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每天的生活被大数据包围着,一切行为和事件都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录、储存和处理:早上出门,电梯的摄像头记录着出行时间;工作期间,网页记录着浏览习惯和搜索记录,电话记录着联络对象和通话时长;下班回家,购物记录界定着职业身份、家庭背景甚至性格特征,电视机顶盒记录着收视习惯和观赏品位……
马克思曾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而今,这是一个由数据构成的世界,人就是一切数据足迹的总和。
在大数据时代,人人都可以像上帝一样,通过汇总各类数据,俯瞰万千世界的任何一面。最高决策者如此,普通公民亦如此。
什么是大数据?大数据是一把“锤子”。当手上拥有这么一把锤子,看什么都像钉子,都想敲一下――也就是说,大数据给人们提供了一种方式去理解和控制世界。
一切事物,如果不能量化它,就不能真正理解、控制、改变它。在大数据时代,人类头脑无法理解的复杂情况,数据可以帮忙解读其中的含义;过去难以掌控的未知因素,数据可以给出最精准的预测;此外,数据还能弥补人们对直觉的过分自信,减轻个人经验与偏见对知觉的扭曲程度。
公共管理是公权力的行使者决定公共资源在公共领域配置的过程。如何配置才更加高质高效?如果怕拍错板,数据会指引你怎么做。
大数据带来的一个改变是信息扁平化。以往,对于身处金字塔最高层的领导而言,基层管理是一个“黑匣子”,只有具体办事人员才了解最真实的情况,信息上达不易,政令下达不畅。要维系整个金字塔的运行,只能靠领导的非凡洞见,或者依赖于每个人的内心操守。而大数据管理平台则能将宏观概况与微观运作实时呈现在领导者面前,各种数据任其调取,真正实现“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
信息扁平化的最大魅力在于,它对于每个身处其中的人而言都是公平的。而且,随着信息可视化手段的普及,数据不再艰深难懂,并非只有专业技术人员才能解读;数据分析也不再复杂枯燥,而是越来越以其美丽的一面呈现在世人面前。人们可以在微博上安装“知微”“PKUVIS微博可视分析”等应用,查看任何一条微博的传播途径、传播效果、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人物以及人们的情绪态度;也可以在“地球放大镜”(NASA World Wind)软件上免费体验一趟3D地球飞行之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