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21-6-17
- 注册时间
- 2021-4-4
- 听众数
- 1
- 收听数
- 1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37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20
- 积分
- 14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1
- 帖子
- 6
- 主题
- 2
- 精华
- 0
- 分享
- 1
- 好友
- 0
升级   9.47%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21-4-29 10:09 |
---|
签到天数: 1 天 [LV.1]初来乍到
 |
作者:悲剧之舟
链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36155157/answer/193591596
来源:知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商业转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非商业转载请注明出处。
看到有一个回答说要多问为什么,然后举了一个例子,说很多小学生都说不出为什么,以为什么各个数位之和是3的倍数时,该自然数就是3的倍数为例。以苏教版为参考,其出现在五年级第二学期第三单元。我们可以去看教学用书,没有任何一处提及需要学生能说出为什么。而教材的编写上也没有设计让教师给学生讲解为什么的过程。这里我要问可能看到的同行一个问题,为什么?为什么在数学中如此重要的“为什么”到了乃至五年级都没有作出要求?这也就是我要说的第一点,在小学阶段,演绎推理是渗透的;而合情推理能力才是要培养的首要目标。
第一,从题型上证明题是从初中阶段才出现的,也就是说在小学阶段的考试中不考察学生演绎推理的能力。
第二,找规律却从低年级就开始出现,这说明在小学阶段非常注重合情推理的能力。
第三,对普通儿童,在小学阶段演绎推理可能超出最近发展区了。
当然这不是说,不该去鼓励孩子探索为什么,对于学有余力的孩子当然该去鼓励。但是更多的情况下孩子如果无法作出演绎推理,但是我们不断的引导他去探究为什么,是否会产生挫败感呢?在这个问题上,我的意见是可以渗透这种演绎的思想,但是主要应该去鼓动学生探究式的学习。
从学习者角度来说,在预习过程中,比如2、3、5的倍数有什么特征这一课,完全可以不去考虑为什么,但是要有独立的探索过程,类似于苏教版教科书,提供了一张百数表以供圈画,相当于给出了提示,学生可以主动的去探索有什么规律,数学的学习兴趣,在这一阶段,不是利用让学生发现其中紧密的理性美得来的,而是合情推理发现数字的偶然感、惊奇感而产生趣味;通过发现获得成就感,从而获得的。
这也就是很多人说的预习,我这里给出的建议不同之处在于预习不是看一遍书上的结论,实际上小学阶段的教科书编排很多都注重了过程与方法,不如按照它给你的问题老老实实的做一遍。
如果孩子主动学习的积极性不高,不知道该怎么去预习和学习,可以试试网课。有老师带着学,不仅能提高孩子的学习效率,更能从小培养孩子自主学习的能力。
但是去辅导班或者请老师很费时间,而且考虑到经济情况也很麻烦,可以考虑网课。
而且其实辅导机构家长并没有能力去判断教师到底好还是不好,这种课程的话就是花钱不讨好,成绩也很难提高。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