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4900|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模糊数学——来自互动百科的解释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lgd0901        

61

主题

12

听众

7236

积分

有谱

  • TA的每日心情
    擦汗
    2013-8-8 13:45
  • 签到天数: 2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新人进步奖 最具活力勋章 发帖功臣 元老勋章 原创写作奖 风雨历程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0-3-6 19:2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模糊数学
    $ ]  b5 P4 ~: w, w6 W  J

    所属分类: 学科名 数学理论 术语 生物化学 自动化 计算机术语


    - @" W; w, l# F0 Z4 ^/ B  L. ], `1 ?3 E3 h) l  G$ X

    8 m3 _6 k9 R* Q$ E- |  a' y8 j4 |+ P* E, X
    01300000272864122562171142116_s.jpg enlarge.gif 模糊数学6 Z6 t# {9 A: c5 U( d3 G% w- ]/ H* I/ B
    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产生了模糊数学这门新兴学科。 现代数学是建立在集合论的基础上。集合论的重要意义就一个侧面看,在与它把数学的抽象能力延伸到人类认识过程的深处。一组对象确定一组属性,人们可以通过说明属性来说明概念(内涵),也可以通过指明对象来说明它。符合概念的那些对象的全体叫做这个概念的外延,外延其实就是集合。从这个意义上讲,集合可以表现概念,而集合论中的关系和运算又可以表现判断和推理,一切现实的理论系统都一可能纳入集合描述的数学框架。
    + m7 Y5 W. X5 Q9 E4 p* i; h4 {* g 模糊数学-产生背景  
    ) u' L1 F- M- S. x- U9 Z* O! C8 K3 K, v/ \
    物质运动创造了人脑,人脑又创造了物质和精神两大文明。在物质和文化两类人造产物中最具特色的要算数学及其物化产物------电子计算机。而电子计算机对人脑的内在模拟所提出机器智能问题。又刺激着数学的变革。精确性是经典数学的一大特色,经典数学在几十年历史的理论和应用中,又建造了无数令人惊叹的宏伟精美的大厦。谱写了足以流连忘返的经典乐章。赢得了“科学皇后”的美名。但是,现代科学特别是计算机科学的迅猛发展,经典数学从本质上来说已经不适应了,在处理现代客观事物时,显然力不从心,最根本的原因是:精确性经典数学扬弃模糊性。而大自然最具普遍的现象,人类大脑是最具灵活的特征恰恰在于具有模糊性。精确性与模糊性是对立的,这是当今科学发展所面临的一个非常突出的矛盾,但这又见解阐明了模糊性是精确性的另一半。孰重孰轻暂未知晓,等待后人证实。在今天的科学发展中,人们再也无法回避模糊性,并对越来越多的“正统”概念进行本质上的改造,使之重新描述大自然是大脑智慧中非清晰,非绝对化的一面,于是历史的辩证法显示出一颗奇特的种子----在精确的摇篮中,模糊数学应运而生。
    $ v; i4 s2 x/ M" H其实,自由以来,人们就对语言中许多词的模糊性和相对性有所认识。1904年,法国物理学杜恩(P.Duhem)在其《物理理论的目的和结构》艺术中说“同一般常识的模糊陈述,正因其比较精确,反而比较不确定。”1923年,大哲学家罗素(B.russel)在其著名论文《论模糊性》中提出“整个语言或多或少是模糊的。”他特别强调:“当运用于精确符号时,排中律是有效的,但是当符号是模糊的时候,排中律就无效了。”尽管罗素声名显赫,但他发表的这篇文章并未引起当时学术界对模糊性或含模糊性研究很大的兴趣,这并不是因为这个问题不重要,也不是因为作者水平有限,而因为“时候未到”,这也可以看出伟大的科学家的思想往往是超前的。模糊数学-产生过程   ; z  T# S: b. h, \; L

    " z( A6 N3 ^5 [5 R0 t- W" ~控制论模型
    ! |2 o9 p+ K1 ]% |$ }" v数学的发展也是阶段性的。经典集合论只能把自己的表现力**在那些有明确外延的概念和事物上,它明确地限定:每个集合都必须由明确的元素构成,元素对集合的隶属关系必须是明确的,决不能模棱两可。对于那些外延不分明的概念和事物,经典集合论是暂时不去反映的,属于待发展的范畴。
    2 C6 g4 P; [5 W, c$ o3 n8 t* l4 N: B

    4 H# r: f2 S1 C$ a* ^% t" m& b2 t
    在较长时间里,精确数学及随机数学在描述自然界多种事物的运动规律中,获得显著效果。但是,在客观世界中还普遍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以前人们回避它,但是,由于现代科技所面对的系统日益复杂,模糊性总是伴随着复杂性出现。

    各门学科,尤其是人文、社会学科及其它“软科学”的数学化、定量化趋向把模糊性的数学处理问题推向中心地位。更重要的是,随着电子计算机控制论系统科学的迅速发展,要使计算机能像人脑那样对复杂事物具有识别能力,就必须研究和处理模糊性。

    研究人类系统的行为,或者处理可与人类系统行为相比拟的复杂系统,如航天系统、人脑系统、社会系统等,参数和变量甚多,各种因素相互交错,系统很复杂,它的模糊性也很明显。从认识方面说,模糊性是指概念外延的不确定性,从而造成判断的不确定性。

    ) }* N$ W% y$ ~0 u. v
    在日常生活中,经常遇到许多模糊事物,没有分明的数量界限,要使用一些模糊的词句来形容、描述。比如,比较年轻、高个、大胖子、好、漂亮、善、热、远……。在人们的工作经验中,往往也有许多模糊的东西。例如,要确定一炉钢水是否已经炼好,除了要知道钢水的温度、成分比例和冶炼时间等精确信息外,还需要参考钢水颜色、沸腾情况等模糊信息。因此,除了很早就有涉及误差的计算数学之外,还需要模糊数学。, d  Q4 G6 O: W5 m+ V, J

    人与计算机相比,一般来说,人脑具有处理模糊信息的能力,善于判断和处理模糊现象。但计算机对模糊现象识别能力较差,为了提高计算机识别模糊现象的能力,就需要把人们常用的模糊语言设计成机器能接受的指令和程序,以便机器能像人脑那样简洁灵活的做出相应的判断,从而提高自动识别和控制模糊现象的效率。这样,就需要寻找一种描述和加工模糊信息的数学工具,这就推动数学家深入研究模糊数学。所以,模糊数学的产生是有其科学技术与数学发展的必然性。

    模糊数学-研究内容   8 s" G6 P6 D' m# j& B/ Y+ a$ p

    / z7 i- }% u% v5 s" d4 Z2 A智能化; _) \* X0 U" f: M5 A; q" M
    1965年,美国控制论专家、数学家查德发表了论文《模糊集合》,标志着模糊数学这门学科的诞生。
    ! d7 `5 a$ W  p' i0 o4 t3 S" g

    模糊数学的研究内容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2 r+ ]3 @9 O  o7 A5 q$ V

    第一,研究模糊数学的理论,以及它和精确数学、随机数学的关系。
    9 l, o% R+ A( V6 y3 ~3 I查德以精确数学集合论为基础,并考虑到对数学的集合概念进行修改和推广。他提出用“模糊集合”作为表现模糊事物的数学模型。并在“模糊集合”上逐步建立运算、变换规律,开展有关的理论研究,就有可能构造出研究现实世界中的大量模糊的数学基础,能够对看来相当复杂的模糊系统进行定量的描述和处理的数学方法。

    在模糊集合中,给定范围内元素对它的隶属关系不一定只有“是”或“否”两种情况,而是用介于0和1之间的实数来表示隶属程度,还存在中间过渡状态。比如“老人”是个模糊概念,70岁的肯定属于老人,它的从属程度是 1,40岁的人肯定不算老人,它的从属程度为 0,按照查德给出的公式,55岁属于“老”的程度为0.5,即“半老”,60岁属于“老”的程度0.8。查德认为,指明各个元素的隶属集合,就等于指定了一个集合。当隶属于0和1之间值时,就是模糊集合。
    $ a8 H" k& M8 G4 A: ^( R% M+ i9 R# K8 p8 T: `" Y6 \8 K6 C8 ]; `
    第二,研究模糊语言学和模糊逻辑。
    ' q- p' M4 t2 D" D5 q人类自然语言具有模糊性,人们经常接受模糊语言与模糊信息,并能做出正确的识别和判断。

    为了实现用自然语言跟计算机进行直接对话,就必须把人类的语言和思维过程提炼成数学模型,才能给计算机输入指令,建立和是的模糊数学模型,这是运用数学方法的关键。查德采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建立模糊语言的数学模型,使人类语言数量化、形式化。

    如果我们把合乎语法的标准句子的从属函数值定为1,那么,其他文法稍有错误,但尚能表达相仿的思想的句子,就可以用以0到1之间的连续数来表征它从属于“正确句子”的隶属程度。这样,就把模糊语言进行定量描述,并定出一套运算、变换规则。目前,模糊语言还很不成熟,语言学家正在深入研究。
    : C) ~1 t( g2 f人们的思维活动常常要求概念的确定性和精确性,采用形式逻辑的排中律,既非真既假,然后进行判断和推理,得出结论。现有的计算机都是建立在二值逻辑基础上的,它在处理客观事物的确定性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但是却不具备处理事物和概念的不确定性或模糊性的能力。

    为了使计算机能够模拟人脑高级智能的特点,就必须把计算机转到多值逻辑基础上,研究模糊逻辑。目前,模糊罗基还很不成熟,尚需继续研究。
    * t: n5 N9 Z' W+ k4 e+ b9 Z1 o% V

    第三,研究模糊数学的应用。
    3 \1 f8 }& [. j1 F7 i模糊数学是以不确定性的事物为其研究对象的。模糊集合的出现是数学适应描述复杂事物的需要,查德的功绩在于用模糊集合的理论找到解决模糊性对象加以确切化,从而使研究确定性对象的数学与不确定性对象的数学沟通起来,过去精确数学、随机数学描述感到不足之处,就能得到弥补。在模糊数学中,目前已有模糊拓扑学模糊群论模糊图论模糊概率模糊语言学模糊逻辑学等分支。

    模糊数学-产生历史     e9 A" G9 r9 C7 x) W, G
    ' K5 y, ~/ W( W
    人工智能
    2 r' _; r5 `( T4 f模糊数学是运用数学方法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现象的一门数学新分支。它以“模糊集合”论为基础。模糊数学提供了一种处理不肯定性和不精确性问题的新方法,是描述人脑思维处理模糊信息的有力工具。它既可用于“硬”科学方面,又可用于“软”科学方面。
    . ~4 O+ Q+ I- K2 U) w


      t$ y: p! j, |模糊数学由美国控制论专家L.A.扎德(L.A.Zadeh,1921--)教授所创立。他于1965年发表了题为《模糊集合论》(《FuzzySets》)的论文,从而宣告模糊数学的诞生。L.A.扎德教授多年来致力于“计算机”与“大系统”的矛盾研究,集中思考了计算机为什么不能象人脑那样进行灵活的思维与判断问题。尽管计算机记忆超人,计算神速,然而当其面对外延不分明的模糊状态时,却“一筹莫展”。可是,人脑的思维,在其感知、辨识、推理、决策以及抽象的过程中,对于接受、贮存、处理模糊信息却完全可能。计算机为什么不能象人脑思维那样处理模糊信息呢?其原因在于传统的数学,例如康托尔集合论(Cantor′sSet),不能描述“亦此亦彼”现象。集合是描述人脑思维对整体性客观事物的识别和分类的数学方法。康托尔集合论要求其分类必须遵从形式逻辑的排中律,论域(即所考虑的对象的全体)中的任一元素要么属于集合A,要么不属于集合A,两者必居其一,且仅居其一。这样,康托尔集合就只能描述外延分明的“分明概念”,只能表现“非此即彼”,而对于外延不分明的“模糊概念”则不能反映。这就是目前计算机不能象人脑思维那样灵活、敏捷地处理模糊信息的重要原因。为克服这一障碍,L.A.扎德教授提出了“模糊集合论”。在此基础上,现在已形成一个模糊数学体系


    9 n+ L) S, p3 \7 v3 o& _& ]

    模糊数学产生的直接动力,与系统科学的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在多变量、非线性、时变的大系统中,复杂性与精确性形成了尖锐的矛盾。L.A.扎德教授从实践中总结出这样一条互克性原理:“当系统的复杂性日趋增长时,我们作出系统特性的精确然而有意义的描述的能力将相应降低,直至达到这样一个阈值,一旦超过它,精确性和有意义性将变成两个几乎互相排斥的特性。”这就是说,复杂程度越高,有意义的精确化能力便越低。复杂性意味着因素众多,时变性大,其中某些因素及其变化是人们难以精确掌握的,而且人们又常常不可能对全部因素和过程都进行精确的考察,而只能抓住其中主要部分,忽略掉所谓的次要部分。这样,在事实上就给对系统的描述带来了模糊性。“常规数学方法的应用对于本质上是模糊系统的分析来说是不协调的,它将引起理论和实际之间的很大差距。”因此,必须寻找到一套研究和处理模糊性的数学方法。这就是模糊数学产生的历史必然性。模糊数学用精确的数学语言去描述模糊性现象,“它代表了一种与基于概率论方法处理不确定性和不精确性的传统不同的思想,……,不同于传统的新的方**”。它能够更好地反映客观存在的模糊性现象。因此,它给描述模糊系统提供了有力的工具


    - c9 d7 D4 p% D/ Y- F6 |; |L.A.扎德教授于1975年所发表的长篇连载论著《语言变量的概念及其在近似推理中的应用》(《TheConceptofaLinguisticVariable&ItsApplicationtoApproximateReasoning》),提出了语言变量的概念并探索了它的含义。模糊语言的概念是模糊集合理论中最重要的发展之一,语言变量的概念是模糊语言理论的重要方面。语言概率及其计算、模糊逻辑及近似推理则可以当作语言变量的应用来处理。人类语言表达主客观模糊性的能力特别引人注目,或许从研究模糊语言入手就能把握住主客观的模糊性、找出处理这些模糊性的方法。有人预言,这一理论和方法将对控制理论、人工智能等作出重要贡献。

    7 m1 g$ T5 b. j# ^$ S9 L; o5 A
    模糊数学诞生至今仅有22年历史,然而它发展迅速、应用广泛。它涉及纯粹数学应用数学自然科学、人文科学和管理科学等方面。在图象识别、人工智能、自动控制、信息处理、经济学、心理学、社会学、生态学、语言学、管理科学、医疗诊断、哲学研究等领域中,都得到广泛应用。把模糊数学理论应用于决策研究,形成了模糊决策技术。只要经过仔细深入研究就会发现,在多数情况下,决策目标与约束条件均带有一定的模糊性,对复杂大系统的决策过程尤其是如此。在这种情况下,运用模糊决策技术,会显得更加自然,也将会获得更加良好的效果。

    模糊数学-模糊现象   + Q5 S5 ^! \, U4 n0 \' D; D0 c

    所谓模糊现象,是指客观事物之间难以用分明的界限加以区分的状态,它产生于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识别和分类之时,并反映在概念之中。外延分明的概念,称为分明概念,它反映分明现象。外延不分明的概念,称为模糊概念,它反映模糊现象。模糊现象是普遍存在的。在人类一般语言以及科学技术语言中,都大量地存在着模糊概念。例如,高与短、美与丑、清洁与污染、有矿与无矿、甚至象人与猿、脊椎动物无脊椎动物生物与非生物等等这样一些对立的概念之间,都没有绝对分明的界限。一般说来,分明概念是扬弃了概念的模糊性而抽象出来的,是把思维绝对化而达到的概念的精确和严格。然而模糊集合不是简单地扬弃概念的模糊性,而是尽量如实地反映人们使用模糊概念时的本来含意。这是模糊数学与普通数学在方**上的根本区别。恩格斯说:“辩证法不知道什么绝对分明的和固定不变的界限,不知道什么无条件的普遍有效的‘非此即彼!’它使固定的形而上学的差异互相过渡,除了‘非此即彼!’,并且使对立互为中介;辩证法是唯一的、最高度地适合于自然观的这一发展阶段的思维方法。”

    模糊数学-应用领域  
    - J, A: E' i1 ?4 N& u( G

    模糊数学是一门新兴学科,它已初步应用于模糊控制、模糊识别、模糊聚类分析、模糊决策、模糊评判、系统理论、信息检索、医学、生物学等各个方面。在气象结构力学、控制、心理学等方面已有具体的研究成果。然而模糊数学最重要的应用领域是计算机智能,不少人认为它与新一代计算机的研制有密切的联系。

    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正积极研究、试制具有智能化的模糊计算机,1986年日本山川烈博士首次试制成功模糊推理机,它的推理速度是1000万次/秒。1988年,中国汪培庄教授指导的几位博士也研制成功一台模糊推理机——分立元件样机,它的推理速度为1500万次/秒。这表明我国在突破模糊信息处理难关方面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模糊数学还远没有成熟,对它也还存在着不同的意见和看法,有待实践去检验。

    模糊数学-应用前景  
    ; P% Q. ]6 j, o4 q" l' Y

    模糊数学是研究现实中许多界限不分明问题的一种数学工具,其基本概念之一是模糊集合。利用模糊数学和模糊逻辑,能很好地处理各种模糊问题。

    模式识别是计算机应用的重要领域之一。人脑能在很低的准确性下有效地处理复杂问题。如计算机使用模糊数学,便能大大提高模式识别能力,可模拟人类神经系统的活动。在工业控制领域中,应用模糊数学,可使空调器的温度控制更为合理,洗衣机可节电、节水、提高效率。在现代社会的大系统管理中,运用模糊数学的方法,有可能形成更加有效的决策。

    模糊数学这种相当新的数学方法和思想方法,虽有待于不断完善,但其应用前景却非常广阔。

    模糊数学-模糊数学在中国  
    & D" T* n; \! x( C- e

    在美国,日本,法国等世界数学强国相继研究模糊数学,并取得一些阶段性的进展的同时,1976年中国开始注意模糊数学的研究,世界著名模糊学家考夫曼(A.kaufman,法国)、山泽(E.SanchZ.法国)、营野(日本)和美籍华人P.P.Z等先后来华讲学,推动了我国模糊数学的高速发展,很快就拥有一支较强的研究队伍。1980年成立了中国模糊集与系统协会。1981年,创办《模糊数学》杂志,1987年,创办了《模糊系统与数学》杂志。还出版过大量的颇有价值的论著。例如:汪培庄教授所著《模糊集与随机集落影》,《模糊集合论及其应用》,张文修教授编著的《模糊数学基础》等。1988年我国汪培庄教授指导几位博士生研制成功了一台模糊推理机-----分立元件样机。它的推理速度为1500万次/秒,这表明中国在突破模糊信息处理难关方面迈出重要一步。中国科研人员在Fuzzy领域中取得了卓越成就。何新贵院士将Fuzzy方面的论文在国内外权威杂志上发表。这标志着中国研究已经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至此,中国已成为全球四大模糊数学研究中心之一。(美国,西欧,中国,日本)
    9 c/ [) d! N9 L: }+ @
    ' O. w9 n1 S* D& n7 C2005年,是一个值得中国所有模糊研究人员和学者庆祝的一个丰收年,在这个丰收年里有两件值得庆祝的大事。一,经国际模糊系统协会(IFSA)专家评审,最终却帝国内授予中国四川大学副校长刘应明院士“FuzzyFellow奖”。“FuzzyFellow奖”是模糊数学领域的最高奖项,专门授予得到国际公认的,在模糊数学领域做出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2 E! d0 t8 e; j5 Y3 |. R( g二,2005年8月20日,中国运筹会Fuzzy信息与工程分会正式成立。Fuzzy信息与工程分会成立,是隶属于全国两大数学方向的一级学会之一------中国运筹会,表明Fuzzy数学在中国已取得了应有的地位,尤其是Fuzzy数学的创始人扎德教授的出席会议,中国运筹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副院长袁亚湘教授和广州大学校长廖建设教授为学会揭牌,这给成立大会增添的极大的光彩。也极大的鼓舞了全国Fuzzy研究工作者。Fuzzy信息与工程分会的宗旨:在完善和加强Fuzzy集理论研究的同时,更侧重于Fuzzy技术的应用和Fuzzy产品的开发研究。

    模糊数学-相关词条  
    " u  i! Q2 @& _! G
    $ l' }$ [1 ~, v  Q" x- Q《模糊数学》《模糊数学基础》L.A.扎德康托尔集合论计算机智能模糊数学-相关链接   $ b4 ~4 @( P3 W" C# T

    1、http://math.cersp.com/Specialty/Xiaoxue/Subject/200611/2779.html
    8 c; c1 r8 n5 ]2 z" E9 [, ~2、http://www.ikepu.com/maths/maths_branch/fuzzy_maths_total.htm

    01300000272864122562214952046_s.jpg (16.62 KB, 下载次数: 221)

    01300000272864122562214952046_s.jpg

    enlarge.gif (393 Bytes, 下载次数: 221)

    enlarge.gif

    01300000272864122562199700972_s.jpg (31.6 KB, 下载次数: 238)

    01300000272864122562199700972_s.jpg

    01300000272864122562229936606_s.jpg (59.56 KB, 下载次数: 231)

    01300000272864122562229936606_s.jpg

    enlarge.gif (393 Bytes, 下载次数: 208)

    enlarge.gif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天道酬勤

    0

    主题

    4

    听众

    78

    积分

    升级  76.84%

    该用户从未签到

    自我介绍
    我是龙的传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

    主题

    3

    听众

    573

    积分

    升级  91%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1-10-13 22:44
  • 签到天数: 12 天

    [LV.3]偶尔看看II

    自我介绍
    幽默,热情,期待交到更多兴趣相同的朋友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11-11 23:26 , Processed in 0.568989 second(s), 66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