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i- e* h V! S. v 正如以上提到的特等奖论文一样,绝大多数论文都没有考虑打破传统风格界限,也没有考虑来自于用户方面的信息。这样的成果虽然在理论上有着一定的重要性,但在实际应用中只能拘泥并巩固传统分类,这多少违背了B题的初衷。我们组的亮点是勇于打破传统,迈出开放性分类的第一步,这与B题的要求十分契合,也与本赛事鼓励创新的初衷相一致,所以理应有更好的成绩。) X( K, Y N$ }. i$ R0 o
/ ~; h+ G8 W' ~& C9 K J ; {3 `! P8 S1 P ( j! c. ^9 [9 ?8 f5 w9 z. L ! Y; z4 V4 i+ Y% i- ` 5 h8 g2 w5 ^# I2 x! e理由二,本组模型专注于面向应用,“接地气”,考虑了用户的行为信息,为网络电台的推荐等应用埋下了伏笔,有着近一步研究应用的可能性。 ' N# ~% p1 K; J) I1 _! ]8 i3 G+ g: o: i
我们认为,音乐分类不能脱离人类的欣赏而独立存在。对于一个音乐作品,每个听众的理解是不同的。在我们需要综合考虑一下两点: - y" a* m) g4 N' ]) ?. N6 r5 B , f0 l* q, b" g9 `7 Y1,音乐自身的特征; 4 T! D/ |+ y2 L 7 E+ k) p% I u* ^4 J2,特定听众的音乐鉴赏行为特征。 ; J, R8 X% |6 x& ]0 T _ ' F& p- {! J1 p% V; q$ A2 V; a 针对以上两点,我们建立了音频指纹和用户指纹的概念。可能由于时间紧迫和数据不够,这两个概念的应用价值难以被发现。所以,我们组在赛后也在着手建立相应的推荐系统。另外,在音乐市场分析和音乐审美分析的应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如,针对各年代人气音乐的分形维数,可以绘制随音乐史变迁的分形维数变化,分析大众音乐审美倾向;通过用户指纹的变化,可以分析音乐市场的新动向,等等)。这些都是机械分类所无法达到的。: R! d; q8 W d. W) T% y
; U% {% [* G/ R2 z) }
. {" m j& o6 f! F$ f6 h8 t 5 o8 Z6 O$ b ~6 V& a 此外,评语中谈到“考虑不够周全”。若这里的“不周全”是指音乐的外部信息考虑不周,那么事实上,针对音乐内部信息与外部信息的关系,我们在文中也进行了相应分析,可见论文第18~19页。我们的结论是,在实际应用中,音乐的内部信息往往才是主要矛盾。因此在模型中未有涉及情感、文本、标签等外部信息,也为情理之中。6 ?8 o. ^9 d# f% T
- c9 l0 F4 v) p$ e V. Y& m + @/ m/ H# U- e0 e
; N, |# L* j9 M5 x! _) F ; S) @( n3 o0 F$ F3 _! o7 f
0 r6 i2 r! c+ e* A4 q6 X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尽管我们的论文有很多不足,模型也并不复杂,论述也稍显粗糙,但本组论文勇于打破传统,迈出开放性分类的第一步,并且面向推荐系统,考虑实际应用,这与B题的要求十分契合,也与本赛事鼓励创新的初衷相一致。与其他参赛队的论文相比,理应有更好的成绩。希望组委会和专家评审们能够再一次重新评估,给出更详细的建议。同时,这也可进一步宣传推广“认证杯”数学建模比赛。希望我们小小的意见能够被组委会考虑。若能如此,我们将不胜感激。再次表示感谢! 1 v6 | v9 A" D ! J( N9 i4 R! Z% g - {" @* C) V2 v- R - x0 D9 G) T j4 [. G0 H' J" J3 i / E1 s4 ~; f3 A& w% H 2 ~$ c& |; a B2 O# \6 k7 ` { 参赛队1009 1 M: v* }+ q- M5 h. X1 | ! s4 ^8 h8 k% 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