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1740|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备课的焦虑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530

主题

9

听众

701

积分

升级  25.2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20-1-23 17:31
  • 签到天数: 262 天

    [LV.8]以坛为家I

    自我介绍
    呵呵,我是一个普普通通,再简单不过的一个人,希望能结识天下所有志趣相投的朋友!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8-11-15 19:17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当英语教师虽有六七年,可课讲得越多,越难开口,学生教得越多,越觉惶恐。最近几年,备课之时,常觉压力巨大,一堂好的课需要照顾的方面太多太多——激发学生兴趣,提升学习动力,优化学员体验,拓宽学生视野,励志,高效推进知识——能力——行为的晋级,最后才有可能提分。
      然而,做到细处真可谓千头万绪,千丝万缕。往极致了说,如何提问就是一门大学问。提学员回答不了的问题,岂不让学员难堪?问题太过简单,岂不侮辱学员智商?什么时候该问个人?什么时候该全班提问?提问个人是为树立榜样还是旁敲侧击?提问全班是知识回顾还是振奋精神?提封闭问题还是开放问题?!@#¥%……&
      近期,在崔老师的建议下,读了《培训师授课技能手册》一书,梳理了我的纠结,特别在授课模式优化方面给出了很接地气的原则和建议。例如,作者提到
      (1)每节课必须有理论内容。让学员在这个时间有学习知识的满足感。
      (2)每节课必须有感性素材。只有感性素材才能时时刻刻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3)每节课必须有互动素材与安排。
      (4)每节课必须有课程独立目的性。进而才能明确告诉学员这个时间段老师在干什么,为什么这么干,学员要学什么,学会了有什么用。
      (5)每节课必须有快乐元素。
      那么针对我现在教授的北京新东方英语学习部听说读写住宿班,每日7小时的课程,就可以形成优化后的授课框架。?
      8:30-10:00 ?第一节课,每22分钟的课程设计原则
      (1)一节课开始:抓住学员的注意力,一定要讲理论,出高度(学员不知道的内容)。
      (2)讲高端的内容(学员以为自己知道,却不知道的内容,“先挖坑再解救”)
      (3)这时候学员容易觉得沉闷:练习、讨论、互动、活动
      (4)一节课快结束时,一定回到理论,回到高度,形成闭环。
      10:10-11:40 第二节课,每22分钟的课程设计原则
      (1)把学员的心收回来,说明第一节课和第二节课的内在逻辑联系,承上启下。
      (2)高水平理论,保证学员学到知识。
      (3)这时候学员容易困倦,需要大面积互动:学员在欢乐之余,复习、巩固知识。
      (4)用最快乐的方式收场,简述理论,形成闭环。下午课程精彩预告,让学员对下午课程充满期待。?
      13:30-15:30 ?第三节课,每24分钟的课程设计原则
      (1)学员午睡回来,一定要振奋精神。热身游戏库选择游戏。
      (2)通过大面积互动来讲述理论。
      (3)理论讲述,注意大量使用感性的素材和语言,保持学员注意力和状态。
      (4)最容易困倦的时候,讨论、活动或做练习。
      (5)理论总结。
      15:40-17:40 ?第四节课,每24分钟的课程设计原则?
      (1)把学员的心收回来,说明第三节课和第四节课的内在逻辑联系,承上启下。
      (2)下午课程中最重要的内容来吸引学员的注意力。
      (3)练习、讨论或活动。
      (5)出门考。
      这大概就是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收获,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接下来,切分知识点,分配进入各个18-24分钟授课单元,配备丰富的互动内容和快乐元素……
      希望暑假的课程能make a difference.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16 01:54 , Processed in 0.279106 second(s), 50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