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线时间
- 1497 小时
- 最后登录
- 2017-5-18
- 注册时间
- 2014-8-20
- 听众数
- 160
- 收听数
- 0
- 能力
- 70 分
- 体力
- 17756 点
- 威望
- 5 点
- 阅读权限
- 150
- 积分
- 8908
- 相册
- 1
- 日志
- 0
- 记录
- 0
- 帖子
- 3830
- 主题
- 2802
- 精华
- 14
- 分享
- 1
- 好友
- 756
TA的每日心情 | 开心 2017-4-26 10:25 |
---|
签到天数: 491 天 [LV.9]以坛为家II
- 自我介绍
- 即使不开心也不要皱眉,因为你永远不知道有谁会爱上你的微笑!
 群组: 数学中国试看培训视频 群组: 2017美赛两天强训 群组: 2015司守奎matlab培训 群组: 2016国赛优秀论文解析 群组: 国赛护航思路养成班 |
如何备战二期培训及国赛 我相信,绝大部分同学来参加数模,都是有着自己的目标的,大浪淘沙,从第一天教室挤得坐不下到现在每天坐不满,不知道大家有什么样的感触。留下的,都是好人啊! $ }* l; V! B* a: S1 B
这几天看大家在群里面聊天,看得出来很多同学都不知道如何参加数学建模,听了许多堂课,除了matlab也许懂一点点外,其余的也许感觉什么都不会。事实上,每届学生都是这种情况,大家不必妄自菲薄。第一期培训也快结束了,经过一段简短的休整之后,大家就要进入第二阶段的培训了,第二阶段的培训至关重要,直接决定自己是否能够取得好成绩,是否可以有很大的进步,把我对第二阶段的一些看法告诉大家,希望可以对各位有所帮助。 - p# o( L/ { A, P" Z$ I: Q
第二阶段实行周期制,每5天一个周期。第一天上午老师讲解一篇优秀论文,第一天下午进行优作交流,第二、三、四天大家以组为单位进行实战训练,第五天点评并改正自己的模型。重复4次,共20天。
6 l$ B* ~3 C3 c关于二期培训,我从优作交流、建模训练、分工、交流、心态、努力6个方面谈一下我的看法。
a$ L7 \& ?" j8 p) K1、做好优作交流 ! |7 G- L \# z0 ^
优作交流实际上可以看作一场改进的数模答辩,所谓改进,是因为答辩的时候重点突出论文的亮点,而优作交流更注重于对论文进行优缺点剖析。你不仅要看到这篇论文的优点,还应该发现他的不足,大家要明白一点,老师找的文章不一定就是写得好的文章,千万不要明明觉得有问题却也不敢说(我第一次培训的时候就犯过这种错误)。 1 p( h& ]0 \4 K/ V& |* M7 j' A
为什么要搞优作交流?我总结的优作交流有4点好处: (1)让我们多看论文,汲取他们的经验; (2)让我们辩证的看待他们的论文; 8 S5 t' Q/ V! s) W
(3)让我们学会在短时间内汲取大段文字中的精华的能力。在参加国赛的时候,你总能找到许许多多相关研究的论文,从这些论文中快速而准确的找到你需要的资料,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 I/ l6 ~& y/ {3 x# ^(4)学会做PPT。PPT现在是办公软件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了,趁机学学PPT也不错的。
2 V' j: V* K' b; X) b; d2、理性对待建模训练 , {- w5 z+ Y2 y0 p, W
做建模题有一定的随机性,也许今天老师出的题目你很容易上手,你做的很开心,但也有可能老师出的题目很不符合你的胃口,你几乎无法动笔。这个时候一定要理性对待建模训练,如果因为题目不会做而放弃的话,我想你干什么都不会成功的。
0 b8 u" \6 ?* x: ~% ?( C8 o如果老师对文章进行评分的话,希望大家不要在意这个分数。要明白,建模的论文很少有绝对的评分标准,老师看问题的角度也是不一定绝对正确的,不要觉得老师的分数可以决定你的论文好坏,但是一定要汲取老师提的建议。
8 d8 x9 p3 n7 V5 `) R" K* b* v总之,以平常心态看待建模题目本身,淡化老师的给分,但是一定要汲取老师的建议,通过做题发现知识的不足并完善。 9 j9 |/ w3 E$ M& W
3、合理分工,各有所长 : `, q, D' L' i& o/ }
关于建模分工很少有绝对统一的意见,网上也有很多的看法,我只说几点我认为非常重要的:
" Q/ N. Z5 P3 V7 d(1)一定要有会写作的。写作真的非常非常重要,更加要注意的是,这个写作要的是严谨踏实叙述清楚,而不是文科所谓的排比句多,文字繁华;
' E( M5 A& c% M) O! A- ?: z(2)至少有一个人掌握一定的matlab知识。这个至少,就是优化工具箱+基本的矩阵运算+方城求解+绘图+曲线拟合+基本的程序设计。请注意是至少,如果对自己有更高的要求,这些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1 W5 C# I. i! h' K(3)明白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培训的时候你同学来找你玩,你该怎么办?去还是不去,请三思!
8 D! V5 H6 q! z( }- J4、严禁闭门造车 & R+ o7 A# A4 ?; V. x. R
数学中国论坛有人说,建模中,经验第一、运气第二、实力第三。不管这话你们信不信,但请你们要明白的是,所有的国赛题都可以在网上找到别人的相关研究,站在别人的成果之上,你可以少付出很多。经验很重要。不要觉得别的组借鉴了网上的结论就是抄袭(当然,如果完全抄袭就真的是抄袭了),一定要多看他们的文章,多多将自己的论文与别人的论文进行对比。
, Y P4 e Q+ h4 J; w# e5、要有良好的心态 7 s! Y! L' } D- c. j
10级的学生不要觉得低人一等,不要觉得09级就比你强。不要觉得我实在安慰你们,给你们举2个例子:(1)我们学校08年有6支队伍获奖(获奖比例40%),其中有1支队伍就是大二的(也就是相当于10级的学生),是省二等奖(这支队伍在09年全国赛中拿了国家二等奖); $ U- y$ l+ M' w1 Q, U
(2)10年国家一等奖广东省只有3支队伍,华南理工大学的刘鹏组(他们是09级的)就是他们学校的唯一国家一等奖,他们学校有20余支队伍。
$ N6 i% }% ?7 q! w0 D 例子不管举多少,缺乏论证的总具有一定的片面性,但你们从中能看到什么?你们需要自己去挖掘。 5 ~4 V1 n/ @/ l( }1 X% w) }
6、民大永远不应该成为你衡量自己努力与否的标准 9 d) h& k: C- e1 Y k7 X! W: d
自己怒不努力别看我们学校,我们的学生努力程度不够,或者说我们的学生根本不够努力。 2 G; W6 u/ L+ A! a
我一直觉得我是我们08届参加数学建模付出最多的人,事实上也是这样,但是我这个努力也只是针对我们学校08级而言,我的努力放到外面去就是个屁,比我努力认真的,太多了,看到数学中国上人家的经验之谈,我才觉得,我只做了不超过20道的数模题,我只看过了不超过50篇的数模论文,我只整理了不超过10个的模型,我暑期培训每天才学习不到13个小时,真的太少了…大家不要觉得危言耸听。去年在武汉理工参加答辩,华农去答辩的孙乾他们队伍(也是B题)是我初中同学的同学,孙乾他们队伍是B题答辩中的第一名,最后他们一等奖,我们是国二,后来通过我同学了解到,他们经常通宵做题,他们学校培训制度比我们严厉得多,事实上,连综合实力不如我们学校的三峡大学培训都比我们抓得严。 1 a& I* W2 g; P; n4 d7 q/ o
当然,数模没有这么恐怖,如果你的目标只是尝试一下或者只是省奖的话,完全没必要这样,因为省奖的竞争对手就是我们湖北省而已,如果你的定位实在国家级的话,那么你得好好想想自己的付出还够不够拿国家奖的资格了。
" A( E$ w- p2 w$ `0 \上面谈了一些二期阶段的事情,也许有些扯得有点远了,你懂就行,接下来和大家说说比赛的事情。
: U) d* ~$ O3 l: _, @对于比赛,我想大家比较关心的就是食宿和获奖情况了,学校在这方面做的确实很好,而且一直在改善,报名费200元/组,3天的三餐和夜宵都是学校免费提供。我们学校的获奖一般可以保持在45%左右(去年是个意外,因为去年培训制度出了点问题)。获奖了学校有丰厚的奖金。国家一等奖2000元/人,国二1500元/人,省一1000元/人,省二600元/人,省三400元/人。 % C4 Y$ I5 i7 }7 {3 C0 {0 ]5 H
如何备战国赛,网上也有很多的经验,我尝试过许多,有合适的,也有不合适的,我给大家的建议没有什么理论依据,是经过实践证明出来的真实有效的方法,是经实践证明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伟大成果……
5 i1 h! }: ?8 D/ u" y1 @% b如果你想突破自己,取得好的成绩,下面的建议绝对可以让你在国赛时节约时间,少走弯路:
5 \7 c9 I# S' L3 ]+ u1、每个组至少要看从05年到10年这6年的论文总共36篇(每道题目至少3篇)。看任何题目的论文,如果只看1篇的话,几乎等于没看,因为你的思路绝大部分时候被作者牵着走。
5 Y- J8 G3 Y1 i. K, p2、一定要注册数学中国会员,而且至少保证你的体力达到200点。每天坚持回帖,不然到时候体力不够,资料都无法下载,多看论坛里人家的经验分享。据不完全统计,70%以上的获奖队伍都是数学中国会员。 % O4 a. R# g3 j7 o' A
3、每看完一片论文,就把论文里面的模型自己整理成word文档要仔细。仔细到要用的时候只需要带入相关数据就可以了(这一点,真的很困难,说的容易做的难,我去年也只整理了好8个模型)
$ B. o: u k1 ]& m6 k) T4、至少准备3篇优秀的论文模版。有的问题是一问需要建立多个模型,有的问题是有许多问,这种不同的问法你是否有不同的论文模版应对,千万不要骗自己,有就是有,没有就是没有。
- i4 {' J/ k* X6 m2 ?5、至少写10篇摘要,在看过的36篇论文中,至少找10篇,你自己看论文正文不看摘要,看完之后写出这篇文章的摘要,看看你写的怎么样,和别人的差距在哪里,有点在哪里,写完之后拿给组员,老师点评,这一点很有用,我的摘要就是这么练出来的。
) U9 J$ l- X) P( B* u6、负责编程的同学,由于你不知道你们会选择A题(连续性问题)还是B题(离散性问题),所以你一定要整理出10大算法的word(或者txt)源代码,哪10大算法,自己网上找,要求精确,精确到当需要使用匈牙利算法的时候,你直接输入数据就可以了,光这个工作,1个星期搞完就算不错了。 % [7 x3 Q0 k7 a7 r/ Z
夜深了…就说这么多。希望这些建议可以对大家有用,加油,各位!
( e! n6 ?5 S) w
$ Q* a& d* m; _9 A' S( i& M4 D5 E8 l! |7 S$ u; [# |; q$ Z& _
' z' Q9 w# C$ H
3 n( s% u; v3 g9 O |
za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