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Q登录

只需要一步,快速开始

 注册地址  找回密码
查看: 4348|回复: 4
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复制链接]
字体大小: 正常 放大

30

主题

4

听众

225

积分

升级  62.5%

该用户从未签到

新人进步奖

跳转到指定楼层
1#
发表于 2009-6-22 21:33 |只看该作者 |倒序浏览
|招呼Ta 关注Ta
三、建立数学模型应具备的能力
8 M4 w$ U3 \1 {* S7 y    从实际问题中建立数学模型,解决数学问题从而解决实际问题,这一数学全过程的教学关键是建立数学模型,数学建模能力的强弱,直接关系到数学应用题的解题质量,同时也体现一个学生的综合能力。
" ]# r# H' ~" X- n9 i+ I3.1提高分析、理解、阅读能力。
2 k$ V/ N6 ]+ c    阅读理解能力是数学建模的前提,数学应用题一般都创设一个新的背景,也针对问题本身使用一些专门术语,并给出即时定义。如1999年高考题第22题给出冷轧钢带的过程叙述,给出了“减薄率”这一专门术语,并给出了即时定义,能否深刻理解,反映了自身综合素质,这种理解能力直接影响数学建模质量。1 V: H/ f6 l8 a" k) ?- s+ F- w9 {
3.2强化将文字语言叙述转译成数学符号语言的能力。5 i: Y! W0 e8 p% K" k
    将数学应用题中所有表示数量关系的文字、图象语言翻译成数学符号语言即数、式子、方程、不等式、函数等,这种译释能力是数学建成模的基础性工作。- K# K, c/ b# a7 u5 }4 a  A) l& x$ w
例如:一种产品原来的成本为a元,在今后几年内,计划使成本平均每一年比上一年降低p%,经过五年后的成本为多少?# K6 g6 @$ \4 ^5 N) f2 s
    将题中给出的文字翻译成符号语言,成本y=a(1-p%)59 Z* \% e6 P" d) u8 M& @
3.3增强选择数学模型的能力。
- [1 F- x9 P8 M" h# t    选择数学模型是数学能力的反映。数学模型的建立有多种方法,怎样选择一个最佳的模型,体现数学能力的强弱。建立数学模型主要涉及到方程、函数、不等式、数列通项公式、求和公式、曲线方程等类型。结合教学内容,以函数建模为例,以下实际问题所选择的数学模型列表:
0 P: }9 K/ v, F' r) W! Y% }函数建模类型 实际问题
+ p3 i/ ~4 G  H0 O1 R5 }3 ^# d$ g( d一次函数 成本、利润、销售收入等 $ R9 O: d3 [) ^- ^2 F. D" g7 k
二次函数 优化问题、用料最省问题、造价最低、利润最大等
& o  h  _8 B6 ~幂函数、指数函数、对数函数 细胞分裂、生物繁殖等 3 C) e3 ]$ N0 e6 k, V$ R
三角函数 测量、交流量、力学问题等
6 a0 z5 p. a3 O0 `. g3 z  n! B* @6 C0 \; E- U
3.4加强数学运算能力。% S0 ~) k" w: q3 r7 W: E; M/ G- ~
    数学应用题一般运算量较大、较复杂,且有近似计算。有的尽管思路正确、建模合理,但计算能力欠缺,就会前功尽弃。所以加强数学运算推理能力是使数学建模正确求解的关键所在,忽视运算能力,特别是计算能力的培养,只重视推理过程,不重视计算过程的做法是不可取的。
* J: Z# D5 v% K# g    利用数学建模解数学应用题对于多角度、多层次、多侧面思考问题,培养学生发散思维能力是很有益的,是提高学生素质,进行素质教育的一条有效途径。同时数学建模的应用也是科学实践,有利于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实施素质教育所必须的,需要引起教育工作者的足够重视。
. E) j( P" ^5 Z; q
! }. F$ X: N% @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C% x" l7 r; ^- ^: j2 M. j0 ~% J
* M8 Q) N7 Q7 t5 j- s

1 |( \; E5 |" q7 k0 M. n5 z& N' S
   摘要:通过对高中数学新教材的教学,结合新教材的编写特点和高中研究性学习的开展,对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方面进行探索。 ' W8 o: M; ~* C  d. c: A$ y
   关键词:创新能力;数学建模;研究性学习。 0 d: ?5 f9 E' W# f$ A
   《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数学教学大纲(试验修订版)》对学生提出新的教学要求,要求学生: 4 B! D+ V' Y6 S$ z  H
   (1)学会提出问题和明确探究方向;
, c( X4 K. `- Y; `0 J   (2)体验数学活动的过程;
+ @9 l6 t6 v7 K# ^6 W, u   (3)培养创新精神和应用能力。 $ y/ G0 P0 s  _
   其中,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是新大纲中最突出的特点之一,数学学习不仅要在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和思维能力,运算能力,空间想象能力等方面得到训练和提高,而且在应用数学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方面同样需要得到训练和提高,而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够的,必须要有实践、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是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目的和一条基本原则,要使学生学会提出问题并明确探究方向,能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交流,并将实际问题抽象为数学问题,就必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形成比较完整的数学知识结构。
  E* H, |$ _' F# A2 o/ v' G7 v% i   数学模型是数学知识与数学应用的桥梁,研究和学习数学模型,能帮助学生探索数学的应用,产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加强数学建模教学与学习对学生的智力开发具有深远的意义,现就如何加强高中数学建模教学谈几点体会。
: @# _* l1 [' I! B   一.要重视各章前问题的教学,使学生明白建立数学模型的实际意义。
1 j8 v  D/ J7 R! i6 r% T! r   教材的每一章都由一个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入,可直接告诉学生,学了本章的教学内容及方法后,这个实际问题就能用数学模型得到解决,这样,学生就会产生创新意识,对新数学模型的渴求,实践意识,学完要在实践中试一试。 / Y2 M8 j+ N: `5 ]& t0 C( b7 l
   如新教材“三角函数”章前提出:有一块以O点为圆心的半圆形空地,要在这块空地上划出一个内接矩形ABCD辟为绿册,使其册边AD落在半圆的直径上,另两点BC落在半圆的圆周上,已知半圆的半径长为a,如何选择关于点O对称的点A、D的位置,可以使矩形面积最大?
0 e0 l$ m2 r0 \, f9 e   这是培养创新意识及实践能力的好时机要注意引导,对所考察的实际问题进行抽象分析,建立相应的数学模型,并通过新旧两种思路方法,提出新知识,激发学生的知欲,如不可挫伤学生的积极性,失去“亮点”。
5 x, [/ ~3 t# q2 h$ B# \   这样通过章前问题教学,学生明白了数学就是学习,研究和应用数学模型,同时培养学生追求新方法的意识及参与实践的意识。因此,要重视章前问题的教学,还可据市场经济的建设与发展的需要及学生实践活动中发现的问题,补充一些实例,强化这方面的教学,使学生在日常生活及学习中重视数学,培养学生数学建模意识。 . u# [  V- X  B& z" g/ m) x* s
   2.通过几何、三角形测量问题和列方程解应用题的教学渗透数学建模的思想与思维过程。
' d( M  Z8 [" A0 T* V! ~   学习几何、三角的测量问题,使学生多方面全方位地感受数学建模思想,让学生认识更多现在数学模型,巩固数学建模思维过程、教学中对学生展示建模的如下过程: 1 N! g( n" H3 ]; v; [; {% }
   现实原型问题
, @) }2 C- V( u/ K0 e# r   数学模型 & ~7 ?4 p5 [. r) B; _; ?/ p0 X
    数学抽象 ; N' R( A  y" v) u( f" e3 ]
   简化原则
- Z* W: I6 Q6 h1 m2 H& ]   演算推理
3 s8 G5 k% t0 |' j+ j   现实原型问题的解 5 q" W+ W$ X1 ?# X! o
   数学模型的解
* V$ f7 q9 ]8 o7 I    反映性原则 7 Q/ a! J) r4 p" r: a  [- a
   返回解释
; ]: N# F  f4 V7 g   列方程解应用题体现了在数学建模思维过程,要据所掌握的信息和背景材料,对问题加以变形,使其简单化,以利于解答的思想。且解题过程中重要的步骤是据题意更出方程,从而使学生明白,数学建模过程的重点及难点就是据实际问题特点,通过观察、类比、归纳、分析、概括等基本思想,联想现成的数学模型或变换问题构造新的数学模型来解决问题。如利息(复利)的数列模型、利润计算的方程模型决策问题的函数模型以及不等式模型等。 8 q1 i3 i5 |+ ]7 {4 }) J: `4 R6 A4 N4 Q* Z
   3.结合各章研究性课题的学习,培养学生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拓展数学建模形式的多样性式与活泼性。
& r( ^1 _2 @# g% C" I* \5 N   高中新大纲要求每学期至少安排一个研究性课题,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如“数列”章中的“分期付款问题”、“平面向是‘章中’向量在物理中的应用”等,同时,还可设计类似利润调查、洽谈、采购、销售等问题。设计了如下研究性问题。 6 @$ [7 ~5 u4 B
   例1根据下表给出的数据资料,确定该国人口增长规律,预测该国2000年的人口数。 6 S4 e1 j! g! N8 P# o* B
   时间(年份) 1910 1920 1930 1940 1950 1960 1970 1980 1990
4 U4 \2 D5 f# x8 x+ L   人中数(百万) 39 50 63 76 92 106 123 132 145 0 y: x5 o6 \3 y+ ]# m8 m% z' G- t
   分析:这是一个确定人口增长模型的问题,为使问题简化,应作如下假设:(1)该国的政治、经济、社会环境稳定;(2)该国的人口增长数由人口的生育,死亡引起;(3)人口数量化是连续的。基于上述假设,我们认为人口数量是时间函数。建模思路是根据给出的数据资料绘出散点图,然后寻找一条直线或曲线,使它们尽可能与这些散点吻合,该直线或曲线就被认为近似地描述了该国人口增长规律,从而进一步作出预测。
' K* a5 B) w8 |3 C' m. u6 p3 v   通过上题的研究,既复习巩固了函数知识更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和实践能力及创新意识。在日常教学中注意训练学生用数学模型来解决现实生活问题;培养学生做生活的有心人及生活中“数”意识和观察实践能力,如记住一些常用及常见的数据,如:人行车、自行车的速度,自己的身高、体重等。利用学校条件,组织学生到操场进行实习活动,活动一结束,就回课堂把实际问题化成相应的数学模型来解决。如:推铅球的角度与距离关系;全班同学手拉手围成矩形圈,怎样围使围成的面积最大等,用砖块搭成多米诺牌骨等。
zan
转播转播0 分享淘帖0 分享分享0 收藏收藏1 支持支持0 反对反对0 微信微信

0

主题

4

听众

121

积分

升级  10.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2-2-23 14:53
  • 签到天数: 6 天

    [LV.2]偶尔看看I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唯世        

    0

    主题

    8

    听众

    375

    积分

    升级  25%

  • TA的每日心情
    开心
    2014-2-7 07:48
  • 签到天数: 69 天

    [LV.6]常住居民II

    自我介绍

    群组2013认证赛B题讨论群组

    群组第四届cumcm国赛实训

    群组第三届数模基础实训

    群组2013数模夏令营B题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2

    主题

    8

    听众

    525

    积分

    升级  75%

  • TA的每日心情
    奋斗
    2014-8-27 22:06
  • 签到天数: 114 天

    [LV.6]常住居民II

    2013挑战赛参赛者

    群组2013认证赛A题讨论群组

    群组Matlab讨论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14

    主题

    8

    听众

    214

    积分

    升级  57%

  • TA的每日心情

    2014-2-11 06:02
  • 签到天数: 55 天

    [LV.5]常住居民I

    自我介绍
    学生

    群组学术交流B

    群组网络挑战赛B题交流群

    群组2013年数学建模国赛备

    群组2013认证赛B题讨论群组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地址

    qq
    收缩
    • 电话咨询

    • 04714969085
    fastpost

    关于我们| 联系我们| 诚征英才| 对外合作| 产品服务| QQ

    手机版|Archiver| |繁體中文 手机客户端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94号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3 数学建模网-数学中国 ( 蒙ICP备14002410号-3 蒙BBS备-0002号 )     论坛法律顾问:王兆丰

    GMT+8, 2025-8-3 03:12 , Processed in 0.670950 second(s), 73 queries .

    回顶部