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2211|回复: 0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问题求助] [求助]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sixiaohai        

1

主题

0

听众

5

积分

升级  0%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8-8-26 12:0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I  西部地区农村建设规划问题

在我国西北部某些干旱地区,水资源量不足是发展农牧业生产的主要限制因素之一。紧密配合国家西部大开发和新农村建设的方针政策,合理利用水资源,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加速西部农牧业发展,这是当地政府的一个重要任务。在水利工程建设中,如何合理规划,发挥最大的水利经济效益,是值得研究的一个问题。现有问题如下:

问题1某地区现有耕地可分为两种类型,第Ⅰ类耕地各种水利设施配套,土地平整,排灌便利;第Ⅱ类耕地则未具备以上条件。其中第Ⅰ类耕地有2.5万亩,第Ⅱ类耕地有8.2万亩,此外尚有宜垦荒地3.5万亩。该地区主要作物是小麦,完全靠地表水进行灌溉。由于地表水的供应量随季节波动,在小麦扬花需水时恰逢枯水季节,往往由于缺水使一部分麦田无法灌溉,影响产量。而且由于第Ⅱ类耕地条件差,土地不平整,所以灌溉定额高,浪费水量比较大,并且产量还不及第Ⅰ类耕地高。进一步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有二:其一是进行农田建设,把一部分第Ⅱ类耕地改造成为第Ⅰ类耕地,以节约用水,提高单产;其二是修建一座水库,闲水期蓄水,到小麦扬花需水的枯水期放水,从而调节全年不用季节的水量。目前该地区在整个小麦生长期的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为96.5百万方,其中小麦扬花需水季节可供水量为7.5百万方。水库建成后在小麦扬花需水季节可多供水量为6.5百万方。修建水库需要投资5.5百万元,将第Ⅱ类耕地改造为第Ⅰ类耕地每亩需要投资20元,将荒地开垦为第Ⅱ类耕地每亩需要投资85元,将荒地直接开垦为第Ⅰ类耕地每亩需要投资100元。规划期内,计划总投资额为9百万元。该地区对小麦的需求量及国家征购指标共计2万吨,超额向国家交售商品粮每吨可加价100元。各种条件下水的灌溉额及净收益情况如下表1:

表1: 规划年各种条件下的灌溉定额及净收益

类别

全生长期浇水量

(百方/亩)

扬花时浇水量

(百方/亩)

单产

(吨/亩)

净产值

(百元/亩)

扬花时浇水的第Ⅰ类耕

7.5

1.4

0.25

0.52

扬花时不浇水的第Ⅰ类耕

6.1

0.0

0.2

0.43

扬花时浇水的第Ⅱ类耕

9.0

1.65

0.23

0.47

扬花时不浇水的第Ⅱ类耕

7.35

0.0

0.185

0.39

为了充分利用水资源,发挥最大的经济效益,规划期内应该将多少亩第Ⅱ类耕地改造为第Ⅰ类耕,应该开垦多少亩荒地,水库有没有必要修建。

 

问题2另一地区现有4种类型土地,其基本情况如表2所示。

表2: 某地区现有土地基本情况

土地类型

农田工程条件

现有面积

(万亩)

单产

(万吨/万亩)

生产耗电

(百万度/万亩)

净产值

(百万元/万亩)

无抗旱,无排涝

60

0075

00

15

无抗旱,有排涝

25

01

015

20

有抗旱,无排涝

10

009

02

18

有抗旱,有排涝

05

0125

025

25

地方政府新农村建设项目中计划兴建抗旱排涝设施。兴建抗旱设施每万亩需投资100万元,若再建排涝设施则必须先治理该流域的主河道,主河道治理投资需300万元。主河道治理后可再使4.5万亩土地能够搞排涝工程,每万亩需投资50万元。地方政府在规划期内可筹集资金1000万元,国家对该地区每年可供农业用电2.5百万度,当地对粮食需求量及国家征购任务总计为0.8万吨,超额生产粮食向国家交售每吨可加价100元。

地方政府应该如何确立农田基本建设规划,使该地区到规划期内净产值最大(资本回收因子取0.1)。

 

问题3: 上述关于地区农田基本建设问题的描述,对实际情况而言是过分简化了的。实际情况下,一个地区可能有几个流域,有若干条主河道需要治理,并且其土地类型也可能有若干类别,农田水利条件又可分为若干等级,所种植的作物也不会只有一种,植物不同生长期对水的需求量也各不相同。考虑到这些因素,进一步扩展建模的思路及模型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3 03:41 , Processed in 0.433234 second(s), 57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