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企疯狂搜罗科技人才 国内研究所被迫加薪
# a- v8 y# ]% B* O! `) ~6 ~& @- V2006.01.14 来自:中国经营报第三次科技大会提出了中国要向创新型国家转型,并为完善自主创新体系讨论了一系列配套措施。比较其他国家的创新发展之路我们不难发现,现代社会谈自主创新,不能没有国家知识产权战略,不能没有标准战略,更不能没有科技人才战略,这将是带动中国向创新型国家转型的三驾马车。而在以上方面,中国要补的功课还有很多。 本报记者 李健北京报道 外企对国内科技人才的“打捞”已近疯狂。
3 M8 ~* R$ S# h! u 1月11日,在Google中文学术搜索发布午餐会上,李开复再次确认了将在中国更大规模招聘的消息,较此前消息更进一步的是,李开复已经明确定下了时间,“只要是适合的,有多少就要多少”,李开复说,“时间就在春节后”。
% X) X/ e- ^3 I H' ~9 {9 _$ d+ H 不久前软件巨头微软也高调公布了庞大的研究院扩充计划,人数从现在的1500人在三年内扩充到5000人。 & ~. P3 U' @6 S( d9 `0 j5 L7 a- ?
而据业内人士称,这轮抢人风潮起于2005年11月,从各知名大学毕业生开始,与往年不同,技术型人才成为今年他们招聘员工主要争夺的对象,中国现代国际关系研究院张茂荣认为,随着互联网行业的回潮,更加剧了科技创新人才的外流,也严重地影响到国内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的创新能力。
' J' T$ r9 U$ X( ` 研发机构迁移:外企主导高校应聘 / [$ @: S3 H. d, U" A' ~; m
在此之前,网络新贵Google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已经从新毕业的大学生中收了50名关门弟子,2005年12月30日,李开复在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样的数量还远远不够,新的招聘正在计划之中。Google还在近日举行的中国编程大赛中寻找科技人才,目前这个大赛已经吸引了超过15000人参与。而2006年, Google招聘将继续向计算机科学人才和毕业生敞开, Google全球副总裁,中国区总裁李开复在邮件中表示,“凡是符合要求的优秀计算机人才我们都非常欢迎加盟。” 7 k0 n( n: y s5 f' s
而软件巨头微软不久前也高调公布了庞大的研究院扩充计划,人数将从现在的1500人在三年内扩充到5000人,其中超过1/3将直接从大学毕业生中招聘,今年的指标就超过800人。
Y/ V, r* M; Y) U( B$ [ 摩托罗拉于1990年在中国投资建立研发中心,到目前为止已雇用1300名工程师。通用设在中国的全球研发中心2005年雇用研究人员的规模是1200名。 3 \) h" }! z l* A+ X' j/ Q9 r
外企普遍提供了良好的工作环境、培训和福利,高薪和白领的生活是吸引这些大学毕业生的重要原因。据记者调查,除明确表示将继续深造的人以外,超过60%的毕业生认为进入外企是其工作的第一选择。
" x. w- ]/ q/ i: T 而这也为外企,特别是知名外企的抢人创造了充分的条件,“相对来说,中国的科技人才人力成本还是便宜的多,只有美国或欧洲的1/5,而创造能力却不相上下”,中创软件总裁景新海说。 Z3 h/ r/ t: u" b& T
而这些外企扩充后的研究开发机构也将不再仅仅局限于产品的本地化开发,“部分基础性的研发或产品开发也将在这里进行”,微软中国副总裁、MSN事业部总经理罗川说。 : t! d7 m# `1 N) v, l
“互联网搜索是今年最热门的行业”,赛迪网总裁徐东英说,“较好的环境待遇和工作机制使高学历技术人员趋之若鹜,像Google、微软这样的外企都处于招人的最顶端,而市场机制也使这些公司在无形之中拥有了对创新人才最高的选择权。”
. [7 ~8 S( e, N1 f9 m$ c4 K+ P' p) f& T. d 不完全调查:74%的科技人才想跳槽? 3 ]9 @! x! ^) v# f" q2 N
而据记者了解,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已经普遍感觉到来自创新人才来源不足的巨大压力,外企的高调更是给国内的一些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今年的进人计划造成了极大的负面影响。
8 O0 Y: Z2 v6 t$ Z( D5 n6 f( m 中科院下属的一些研究所被迫对硕士研究生开出了6至8万元的年薪,而在去年,即使是华为这样的曾经被认为是在国内薪资水平比较高的科技企业,在经历了上次互联网风潮回落平稳后,对大部分毕业生实施的也就是“345”政策,即本科3000元、硕士研究生4000元、博士研究生5000元的薪资级别。
: Y1 S* E. V0 d. E/ x9 p, N( d “现在企业,尤其是外企抢人抢得太厉害,他们的高薪吸引了很多高学历毕业生放弃了搞科研的志愿”,中科院计算机所的一位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对计算机等热门学科毕业生开出高薪,也是被逼无奈。虽然大多外企对其薪资水平予以了保密,但从一些毕业生私下交流的结果看,目前外企招人普遍薪资水平基本都在6000~7000元以上。 1 x. f. T7 z0 i
最好的毕业生都被外企招去了,除了志向是
_6 U; V* l" J4 z8 Q3 ^/ Q) T 公务员和大型国企的以外,国内的大部分科技企业和研究机构就只能被迫承受一流技术人员外流的结果,从外企挑选剩下的毕业生中进行二次分捡。 2 O7 C7 F% E9 |$ F
“不仅如此,国内企业、科研机构或学校里的科研教学创新人才也在大量流失”,上述工作人员说,“花了好大的精力好不容易培养成一个熟手,转身就投入外企已成为一个普遍现象,这更使国内企业创新能力大受冲击”。
6 M6 r9 @; j& q( p" b0 i1 { 记者得到的一份不愿具名的猎头公司的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外资企业对高端科技人才的需求在2005年下半年开始产生了明显的增长,而在国内科技企业和科研机构有过数年工作经验和科研基础的28岁~45岁青年科技人才中,产生过到外企工作想法的人占总调查人数的74%。 8 @: y' R! h3 ?& S, w5 x& M) x
张茂荣认为,外资企业对科技创新人才搜刮最大的影响是可能会导致国内企业现有研发能力的萎缩和技术控制能力的丧失,导致中国公司和科研机构研发人才的流失和创新能力的下降,并损害这些公司或部门的基础性研究。
9 _5 X |7 W* b' x 而从更高的层面,联合国贸发会议一份研究报告曾举过一个经典案例,在中东欧,作为私有化计划的一部分,许多公司被外国跨国公司接管。联合国贸发会议对其中23家公司进行的调查表明,研发支出的年平均增长率从原先的23%下滑至私有化后的14%,同时,研发密度(研发支出占销售收入的百分比)明显下降。 ) X. h- d: G! Y, v) i
吸引跨国企业研发中心的过度竞争可能会导致政府税收的下降和监管标准的降低,而跨国公司将其研发活动进行分解,在发展中国家仅进行低技能水平的研发,也会剥夺东道国的学习机会并减少溢出收益。“各地一窝蜂上的招商引资开发区就是一个极好的例子,而对外资企业纷纷在国内建立研发中心是否也应该谨慎对待,用什么政策值得考虑”,张茂荣说。
转载自: http://job.csdn.net/n/20060114/85635.htm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