定义,单位‘1’既不是素数也不是合数,而是自成一类。”(戴文赛科普创作选集[M]. 科学普及出版社、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80:204.)即
单位“1”
素数:2,3,5,7,11,……
合数:4,6,8,9,10,……
不难知道,所有的素数与所有的合数,构成一列数,即
2,3,…,n–1,n,n+1,… n≥3
这一列数,即产生哥德巴赫猜想的一列数。
因为,算数中的单位“1”是数值定量整个宇宙的,即宇宙只有一个。如,M.克莱因指出道:“Lagrnege有一次曾经发牢骚说,Newton是一个最侥幸的人,因为宇宙只有一个而Newton已经发现了它的数学规律。”(〔美〕M.克莱因.北京大学数学系数学史翻译组译.古今数学思想(第二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228.)
似乎可以称为一种发现,即历史上几何学的图形(简称“形”)有三种单位:1.长度单位——尺(图1);2.面积单位——平方尺(图1');3.体积单位——立方尺(图1")。
毋庸置疑,在形的这三种单位中,最简单最基本的单位是长度单位——尺(图1)。
中科院院士、北京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张恭庆说:“数学一开始就是研究‘数’和‘形’的。”(张恭庆.国际数学家大会和我们 [J].数学通报(月刊),2000.7:1.)
其实,更准确地说是,纯数学(又称“数学科学”)一开始就是研究“数”与“形”及此两者相结合或统一的。关于数形相结合,首先是算术的整数基本单位一与基础几何的形中的基本单位尺(图1)相结合而得到的图2–a1或图2–a2,以定量定态地描述整个宇宙,从而把对宇宙的研究简化为对图2–a1或图2–a2的全面研究,即全面地研究宇宙的运动——整个宇宙(图2–a1或图2–a2)的整体运动(绝对运动)、整个宇宙(图2–a1或图2–a2)的内部运动(相对性运动)及其运动规律。
在这里,笔者只以整个宇宙(图2–a1或图2–a2)的内部运动(相对性运动)为例,简言其与哥德巴赫猜想相关的求解之术。
1.几何分形
《庄子·天下》:“一尺之捶[笔者按:一,其数;尺,其形。一尺,数、形结合的中国本土的几何学的图形(图2–a1)],日取其半[日、半,见《说文解字》:“日,实也。”又:“半,物中分也。”],万世不竭”而无为以终。(曾炜锋.论物动学中公理化的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2)[J].科学之友,2010.04(12):2–3.)
2.几何微分
不难理解,物之几何分形,其分之不可再分而张之入微,行以几何局域等值变换或微分,即几何微分。(曾炜锋.论物动学中公理化的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2)[J].科学之友,2010.04(12):3–4.)
3.无穷积分或无穷集合
无穷积分是几何微分的可逆之可迭代,即用反几何微分求得面积——致密态的尺之为咫的单位正交平面。《国语·鲁语下》:“其长尺有咫。”
4.将咫的单位正交平面全方位开放,则得度量几何学中没有单位1而只有
2,3,4,……
数值定量的可重正化的平面,即唯一可以求解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科学平面。
所以,凡企求证明哥德巴赫猜想者,首先必须懂得解《庄子·天下》:“一尺之捶,日取其半,万世不竭”而无为以终。但是,历来从事纯数学工作的专家中,对这个问题几乎无人问津,更不用说给出其解了。
《辞海》:“数论 研究整数性质的一门数学分科。”本文前面已提到过,哥德巴赫猜想只与素数同合数有关,而所有素数同合数都在下面的一列数中,即
2,3,4,…,n–1,n,n+1,…
其中:n≥3。
笔者为上面这一列数命名为哥德巴赫数。
华罗庚《数学的用场与发展》:“恩格斯说:‘纯数学的对象是现实世界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数学是从物理模型抽象出来的,它包括数与形两方面的内容。”
这就是说,只知道哥德巴赫数,而不知其形,是不全面的。至今世界上几乎还没有人知道什么是哥德巴赫数的形(几何图形),亦是哥德巴赫猜想自1742年至今几乎无人能予之证明的根本原因。
其实,哥德巴赫数的形,在也只在笔者的手稿:《论物动学中公理化的形数结合几何学方法(3)》一文中。(见笔者博客:国科社区博客《宏微观世界统一建模,四相互作用的统一场论》http://blog.tech110.net/?zengwf ),即下图[破缺的无限平面度量空间]:
图3可以用具有破缺的二重点的单向量来表示,即用致密态的图4 来表示。
数学科学工作者: 曾炜锋(1936—)
2012.3.12.笔于桂林
通讯地址:桂林市崇善路湾塘二巷5号2–4–2(邮编:541002)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9-22 00:38 , Processed in 0.730457 second(s), 27 queri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