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1 E$ k n! N2 Q/ n
马凯副总理指出,近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在有关部门和地方的大力推动下,经过广大企业、高校、科研院所的共同努力,我国物联网技术和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是产业发展初具规模。物联网产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已经形成了包括芯片和元器件厂商、设备商、软件商、系统集成商、电信运营商、物联网服务商在内的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规模从2009年的1700亿元跃至2012年的3650亿元,年复合增长率接近30%,今年的数字还没有出来,估计可能会超过5000亿元。二是技术研发成果显著。在芯片、通讯协议、网络管理、协同处理、智能计算等领域已经取得许多科技成果,2.45GHz有源射频识别标签和读写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高性能红外智能气体传感器开始量产,国产基于IPV6的传感网网关进入规模应用,我国主导制定的全球第一个物联网总体技术标准,被国际电信联盟批准通过。三是应用示范蓬勃发展。各地区、各有关部门积极推动物联网在相关领域的应用,开展了一系列应用试点和示范项目,在交通、物流、环保、医疗保健、安防、电网等领域应用的市场规模已达数百亿元。四是产业集聚效应凸显。我国物联网产业已初步形成环渤海、长三角、泛珠三角以及中西部四大区域聚集发展的空间格局,并进一步向中心城市集中。无锡、杭州、重庆、深圳等产业基地建设初见成效。截至2013年,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已拥有企业794家,研发机构39家,实现销售收入1405亿元。与此同时,在人才培养、队伍建设、法规制度、安全保障等方面也取得积极进展。 5 _. b, s' q" V; T w% l( u( L0 ]8 ~8 n: S9 P K8 p
8 a( `% w' T; n- b+ I$ J+ K3 W
马凯副总理强调,总的来看,发展物联网既面临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存在不少风险和挑战。我们一定要从战略和全局的角度,充分认识加快物联网发展的极端重要性,进一步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抢抓机遇,应对挑战,以更大的决心,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努力把物联网搞上去。发展物联网必须尊重产业发展规律,立足我国国情和各地实际,聚焦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加强资源共享和融合发展,为此需要正确处理好以下几方面关系:一是市场与政府的关系。要放宽市场准入,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充分发挥企业的主体作用,增强物联网发展的内生动力;同时,在产业发展初期和市场不能充分发挥作用的环节和领域,政府给予必要的政策支持,优化公共服务,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全局与局部的关系。要准确把握物联网发展的全局性和战略性问题,做好顶层设计,进行统筹规划、系统布局,促进有序协调发展,避免一哄而上、一哄而起,切忌盲目重复建设。各地区要立足自身基础与优势,明确发展方向和重点,培育特色产业集群,形成重点突出、优势互补的产业发展格局。三是创新与合作的关系。要坚持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同时,要充分利用国际资源,发挥各种合作机制的作用,多层次、多渠道、多方式推进国际合作与交流。四是发展与安全的关系。发展是基础,安全是保障。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要坚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统筹兼顾,协调推进,相互促进。要在发展中妥善解决好安全问题,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加快物联网产业发展。 ' R0 h$ D: Y! N1 z# T& Y ! U' e, ^6 H# F, a 马凯副总理指出,在处理好这四个关系的基础上,重点抓好五方面工作:# S6 c# `. W0 d
1 j9 q1 W7 _1 W j 第一,着力突破一批核心关键技术。技术创新是推动物联网发展的根本性力量,也是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决定性因素。在技术创新上必须集中更多力量,集聚更多资源,给予更多支持。要按照“需求牵引、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原则,瞄准物联网技术前沿,把握未来发展方向,围绕国内产业急需,着力突破物联网核心芯片、软件、仪器仪表等基础共性技术,加快研发智能传感器、大数据处理、服务集成、行业应用软件等关键技术。在技术创新中要高度重视标准制定工作。要进一步完善物联网标准协调机制,抓紧研制一批基础共性、重点应用和关键技术标准,加快构建科学合理的物联网标准体系。同时要积极推进我国物联网标准国际化工作,不断扩大我国主导的物联网国际标准领域,大力提升我国标准的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在技术研友和标准制定中,要创新体制机制,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加快建立产学研用相结合的创新体系。7 g+ o1 h0 U5 Y* g$ [4 a
5 Q' U/ G# L; R9 _) K. ]( d 第二,积极推进重要行业领域应用示范。应用示范是推动技术进步和产业发展的有效途径。近几年,面向经济社会发展和维护国家安全的重大需求,在工业、农业、节能环保、商贸流通、能源交通、社会事业、城市管理、安全生产等领域,开展物联网应用示范,取得了积极进展,产生了良好效果。要认真总结经验,大力开展规模化应用。要面向传统产业转型升级需求,在煤炭、石化、冶金、汽车、大型装备等工业行业开展应用示范,促进生产制造和经营管理智能化,提高生产经营效率;面向商贸流通、物流配送智能化需求,加快实施铁路、公路、航空、远洋运输等交通运输行业应用示范,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流通成本;面向节能环保和生态文明建设需求,推动电网、油气管网等能源管理智能化、精细化应用,加强重点城市环境质量、重点水域水质、重点行业污染源监控,提高我国节能减排和生态保护水平;面向加强安全生产保障能力、遏制重特大事故需求,以烟花爆竹等危化品、民爆行业、矿山为重点,推广安全生产网络化监测和动态监管应用,提升事故预防预警和应急处置能力;面向农业生产和农产品生产流通管理精细化需求,开展国家精准农业和农资服务物联网应用示范,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面向提升社会管埋智能化水平的需求,在食品安全、社会保障、医疗卫生、城市管理、民生服务、公共安全等领域开展应用示范,加快建设智能医疗、智能家居、智能交通、智能安防、智能管理等。无锡国家传感网创新示范区要继续发挥先行先试作用,为全国物联网发展积累经验。 5 q k0 [' Z+ w' n3 H% q 8 s; Y" j- S8 ]; L" E" J& i 第三,统筹推动物联网产业协调发展。物联网产业具有产业链长、环节多、关联性强等显著特点。促进物联网产业健康发展,就要下大气力把整个产业链打通。要重点发展与物联网感知功能密切相关的制造业,与物联网通信功能紧密相关的制造、运营等产业,大力发展物联网服务业,推进相关产业协调发展,形成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共同促进的发展格局。同时,要大力优化物联网产业组织结构和区域结构。大力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物联网骨干企业,积极发展创新型中小企业。鼓励发展特色产业基地和产业园区,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物联网产业集群。 # L! o' N8 m0 K* |5 x . P, j+ j' s& ` 第四,切实提升信息安全保障能力。物联网产业的发展必须建立在信息安全基础之上,没有信息安全保障的物联网产业是不可能发展壮大的。要加强物联网安全保障技术、专业安全产品的研发,尽快形成一批自主研制的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有效保障信息采集、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的安全可靠。要加强信息安全监督管理,完善安全等级保护制度,建立健全物联网安全测评、风险评估、安全防范、应急处置等机制,增强物联网基础设施、重大系统、重要信息等的安全保障能力。涉及国家安全和重要墓础设施的物联网,在应用系统解决方案、核心设备以及运营服务等方面必须立足于自主可控。要加强信息安全法律法规和制度建设,保护个人隐私和数据安全,建立健全信息安全预警机制,严厉打击危害信息安全的违法行为。 1 `+ \3 D8 q- a# [' n7 A# R " }) ^& G! _: G L3 W9 |- y第五,大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物联网产业发展,人才是根本。要结合国家教育、科技、人才发展规划,加快建立健全多层次多类型的人才培养和服务体系。在有基础的高等院校增设物联网相关专业,加强课程体系和师资队伍建设,开展物联网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实施物联网高层次人才培养计划,依托国家重大专项、重大工程和重点企业,培养高端领军人才。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完善配套服务,鼓励海外人才回国或来华创业。加强校企合作,完善职业教育,大力培养专业技能人才。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创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 6 y! {: x X3 u0 H0 [, g; o( }9 h& v: r& a N8 U
马凯副总理同时提出四点要求:& f( Q9 k+ O/ i
8 [5 Z$ ~4 i$ e. k* S' u( J$ y 第一,加强组织领导。物联网涉及面广、情况复杂,任务繁重,各地区、各有关部门要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各地区要将物联网发展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规划,摆上政府工作的重要日程。物联网发展部际联席会议要做好组织协调工作,推动解决物联网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研究制定促进物联网发展的政策措施。联席会议办公室要抓好相关工作的督促落实。各有关部门要按照专项任务分工方案的要求,各负其责,密切配合,抓好工作落实。同时,要充分发挥专蒙咨询委员会作用。! w; w1 k0 u, C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