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1781|回复: 2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赵举海(13363959886)高龄老人-数论爱好者对数学猜想的论证,生命不止,论证不息。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kingmore        

2

主题

2

听众

9

积分

升级  4.21%

该用户从未签到

自我介绍
数论fans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14-8-1 11:19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各位朋友,您好!  (同好交流)
若果您偶然看到了我的“这番话”,并且对它产生“兴趣”,那我将十分欣慰,盼望着和您交个朋友,共同探讨我所感兴趣的《初等数论》话题。
我叫赵举海,西安市人,现是一位退休老人,曾是位中学数学教师,中教高级职称,中国数学会会员。
因“职业”的原因,我并不具备专业数学研究人员的水准和知识,但我爱好数学,特别是与中学数学教学有关的一些问题。所以,我只能是一位称谓上的“业余数学爱好者”的中学数学教师。但我是个不喜欢“墨守成规”的人。工作之余,我勤于学习,喜欢追根求源,爱好反思一些基础数学问题,特别是“初等数论”中的一些最古老的、最简单、最著名的、至今尚未获得解决的《命题》。例如,所谓“素数输出公式”是否存在?“费尔玛猜想”、“哥德巴赫猜想”是否为真?等等。它们的“证明”为什么那么难以获得?以至于使得古今中外的最“优秀”的数学家都“束手无策”。然而,由于这些命题“本身”是极其原始的,极其“初等性”的,广大业余爱好者们,甚至于中学生们,总是不愿“放弃”孜孜以求之。而在数学家们看来,他们势必“徒劳无功”。所以,多种“专业”刊物对于那些来自业余数学爱好者手里的相关“稿件”几乎全部“不予理会”,除非“权威”的数学专家有幸见到“它们”。然而,一般情况,专家们都不愿将自己的精力耗费在这些“注定失败”的稿件上面。我当然是其中的一员。但我坚信这些初等性的《命题》,只能用初等性的《方法》来解决,这才是最科学的。一旦有人用最现代的、最深奥的“方法”解决了“它”,那只能说明这个人走了迂回曲折的路。所以,至少说,这是不科学的。大部分人会在那些迂回曲折的路上“夭折”的,不客气的说,陈景瑞的“成果”就属于“此”。而英国人怀尔斯的“成果”尽管是“幸运”的,但却是“可悲”的。
那为什么几乎世界上所有的“数学家”至今仍未找到那些最简单的、最初等的《方法》呢?我的回答是:他们过于依赖“素数”的“原始”概念了。其实在“素数”概念里面,还有一个“更原始”的概念,被人们所忽略。这就形成了人们思维方式中的一个“断层”。这就使得解决那些《命题》的最简单、最初等的《方法》永远地埋在了断层之下了。难怪“断层”之上的一切《方法》都是徒劳的。
笔者由这个“思路”出发,幸运地找到了这个关于素数的最原始的“概念”,依照这个概念竟然很容易地解决了如上所述的一些“难题”。但因为某种“因素”难以公布于世。
因此,笔者冒昧地通过“博客”,先将本文的相关“目录”公布出来。但愿对此感兴趣的朋友们与本人取得联系,本人将会把您所需的相关内容发送于您。笔者诚恳地希望您以同样诚恳地态度,将您的真实身份介绍给笔者,以便共同对《问题》本身作进一步的探讨,去掉伪错,求得真理,公布于世。
此是笔者有生之年最为“欣慰”之事。
201210
联系方式:                电话:13363959886   赵举海
0 C  l3 ~6 A6 U1 _4 _4 F% B0 Z
目录
第一章:关于素数新概念及《素数无穷性》新证………………….............1
第二章:定理:《一切≥11的奇素数存在于形如(6m+5)及(6m+7)的数之中,且,形如(6m+5)的数中奇素数无穷;形如(6m+7)的数中奇素数无穷。其中,m{正整数}即:在形如(6m+5)的奇数的“奇序”(3m+2)中,“奇素序”无穷;在形如(6m+7)的奇数的“奇序”(3m+3)中,“奇素序”无穷》………………………………………………………………………………....…10
第三章:新的《奇素性校验法则(公式)》…………………………………….14
第四章:《威尔逊定理》新证…………………………………………………………….19
第五章:《关于孪生素数无穷性》猜想的证明…………………………………27
第六章:关于孪生素数对的输出公式(仅具有理论意义)……………30
第七章:关于《梅森素数无穷》猜想的证明…………………………………..33
第八章:《伯特兰猜想》新证…………………………………………………………….38
第九章:关于《存在无穷多个形如(n2+1)的素数,其中n是正整数》猜想的证明………………………………………………………………………….43
第十章:关于猜想《在n2和(n+12之间存在一素数》的论证…...47
第十一章:关于对Fermmat猜想的讨论——试证《对于奇素数p,方程xp+yp=Ep无正整数解》…………………………………………………..52
第十二章:关于哥德巴赫猜想的讨论——试证《一切≥6的偶数可以表示成两个奇素数之和》………………………………………………………………….62
+ s2 O7 x6 h4 f+ e6 ~

' d, s/ W5 M5 U8 ~9 P9 L2 q6 o. h
7 G, x" O) f5 y* w1 p* v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0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11

主题

12

听众

1720

积分

升级  72%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6-6-3 20:54
  • 签到天数: 300 天

    [LV.8]以坛为家I

    自我介绍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社区QQ达人

    群组数学建模培训课堂1

    群组数模思想方法大全

    本帖最后由 1300611016 于 2014-8-8 08:07 编辑 " `7 A; F! M0 a
    1 F7 P' `! a( o, i5 B
    还是做做基础性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空空zq        

    0

    主题

    11

    听众

    110

    积分

    升级  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8-17 00:14
  • 签到天数: 17 天

    [LV.4]偶尔看看III

    自我介绍
    teacher

    群组宿州学院群

    群组第三届数模基础实训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11-7 16:29 , Processed in 1.176914 second(s), 65 queries .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