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1761|回复: 6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转] 饶毅: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之一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sdccumcm 实名认证      会长俱乐部认证 

59

主题

165

听众

5484

积分

升级  9.6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9-28 12:07
  • 签到天数: 83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012挑战赛参赛者

    邮箱绑定达人 发帖功臣 新人进步奖 风雨历程奖 最具活力勋章

    群组MCM优秀论文解析专题

    群组2012第二期MCM/ICM优秀

    群组科学狂想曲

    群组第二届数模基础实训

    群组学术交流B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3-5-18 10:46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邮箱已经成功绑定
    6 V! U' Q6 X9 p7 v4 R+ ]6 F
          中国社会和教育界对中国学生的常见误解之一是:中国学生很聪明善于动脑,但实验差不善动手。
    % x- J8 q' [/ K) j

    6 Q2 D# P: f1 _8 o4 S- P       比较中国和外国不是很容易,而且人群中各种人都存在,不能一概而论所有中国人,比较是看整体有无倾向。
      {" A- Y& R4 r
    ' h' U$ l) a- q6 Y; a9 W6 U% k2 ?
           中国社会流行很多对自己的误解,其中有些是为了给自己打气,有些是因为在不了解、无比较的情况下结论先行,有时特例也造成错误印象。; \0 P- D1 M5 i! ^/ }0 l# o+ u
    认为中国学生“动脑行而动手差”是有社会影响的一个误解,比如导致有些老师过分强调实验技能、也误导有些能考试的中国学生以为自己特长在理论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似乎有必要讨论这一误解。
      C( O" w5 ]( p       这一误解的起源是中国历史上读书人无需做实验,在现代教育开始后,社会、老师、学生开始很担心,以自己的心理不安(psychological insecurity)先入为主地流行这种误解后没根据百年来的实情而改变观念。
    : `) R4 W7 e% Q- Z9 Y       这一误解还因为中国社会(包括中国教育界)长期不能比较中国与西方,在近三十年有些大学老师出国较多而能比较后,却忘记了告诉中小学老师,所以误解却继续在中国社会普遍流行。
    & y" z  X7 e' X7 m# `% |       这一误解也因为我国在国外留学的学生,至少在生命科学,迄今为止进入国外前五最顶尖系科的研究生较少,而带回国内的印象不是来自这些国外优秀学生进入的系科,得出的结论来自中国顶尖学生在美国非顶尖系科对比美国非顶尖学生。
    $ M5 w$ z1 V8 Q) w  r7 E- Z4 f       这一误解可能还有特例被误为常规的因素。中国最早获诺贝尔奖的杨振宁和李政道两人皆理论强。1970和1980年代,中文介绍多次说杨振宁认为中国人理论强、实验弱。其实是因为杨振宁本人是一位非常聪明、即使今天有希望得诺贝尔物理奖的几位后辈华人也觉得他智力超出自己很多的人。我曾忍不住问杨先生:“我觉得,从我们生命科学来说,中国人理论强的极少,而绝大多数都是以做实验厉害。但报道称您说中国人理论强、实验差。是否因为中国人做物理的不同于做生物的?”。杨先生的回答很清楚:做物理的华人也是实验强的多,理论强的少。  x: B- d. N: n" N7 `
           所以,虽然杨振宁、李政道及近年可能得奖的张首晟等确实理论强,但他们是华人的异数,即使在华人科学家中迄今也属于例外。纯数学确实有陈省身、丘成桐、田刚、夏志宏等少数突出的,但他们占世界顶尖纯数学的比例很低,而应用数学和统计的华人就多很多,占世界的比例高。如果要总结多数人的情况,中国人实验强的比较多,理论强的极少。在美国留学的中国学生,实验好的多,背理论的人多、但理论思维强的少,背理论的能力不等同于思考、提出理论的能力,这点在中国学生表现特明显。迄今在美国成名的华人科学家,绝大多数是以实验见长,而同期出现的理论(包括因为实验结果而提出ideas)多半并不来自华人科学家。中国国内的生命科学的主要工作,迄今也是实验为主,还没有提出过重要理论或ideas。重实验而轻理论的副作用之一是认为“ideas are cheap”,这恐怕是因为我们中国人迄今很难想到非常重要的ideas,说ideas便宜如果不是偷懒、就是给自己解嘲。
    ; j5 _* k( `3 R. y       过分重实验轻理论导致: 一些实验学科,如生命科学的大部分,国外科学界华人被认为合适打工的多,而领导实验室的偏少,甚至有些美国人在写推荐信、或招聘的时候出现歧视。% k; X5 m# M( v
    过分重实验轻理论导致:我们国家不怕投实验设备的钱太多。有些好笑的是,我们中国现在有些机构有时以投钱多到某些领域买机器、造装置,靠钱和仪器来争取做些领先的工作,而不够多动脑筋。
    9 C( G5 x3 V6 h+ J- a! u& n       过分重实验而轻理论也导致:中国人迄今为止,弱于开创新领域,而挤在外国人开创的领域,希望做出工作得到同领域外国先驱的承认。因为希望外国人认可而忘记自己独辟蹊径、走出新的道路、让外国人跟上。
    6 P& p" Q% q+ X, b       实验强不是缺点,但不认识到目前现状是中国人实验强、理论弱,就会忘记我们中国人急需提高和受刺激的是加强思维,不能因为几个特例而忘乎所以。对于中小学和大学,也需要问我们的学校和老师,是否我们的培养和鉴别方式,把真正思维强、而背书弱的人给筛选掉了?
    ( ~  k: z' x6 {8 m4 ^) l

    0000.jpg (83.74 KB, 下载次数: 206)

    0000.jpg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1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Learn from yesterday, live for today, hope for tomorrow. 借鉴昨天,活在今天,憧憬明天。
    sdccumcm 实名认证      会长俱乐部认证 

    59

    主题

    165

    听众

    5484

    积分

    升级  9.68%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5-9-28 12:07
  • 签到天数: 832 天

    [LV.10]以坛为家III

    2012挑战赛参赛者

    邮箱绑定达人 发帖功臣 新人进步奖 风雨历程奖 最具活力勋章

    群组MCM优秀论文解析专题

    群组2012第二期MCM/ICM优秀

    群组科学狂想曲

    群组第二届数模基础实训

    群组学术交流B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tsun1006        

    3

    主题

    7

    听众

    93

    积分

    升级  92.6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9-18 19:28
  • 签到天数: 24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自我介绍
    啦啦啦

    群组数学建模

    群组2013年国赛赛前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ytsun1006        

    3

    主题

    7

    听众

    93

    积分

    升级  92.6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9-18 19:28
  • 签到天数: 24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自我介绍
    啦啦啦

    群组数学建模

    群组2013年国赛赛前培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0

    主题

    9

    听众

    319

    积分

    升级  6.33%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12-28 18:01
  • 签到天数: 95 天

    [LV.6]常住居民II

    社区QQ达人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跳舞吧        
    头像被屏蔽

    0

    主题

    6

    听众

    201

    积分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3-8-12 21:28
  • 签到天数: 59 天

    [LV.5]常住居民I

    自我介绍
    159853341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7

    主题

    9

    听众

    779

    积分

    升级  44.7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5-19 15:19
  • 签到天数: 200 天

    [LV.7]常住居民III

    自我介绍
    我是一个勇于挑战自我的人。

    社区QQ达人 新人进步奖

    群组西安交大数学建模

    群组学术交流B

    群组第一期sas基础实训课堂

    群组认证人才交流群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4-6-12 02:06 , Processed in 1.000342 second(s), 91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