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0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05-3-4
- 注册时间
- 2004-12-7
- 听众数
- 2
- 收听数
- 0
- 能力
- 0 分
- 体力
- 269 点
- 威望
- 0 点
- 阅读权限
- 30
- 积分
- 103
- 相册
- 0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45
- 主题
- 13
- 精华
- 0
- 分享
- 0
- 好友
- 0
升级   1.5% 该用户从未签到
 |
奖项名称 (颁发组织)
+ P- }' ]" u! Z1 |爱尔特希奖
: Y% F% o+ R0 _& t安培奖
9 _$ ]7 ]( W* I; f7 L- [奥斯特洛斯基奖
! k/ {6 x( H. b4 D4 Z; C巴尔扎恩奖* g; f: _) d/ w7 Y
贝维克奖; r( u9 @7 o* T/ c
伯格曼奖
! h, s4 |) E) m1 _! S伯克霍夫奖
8 u0 b+ z9 f9 s: E3 }* A# _: @博谢纪念奖& U0 X8 ?' l) ^2 _% w# w
波利亚奖(美国数学会)6 e6 k6 d p& c
波利亚奖(美工业与应用数学会)
1 x' V* |% o8 P% G: V j: A, R波利亚奖(伦敦数学会): [2 `1 e6 H5 `/ l
布劳威尔奖(荷兰数学会颁发)
- v& {: T0 `" A9 X丹其克奖(美国数学规化学会)6 X/ {; l: D& z( i: V: \; l9 @
德。摩根奖(美国数学会)" N2 J8 G- ^8 g* c8 i2 }: ]$ a
第三世界科学奖(第三世界科学院)3 N5 S! t7 Y$ K4 z9 l# T
范德.波尔金质奖章(国际无线电科学联盟)! n# _# C8 C. s1 w
菲尔兹奖 (国际数学家大会): P/ [, `( P) h
费萨尔国际奖奖(费萨尔国网基金)
3 k7 H) a5 n/ `3 o费希尔奖(统计学会)# }3 c+ b. o2 L4 l J( r Y
福特奖(美国数学协会)
+ v- }; f: a$ i7 F! {/ Q0 n国家科学奖(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
% v- l8 E6 e$ \, L* @洪堡奖(德国洪堡基金会)3 }4 m% @. I$ z7 E) T
怀特海奖(伦敦数学会)
9 _5 d0 ^/ I/ M/ k8 J皇家奖章(英国皇家学会)+ Y4 Z' y0 W+ y" _+ q7 z
基思奖(爱丁堡皇家学会)
' b7 _+ X4 ]4 p( f& u! \2 D京都奖(稻森基金会)! l* F2 ~" E( w J/ _9 r- R% k- ^- m' M
柯尔代数奖,柯尔数论奖(美国数学会)7 q' _1 o" c* g5 u7 N( C
克雷福德奖(瑞典皇家科学院)
0 Q; l" K- D o3 g; P% x3 a科普利奖章(英国皇家学会)& N( ?" } |7 X
科学大奖(巴黎科学院)
& ^4 y/ i: @& ]) W0 l1 f- Z$ }罗巴切夫斯基奖(苏联科学院)
+ l9 a& D! _3 P |4 i奈望林纳奖(国际数学家大会)
- B: f7 L& R, w6 X: v* r内勒奖(伦敦数学会)# N; u/ H# @# {6 l2 x: F. L7 d
庞加莱金质奖(巴黎科学院)
9 G" A6 `! c) y9 a. ^美国全国科学院科学进步奖5 Y" J. O! Q3 s: M, ?5 g
美国全国科学院数学奖% M" ~( P5 a6 c3 v, Z: P" C0 \
日本奖
) P. ?; S* Y2 @. m7 V塞勒姆奖
8 I+ r- x$ K- d, a施耐德奖(国际线性代数)* z) o" T5 G/ h
斯帝尔奖(美国数学会)* K8 H" i6 Z J4 _
图灵奖(美国计算机学会)+ z( T5 g7 M n* \( v) S
维布伦几何奖; w& }' F$ U8 @( S
威尔克斯奖(美国数理统计学会)' G7 a: s" z# q7 I+ L5 E
沃尔夫奖(美国nsf沃特曼委员会)) Z& C" I5 k% j4 Y# J1 z
西尔维斯特奖(伦敦皇家学会)
* `+ B' I& y3 X6 [谢尔.蒂博尔纪念奖章(匈牙利博利奥伊、亚诺什数学会)5 A% w" F5 t! l& G4 K
查文尼特奖(美国数学协会)3 k8 F% A8 ~: J
6 m- S1 y4 o& S) H2 }: z* A
7 u/ [3 U) _5 ^/ M3 s; _4 ~& [) L( I- N; j+ n3 [" ^/ q8 U4 j
沃尔夫奖9 F) r9 P' e' z0 ]
由于菲尔兹奖只授予40岁以下的的年轻数学家,所以年纪较大的数学家没有获奖的可能。恰巧1976年1月,R.沃尔夫及其家族捐献一千万美元成立了沃尔夫基金会,其宗旨是为了促进全世界科学.艺术的发展。沃尔夫基金会设有:数学.物理.化学.医学.农业五个奖(1981年又增设艺术奖)。1978年开始颁发,通常是每年颁发一次,每个奖的奖金为10万美元,可以由几人分得。由于沃尔夫数学奖具有终身成就奖的性质,所有获得该奖项的数学家都是享誉数坛.闻名遐迩的当代数学大师,他们的成就在相当程度上代表了当代数学的水平和进展。该奖的评奖标准不是单项成就而是终身贡献,获奖的数学大师不仅在某个数学分支上有极深的造诣和卓越贡献,而且都博学多能,涉足多个分支,且均有建树,形成了自己的著名学派,他们是当代不同凡响的数学家。R.沃尔夫1887年生于德国,其父是汉诺威城的五金商人。沃尔夫曾在德国研究化学,并获得博士学位,后移居古巴。他用了近20年的时间,经过大量试验.历尽艰辛,成功地发明了一种从熔炼废渣中回收铁的方法,从而成为百万富翁。他是沃尔夫基金会的倡导者和主要捐献人。沃尔夫于1981年逝世。 ( ^% R" z3 S& z( i
5 h, S: K% r3 [: y3 V
0 v) X+ e r- q" E时间 获奖者 3 }) @# |* T% o
1978 M. Gelfand ,C.L.Siegal ' v" R+ J9 O2 @; E% A- j6 ?
1979 J.Leray, A Well ) N$ @* s* V) @' U5 J& L" J/ }
1980 H.Cartan, A.N.Kolmogorov w* n5 t9 U9 s! u( v* r
1981 L.V.Ahlfors, O.Zarisk
# {8 C$ }+ T% f5 X# j1982 M.G.Krein, H.Whitney & L( s; A% ]8 T: s, `
1983 陈省身,P.Erd?s 4 o' T6 c2 s) p( a8 H
1984 陈省身,P.Erd?s,小平邦彦,H.Lewy
, W6 h, }. T2 L9 j; n5 c1985 小平邦彦,H.Lewy ; k5 W# ~1 H$ [$ W8 o( L$ S' D
1986 S.Eilenberg, A.Selberg
9 C( V/ L+ a0 e% q* ~1987 伊藤清,P.Lax
! W. y* u4 ?6 U+ t( ^7 ]% t1988 F.Hirebruch, L.H?rmander ' J' O- q# }4 W+ T: p* P
1989 A.P.Calderón, J.W.Milnor * F3 d( D9 ]2 f8 g1 {
1990 E.de Glorgi, L Piatetski-Shapiro
$ i0 [; }! @3 o1 k& T1991 -
& M; _) e( Z9 ~; W8 W9 _. y1992 L.Carleson, J.G.Thompson 1 j# r; D( p5 O' D* b
1993 M.Gromov, J.L.Tits
2 S- c2 }+ X; l1994 J.K.Moser,
5 f$ n, H- b" s0 E, s1995 J.K.Moser, R.Langlands,A.Wiles / x) [3 n- Z7 Z
1996 R.Langlands,A.Wiles
9 k1 h4 ]1 w2 x4 U+ h6 g1997 J.B.Keller, Y.Sinai ( ^7 B9 G: S B9 N6 }3 g! {/ p+ h
1998 - 0 R, m7 v9 h- ^1 N _
1999 Lászlo Lovász,Elias M. Stein
: Z0 e9 s* x0 F5 L2000 Raoul Bott,Jean-Pierre Serre : ]4 n% R5 u8 H* c0 ~0 |
2001 -
: ?4 F* X2 e5 p! ~2 W. W( t
! Q0 q" d5 \8 \/ \# |% Y6 N( v- c# M3 X, E1 `! D0 ~
菲尔兹奖& P) P: \! q' d% l0 R
0 B* k( s; D0 {6 Z 菲尔兹奖是数学界的大奖,是以加拿大数学家、数学教育家菲尔兹的名字命名的。3 D/ C* [1 \2 \6 M' o* ?
菲尔兹(1863~1932)1880年就读于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数学系,1887年在美国的约翰普金斯大学获博士学位,其后先在美国阿勒格尼大学任教,1902年起在多伦多在学任教,是加拿大皇家学会会员、伦敦皇家学会会员。菲尔兹在代数学方面有一定的建树,例如证明了黎曼-罗赫定理等。但他的主要贡献是在数学教育和促进数学的国际交流方面,他第一个在加拿大引入研究生教育,并全力组织并主持了1924年在多伦多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是在欧洲之外召开的第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这次大会促进了北美的数学发展和数学家之间的国际交流。为进一步促进数学的交流和发展,鉴于诺贝尔奖中不设数学奖项,菲尔兹希望能建立一个世界性的数学奖。他提出把1924年国际数学家大会的经费结余作为奖金的基金。为此他积极奔走,做了大量工作,并打算在1932 年召开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提出建议。不幸的是他于会前去世,但留下遗嘱:把自己的遗产加到上述经费中作为一项国际数学奖的基金。1932年的国际数学家大会接受了菲尔兹通过多伦多大学数学系转达的建议和基金,并把这一奖金命名为菲尔兹奖,以纪念他为此而做出的卓越贡献。+ Y9 o% [8 a8 W" g
菲尔兹奖包括一枚金质奖章和1500美元奖金,它的产生很有特点:数学界的国际权威学术团体——国际数学联合会主持,从全世界第一流的40岁以下的数学家中评选;在每隔4年召开一次的国际数学家大会上隆重颁奖,开始时每次获奖者只有2人,1965年,得到一位不希望透露姓名的人的赞助而从1966年起获奖者增加到2-4人,因此获奖的机会比诺贝尔奖和沃尔夫奖还要少;获奖者是当时最著名的、成果最卓著的数学家。1 a8 a; F- W2 z* N
菲尔兹奖的颁奖仪式在每次国际数学家大会的开幕式上举行,由评委会主席宣布获奖名单,由大会东道国的要员(市长、科学院院长、国家领导人等)或著名数学家颂发奖章和奖金,由权威数学家分别介绍获奖人的主要数学成就。
% Y6 ?0 F7 T, R+ |- Z3 j R8 ] 菲尔兹奖于1936年挪威奥斯陆国际数学家大会上第一次颁发,其后,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中断,直到1950年在美国坎布里奇国际数学家大会上才颁发第二次菲尔兹奖,其后基本上每4年召开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也就颁发一次菲尔兹奖。到现在共有43人获奖,这是20世纪的全部菲尔兹奖获奖者,其中英国数学家怀尔斯在1998年20世纪最后一次国际数学家大会上获得的是一个特别贡献奖——因为他的成果证明了费马大定理影响很大,国际数学家大会想奖励他,但当年他已45岁了,超出了菲尔兹奖的范围——于是大会为他设立了一个没有先例的特别贡献奖。当然不好说是否后无来者了。有8位菲尔兹奖获得者后来又获得沃尔夫数学奖,他们始终是站在数学探索前沿的数学大师。总的情况列表介绍如下(地点指大会开会即颁奖城市,个别的在备注中列出该城市所在国家。在备注中列出同时获沃尔夫数学奖的情况和获奖的年代)。
4 n7 L: F. ^5 c3 X, O& W4 z! p8 G
5 x1 G0 `0 O: z4 @ _0 `* t- n( i R- X& i) e9 A5 q8 ]: A9 ~
时间 获奖人 国籍 地点 获奖成就 年龄 备注 + P1 l* Q0 U* C L8 V& W" ~5 X
1936 奥斯陆阿尔斯·阿尔弗斯
" `+ W( h4 U' s& j7 s. QAhlfors,Lars Valerian 芬兰
, N' |: Q; k! H4 k: H% S(美籍) 奥斯陆 邓若瓦猜想、覆盖理论 29 $ |6 f1 v! z, _, s! ^. N
8 K9 h3 j# t P9 z- Z7 s
杰西·道格拉斯Douglas,Jesse 美国 普拉托极小曲面问题、) v# ]& j& k- [$ D2 K, k
变分问题的反问题 39
; n# f8 Q+ E- J; R! h
3 M6 ~( X0 V' I2 \/ A& Q* O. U3 _* j
1950 坎布里奇罗朗·施瓦尔兹! {# y9 X0 r4 |4 t9 x6 W. [- Q
Schwartz,Laurent 法国 坎布里奇 广义函数论 35 美国
" v+ v7 A* V; H/ p: x9 y- W4 u7 w6 Z4 z$ @
阿特尔·赛尔伯格4 r$ ~ h% c% ]/ x0 b/ z9 j( k
Selberg,Atle 挪威/ L! ]* @4 L0 c
(美籍) 素数定理的初等证明、, F9 R, Q x7 M: S- I0 G$ K
调和分析等 33
+ i* V8 S+ ?& e5 C7 m& ?2 `) I7 l9 ^* ~
5 M; |% c3 Q! {1954 小平邦彦
8 I$ t4 d0 x. j$ X* O, }, d$ v& VKodaira,Kunihiko 日本 阿姆斯特丹 推广黎曼-罗赫定理、" l# @. O$ E- s z! g* z- K3 _
小平邦彦消解定理 39
; U0 G w. u+ d& Q* S' w4 \8 Y, X; x0 _. w0 L
让-皮埃尔·塞尔
3 e8 |9 l f- Y# ^9 a: pSerre,Jean-Pierre 法国 一般纤空间概念、
8 y! t/ m8 h* Z, W6 N1 u3 P同伦的局部化方法、
, O0 s' ]7 |8 h2 v1 I+ m同伦论的一些重要结果 28
. `6 f$ o! E$ V$ F# d w
) V! M4 X5 W( x9 o% B
0 S) l* H- k: Z7 J; ^5 H. P1958 克劳斯·费里德里希·罗斯) q4 l- j: A- U8 }; s9 V" q9 f
Roth,Klaus Friedrich 德国1 v M. G7 A' ^! F) }+ ?9 z
(英籍) 爱丁堡 代数数有理逼近的瑟厄-
8 O! B1 v' l( J9 `西格尔-罗斯定理 33 英国 5 }* F$ H4 u/ C! W) Z: b
雷内·托姆Thom,René 法国 拓扑学配边理论、奇点理论、
+ U( @% N9 F2 ~- ?2 O$ r拓扑流形理论 35 2 j+ `5 O' ]' p% P$ _9 f
: i! f4 a+ k* @ P" I: A% u- Q6 C' m' q+ i
1962 斯德哥尔摩拉尔斯·荷曼德尔
: F( n3 ?" M6 R) ~8 B0 M- `Hormander Lars 瑞典 斯德哥尔摩 线性偏微分算子理论、1 B& i: k5 s% Y5 k
伪微分算子理论 31
9 d& P) k+ p4 A$ f9 e4 J4 g3 c& c% U
$ t, b: Y/ r8 I; v" m2 t' B+ k0 M约翰·米尔诺9 I( \) F$ a: \" ~! t
Milnor,John Willard 美国 7维球面的微分结构、
2 S0 L, z1 n$ e# M e ]0 M否定庞加莱主猜想、5 b7 j1 j3 k# G# m7 m
代数k理论 31
4 t& }& A! ~% ~+ g( J+ L% X* z( X+ N6 t
1966 迈克尔·法兰西斯·阿提雅 e; x9 H( Y( |/ c5 w; g
Atiyah,Michael Francis 英国 莫斯科 阿提雅-辛格指标定理、
' i8 s; T+ ~% L& R- l- v u拓扑k理论 37 * Q( p# e* F( O) e- C: ]4 n
鲍尔·约瑟夫·科恩
8 G O" D3 C7 Z' e) c8 b% ?8 JCohen,Paul Joseph 美国 力迫法、8 `9 j; J1 O9 w- ~, z
连续统假设与zf系统的独立性 32
2 W% ]9 b1 L- L( n! {# {亚力山大·格罗登迪克* W( w O+ L7 d+ ]/ x
Grothendieck,Alexandre 法国 代数几何体系、
6 \0 z m. M5 e9 e6 a泛函分析中的核空间、张量积 38 ! H/ s- b& I. C; {) \& O% ?6 Q
斯蒂芬·斯梅尔: H9 a8 F2 j3 H, ~! ?& s
Smale,Stephen 美国 广义庞加莱猜想、
" Y5 G \* L2 L微分动力系统理论 36
3 O( P* t0 B, W" \2 P
! G" [0 c/ |* R1 A
% e- \* D! Q; O( o4 X1970 尼斯阿兰·贝克Baker,Alan 英国 尼斯 数论中的一些问题、7 `1 x; N. `% X% H
二次域的类数问题 31
8 T# m, w# M0 N) ?% e" s6 f广中平祐+ D5 N$ s4 Y& [% r
Hironaka,Heisuke 日本 代数簇的奇点消解问题 39 ) T2 A% \0 C. e# S& L5 [ p
谢尔盖·彼得洛维奇·诺维科夫8 U$ Y) H1 F0 m6 }! ~
Новиков,Сергей петрович 前苏联 微分拓扑学配边理论、& B4 h+ c' }" E0 X% t
微分流形理论庞特里雅金示性类的拓扑不变性 32 9 B# W/ P5 N: H$ R
约翰·格里格·汤普逊
! K( i4 x! A& w* p$ k. DThompson,John Griggs 美国 有限单群的伯恩德赛猜想和弗洛贝纽斯猜想 38 1 K- Y5 ] V1 O. @! X/ W
w S; d" B+ ~
! W6 z! d9 m2 E1974 大卫·布赖恩特曼福德
2 K+ n9 r2 `: Q0 r2 |4 z( [) SMumford,David Bryart 英国; T8 p4 R, }7 ~7 v9 H+ @
(美籍) 温哥华 代数几何学参模理论、+ g3 g7 r; k4 l4 t; X" i
代数曲面的分类 37 8 B( p3 A+ e3 o
恩里科·庞比里
8 U9 g! T- y! W; \Bombieri,Enrico 意大利 有限单群分类问题、
}8 q& u; R# z, \5 l5 Z哥德巴赫猜想的(1,3)命题 34 3 [0 S! I& G2 W4 l$ {5 f
. I. h( o5 K1 S" T0 E8 g# i
' h( \* k/ C, W8 |( q$ Q1 |1978 查里斯·费弗曼, }& Y8 _$ e' ^% {
Fefferman,Charles 美国 赫尔辛基 奇异积分算子、偏微分方程 29 芬兰 6 x( i7 N( X- @3 w1 m" h
皮埃尔·德林
& k/ P' f/ \* oDeligne,Pierre 比利时 代数几何中的部分韦伊猜想 34
/ G K5 A) h, K7 j4 n% w( v丹尼尔·奎伦
2 l1 ~5 a n# V$ s1 \0 ]Quillen,Daniel G. 美国 代数k理论的亚当斯猜想、
`. X) q/ q4 U& l5 |! \+ ]$ X, @$ ~塞尔猜想 38
* |) @( ]4 v, P; ?5 D# [格·阿·玛古利斯
5 U) ^& u2 j v9 G! \Маргулис,Г.А. 前苏联 关于李群的离散子群的塞尔伯格猜想 32 . N! d# e6 [; _8 [
, c2 C# t: b8 j
$ x8 [0 M1 W8 J# S
% p5 H+ N6 |4 k, h1982 阿兰·孔耐
\# x8 r* _5 \) o7 i {% _$ Y2 yConnes,Alan 法国 华沙 算子代数、代数分类问题 35 6 |" O' R: P: I' I! c, n- F' ]
威廉·色斯顿) s2 ?0 {. p6 K: o
Thurston,William 美国 3维流形的叶状结构及其分类 36
4 Q/ O' x$ I4 K5 W1 m' g丘成桐Yau Sheng-Tung 中国
' U: P+ q$ [. ?' X(美籍) 卡拉比猜想、正质量猜想 33 , G- F7 U1 J9 f; V5 k$ r! l
6 B0 O) Q. w) W4 k2 J x3 O* B# f! E0 V- I1 V& q
1986 唐纳森S.Donaldson 英国 伯克利 4维流形的拓扑学 29 ! ^' c* Y" u9 ~- }9 K/ V4 {$ e
法尔廷斯G.Faltings 德国 莫德尔猜想 32 + ]! G' k5 d% H2 d: T3 X, Q" }
弗里德曼M.Freedman 美国 4维流形的庞加莱猜想 35 1 q& a9 ^ \/ A4 }/ e
9 \: {2 ]. ~' m0 ?6 v% X2 Z% s5 e5 H1 q- Z
1990 德里费尔德V.Drinfel'd 前苏联 东京 模理论、+ P7 ^) i2 f! V$ j
与量子群有关的hopf代数 36
7 V7 n1 r8 X$ Y4 ~$ \沃恩F.R.J.Vaughan 新西兰 扭结理论 37
: C" Q: V7 i1 U# R4 ^森重文Shigffumi Mori 日本 3维代数簇的分类 39 1 K: Q# H' J$ p# r( [
威藤E.Witten 美国 弦理论、对超弦理论作了统一的数学处理 38
' ]+ V% B/ ?+ H. U" b+ H
1 @' A! q L" p' b% k
( s z0 @, f, J3 ]4 f' _/ [1994 布尔盖恩J.Bourgain 比利时 苏黎世 无限维的偏微分方程 40 P.L.Lions 法国 非线性偏微分方程、玻尔兹曼方程 38
; ^+ K0 u' ^9 [! B4 I2 _- [约克兹J.C.Yoccoz 法国 一般复动力系统的性状和分类 37 G. U* M7 s: L, G9 k6 t, K3 r
泽尔曼诺夫E.Zelmanov 俄罗斯 群论的弱伯恩赛得猜想 39 ; ~; E" }+ c& @. |; B% Q8 G
' ~) o) u: \2 e
% p9 F1 x( `# j) b I1998 博切尔兹R.E.Borcherds 英国 柏林 魔群月光猜想、4 R' K* R- {! Y( a. f; b3 L# o5 }
卡茨-穆迪代数 38 6 c Y+ u4 @3 t; b L
高尔斯W.T.Gowers 英国 巴拿赫空间理论、超平面猜想 34 # i- U9 r4 A( `
孔采维奇M.Kontsvich 俄罗斯 线理论、扭结分类猜想 33
' ^. E# d- _* T0 @+ }' I! O麦克马兰C.T.Mcmullen 美国 混沌理论、
, M& x9 A8 C. X8 O6 g/ ]% S8 `复动力系统的主猜想 40 l0 U# u2 O" `- I3 Z! x) O
安德鲁·怀尔斯Andrew Wiles 英国 费尔马猜想 45 特别贡献奖,沃1996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