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所周知,近几年的考研人数一直呈现上涨的趋势👇
20考研人数341万、21考研人数377万、22考研人数457万,23考研人数474万,这使得考研上岸变得越来越难了。
而就在昨晚,教育部公布了24考研的报考人数为438万,也让#2024考研438万人报名#冲上热搜。
24考研人数果真像之前预测的一般下降了,那人数下降代表了什么?对我们考研人来讲又有什么影响?我们一起来看看!
01. 24考研报考人数为438万
教育部在11月22日正式公布了今年考研报名人数:据统计,2024年全国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报名人数为438万。
较2023年考研报名人数474万人,减少36万人!下降约7.6%!
其实24考研人数下降从去年开始就有所征兆👇
近6年考研报考人数增长率均在10%以上,23考研人数为474万,增长率仅为3.72%。
在已经连续6年报考人数增长率在10%以上的背景下,第一次低于10%的23考研直接降到了3.72%,与22考研21.22%的增长率相比可以说是断崖式下跌,虽然总体还是上涨,但上涨的幅度下降了很多。
而24考研的报考人数是自2016年以来的首次下降,也证明了今年是“考研热”开始降温的转折点。
具体人数下降的原因是什么?我们接着往下看。
02. 24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
其实,在报考阶段,我们也能大致看出来24考研人数将会下降。
通过对比报考点数目发现,24考研报考点总数比23考研有所减少,且报考点的减少主要集中在考研大省。
根据统计,全国各省市总计减少报考点28处,增加报考点24处。总体来说,24考研的报考点是比23考研减少了4处。
一般而言,报考点容量是一定的,报考点个数乘于报考点容量也一定程度代表着一般考生的人数,报考点个数的减少,也预示着24考研人数会下降。
并且从部分院校公布的24考研报考数据来看,确实也印证了24考研报考人数减少的猜测。
而具体到下降原因,乐考小海老师认为,24考研人数下降的原因可能来自以下几个方面👇
01 推免比例增大,实考人数降低
大家知道,每年高校的招生名额是推免和统招共同构成的,也就是说在招生计划确定的情况下,推免的名额越多,留给考研人的机会就越少。但是近几年各大院校都在不断提高推免招生比例,甚至有的院校的推免率甚至超过了50%。
也就是说院校研究生招生名额中有一半甚至以上都是推免生,相反,同样想考研究生的这批同学们中,有更多的同学直接推免保研,也会直接导致报考人数的下降。
02 学硕招生收窄,专硕成报考主流
近年来,院校招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学术型硕士即学硕的缩招或停招十分普遍。如浙江大学、西南大学、江苏大学等多所高校宣布部分专业学硕停招。
并且根据教育部印发的《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发展方案(2020-2025)》,到2025年,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规模将扩大到硕士研究生招生总规模的三分之二左右,成为今年以及未来未来考研报考主流。
03 前置专业要求,考研门槛变高
从去年开始,就有不少高校发布了对于跨专业考研前置专业有要求,不符合条件,非相关专业考生不得跨考。
这也意味着报考部分专业研究生的硬性要求增高,而这些要求相当于又给不小一部分考研人设置了一道门槛,或多或少也将影响着考研报考人数。
04 学费上涨,读研变难
近几年,各地区和学校纷纷公布了上调学费的公告,其中以专硕学费最为明显。很多同学都在吐槽:“现在读个研,不仅没宿舍,学费涨了,还没有奖学金拿,简直太难了!”
除此之外,研究生毕业标准也在变高,一些高校甚至一言不合就清退研究生,“考研容易读研难”也成为了同学们的普遍认识,劝退了不少只想“混学历”的同学。
05 就业形势严峻,考研预期降低
大多数人考研最终也是为了就业,如果本科毕业就已经能有好的工作机会,也不会有那么多人把自己放在“绝路”上孤注一掷。
毕竟“宇宙的尽头是编制“,读完研后还是需要找工作,因此,对于一些原本纠结考研还是考公的同学来说,现在更倾向于考公。
03. 考研报考人数下降的影响
那么考研报名人数总体下降,是好事吗?
当然是!因为按照国家的规划,考研招生规模在2025年之前会持续增大,比如去年就扩招了5.6%。
在24考研报名人数下降的基础上,招生规模扩大,这就意味着考研上岸的整体概率是增长的。
但这并不能代表着,我们就可以在剩下的时间里“摆烂”了,考研的难度还是有目共睹的。
从23考研开始,政治英语都变难了,24考研很难降下去,所以从试题难度角度分析,24考研至少是会和23考研难度持平的程度。
整体而言,24考研的难度主要源于以下3种原因👇
01 公共课难度增加
23考研政治、英语已经“史上最难”,数学计算量也是“史上最大”,24考研难度只会持平或上升。
02 分数线大概率会涨
23考研的分数线虽然部分微降,但主要集中在医学、理学等基础学科,而文学、艺术、教育等专业浮动很小,并且考研人数依旧是上涨趋势,所以预测24考研的国家线可能会涨。
03 “双非”上岸难度增加
23考研中「双一流」院校的硕士研究生报考增速放缓,并且一些985院校的报考人数不涨反降;而双非院校的报考热度上涨,考研报考人数大幅度增加。
这一变化既说明了部分同学的理性,也说明了很多同学在迅速降低目标——「上岸有书读即可」,能上名校更好,上不了也不勉强。
但也意味着,985、211院校本来就不好考,现在,双非院校的上岸难度,也在慢慢上升!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24考研即便人数下降,但想上岸也真的不简单。所以我们更需要在最后的时间里,咬紧牙关拼下去。
04.我们应该怎么做?
24考研人数下降,可以说是我们考研备考冲刺阶段听到最“利好”的消息。那么在此基础上,在最后1个月的时间里,我们又应该怎么做呢?
总体而言,在最后冲刺阶段,我们需要尽量照顾到所有科目的进度,最重要的任务是:稳住自己,高效抢分!
如果之前的学习进度较慢,也不必慌乱,不必盲目跟他人的进度作对比,打乱了自己的复习节奏。保持稳定的心态,按自己的节奏坚持学习才是最重要的!
乐考小海也有以下几个建议👇
1、回归基础部分
临近考试,应当把重点放在巩固已掌握的知识方面,确保应该得到的分数一分不丢,不要再为复习时多错几道题而灰心,也要适当减少啃“硬骨头”的时间。
如果感到焦虑,可以多做几套基础性的题目,找回状态。对于以记忆和背诵为重点的考试科目,可以利用遗忘曲线回顾知识点,提高复习效率,不断积累信心。
2、系统梳理知识点
注意训练自己对于知识的运用能力。既要“记得住”知识点,同时要学会带着一些具体的问题融会贯通的串联知识点。
通过运用知识点帮助你去分析、解释相应问题,从而实现对于各个零散知识点的联系,加强记忆的同时,最大可能加深对于题目和知识点的理解与领会。
3、重视身体状况
建议同学们尽可能推掉所有不必要的外出社交活动,保持规律生活。特别是要保证良好充足的睡眠,尽全力给自己创造一个理想的休息环境。
不要因为紧张而忽略了身体和精神的健康,要合理安排时间进行复习和休息。每天坚持一定的锻炼,这有助于释放压力和提高学习效率。
就在昨天,学信网等官方平台陆续公布2024年全国研究生报考人数为438万,相比于去年(2023年)的474万下降了整整36万考生。回顾近25年的考研历史上也仅仅只有2008年和2014年两年的考研人数由增转降。2008年太久远了,政策天壤之别,参考性不大。我们来分析2013-2015年。2013年,报考人数176万,国家线:340/330
2014年,报考人数172万(相比2013降4万),国家线:330/320(相比2013降10分)2015年,报考人数165万(相比2013降11万),国家线:330/320(相比2013降10分)那么现在:2023年,报考人数474万,国家线:346/3362024年,报考人数438万(相比2023降36万),那么2024国家线又会降低多少呢?等待各位来书写!备战考研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是一条注定充满荆棘的道路。并且,越是冲刺阶段,越会发现要干的事情多且杂,很容易焦虑。
但无论我们面对什么样的困难和挑战,只要我们保持积极的态度,相信自己并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它们!乐考无忧给工作人员,都是你们坚强的后盾。
加油!各位考研人。有啥问题直接加小海老师微信15144968016 免费给考生找学习资料,免费分享资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